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臨終絕筆寫了什麼?為什麼慈禧看到後,會哭得抑制不住

2021-01-09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鴻章去世前,給慈禧上了一道奏摺。這道奏摺在李鴻章去世後,送到慈禧的手裡。慈禧看到這道奏摺後,一時老淚縱橫,痛苦不已。

那麼,李鴻章在奏摺裡寫了什麼?慈禧為什麼為這樣失態呢?

(李鴻章舊照)

李鴻章死前,正遇「庚子之亂」。

當時,幾十萬「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入京,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圍攻各國領事館。之所以義和團敢這麼做,就是因為慈禧暗中支持,想利用他們的力量,把西方列強趕出中國。

慈禧之所以如此痛恨洋人,是因為戊戌變法後,她一心想廢掉光緒,但遭到西方列強的反對。這無疑是對她權力的挑釁,因此她不管不顧,向列強發起了宣戰。

這樣一來,洋人立刻組建了八國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攻進了北京城。

慈禧眼見北京城守不住了,只得丟下紫禁城,帶著光緒一路西逃。

捅了這麼大個窟窿,得找人來補啊。

有家不能回的慈禧,很自然地就想到了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

於是急命他為清政府全權大臣,入京和列強談判,看怎麼賠償合適,只要把這事給擺平了就成。

其實,這事誰都知道是個吃虧不討好的事,李鴻章更是吃過一次虧。

當年籤《馬關條約》時,李鴻章身負使命,在談判中盡力維護清政府權益,據理力爭。但無奈國家羸弱,面對日本列強的傲慢羞辱,最終還是少不了割地賠款。條約籤定後,國人紛紛痛斥李鴻章是賣國賊。

(李鴻章拜會列強)

所以,當慈禧的任命下達後,李鴻章的家人一萬個反對。再加上李鴻章身體不好,有咳血的毛病,因此家人百般勸阻,讓他推辭掉這個職務。

但李鴻章沒有聽家人的勸告,還是風塵僕僕地趕到北京,分別拜會了各國使館。

一路舟車勞頓,再加上與洋人斡旋時的心理負擔太大,李鴻章病倒了。

李鴻章這一病,本想漫天要價的洋人們沉不住氣了。

畢竟他們想要的,無非是吃上清政府一大塊肉,而不是取代清政府。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開出了10億兩白銀的賠償。

李鴻章拖著病軀,強打精神,和洋人據理力爭。儘管途中吐血數次,但他依然堅持把清政府的損失降到最低。洋人最終將10億白銀,降到了4億5千萬兩,並稱中國當時有4億5000人,一人賠一兩,表示羞辱。

李鴻章想,只要能降低賠款,也不管羞不羞辱了,於是經得慈禧同意後,最終籤定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條約籤定後,八國聯軍退出了北京城。

(慈禧劇照

慈禧打點行頭,準備起駕回宮。

李鴻章卻咳血數升,病倒在了賢良寺。

李鴻章自知命不久矣,於是提筆給慈禧寫了最後一份奏摺,然後才穿上壽衣靜靜地等著那一刻。

然而想著國難當頭,還有許多事情未辦,終究心不能安,忍不住默默流下兩行清淚來。不久卒,卒年78歲。

很快,慶親王奕劻,便將李鴻章的遺折呈給了還在回京途中的慈禧,並將李鴻章病逝的消息一併傳達。

慈禧聽聞後,眼睛溼潤,待看完遺折,更是泣不成聲。

原來,李鴻章在遺折中依然擔憂清朝國力凋敝,時局艱難,苦勸慈禧和光緒能「舉行新政,力圖自強」。

要知道在清末,官員腐敗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了。八國聯軍進京的時候,儘管慈禧多次向封疆大吏拍電報,希望他們能進京勤王,但有動靜的幾乎沒有。所以,此時李鴻章的鞠躬盡瘁,讓慈禧感動不已。她當時一邊哭,一邊說了一句:「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沒有人分擔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像李鴻章這樣好用的大臣,再也沒有了……

(參考資料:《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

相關焦點

  • 李鴻章都一把年紀了,還有腿疾,慈禧太后為什麼還送小美女給他?
    那麼慈禧太后為什麼要賜給李鴻章宮女紅兒,而李鴻章接到賞賜後,為什麼又欲言又止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9期:聽說李鴻章有腿寒症,慈禧太后為什麼不送藥,卻送了個美女給他?一、慈禧太后送李鴻章宮女紅兒這事,並非杜撰,據慈禧太后身邊的裕德齡公主寫的《德齡公主回憶錄》。講到李鴻章曾經送給慈禧太后一西洋玩意,顯微鏡,慈禧太后一高興便賞賜給李鴻章五個宮女。
  • 你覺得誰的臨終絕筆最霸氣
    1645年南京失守後,張煌言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後奉魯王,聯絡十三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 1664年,隨著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見大勢已去,於南田的懸嶴島解散義軍,隱居不出。是年被俘,後遭殺害,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
  • 慈禧西逃,八國聯軍在慈禧床上刻下一句話,李鴻章卻不敢翻譯
    更有甚者,爬到了慈禧的床上睡了一覺,且還刻下了一句洋文,不過大家都不敢將這句話真正的意思翻譯給慈禧聽,其中就有李鴻章,這是為什麼呢? 這還要接著上文繼續說,話說八國聯軍在北京城燒殺搶掠,搶著搶著就不想走了,慈禧一見,那哪成啊!她還想回北京城繼續享受美好生活呢!
  •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緊隨其後,李鴻章又參觀了德國的造鐵廠,而根據當時的數據統計就不難發現德國的鋼鐵產量甚至能夠達到400萬噸以上,這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再仔細對比一下清朝的鋼鐵產量,似乎就不難發現:當時的清朝的鋼鐵產量在德國面前還真不夠瞧的。 德國的領土有多大?清朝的領土又有多大,兩相對比之下,李鴻章恐怕會更加的憋屈。
  • 李鴻章出訪,外國人竟將李鴻章當成了中國皇帝,還說慈禧嫁給了他
    在1898年,美國發布的一期《紐約時報》中,就有這麼一則新聞,是關於慈禧跟李中堂之間的故事,說他倆是夫妻,還說李是「中國總統」,這在中國人眼中看來頗為滑稽的新聞,竟然,成為了該報刊發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一期英文報紙。
  • 慈禧向11國列強宣戰後,為何出現東南互保局面?李鴻章差點成總統
    因為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亂後,漢人根本就得不到清廷的信任。可以用你們,但是你們想要手握實權,那是很困難的事情。這個時候的曾國藩躍躍欲試,他主動申請回家訓練鄉勇,逐漸在湖南建立起了一支湘軍。他們捨不得拿這些給慈禧做炮灰。因此他們才會選擇反抗。以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等人為首的各路封疆大吏,都表示概不奉詔。他們不僅不聽慈禧的指揮了,而且打算共同推舉當時最有威望的李鴻章擔任國家總統,一旦慈禧和光緒掛了,那麼就由李鴻章代替清廷行使權力。
  • 李鴻章死前久久不肯咽氣,心腹在他耳邊說了一句話,他才安心離世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逃至西安,一道聖旨下來,命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議和談判全權代表。李鴻章自詡是大清朝的裱糊匠,雖然能糊窗,但他經不起風雨。老頭78了,從廣州起身,一路顛沛流離奔去北京談判,最後與列強籤訂了《辛丑條約》。
  • 10位藝術大師的臨終絕筆,徹底擺脫束縛,真正達到「忘我」境界
    就是書畫家臨終前所做的最後一幅作品,稱為「絕筆」!那麼,為什麼「絕筆」這麼受人追捧呢?道理其實也很簡單,一是有相當高的紀念意義;二是從此之後,再無大師的作品問世了!三是有些作品,是大師彌留之際所作,處於無意識或意識不清醒的狀態,完全依靠本能或潛意識創作,徹底擺脫了章法、規矩、技巧的束縛,真正到了「忘我」的境界!
  • 唐伯虎一生知名畫作不少,而臨終前的絕筆詩,才是其真實寫照
    然而,臨終前唐伯虎所寫的一首詩,其影響比任何知名畫作都要更加深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首先筆者和大家鄭重聲明:影視劇當中的唐伯虎,與真實歷史上的唐伯虎相去甚遠。唐伯虎出生於公元1470年,他是蘇州市人。唐伯虎24歲時,其父親唐廣德因病去世。兩年之內,唐伯虎母親和妹妹也相繼病逝,此時唐伯虎妻子也因難產而亡。唐家日漸窘迫,短短兩年,唐伯虎接連遭遇親人病逝等其他重大變故。
  • 為什麼老年人臨終前會流眼淚?是放心不下家人,還是看到了什麼?
    人在臨終前往往會都有一些徵兆,除了男腫腳,女腫臉,還有迴光返照、胡言亂語、止不住流淚等。親人離世本就是一個令人痛心的場景,看到老人躺在床上,眼角不停的流出淚水,會更令人難以承受,悲傷的心情無以復加。那麼,為什麼老年人臨終前會流眼淚?是看到了什麼嗎?為什麼老年人臨終前會流眼淚?
  • 弘一大師:臨終絕筆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什麼意思?
    快樂在滿足中尋求,有些人天天尋找快樂,但是找不到快樂,於是天天憂傷,為什麼這樣,因為他不滿足。如果每個人都能心中滿足 「我夠用了、我夠穿了、我夠吃了……」人間的物質看淡一點,什麼也不要掛在心上,那麼你的煩惱就不會多。心中無缺便是「富」。
  • 慈禧太后一生最忌憚的人是誰?此人若不早死,慈禧無法獨掌大權!
    慈安本為鹹豐正宮皇后,嗣君繼位後,她必然會被尊為皇太后。慈禧也能夠成為皇太后,不僅是因為她是同治帝生母,更是因為慈安對慈禧特別倚重。在同治初年,兩宮雖然並立,實際掌權者卻是慈安太后。鹹豐皇帝臨終時,任命肅順為託孤大臣。不料肅順心懷不軌,把持朝政,屢次欺凌慈安慈禧,無視小皇帝的存在。慈安慈禧遂密謀除掉肅順。然而,肅順爪牙遍布皇宮,慈安幾乎無人可信,兩人商量機密,都只能借著觀看水缸中荷花的機會,俯下身低頭密語。
  • 他左臉中槍,醒來後卻很高興。李鴻章:最貴的一顆子彈留給了我
    雖然,當時的清朝最高統治者,已經不是皇帝,而是慈禧。說得通俗一點,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當時的朝廷重臣,也不過是在為皇室打工而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只是去籤訂一個破條約,背上一個罵名,忍忍就過去了。
  • 慈禧為何會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低三下四的話
    一九○一年二月,慈禧在西安,以光緒帝的名義,給李鴻章等負責議和的人下了一個上諭,上面寫著:「量中華之物,結中華之喜。慈禧能夠發動政變,扳倒八大輔政大臣,以垂簾聽政的形式奪權,最終實現了「龍在下,鳳在上」的局面,成為清王朝實際的最高統治者,可謂非常厲害。在慈禧掌權的半個世紀裡,她的強勢更使朝廷內外都對她戰慄不已,俯首稱臣。
  • 憑什麼能和慈禧、李鴻章一樣,被印在紙幣上?
    同樣的在清朝,他所發行的紙幣上,曾經印著的人物頭像有慈禧太后,也有李鴻章。在當時,以這二位的權勢和地位,的確是有資格將自己的頭像印刷在紙幣上。畢竟一位是敢軟禁光緒皇帝的太后,還有一位是洋務派的代表。然而除此之外,清朝的貨幣上,還曾經出現過載振的頭像。
  •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大罵光緒:痴兒,今日我無,明日安有汝乎?
    那麼慈禧太后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5期: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為什麼僅是軟禁了光緒帝,卻沒有痛下殺手?明明是效仿列祖列宗的做法,為什麼戰爭會失敗,到底哪裡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李鴻章替他回答了,他在上的奏摺中,提到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一句話:「貴國之弱,在於固守舊法。如欲自強,必須將明於西學年富力強者委以重任,拘於成法者一概撤去,方有轉機。」
  • 李鴻章訪問美國: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句讓人心酸的話
    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始終代表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也歷來備受後人的爭議,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代表清政府籤訂很多不平等條約。但作為當時的執政者慈禧太后,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傳到慈禧太后耳中,她都流下眼淚:我大清再無能人與外國人外交。
  • 慈禧死後李蓮英還活了3年,沒了主子,他過得怎麼樣?
    當然,別看慈禧臨終前還念叨著「不得令太監擅權」,可之前的幾十年裡,晚清權力場上一位無比炙手可熱的人物,卻正是從1864年起伺候了慈禧太后大半輩子的「大太監李蓮英」。而隨著慈禧太后的病故,李蓮英,這位曾叫多少文臣武將打哆嗦的老太監,人生也到了拐點:先是被「新主子」隆裕太后降旨「傳奉龍馭上賓」,即在慈禧靈前護衛。
  • 慈禧臨終時說了什麼?讓李蓮英嚇出了一身冷汗
    他作為慈禧最寵愛的人,陪伴慈禧近五十三年,是當時最有權勢的宦官。慈禧的「老佛爺」稱號就是他帶頭叫起來的。 李蓮英最大的本事就是會討好人,憑藉圓滑的性格受到了慈禧的寵愛。他很小便進宮當了太監,先後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十六歲才被調到慈禧身邊。
  • 李鴻章逢人就愛問的三個怪問題是什麼?
    一,甲午戰爭前,河南省巡撫曾經在德國訂做了一座一丈多高的李鴻章銅像,本來準備做好後安放在威海衛或者旅順的北洋艦隊軍港內,但等到銅像做好後,日軍已經佔領了這兩處軍港,本想把這銅像運回北京或者天津,李鴻章當時又因為打敗了仗權力根基動搖。結果這銅像一直丟在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