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和珅和李鴻章很類似,他也是做實業比較多,家裡的當鋪、建材公司、物流公司給他賺了大量鈔票。
很多人為和珅打抱不平的是,和珅的錢,大多數都是做生意來的。那我就想問了,如果和珅不是和中堂,他的生意能做得起來嗎?誰願意買他的帳呢?
李鴻章也是一樣,很多人表示,李鴻章家裡之所以那麼有錢,那是因為人家自己有家族產業,可不是貪汙來的。這可真的要笑死人了,你手裡有權,誰敢不買你的帳?
這就是為什麼現代嚴禁公職人員,參與市場競爭的原因。比如國外的招標項目好了,你們公司有州長的股份,州裡面的項目敢給別人做?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你標書做得再天花亂墜也沒用。人家哪怕不用做標書,也能中標。
所以說從個人私德角度來說,李鴻章是遠遠比不上張之洞的。但是從對當時的清朝貢獻上來說,李鴻章卻比張之洞要強一些。
李鴻章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大局,拍一部電視劇就想洗白他?
李鴻章就是個政治投機者,從最早建立淮軍起家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了。在曾國藩的支持下便,李鴻章建立了淮軍。
1、以淮軍作為自己起家的籌碼。
曾國藩功成身退以後,將湘軍給解散了。這個時候李鴻章偏偏沒有解散淮軍,為什麼?因為他知道,淮軍就是他仕途的保證,這一點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幾十年以後,他也是這麼看待北洋艦隊的。
有淮軍作為自己的政治籌碼,李鴻章很快就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並且為清廷平息了諸如捻軍起義這樣的叛亂,從而進入了清朝核心圈子。
2、用北洋繼續為自己加碼。
李鴻章在北邊辦北洋,而左宗棠在南邊辦南洋。兩者同時起家,結果清廷將左宗棠調到西北去打仗了,南洋的事務交給了沈葆楨。
清廷手裡沒錢,在南北之間只能選擇一者著重發展。這個時候李鴻章各種找關係,希望慈禧能夠支持北洋,而沈葆楨這個時候卻將南洋的利益擱置在了一邊,主動將財權交給了李鴻章。誰高誰低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後來他為了保全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始終不肯出動北洋艦隊。寧可讓它們在港口生鏽,也不拉出來跟別人打,結果錯過了最佳出兵時機,甲午戰爭慘敗。
3、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差點成為千古罪人。
後來左宗棠和李鴻章關於塞防和海防發起了爭論,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他認為有這個錢,還不如多買幾艘軍艦去壯大他的北洋艦隊。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當時清朝的主要對手是從海上過來的。不過說放棄新疆這麼大一塊地盤,李鴻章差點成了千古罪人。幸虧左宗棠固執己見,這才收復了新疆。
4、利用職務之便,掙了大量鈔票。
李鴻章利用職務之便,的確辦了很多實務。這些實務給他帶來的利益,遠比對大清朝的好處要多得多。
當初他有個秘書叫盛宣懷,李鴻章為了自己家族的生意,果斷讓盛宣懷出面經商。結果盛宣懷給李鴻章掙了數不清的家業。
早年胡雪巖支持左宗棠對付捻軍、收復新疆,可以說是出錢出力,收復新疆途中的所有醫療,都是胡雪巖的胡慶餘堂免費負擔的。
結果李鴻章為了搞倒左宗棠,讓手下人故意晚批覆胡雪巖的錢款,結果導致胡雪巖徹底破產。而盛宣懷這個時候憑藉強大的關係網,成為了清朝末年的新一任明面上的首富。
其實真正的首富,我看就是李鴻章。盛宣懷只是他推出來的一個幌子罷了。哪有手下人比領導還要富有的呢?
李鴻章在辦實業上,的確比張之洞要強一些,可是目的不一樣。
張之洞這個人的私心要比李鴻章小得多,這也就是張之洞沒有李鴻章那麼有名氣的重要原因。其實張之洞辦了很多實業。
他最重要的貢獻,那就是在教育上做出了改革,辦了一系列新式學堂,為中國後來培養了不少人才。比如說武漢大學的前身自強學堂、南京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廣雅書院等等。
此外他還組織創建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抗日戰爭時期有很多武器,都還是這兩個廠裡製造出來的。可以說張之洞是一個比較有遠見的人了,在洋務運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雖然張之洞很牛,可是跟李鴻章比起來,還是要差一點。李鴻章在實業上做的貢獻更多更廣泛。
早年他就在曾國藩的支持下,擴建了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擔任直隸總督期間,李鴻章又擴大了天津機器局,中國近代四大軍工企業中,他一個人就創辦了其中三個。
由於漕運運力不足,因此李鴻章又創辦了輪船招商局,海運從這兒開始逐漸在中國得以實現。此外他還創辦了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企業。
從客觀上來說,李鴻章的這些作為,的確為推動中國現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為他所涉及的行業實在是太廣泛了。
不過很可惜的是,他所設立的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成了他為自己和家族牟利的工具。大量狗腿子在企業中擔任高管,幫助他們家族牟利。使得這些企業的財政捉襟見肘,再加上朝廷不斷抽調其中的資金,使得這些企業能辦好的並不多。
總結:張之洞的人品,比李鴻章強得多。
在實業方面,張之洞的確比不過李鴻章。可是從人品的角度來說,張之洞卻比李鴻章要強得多,至少他沒有那麼重的私心。
所以你非要問誰對晚清的貢獻更大,我認為是李鴻章。但是要問誰對我們這個民族的貢獻更大,我認為是張之洞。畢竟李鴻章就知道辦一些掙錢的事業,而張之洞卻為我們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為他點讚!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