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409,閱讀時間:約7分鐘

歷史提問

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

答:在「中國人帶著首都被人攻佔的恥辱進入二十世紀」的「庚子國難」裡,「慈禧往西安跑」這事兒,也讓很多歷史票友們想不明白。

倒不是說不能往西安跑,而是怎麼看,慈禧這一趟「西狩」,都不是時候。一是當時的西北大地,正遭受空前旱災饑荒,比如慈禧「西狩」途經的山西,在「庚子國難」前,就已是多年乾旱,甚至「田地乾燥」「麥苗枯萎」,山西全境三十五處州縣受災。而慈禧「躲難」所在的西安呢?受災更多達六十多處州縣,饑民多達三百萬人。她這趟「西狩」,來得真不是時候。

外加從北京跑出來,一路朝著西安奔,整個路段也十分折騰,倉皇出逃的慈禧,以她自己的哭訴說「完全成一鄉姥姥」。剛跑出北京的時候,連轎子都沒有備,坐著破馬車就跑了,開始幾天路上,住的是破廟,吃的是粗茶淡飯,逃到榆林堡驛站時,見到來迎接的懷來知縣,也是忍不住嚎啕大哭:「不料竟至於此,誠可愧痛。」

那麼問題來了,北京淪陷之前,雖說局勢危急,可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在清政府手裡,慈禧要真想跑路,那既可以往山東跑,也可以往中原跑,路線也更順暢,為何還要自討苦吃,翻山越嶺經山西去西安「西狩」,哪怕當地正鬧著饑荒也要來呢?

首先一個「馬後炮」的原因,當然就是軍事因素:一場庚子國難,清軍集中了十幾萬人,且配備大量先進槍炮,結果面對兩萬人的八國聯軍,一打就稀裡譁啦。京津地區充足的彈藥,幾乎就給人大補血。倘若慈禧往中原等地跑,萬一八國聯軍追來,那就真是一馬平川,老太后恐怕分分鐘當俘虜。反而是道路崎嶇的陝西山西地界,好歹還有幾塊「天險」把守,別看正鬧饑荒,卻是真安全。

不過,放在「庚子國難」時,慈禧還真沒想這麼深,甚至就連北京城淪陷前,她一度都沒想到自己要跑。之所以往西安跑,就因跑得太突然。有多突然?其實,當登陸大沽口的八國聯軍,一路朝著北京殺來時,牛氣哄哄宣戰的慈禧,比今天某些疾呼「派軍艦逼中國道歉」的「外國精英」還自信。她這麼自信,大清各級官員當然不敢惹她生氣,雖然前線的清軍一路敗,可慈禧手邊的戰報,永遠都是捷報頻傳。特別是八國聯軍迫近北京的1900年8月12日,慈禧還興高採烈下旨,嘉獎幾位「奏摺裡打勝仗」的清軍將領,接著就被八國聯軍的炮彈打了臉。

然後不到兩天時間,北京城就稀裡譁啦,「逃跑時間」這麼緊張,準備也就十分倉促:就找了幾輛破馬車,連生活用品都沒帶,就帶了千餘人撒腿就跑,夾在逃難百姓中間出了北京。至於往哪裡去?那哪裡還顧得上,就是哪裡看著安全往哪逃,就這麼一路往北走,到了河北懷來縣才算坐上了轎子,沿途的官民也幾乎跑光,到了榆林堡驛,見到了接駕的懷來知縣吳永,才算安頓下來。

看了這一路,就知道慈禧為何會當著懷來知縣的面哇哇哭,快把大清朝折騰到絕路的她,自己還真是絕境逢生。

而一直到了榆林堡驛的時候,慈禧及其身邊的「團隊」,這才鄭重想起了「該往哪走」的問題。她身邊的大臣也是七嘴八舌,有說往內蒙去的,可瞧瞧地圖就知道,內蒙離俄國太近。也有說去承德避暑山莊的,這地方慈禧也「熟」,當年她就是在承德避暑山莊,借著「鹹豐北狩駕崩」的機會,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可眼下要再過去,那地方離北京也近,八國聯軍不比英法聯軍,真要是一鼓作氣再打過去,那就真沒還手之力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唯一的選擇就是往西跑,山西道路崎嶇,卻還不算保險。韓略位置更好,「屏障」更多的西安,才算最保險。所以歇了口氣,繼續往西奔吧。於是就是在懷來,慈禧發布了上諭,先說要「暫行巡幸山西」,就這麼取道山西,收拾心情朝著西安出發了。

不過,雖然嘴裡說「巡幸」,慈禧心裡也明白,這一趟到底咋回事。所以是年9月5日,當慈禧一行人長途跋涉,來到山西代縣陽明堡鎮的時候。登上雁門關的慈禧,在這座灑下多少英雄血的城關上,瞬間想起了千裡之外的北京。她還自語一句「塞上早寒,得花遲,京師極盛矣」。說著就潸然淚下。乍一看,一路受了不少洋罪的慈禧,還真掛念著正慘遭屠戮的北京城。

可是,就是在慈禧潸然淚下的同時,在山西走了五十三天的慈禧一行人,也把當地禍害個夠嗆。這年的山西,本來就遭到空前旱災,慈禧既然來「巡幸」了,是不是該給子民發電福利?單是在慈禧抹眼淚的代縣,當地就花掉了白銀數萬兩,其他所過之處,都是連吃帶拿,為了讓慈禧吃好喝好,正在遭受天災的山西百姓,勒緊褲腰帶供應慈禧一行人,天鎮縣知縣甚至因為辦不起奢靡的飯食,竟嚇得服毒自殺。官員都到了這地步,何況老百姓。

這服毒自殺的,都還算其中的好官,絕大多數的地方官,都想著辦法巴結慈禧,管他國難不國難,先給自己謀個好前程。就連慈禧身邊的太監兵丁,一路也是「肆意劫掠」,甚至半夜闖入民宅侮辱婦女。特別是官員覲見慈禧時,也要按照北京的規矩,給太監們塞門包,動輒就是上萬兩銀子。國家到這地步,卻還是不忘了糟。

等慈禧到了西安,日子安頓下來,那更是徹底放飛。慈禧個人的吃穿,在陝西八個月就花掉十二萬兩白銀。等到《庚子條約》落了墨,慈禧大搖大擺走人時,更是拉走了三千輛車的財物,沿途「千官車馬」,氣勢十分浩大。這一段歲月,今天還被好些野史影視劇來回翻拍,但在當時,就是兩個字:皇災!

看過「為什麼去西安」的緣由,還有這「皇災」,就不難看出,此時還看上去風光無比的晚清,已經把它的無能、短視、自私暴露得淋漓盡致。自然,也沒幾天活頭。

參考資料:《慈禧在山西的53天》、《血戰京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實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別的地方不能去嗎
    而慈禧「躲難」所在的西安呢?受災更多達六十多處州縣,饑民多達三百萬人。她這趟「西狩」,來得真不是時候。外加從北京跑出來,一路朝著西安奔,整個路段也十分折騰,倉皇出逃的慈禧,以她自己的哭訴說「完全成一鄉姥姥」。
  • 慈禧西逃,八國聯軍在慈禧床上刻下一句話,李鴻章卻不敢翻譯
    比如西漢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清末的慈禧太后。 1900年,八國聯軍叫囂著要活捉慈禧,慈禧太后嚇得帶著光緒皇帝一口氣逃到了西安,不得不說慈禧太后跑路是賊快,前腳剛走,北京城後腳就被八國聯軍攻陷了。
  • 慈禧太后的西安避難之旅
    6月17日,美、英、日、俄、德、法、意、奧等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臺。20日,清廷經過數次「御前會議」的爭論,最終由慈禧太后拍板,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對外宣戰。 慈禧太后 次日,清政府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出面對八國聯軍的「宣戰令」。
  • 1900年,為什麼慈禧要向八國聯軍宣戰?是愚蠢還是瘋狂?
    原本,同治18歲大婚後,兩宮太后還政,但在慈禧的高壓之下,同治開始叛逆,很快病逝。同治無後,慈禧為了繼續掌控權力,捨棄了成年的宗室子弟,選了年僅3歲的光緒繼承大統。兩宮皇太后再次垂簾聽政,在慈安去世後,慈禧更是獨攬大權。
  • 晚清官場屠夫,清流重臣岑春煊,因慈禧太后的一張PS照片逃過一劫
    慈禧太后也非常感激他,曾經哭著對他說:「若得復國,必無敢忘德也!」就這樣,慈禧太后在岑春煊一路護送下,終於能吃飽飯,能睡好覺,順利到達西安。有了慈禧太后的器重,來到兩廣總督任上的岑春煊更是大力懲治貪官汙吏,在任四年,竟然罷免了1400多名官員,人稱「官屠」。既然提到了「官屠」,那麼我們就講一下關於八國聯軍是如何讓慈禧太后處理「戰犯名單」的,這其中一個重要執行人就是岑春煊。
  • 慈禧太后鳳冠上9顆夜明珠下落何方?已經找到5個了
    在1900年,八國聯軍因為義和團運動打進北京城。慈禧太后十分害怕,一方面下令不許人民反抗,另一方面趕緊派李鴻章去跟聯軍談判。為了巴結八國聯軍,討好他們,慈禧太后將自己鳳冠上9顆夜明珠中的四顆,交由自己貼身宮女王宮女包好,由貼身侍衛護送,準備送到在京城與八國聯軍談判的李鴻章。而這位王宮女在慈禧身邊多年,自然知道這4顆夜明珠的價值,因此心思頓起,出宮後很快甩掉護送的眾多侍衛,然後攜帶夜明珠跑了,從此再無下落。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為了反對西方列強,義和團運動興起,起初,慈禧太后對這次起義並不多加幹涉,畢竟義和團運動是符合她的利益的,清政府想要利用這次起義將西方列強驅趕出去,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義和團運動成為了西方列強入侵大清的藉口,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西方列強以此為藉口,組成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入侵中國行,大肆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
  • 喬家借給慈禧太后十萬兩,慈禧:要什麼賞賜?喬家:只要4個字
    當年慈禧太后賜此牌匾給喬家,為的是褒獎喬家護駕的功勞,也表示喬家大院乃是富貴之邸。慈禧是晚清的實際掌權者,喬家只不過是「四民」之末的商人,為何能讓慈禧太后親自賜匾? 1860年,英法聯軍進逼京城,鹹豐皇帝帶著慈禧等人逃到熱河,並且對外宣稱是「北狩」,實在是恥辱。四十年後,八國聯軍進犯北京城,慈禧太后在慌忙中出逃,並且美其名曰「西狩」。第二次出逃與第一次差別較大,由於八國聯軍進犯北京城時,慈禧太后等人根本沒來得及準備,並且在逃跑路上揮霍無度,最終導致連吃飯都成為了問題。
  • 慈禧太后在西安要喝冰鎮酸梅湯,這可難壞了知府,最後用這招解決
    慈禧太后的奢侈是人所共知的,老佛爺普普通通的一頓飯,就要吃108道菜,即使明知道吃不完,也要把排場擺足,如此才倍兒有面子。在逃往西安的路上,慈禧太后仍然不忘記享受,甚至她提出的一個小小要求,可是這個小小的要求,卻難壞了西安城的官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她的小小要求又會是什麼?
  • 慈禧有一顆珍珠,重達121克,被八國聯軍奪走後,至今難追回
    到了慈禧太后時,這個「老佛爺」也更加喜愛亞洲之珠了,更時常把它佩戴在身上。這個亞洲之珠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它產自波斯灣,純白色,外形跟茄子一樣,論個頭兒堪稱天然珍珠之最。慈禧太后是個愛美的人,平時很喜歡用珍珠粉洗臉,而唯獨對這個寶珠情有獨鍾。當時為了更好地保存這個珍珠,慈禧還特地找人製作了塊碧璽。不過後來這個寶貝還是流落到了外國人之手。
  • 120年前,組成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八個列強,如今怎麼樣了?
    120年前,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朝光緒26年,由於義和團運動的興起、慈禧太后的頭腦發熱以及列西方列強的貪婪,最終引發了當時8個列強對於清朝的武裝侵略,這就是著名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 慈禧出逃時他主張借十萬給慈禧,喬致庸大讚,他後來怎麼樣了
    1900年8月15日凌晨,八國聯軍兵臨紫禁城,大清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忙逃跑。就算是逃跑,作為天朝上國的大清太后,慈禧也要掩耳盜鈴地給此行取個好名,叫「西狩」,因為這一年是庚子年,此行又被稱為「庚子西狩」。做戲就要做全套,既然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出行,皇帝的排場和面子是必須要有的。
  • 手握先進武器,卻只去送人頭,八國聯軍評價:清軍不會打近代戰爭
    文/商學野 1900年農曆庚子年,德、日、英、俄為首的八國聯軍以"剿滅拳匪"為理由侵略中國,史稱"庚子之變"。
  • 她是清朝的女富豪,一生幫助了許多人,其中包括慈禧太后
    一說到慈禧,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慈禧是清朝末期真正的統治者,清朝在他的治理下漸漸走向了滅亡。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這個時候帶著自己的兒子光緒路逃到了西安。在逃亡的路上,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其中就有陝西女富豪周瑩,但是慈禧最終是怎麼回報了她呢?
  • 賽金花與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之間的流言,是真的嗎?
    清末民初時期,當屬兩位女人名氣最大:一位是實行獨裁統治,將光緒帝囚禁至死,手握晚清實權的慈禧太后;另一位則是文人筆下憂國憂民、賣身救國,名噪一時的京、滬名女妓賽金花。
  • 晚清名妓賽金花:一個救下慈禧太后的女人,死後破被裹體
    有人說,「中國有兩個"寶貝",慈禧與賽金花,一個在朝,一個在野;一個賣國,一個賣身;一個可恨,一個可憐。」這個賽金花到底是何許人也?竟然可以和慈禧太后相提並論。嚴格來說,在某一時期,賽金花的聲望曾一度超越了慈禧太后。
  • 喬家大院:喬致庸不讓慈禧還錢,非要「福種琅嬛」四字,究竟為何
    慈禧西逃,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不爭的史實。那是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之際,慈禧太后見勢不妙,帶著光緒皇帝和一眾宮女倉皇出宮,準備逃到西安去躲避。歷史上將此次活動稱之為「西狩」。話說慈禧太后出逃之後,花銷依然巨大,奢華程度並不比宮裡差,又加上一大幫人吃飯,沒多時,出宮帶的銀子就花完了。進入山西中部,更是人困馬乏、疲憊不堪。這時候,隨駕侍郎桂月亭向慈禧太后提了一個奏請,說山西晉商各個都富可敵國,可以向商號借款,慈禧這時候是飢不擇食,沒多想就準奏了。
  • 八國聯軍佔領紫禁城,沒來得及逃跑的妃嬪,結局如何?
    那慈禧呢?在8月14日,八國聯軍還沒攻進去紫禁城的時候,便已經準備好逃跑了,和光緒皇帝,和幾個妃子、格格等,坐上馬車飛快地逃離了紫禁城!又在圓明園和幾位親王會和,一起帶著1000多名八旗神機營和虎神營士兵(裝備很好)逃出北京城!而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之後,入寶地怎麼可能會空手而歸,而且還是八國聯軍這群十分貪婪的人!
  • 慈禧太后逃命都要帶的核桃,竟然是宮女用胸盤出來的?有什麼用?
    今天講一個關於慈禧太后的野史故事,估計很多人都沒聽過。是什麼呢?是關於慈禧太后的神秘「核桃」的故事。話說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為了躲避八國聯軍,一路向西逃跑。有一天,逃跑的大隊人馬到了一條小河邊過橋的時候,因為太著急,一個不小心,竟然把慈禧太后隨身攜帶的化妝檯給弄翻了,一下子翻到了河裡。
  • 同樣給慈禧太后修園子,為什麼同治帝半途而廢,而光緒帝成功了?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同樣是缺錢,同樣是慈禧太后大力支持,為什麼光緒帝能修好頤和園,而同治帝卻未能修好圓明園呢?一、一提到圓明園,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恥辱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讓英法聯軍攻入了京城,從而毀掉了這座「萬園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