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所追求的東西只有一個,那就權勢。她從1861年鹹豐去世,到1908年去世,統治大清長達47年之久,遠遠超過歷史上大部分皇帝的在位時間。一個「愚蠢」的慈禧是無法做到的。她在1900年對八國聯軍宣戰,確切的說是對十一國宣戰,完全是慈禧為了保住個人權勢的瘋狂舉動。
慈禧在鹹豐還在世時,就已經表現出了極強的權力欲。鹹豐讓她代批奏章,慈禧則是「漸思盜柄」,想趁機幹預政事,掌控大權。鹹豐曾對皇后鈕祜祿氏說,懿貴妃,即慈禧,為人「機詐」,要當心。
鹹豐死後,慈禧的親生兒子,年僅六歲的載淳繼位,即同治帝。慈禧說服了慈安,聯合奕發動了「辛酉政變」,處死了顧命八大臣中的肅順、端華、載垣,其他人則被革職。奕受封議政王,而慈禧和慈安也垂簾聽政。
原本,同治18歲大婚後,兩宮太后還政,但在慈禧的高壓之下,同治開始叛逆,很快病逝。同治無後,慈禧為了繼續掌控權力,捨棄了成年的宗室子弟,選了年僅3歲的光緒繼承大統。兩宮皇太后再次垂簾聽政,在慈安去世後,慈禧更是獨攬大權。
慈安病故後,慈禧為了獨攬大權,更是在中法戰爭中,以「因循萎靡,絕難振作」為由,免去了奕的一切職務,任用了附庸於她的奕劻等人。
慈禧為了掌控權力,遲遲不肯為光緒舉行大婚。最後在眾大臣的要求下,慈禧將自己的侄女塞給了光緒做皇后,即後來的隆裕太后,實際上是時刻監視光緒。婚後,光緒只是名譽上親政,但實際上政令皆出自慈禧,美其名曰訓政。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軍慘敗後,光緒開始尋求革新。1898年,在慈禧的默許下,光緒下詔開始戊戌變法。因為怕變法失敗,光緒聽從了康有為的建議,提拔了訓練新式陸軍的袁世凱,準備讓袁世凱帶領新軍殺掉慈禧的親信,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並包圍慈禧居住的頤和園,迫使慈禧不再幹涉朝政。
可惜,事不機密,貪戀權力的慈禧在得知消息後,先發制人,發動了「戊戌政變」。她將光緒拘禁瀛臺,處死了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廢除了一切新政。慈禧以訓政為名,重新掌控了大清的最高權力。
慈禧瘋狂的迷戀權勢,因為她知道,如果失去了權力,她將一無是處。1900年,慈禧之所以向八國聯軍宣戰,正是因為列強威脅到了她對大清最高權力的掌控。
一、列強反對廢掉光緒,導致慈禧不滿。
光緒被囚瀛臺之後,慈禧原本打算直接廢掉光緒,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帝。後來怕外國幹涉,就改為將溥儁立為大阿哥,為同治後嗣。光緒被徵求意見,自然只能同意。於是,慈禧下懿旨,正式冊立溥儁為大阿哥。
當時,清朝已經是「弱國」,很多事情還要看列強的眼色。慈禧就以邀請各國駐京使節參加立大阿哥的慶典為由,試探列強的態度。結果,各國使節全部拒絕出席。也就是說,列強不同意廢掉光緒,乙亥建儲失敗,這讓慈禧開始心懷恨意。
二、載漪等人蠱惑慈禧對列強開戰。
當時,義和團正轟轟烈烈地在民間進行。載漪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四處運作。他收買了部分義和團的高級成員,將「興中滅洋」的口號改為了「扶清滅洋」。然後,又帶著義和團成員,在慈禧面前表演刀槍不入的把戲。
慈禧到底信不信義和團可以刀槍不入,不好下定論,但是她一定覺得可以利用義和團打擊一下列強,並趁機實現廢立皇帝的目標。
三、載漪編造謊言欺騙慈禧。
清廷開始縱容義和團包圍教堂,攻打使館,殺害洋人之時,慈禧還未向列強宣戰。
載漪為了實現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的最終目標,捏造了一個假消息,並且告訴了慈禧。載漪說,列強要求恢復皇帝的權力。這相當於讓慈禧放棄大清的最高權力,對於慈禧而言,這是不可接受的。
四、大沽和天津的戰報誤導了慈禧。
聯軍在15日向守衛大沽炮臺的天津鎮總兵羅榮光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在17日凌晨2時交出大沽炮臺。17日凌晨,聯軍開始攻擊炮臺。18日,慈禧拿到了直隸總督裕祿送來的最後通牒。慈禧誤認為清軍守住了大沽炮臺,實際上炮臺守軍僅僅堅持了6個小時即失守。
到了21日,慈禧又受到了裕祿送來的奏摺,但是奏摺中沒有說炮臺失守的事情,只是說聯軍已經開始進攻大沽和天津。這讓慈禧覺得清軍是完全有能力阻擋住八國聯軍的。畢竟最後通牒期限已經過去4天了,聯軍也沒拿下大沽炮臺,完全是紙老虎麼。
實際上,是裕祿的語焉不詳,故意避重就輕,隱瞞清軍作戰不利的情況,給慈禧造成了誤導,讓慈禧信心倍增。既然清軍佔優勢,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力,必須向列強開戰。於是,已經近乎瘋狂的慈禧發布了《對萬國宣戰詔書》,送給了包括八國聯軍諸國在內的十一個國家。
數天之後,慈禧就後悔了,下旨停止進攻使館,並派榮祿去跟列強談判。只是,為時已晚,聯軍到達北京,慈禧被揍了一頓,只能帶著光緒西逃而去。曾經顯赫的慈禧,不但丟了京城,連皇宮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