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被迫與列強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使我國逐漸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然而亂世也是孕育英雄的時代,我們中華民族也從來不缺少英雄,雖然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雖然是大地主階級,為了拯救民族國家於水火之中,清政府中還是湧現出了使之中興的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他們領導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中國開啟自身工業化的開端。
在中國的農民階級掀起太平天國運動,佔領了清政府的半邊河山,就要一舉覆滅清政府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許多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左宗棠也是著名的湘軍將領,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湘軍與太平天國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左宗棠自幼聰穎, 在左宗棠還沒有什麼名望時,為了抓住時機展示自己的才能,他經常為了一件小事就與人大吵大鬧;然而,在他在當上巡撫,官及三品時,脾氣卻越來越小。"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這句著名的話就是他說的。
張之洞也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為國家的教育、軍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教育上,張之洞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諸多學堂,為國家培養出了許多的優秀人才。軍事上,左宗棠創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軍事企業,促進了清朝軍隊的現代化進程。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他淮軍的創始人,是清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時,李鴻章還是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這支水師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的強大水師。李鴻章一生經歷了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等晚清重大歷史事件。
然而,同是功績卓著的四個人,為何人們對李鴻章的惡評最多呢?在小編看來,這還是因為李鴻章的才能在哪個時期是最卓越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則視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人們常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李鴻章大概就是因為太有才能,而成了晚清最大的"背鍋俠"。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隨著北洋水軍的全軍覆沒,也宣布了清政府的戰敗。李鴻章作為北洋水軍的最高統帥,這個戰敗的"鍋",自然也要李鴻章去背,不僅被撤去了花翎,還被收去了象徵著榮耀的黃馬褂。然而這還不算完,甲午戰爭戰敗之後,在與日本的和談中,由於以張蔭桓為首的和談代表團沒有能力與日方完成談判,且日方表示只願意與李鴻章進行和談,清政府只能恢復李鴻章的全部官職與榮耀,前往日本進行和談,並且籤下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割讓土地、巨額的戰爭賠款,都讓李鴻章背上了更大的賣國的"鍋"。
然而,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理性的分析當時的形勢,這些"鍋"其實不應該全部由李鴻章來背。李鴻章雖然是北洋水軍的最高統帥,但是,北洋水軍真的能讓李鴻章事事做主嗎?答案顯然是否認的。購買戰艦,更換裝備等等都是需要銀子的,而這些銀子是需要清政府來出的。當時的北洋水軍雖然是亞洲第一,在排名上也是在日本的水軍之上的。然而,李鴻章深深地明白北洋水軍的缺陷,北洋水軍的戰艦和武器都太過的陳舊了,這是很大的隱患。為了消除這一隱患,李鴻章曾經很想購買那艘於1893年剛剛竣工的新銳穹甲巡洋艦,這艘巡洋艦可以說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快的速度。然而,最後用於購買這艘巡洋艦的經費被慈禧太后用來修建她的避暑聖地頤和園了。最終這艘巡洋艦被日本買下變成了日本的吉野號,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變成了擊敗北洋水軍的重要力量。
所以說,李鴻章充其量不過是清政府的大管家而已,他的手中沒有拍板決定事情的權利。即使他有經天緯地之才,有好的方針政策,決策者不聽他的,政策無法進行實施,或者說無法徹底的實施,也是無濟於事的。李鴻章曾在私人信件中嘲弄自己是大清國的裱糊匠,他一生辛苦不過糊了個紙房子,就是對此的感嘆吧。沒有一個好的主子,可以說是所有有才之士最大的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