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一句話,看透「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各自的立足之本

2020-12-18 島主歷史觀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所謂「中興」,顧名思義就是指王朝中途振興,轉衰為盛,語出《詩·大雅·烝民序》:「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從漢光武帝,到唐憲宗,再到明孝宗,歷朝歷代向來不乏中興之主,但晚清的短暫中興,仰仗的卻是四位漢族大臣。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那麼,他們到底有哪些突出貢獻?何以堪當「中興之臣」美譽?以下,我們不妨從每人一句經典評語出發,探尋曾左李張各自的立足之本。

曾國藩: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馬勃,無不收納。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蕩平,而為中興第一功臣也。

這句話語出清代學者歐陽昱,說出了曾國藩堪當「中興第一功臣」的兩大原因:其一,「不善用兵而善用人」,其二,「群才效用,大寇蕩平」。換言之就是:其一,團練湘軍;其二,平定太平天國運動。

但正如歐陽昱所言,曾國藩實際上並不是韓信、戚繼光那種天生的帥才,他不善用兵,常打敗仗。著名的「屢敗屢戰」典故,便可以作為這一結論的有力論據。

話說,湘軍連連戰敗,作為統帥,曾國藩在給朝廷寫戰報時犯了愁:如實匯報吧,肯定要受罰,虛報瞞報吧,又是欺君大罪。好在曾國藩智商不高情商高,他最終想到一個完全之策,大筆一揮,在戰報中寫道:「臣屢敗屢戰,愈挫愈勇!」別看只是把「屢戰」和「屢敗」顛倒了一下順序,意思卻大不相同,不僅把前線戰事艱難的實際情況匯報給了朝廷,還把湘軍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不過,曾國藩這倒也不完全是在玩文字遊戲,湘軍確實是靠著這種「屢敗屢戰」的韌勁,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曾國藩的知人善用和有效領導。

曾國藩率領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為大清王朝續命50年,這是他堪當「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主要原因。

左宗棠:絕口不言和議事,千秋獨有左文襄。

這句話是清末官員林世燾(張之洞侄婿)對左宗棠的評價,其人雖然名聲不大,其言卻一語中的,說出了左宗棠的強硬性格和千秋功績——拒絕軟弱議和,武力收復新疆。

晚清1865年至1875年間,浩罕汗國人阿古柏佔領了新疆大部分地區,俄國趁機奪取了新疆伊犁。因為新疆地處偏遠,當時清廷又內憂外患糟心事一堆,所以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建議集中精力搞海軍建設,暫緩收復事宜,實則大有放棄新疆之意。左宗棠卻力排眾議,堅持武力收復新疆。

1876年4月,65歲的左宗棠抬著自己的棺材出兵新疆,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一年之後,除伊犁外的所有新疆領土重歸清廷。1881年,以軍事為威懾,以談判為途徑,成功收回伊犁。1882年,在左宗棠的5次奏請後,新疆正式建省,影響至今。

左宗棠收收復的新疆土地,面積達17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今天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福建、安徽的面積總和。如此豐功偉績,自然不愧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李鴻章: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這句話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李鴻章的評價。李鴻章生不逢時,趕上了中國最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之時,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李鴻章幾乎參與了晚清所有重大歷史事件。而李鴻章最受後世爭議的一點就是,他代表清政府籤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豈不知,作為人臣,李鴻章只不過是在替清廷抗雷、擦屁股。

正如伊藤博文所言,晚清泱泱大國,卻只有李鴻章能扛起外交重責,如果沒有他的周旋談判,權將更喪,國將更辱。

1901年9月7日,78歲的李鴻章已經病入膏肓,卻仍代表清廷在《辛丑條約》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籤字後,李鴻章老淚縱橫,血吐當場,「紫黑色,有大塊」,醫生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後世都說4.5億兩賠款太多,卻不知原本的賠款數額是10億兩,是李鴻章憑一己之力舌戰國列強,最終用一年時間,在談判桌上把賠款額砍掉了5.5億兩;後世都說李鴻章是「賣國賊」,卻不想沒有慈禧太后的首肯,他哪有資格「賣國」……

僅僅兩個月後的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賢良寺,臨終留下《絕命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裡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熄,諸君莫作等閒看。

李鴻章的一生縱然毀譽參半,但他對清廷確實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憑他為慈禧背下的這些黑鍋,「晚清四大名臣」中也該有他的一席之地,畢竟,當時有力量背得起這口大鍋的,也只有李鴻章了。

張之洞: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這句話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是出自毛主席之口,直截了當說出張之洞的功績在於開創了民族重工業。張之洞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政治理念,積極開展洋務運動,為推進中國近代化進程做出了傑出貢獻。

教育方面,張之洞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工業方面,張之洞創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這些學堂和工廠,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至今仍是中國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相比,張之洞的後世知名度或許最低,但他的歷史影響和歷史貢獻卻絲毫不遜色,他完全有資格位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中。因為,沒有新式教育,沒有民族工業,就談不上「中興」。

參考資料:《清史稿》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闢謠: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和晚清四大名臣,其實不是同四個人
    最近看一些網友寫的文章,注意到有些網友直接說張之洞這位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其實這麼說有些問題。或許大家提的比較多了,那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不就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麼?但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和晚清四大名臣,其實不是同四個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書法欣賞
    現於大家分享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書法作品,請欣賞! 1、李鴻章書法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大清王朝搖搖欲墜之時,是他們挺身而出,憑藉著驚人的才能與忠心,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那麼,同為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四人,到底誰的官最大?誰的爵位最高呢?
  • 清朝官員真實形象,他們被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你認識幾個
    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張之洞精通儒學和經學,主張「通經致用」和「經世致用」。24歲那年,張之洞在一首敘輩詩中寫道:「仁厚守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這不僅表明了其「通經致用」思想的形成,也預報了他今後所要從事的事業。左宗棠湖南湘陰人。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誰才是慈禧太后真正的心腹?曾國藩差點被殺
    說起晚清,就不得不提到慈禧太后和中興四大名臣,一個是掌權近半個世紀的女強人,一個是延續清王朝國祚半個世紀的四位漢臣;而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所處的時代實在太過於複雜,長期閉關鎖國帶來的落後和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都在那半個世紀爆發了。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官職和貢獻誰更勝一籌
    關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有說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和張之洞的,也有說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胡林翼。呼聲較高的還是張之洞同志,恭喜他,挺進四強。那就毫無疑問啦,張之洞可能在後面的排名就顯而易見了。可能大家還沒看明白,看到的就是他們四個都是大學士,總之一句話,他們四個都做到了「位極人臣」了。什麼意思呢?好比你現在就是公司的總經理了,除了董事有空缺席位外,你不可能往上爬了。然而在清朝,自從乾隆十三年開始制定「三殿三閣」制(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每殿每閣大學士都為正一品但有先後尊卑之分。
  • 晚清八大名臣
    中國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中興名臣」之一,也是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精神導師陶澍,經歷一場離奇的騙婚,堪比聊齋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導師,陶澍的婚姻,給人一種真實版《聊齋志異》的玄幻感覺,我們先從一次兩位官太太的閒談說起。 鄭氏無意中發現,黃德芬「右手之背有凸起一疣」,疣就是一種毒瘡。鄭氏關切地問了一嘴怎麼搞的?黃德芬輕描淡寫順嘴說了句,「我出身微賤,少常操作,此手為磨柄所傷耳。」 一句話把鄭氏炸懵了:出身微賤?誰不知道你是大家閨秀,這是哪兒跟哪兒的事?黃德芬一陣慌亂,見說漏了嘴,只好對閨蜜說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她居然是個冒牌貨!
  • 清末的「中興四大名臣」都是誰?你知道幾人?
    清末的「中興四大名臣」都是誰?你知道幾人?清朝末年,因為閉關鎖國的原因導致中國經濟軍事社會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因為當時的西方列強處於資本主義帝國時期,為了資本的發展從而熱衷於殖民侵略,當時的清朝不斷受到列強的侵略和凌辱,但是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並不思進取改變現狀,而是繼續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我們國家並不缺乏賢明能士,其中就有著名的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人。
  • 晚清四大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清朝宣告滅亡,被稱為晚清七十年。晚清七十年,出現了不少力挽狂瀾的中興名臣。其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4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諡號最尊?
  • 曾左李張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誰的官職最大?誰的地位最高?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合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當大清王朝搖搖欲墜之時,是他們挺身而出,憑藉著驚人的才能與忠心,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李鴻章像) 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祖籍直隸南皮,出生於貴州興義府,晚清名臣,清流派首領,一生主要貢獻在于洋務運動
  • 為何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只有李鴻章惡評最多?
    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被迫與列強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使我國逐漸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然而亂世也是孕育英雄的時代,我們中華民族也從來不缺少英雄,雖然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雖然是大地主階級,為了拯救民族國家於水火之中,清政府中還是湧現出了使之中興的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他們領導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中國開啟自身工業化的開端。
  • 晚清四大名臣該如何排序?
    我們都知道晚清有四大名臣,那麼這四人誰的貢獻最大,該怎麼排序呢?先看看四人的主要貢獻。左宗棠,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領導人之一,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利用晚清大量的軍隊平定了太平天國的運動。
  • 「晚清四大名臣」合力為清朝續命半個世紀
    熟知歷史的朋友大都知道晚晴有著名的「四大金剛」為,若無此四人,晚清政府恐怕會提早50年滅亡。這四位名人即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他們四人讓晚清多存在了半個世紀,歷史上把他們稱為「晚清四大名臣」,今天就為大家講講他們的功與過?
  • 瀏陽人賀祥麟、賀宏勳因瀏陽古樂結識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
    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瀏陽頗有淵源。他曾為道光十四年同科舉人瀏陽鄒焌傑(道光二十年進士)的母親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贈作壽序。他提拔重用的瀏陽人李興銳,後官至閩浙總督、兩江總督。
  • 晚清名臣張之洞當過哪些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張之洞。在這四大中興名臣中,張之洞是唯一沒有獲得爵位的人。 張之洞有一個很帥氣的名號,叫「張香帥」。這是因為他號「香濤」。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時人又稱「張南皮」。不過,張之洞雖然祖籍是直隸南皮,但卻生於貴州,並在貴州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
  • 中興名臣曾國藩一生兩摯友,朋友不在多而是精
    曾國藩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力我想是不容置疑的,憑藉出色的軍事、政治能力,他成為了晚清時期的中興名臣。到了近代,包括諸多政治家、軍事家都以曾國藩作為自己心中的「偶像」。其一生除了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有所造詣之外,個人的修身齊家之法也被後世津津樂道。那這樣一個人,他的朋友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就來說一下曾國藩一生的兩位摯友。
  • 左姓名人——民族英雄、民族靈魂脊梁,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關於左姓的姓氏來源,一般認為有三:01、源出官位1、《姓考》記載:上古時期左國的後代左徹是黃帝的臣子,由於左國無人傳王位,其後裔子孫承襲先祖之國名為姓氏,世代稱左氏至今。並奉左徹為其得姓始祖。
  • 「發捻之亂」已平,中興名臣崛起,為何清朝還是衰敗?
    在平定太平軍、捻軍過程中,滿蒙貴族已被證明徹底無用,唯一還算是人才的肅順死於慈禧之手,多隆阿、僧格林沁兩位名將又陣亡,滿清朝廷可謂是「人才凋零」,「國中無人」了。為此,滿清王朝不得不依靠新興漢族勢力來維持統治,讓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張之洞等漢族精英掌握大權,這些人就是後世所說的「中興名臣」。
  • 晚清四大名臣無人能及,他憑藉的是什麼
    晚清是一個漢臣群體崛起的年代,比如我們熟知的「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縱觀他們的官職,都會發現一個共同的頭銜:內閣大學士,比如李鴻章就做過文華殿大學士,而曾國藩則是武英殿大學士。而之前的漢臣,達到這一水平的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再看看張廷玉的履歷: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六年被授予保和殿大學士,領吏部尚書;雍正七年,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再領戶部尚書;而到了雍正十三年,皇帝臨終時,更是被託孤,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不僅如此更是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這樣的殊榮,十分罕見,而整個清朝的漢臣中,唯有張廷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