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是李鴻章在商場上的代言人?和張之洞比,李鴻章的實業更強

2021-01-08 騰訊網

其實和珅和李鴻章很類似,他也是做實業比較多,家裡的當鋪、建材公司、物流公司給他賺了大量鈔票。

很多人為和珅打抱不平的是,和珅的錢,大多數都是做生意來的。那我就想問了,如果和珅不是和中堂,他的生意能做得起來嗎?誰願意買他的帳呢?

李鴻章也是一樣,很多人表示,李鴻章家裡之所以那麼有錢,那是因為人家自己有家族產業,可不是貪汙來的。這可真的要笑死人了,你手裡有權,誰敢不買你的帳?

這就是為什麼現代嚴禁公職人員,參與市場競爭的原因。比如國外的招標項目好了,你們公司有州長的股份,州裡面的項目敢給別人做?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你標書做得再天花亂墜也沒用。人家哪怕不用做標書,也能中標。

所以說從個人私德角度來說,李鴻章是遠遠比不上張之洞的。但是從對當時的清朝貢獻上來說,李鴻章卻比張之洞要強一些。

李鴻章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大局,拍一部電視劇就想洗白他?

李鴻章就是個政治投機者,從最早建立淮軍起家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了。在曾國藩的支持下便,李鴻章建立了淮軍。

1、以淮軍作為自己起家的籌碼。

曾國藩功成身退以後,將湘軍給解散了。這個時候李鴻章偏偏沒有解散淮軍,為什麼?因為他知道,淮軍就是他仕途的保證,這一點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幾十年以後,他也是這麼看待北洋艦隊的。

有淮軍作為自己的政治籌碼,李鴻章很快就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並且為清廷平息了諸如捻軍起義這樣的叛亂,從而進入了清朝核心圈子。

2、用北洋繼續為自己加碼。

李鴻章在北邊辦北洋,而左宗棠在南邊辦南洋。兩者同時起家,結果清廷將左宗棠調到西北去打仗了,南洋的事務交給了沈葆楨。

清廷手裡沒錢,在南北之間只能選擇一者著重發展。這個時候李鴻章各種找關係,希望慈禧能夠支持北洋,而沈葆楨這個時候卻將南洋的利益擱置在了一邊,主動將財權交給了李鴻章。誰高誰低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後來他為了保全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始終不肯出動北洋艦隊。寧可讓它們在港口生鏽,也不拉出來跟別人打,結果錯過了最佳出兵時機,甲午戰爭慘敗。

3、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差點成為千古罪人。

後來左宗棠和李鴻章關於塞防和海防發起了爭論,李鴻章主張放棄新疆,他認為有這個錢,還不如多買幾艘軍艦去壯大他的北洋艦隊。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因為當時清朝的主要對手是從海上過來的。不過說放棄新疆這麼大一塊地盤,李鴻章差點成了千古罪人。幸虧左宗棠固執己見,這才收復了新疆。

4、利用職務之便,掙了大量鈔票。

李鴻章利用職務之便,的確辦了很多實務。這些實務給他帶來的利益,遠比對大清朝的好處要多得多。

當初他有個秘書叫盛宣懷,李鴻章為了自己家族的生意,果斷讓盛宣懷出面經商。結果盛宣懷給李鴻章掙了數不清的家業。

早年胡雪巖支持左宗棠對付捻軍、收復新疆,可以說是出錢出力,收復新疆途中的所有醫療,都是胡雪巖的胡慶餘堂免費負擔的。

結果李鴻章為了搞倒左宗棠,讓手下人故意晚批覆胡雪巖的錢款,結果導致胡雪巖徹底破產。而盛宣懷這個時候憑藉強大的關係網,成為了清朝末年的新一任明面上的首富。

其實真正的首富,我看就是李鴻章。盛宣懷只是他推出來的一個幌子罷了。哪有手下人比領導還要富有的呢?

李鴻章在辦實業上,的確比張之洞要強一些,可是目的不一樣。

張之洞這個人的私心要比李鴻章小得多,這也就是張之洞沒有李鴻章那麼有名氣的重要原因。其實張之洞辦了很多實業。

他最重要的貢獻,那就是在教育上做出了改革,辦了一系列新式學堂,為中國後來培養了不少人才。比如說武漢大學的前身自強學堂、南京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廣雅書院等等。

此外他還組織創建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抗日戰爭時期有很多武器,都還是這兩個廠裡製造出來的。可以說張之洞是一個比較有遠見的人了,在洋務運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雖然張之洞很牛,可是跟李鴻章比起來,還是要差一點。李鴻章在實業上做的貢獻更多更廣泛。

早年他就在曾國藩的支持下,擴建了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擔任直隸總督期間,李鴻章又擴大了天津機器局,中國近代四大軍工企業中,他一個人就創辦了其中三個。

由於漕運運力不足,因此李鴻章又創辦了輪船招商局,海運從這兒開始逐漸在中國得以實現。此外他還創辦了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企業。

從客觀上來說,李鴻章的這些作為,的確為推動中國現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為他所涉及的行業實在是太廣泛了。

不過很可惜的是,他所設立的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成了他為自己和家族牟利的工具。大量狗腿子在企業中擔任高管,幫助他們家族牟利。使得這些企業的財政捉襟見肘,再加上朝廷不斷抽調其中的資金,使得這些企業能辦好的並不多。

總結:張之洞的人品,比李鴻章強得多。

在實業方面,張之洞的確比不過李鴻章。可是從人品的角度來說,張之洞卻比李鴻章要強得多,至少他沒有那麼重的私心。

所以你非要問誰對晚清的貢獻更大,我認為是李鴻章。但是要問誰對我們這個民族的貢獻更大,我認為是張之洞。畢竟李鴻章就知道辦一些掙錢的事業,而張之洞卻為我們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為他點讚!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盛宣懷:清王朝的最後催命人,他的兩記悶棍使清廷走上不歸路!
    左宗棠和胡雪巖、以及李鴻章和盛宣懷,在中國近代史上,他們總是兩兩相連。前兩者支撐了清王朝的迴光返照,後兩者直接促進了清王朝的解體。這並非說後兩者多麼賣國,而是大氣候下上下離心所致。漢族大臣借太平天國運動崛起,居南方各省自雄。
  • 1900年,清政府還沒有垮臺,張之洞為何推舉李鴻章當總統?
    在晚清的歷史舞臺上,「四大名臣」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忽視的。具體是哪四位目前仍有一些爭議,但支持較多的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這四位。不僅如此,這四人也是歷史課本上倡導「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一句「為官當學曾國藩」,就足以說明此人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力。立功、立言、立德,曾國藩做到了;出將入相他也做到了。
  • 為何晚清名臣李鴻章死不瞑目?周馥用手撫其眼瞼,李鴻章才閉上眼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賠款最大的一個不平等條約,慶親王奕劻和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代表清政府在條約上簽字,李鴻章為此背負賣國賊的惡名。其實,《辛丑條約》源於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慈禧、光緒兩宮逃亡,中國面臨被佔領和瓜分的民族危機。八國聯軍入京,源於義和團攻打使館,各地濫殺教民,清政府還向西方各國宣戰。
  • 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恰恰相反,當時的德國鐵血首相和李鴻章一見如故,對著李鴻章說了很多很多的話,給李鴻章大人的待遇達到了一定的巔峰程度。 而李鴻章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所展現出來的風度,在德國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喜愛和歡迎。但無論如何,一個人面子做得再好,一個人文化底蘊再高,當對抗整個大清王朝的時候,都顯得那麼軟弱無力。
  • 70多歲的李鴻章訪美時自創「李鴻章雜燴」,令外國人讚不絕口!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軍」。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不平凡的一生,曾參與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 清朝學政和主考是什麼官,為何會讓李鴻章抱憾終生
    在李鴻章七十七年的一生中,除了北洋水師甲午折戟之外,最遺憾的就是未曾出任過一次學政和主考。 李鴻章一生波瀾壯闊,年輕時組建團練掃蕩敵寇,晚年興辦實業、組建水師,身份顯赫時人稱宰相,系大清榮辱於一身。為何到了晚年反而格外在乎學政、主考這樣的小官呢?
  • 為何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只有李鴻章惡評最多?
    然而亂世也是孕育英雄的時代,我們中華民族也從來不缺少英雄,雖然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雖然是大地主階級,為了拯救民族國家於水火之中,清政府中還是湧現出了使之中興的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他們領導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中國開啟自身工業化的開端。
  • 百年前李鴻章創辦的公司,如今已變成無人不知的世界五百強企業
    歷史上對於李鴻章這個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他封建腐敗,因為他曾籤署了許多辱國喪權的條約,還非常維護無能的清政府,幫慈禧打壓進步勢力。但是更多的人看到的是他無奈和積極的形象,因為李鴻章本質上是愛國的,為了維護國家,他在籤訂條約的時候會最大限度地為朝廷爭取合理的權益,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曾經積極展開洋務運動,想要通過這一方式實現富國強兵的最終目標。
  • 左宗棠李鴻章神仙打架,胡雪巖小鬼遭殃,13個老婆只剩下1人
    明面上,他的失敗直接誘因就是他個人「貪功冒進」,為了擊垮西方列強扶持下的洋絲,獨霸江南乃至整個中國的絲織行業,他斥資重金吃進無數生絲,卻被盛宣懷聯合以日本為首的列強以更低的價格阻擊,導致1883年11月開始,胡雪巖最為倚重的「阜康錢莊」因金銀儲備不足而造成資金盤斷裂,不僅無力進行徹底的商戰維持生絲價格,還使得大批錢莊存戶湧進阜康各錢莊擠兌,形成了恐怖的擠兌潮,致使阜康錢莊雪上加霜
  • 李鴻章曾創一家公司,147年後竟成世界500強企業,名字世人皆知
    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清流派上奏朝廷,以福州、江南製造局「糜費巨重」為由要求裁撤各地輪船製造局,此舉激起以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的激烈反對。
  • 日本已經進入朝鮮,明擺著要進攻大清,李鴻章為什麼不積極備戰?
    日本和清政府同時派兵到了朝鮮,而且日本是8000人,清軍只有2000多人。這種情況下,袁世凱憂心忡忡,不斷寫信給李鴻章,請求出兵朝鮮,中日大戰一觸即發……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1期:日本進軍朝鮮,明擺著要與清朝開戰,李鴻章為什麼不積極備戰?
  • 張之洞:清王朝頭號掘墓人?
    其實,歷史的真相是一幅幅若隱若現的拼圖,瞎子摸象不行,盲人捫燭也沒用,多保持一點耐心和好奇心則會收穫更豐。我們通過史料去看「捉摸不透」的張之洞,面目未必清晰,但儘量尋找一些原始細節,加以比對和甄別,總比妄下定論更有意義,也更有趣味。
  • 李鴻章都一把年紀了,還有腿疾,慈禧太后為什麼還送小美女給他?
    雖然嘴上說是送給他的暖腳丫頭,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就是送給李鴻章的一個小妾。可是要知道,在清朝,大臣納宮女為妾也是違法的行為,除非是皇上或者太后賞賜,當年大貪官和珅倒臺,其中罪狀之一就是:「擅娶宮中女子為妾!」
  • 外國人眼裡的李鴻章
    當然,這印象中,也不可避免包含個人情感和權力崇拜等因素。這在許多外國人對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回憶文字中,可以得到印證。  身高對打造良好印象,作用不言而喻。李鴻章個子很高,是妥妥的加分項。約翰·拉賽爾·楊格是19世紀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他也是外交官,與同時代的多國政要都有接觸,還擔任過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知識淵博、見多識廣。
  • 李鴻章訪問美國: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句讓人心酸的話
    慈禧太后為改變政治生態,重用漢臣,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他們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其中李鴻章深得慈禧太后的賞識。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瓜分的對象。也湧現出大批愛國能臣,他們極力維護國家的利益,像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
  • 百年前的老照片:李鴻章女兒確實漂亮,官員小妾堪比現代女星
    一入官場深似海,尤其是在一個王朝覆滅的時候,那官場的變化是十分巨大的,晚清重臣李鴻章作為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一生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以及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最為著名的是他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籤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
  • 晚清老照片:李鴻章自己撐傘沒了官威,官府衙役摁倒犯人打板子
    李鴻章出訪歐美時的珍貴留影。1896年,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奉慈禧太后之命出訪歐美各國,成為清朝第一個進行環球訪問的外交特使。張之洞半身肖像。這張照片由道奇照相館製作而成,應攝於張之洞任職兩廣總督期間(1884年5月-1889年8月),多次被製作成版畫刊登於晚清各國的報紙雜誌上。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一員大將,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他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 123年前的李鴻章
    凌晨3點,李鴻章的廚子就起床做飯,攪得「大飯店」的廚師也得起來做幫手,一早就得提供數隻雞,而且非活的不要,要現宰現做,搞得人家雞飛狗跳。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國某位第一夫人出國訪問,攜帶了大量的飲用水,也讓受訪國憤青的情感很受傷害。  除了雞和雞蛋,李鴻章的126個大行李箱也震驚了巴黎。飯店的英國人和法國外省的客人都跑來看熱鬧,對李鴻章的行李要支付的費用大感興趣。
  • 李鴻章頭一回發電報,跑廢了3匹馬送到了6個字,結論只有一個字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洋務運動的主要人物,能被後人評為晚清四大中興之臣,和他積極參與洋務運動有很大關係。其實在洋人們大量進入滿清的通商口岸以後,電報的事情洋人們也提了很多次,只是朝廷一直對外來的東西很牴觸,就算是左宗棠和李鴻章向慈禧報告,也沒同意。
  • 日本外交官穿西服求見李鴻章,李鴻章說了8個字,成警世名言
    而他們要見的人,就是已經53歲,但權重望崇的李鴻章。他們之所以前來求見李鴻章,是因為幾個月前發生在朝鮮的一件大事。當二人見面後,李鴻章首先發現的,就是日本外交官身上白色的襯衣,黑色的領帶以及一身「不倫不類」的西服。這讓李鴻章感到吃驚和不解。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的帶領下達到了強國的目的,但現在日本就連民族服飾也逐步西化,大有與東方文化訣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