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出訪,外國人竟將李鴻章當成了中國皇帝,還說慈禧嫁給了他

2020-12-13 騰訊網

在當前這個極富娛樂精神,流量為王的時代,用明星的八卦消息消遣生活,相信大家已經很習慣了,但是,用古代人物的緋聞做茶餘飯後談資的,您見過嗎?

在1898年,美國發布的一期《紐約時報》中,就有這麼一則新聞,是關於慈禧跟李中堂之間的故事,說他倆是夫妻,還說李是「中國總統」,這在中國人眼中看來頗為滑稽的新聞,竟然,成為了該報刊發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一期英文報紙。

那麼,歷史真的像這個讓人跌破眼球的題目一樣勁爆嗎?真實的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

在十九世紀的中期,高官李鴻章曾經去美國訪問,並帶去了一件御賜的黃馬褂,作為表示無上榮光的標誌進行炫耀。因為,根據當時清朝的相關規定,只有對朝廷立下了非常大功績的元老級人物,才能被賜予黃馬褂,而看看大清歷代臣子當中,有這樣榮譽的人也沒幾個。

李鴻章因為之前在絞殺太平天國暴亂,以及消滅捻軍的戰功,獲得了皇帝的賞賜。所以,李對於這件衣服非常珍惜,一副「黃馬褂,你值得擁有」的架勢,且他只會在非常重要的場合上才會穿。那次去美國,作為使臣走訪歐美國家,他覺得自己非常光榮,也是炫耀自己過往功績的一個大好機會,所以,李將這件衣服帶去了海外,並在美國一路穿在身上。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由於,美國人對大清的這些歷史規矩並不了解,看著李穿著金黃色的衣服,以為他穿的是龍袍,錯把李當做了皇帝。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的報紙上,會把總統的帽子扣在了李鴻章的頭上。這個消息被報出來,相信李鴻章那是非常害怕的,而更讓人害怕的,應該是光緒帝的臉色吧。

打那以後,李鴻章也就再也不敢穿他那件心愛的黃馬褂了。

不過慈禧太后,作為當時「走在時尚前沿」的女人,對於這些緋聞、報導,倒是沒什麼顧忌的,也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去向李鴻章發難,不然的話,同時得罪了兩個重量級人物,李鴻章還不廢廢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李鴻章去外走訪,而讓慈禧太后不開心了,還是甲午海戰失敗,讓李鴻章在朝內抬不起頭來的緣故。

相關焦點

  • 張佩綸彈劾李鴻章、馬尾戰敗,李鴻章為何將女兒嫁給他?
    (慈禧太后)主和派當時清廷的決策人物慈禧太后、李鴻章,都力主和平談判,告誡福州官員,不準先下手,否則「雖勝亦斬」。李鴻章甚至要張佩綸先炸毀船廠(沒有執行),以免被敵人奪去。可以看出,朝廷也沒想問責張佩綸,畢竟人家一開始就主張備戰,現在民憤幹天,也只得委屈他一下。三年後,張佩綸被李鴻章要回衙中。他不但沒有追究張佩綸戰敗之責,而且把他請進幕府,還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他「續弦」。這令許多人大惑不解。
  • 李鴻章都一把年紀了,還有腿疾,慈禧太后為什麼還送小美女給他?
    那麼慈禧太后為什麼要賜給李鴻章宮女紅兒,而李鴻章接到賞賜後,為什麼又欲言又止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9期:聽說李鴻章有腿寒症,慈禧太后為什麼不送藥,卻送了個美女給他?比如風流才子紀曉嵐,乾隆帝也曾經賞賜給他四個宮女,這老頭,七十多歲了還納了十六歲的玉臺為妾。
  • 李鴻章訪問美國: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句讓人心酸的話
    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始終代表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也歷來備受後人的爭議,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代表清政府籤訂很多不平等條約。但作為當時的執政者慈禧太后,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傳到慈禧太后耳中,她都流下眼淚:我大清再無能人與外國人外交。
  • 外國人眼裡的李鴻章
    這在許多外國人對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回憶文字中,可以得到印證。  身高對打造良好印象,作用不言而喻。李鴻章個子很高,是妥妥的加分項。約翰·拉賽爾·楊格是19世紀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他也是外交官,與同時代的多國政要都有接觸,還擔任過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知識淵博、見多識廣。1879年,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在卸職後攜家帶口作週遊世界之旅,楊格陪行。
  •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李鴻章在德國先後參觀了德國的兵工廠等一系列的地方,拍攝了膠片,檢閱了當時德國威廉二世的部隊。 可以說李鴻章在德國見到了他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事情,甚至有一些事情已經超過了他的思維認知。而這個老人在德國的一聲哀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清為朝,可改變的又極其有限。
  • 70多歲的李鴻章訪美時自創「李鴻章雜燴」,令外國人讚不絕口!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軍」。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不平凡的一生,曾參與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 慈禧西逃,八國聯軍在慈禧床上刻下一句話,李鴻章卻不敢翻譯
    1900年,八國聯軍叫囂著要活捉慈禧,慈禧太后嚇得帶著光緒皇帝一口氣逃到了西安,不得不說慈禧太后跑路是賊快,前腳剛走,北京城後腳就被八國聯軍攻陷了。 更有甚者,爬到了慈禧的床上睡了一覺,且還刻下了一句洋文,不過大家都不敢將這句話真正的意思翻譯給慈禧聽,其中就有李鴻章,這是為什麼呢? 這還要接著上文繼續說,話說八國聯軍在北京城燒殺搶掠,搶著搶著就不想走了,慈禧一見,那哪成啊!她還想回北京城繼續享受美好生活呢!
  • 1900年,清政府還沒有垮臺,張之洞為何推舉李鴻章當總統?
    左宗棠對國家和民族最大的貢獻,無疑是率領湘湖子弟擊敗入侵者、收復新疆,僅這一件功勞就足以讓他躋身於晚清能臣的第一梯隊。作為慈禧太后最信任度的漢族大臣,李鴻章在近代歷史上的作用和影響力不必多說,後人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較為嚴重。作為「武漢城市之父」,張之洞這位洋務派在近代創辦了一大批的軍用和民用工業,還創辦了多所大學的前身,比如武漢大學和南京大學。
  • 慈禧向11國列強宣戰後,為何出現東南互保局面?李鴻章差點成總統
    早年鹹豐皇帝還活著的時候,太平軍一路高歌猛進,在清朝的南方折騰得對手毫無還手之力。清朝八旗兵和綠營兵的戰鬥力,真的比不上太平軍,因此太平軍攻城略地,甚至打下了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鹹豐皇帝臨死前,表示誰能夠平定太平軍,就封誰做王!這對天下人來說,都是非常受鼓勵的,尤其是漢人。
  • 晚清時期,李鴻章借沙俄皇帝加冕出訪歐洲,見皇后時鬧出了笑話
    晚清時代是我們國家歷史上經受苦難最多的一段時間了,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相比的時候,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農業文明更是落後的厲害,就算是當時的朝廷重臣李鴻章在面對這種世界巨變的時候,都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我們確實是閉門謝客太長時間了,完全對世界失去了了解,這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
  • 李鴻章臨終絕筆寫了什麼?為什麼慈禧看到後,會哭得抑制不住
    (李鴻章舊照)李鴻章死前,正遇「庚子之亂」。當時,幾十萬「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入京,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圍攻各國領事館。之所以義和團敢這麼做,就是因為慈禧暗中支持,想利用他們的力量,把西方列強趕出中國。
  • 為何晚清名臣李鴻章死不瞑目?周馥用手撫其眼瞼,李鴻章才閉上眼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賠款最大的一個不平等條約,慶親王奕劻和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代表清政府在條約上簽字,李鴻章為此背負賣國賊的惡名。其實,《辛丑條約》源於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光緒兩宮逃亡,中國面臨被佔領和瓜分的民族危機。八國聯軍入京,源於義和團攻打使館,各地濫殺教民,清政府還向西方各國宣戰。
  • 晚清9大名人的真實相貌:李鴻章老態龍鍾,圖9是收復新疆的左宗棠
    【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她是鹹豐皇帝的妃子。鹹豐皇帝駕崩後,慈禧太后聯合慈安和恭親王等人發動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開始垂簾聽政。慈禧太后執掌大清最高權力長達半個多世紀,使得光緒皇帝成為傀儡的存在。
  • 盛宣懷是李鴻章在商場上的代言人?和張之洞比,李鴻章的實業更強
    兩者同時起家,結果清廷將左宗棠調到西北去打仗了,南洋的事務交給了沈葆楨。 清廷手裡沒錢,在南北之間只能選擇一者著重發展。這個時候李鴻章各種找關係,希望慈禧能夠支持北洋,而沈葆楨這個時候卻將南洋的利益擱置在了一邊,主動將財權交給了李鴻章。誰高誰低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 他左臉中槍,醒來後卻很高興。李鴻章:最貴的一顆子彈留給了我
    雖然,當時的清朝最高統治者,已經不是皇帝,而是慈禧。說得通俗一點,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當時的朝廷重臣,也不過是在為皇室打工而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只是去籤訂一個破條約,背上一個罵名,忍忍就過去了。
  • 62年前,李鴻章墓慘遭炸毀,遺體掛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屍骨無存
    比起慈禧,他似乎才是駕駛晚清這艘破船的舵手。不僅隻身一人籤下了近代以來清政府大大小小的不平等條約,而對中國歷史進程起到關鍵性作用的幾件事件,譬如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等,也能找到他的身影。    而在海外,洋人對李鴻章的外交手段也做出了積極評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說他是大清帝國裡唯一一個可與世界列強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甚至直呼他為「東方俾斯麥」。可見,李鴻章或許並沒有那麼不堪。
  • 慈禧穿這種衣服,問李鴻章合身嗎?他說了三個字!讓慈禧面紅耳赤
    光緒皇帝的「百日維新」不能說一定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至少會給清朝帶來一絲希望,由於慈禧的狹隘和保守,生生的把它扼殺了。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一個問題,慈禧是一個很要強的女人,她寧可犧牲國家利益,也容不得光緒皇帝挑戰她的權威。
  • 從殘羹冷炙到人間美味 徽菜名品「李鴻章大雜燴」的前世今生
    無論是分屬內陸與海洋兩種食材的動容邂逅,還是廚師與食客主人之間思想碰撞的電光火石,不經意的一次食材相逢,竟能牢牢鎖住味蕾,令人回味無窮。   一百多年前,李鴻章,這位晚晴標誌性人物的一次國事出訪,席間一次不拘一格的構思,卻讓一堆殘羹冷炙妙筆生花,進而奪走了廚師的美食專利。
  • 100年前李鴻章曾預言:此國不除必成大患,20年後字字應驗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李鴻章可謂是最為備受爭議的一個人物。一方面他為慈禧籤訂了數字不清的不平等條約,而一直為人所詬病。另一方面李鴻章也做了許多有益的貢獻,很多現代的化的企業都是李鴻章牽頭開辦的,李鴻章也因此被譽之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 李鴻章逢人就愛問的三個怪問題是什麼?
    甲午戰爭中,實際有很多趣聞,比如李鴻章碰到陌生的外國人就愛問:你兒女幾個?你收入多少?你家產有多少? 一,甲午戰爭前,河南省巡撫曾經在德國訂做了一座一丈多高的李鴻章銅像,本來準備做好後安放在威海衛或者旅順的北洋艦隊軍港內,但等到銅像做好後,日軍已經佔領了這兩處軍港,本想把這銅像運回北京或者天津,李鴻章當時又因為打敗了仗權力根基動搖。結果這銅像一直丟在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