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李鴻章訪問德國,為何仰頭長嘆?李鴻章意識到了什麼?

2020-12-26 騰訊網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快樂、知識,也誠摯的期望您在閱讀後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

李鴻章在德國先後參觀了德國的兵工廠等一系列的地方,拍攝了膠片,檢閱了當時德國威廉二世的部隊。

可以說李鴻章在德國見到了他這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事情,甚至有一些事情已經超過了他的思維認知。而這個老人在德國的一聲哀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清為朝,可改變的又極其有限。

這一點點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給大清為朝續了命,但續的這條命究竟有多長時間?好像也沒有多長時間。

據傳說當時在德國的除了李鴻章之外還有日本人,而日本人並沒有受到德國的重視。恰恰相反,當時的德國鐵血首相和李鴻章一見如故,對著李鴻章說了很多很多的話,給李鴻章大人的待遇達到了一定的巔峰程度。

而李鴻章所受到的教育以及所展現出來的風度,在德國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喜愛和歡迎。但無論如何,一個人面子做得再好,一個人文化底蘊再高,當對抗整個大清王朝的時候,都顯得那麼軟弱無力。

當時的李鴻章狀態

李鴻章出生於公元1823年,死亡於公元1901年,按照這個時間算的話,是李鴻章1896年風燭殘年並且訪問德國的時候,距離李鴻章去世也僅僅有5年之遙。

換句話來說,這個時候的李鴻章早已經變成了老人,一個老人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在德國的時候為什麼又仰身長嘆呢?

儘管李鴻章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個老人,但是可千萬不要小瞧這個老人。因為李鴻章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在清朝時期被稱為中堂的人,我們稱之為李中堂,那麼同樣的還有被稱為中堂的人是誰呢?還有一個人是和珅,也就是所謂的和中堂。

作為安徽省合肥市的晚清名臣,李鴻章在清朝末期的時候起到了絕對意義上的領導作用。他與曾國藩、左宗棠和張之洞並列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最大的官爵甚至升到了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在李鴻章生前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包括但不限於平定捻軍,中法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戰爭,討伐太平軍,義和團運動等等等等。

而且李鴻章又是為數不多的建立了一隻真正意義上的西式海軍的北洋水師,這一系列的 功勞累計折合在李鴻章一個人的身上,也足以見得大清為朝對於李鴻章的重視,以及李鴻章對於大清王朝的重要性。

晚清和德國早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上

在1896年的6月份,李鴻章率領著一部分人前往德國出訪的時候,德皇威廉二世甚至親自到車站迎接,給足了李鴻章面子。按理來說,李鴻章此次出訪應該是歡天喜地的。再不濟也不可能會面帶愁容,可事實上在德國出訪的這一段時間裡面,反而真正嚇住了李鴻章。

原因無他,只因為德國展現出來的諸多高科技,在李鴻章眼中看起來無法實現,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德國基本都做到了。

在德國期間,李鴻章深入到了德國的兵工廠,並且狠狠地參觀了一番。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德國當時的兵工廠的無論是科技也好還是當時的工業也好,都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

而李鴻章也意識到此時的德軍早已在大清為朝之上。大清王朝即便奮筆疾追,恐怕沒有個10年、20年的也追不上而已。當時大清王朝的狀態來看,根本不可能這樣奮筆急追。

緊隨其後,李鴻章又參觀了德國的造鐵廠,而根據當時的數據統計就不難發現德國的鋼鐵產量甚至能夠達到400萬噸以上,這意味著什麼?如果我們再仔細對比一下清朝的鋼鐵產量,似乎就不難發現:當時的清朝的鋼鐵產量在德國面前還真不夠瞧的。

德國的領土有多大?清朝的領土又有多大,兩相對比之下,李鴻章恐怕會更加的憋屈。那有人就說了:不就是一個鋼鐵產量嗎?鋼鐵產量多又能說明什麼,鋼鐵產量少好像也代表不了什麼呀。

有這樣意識或者想法的人那純粹是歷史書籍沒有看懂,或者說對於當時的情況不太了解。在當時那個年代,鋼鐵幾乎代表了一切,無論是洋槍大炮還是當時德國引以為傲的鋼鐵鎧甲,甚至到後期演變出來的諸多坦克都離不開鋼鐵。鋼鐵產量的多與少,在那個年代是具有絕對意義上劃時代的一件事情。

李鴻章的悲慘晚年

其實在李鴻章晚年的時候,曾經有一件事情引起了當時慈禧太后的懷疑。但是懷疑歸懷疑,這件事情終究沒有造成大的影響,是什麼事情呢?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南互保條約,在當時得益於北方的義和團運動,以至於當時的慈禧太后模糊了頭腦,認為自己手下的所有的人都如此厲害,甚至能夠抵抗西方人的洋槍大炮。

既然如此,那就向八國聯軍宣戰。事實上,慈禧太后對國外宣戰的國家還有很多,但是在宣戰的過程當中,包括但不限於英法等國家組成的八國聯軍與大清進行了一次硬拼,此次硬拼的過程當中大清王朝根本打不過他們,灰溜溜的逃跑了。

而這個時候南方尤其是東南地區有著很強大實力的人,形成了一個條約,這個條約就是東南互保條約。這個條約的作用是什麼呢?簡單講這一部分人不和洋人打仗,洋人也不欺負他們,雙方之間平安無事,做一個世世代代的好鄰居。

除此之外,包括但不限於張之洞等人甚至立下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李鴻章大總統方案。方案指出,一旦北京不保,太后和皇上死於非命,那麼就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主持大局。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最起碼對於當時權力燻天,把權力視作生命的慈禧太后而言,這個信號特別危險。但是我們會發現李鴻章並沒有受到慈禧太后的猜忌或者李鴻章也沒有受到其他人的刁難。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一來李鴻章當時年歲極大,慈禧太后也相信李鴻章不會做這樣愚蠢糊塗的事情。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時的大清王朝更加重用李鴻章,因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朝的失敗,還需要李鴻章全權處理。

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當時的慶親王在議和大綱上簽字,那這個時候數不清的國人開始討厭李鴻章。李鴻章的口碑以及之前所做的一切,似乎也被這一紙條約給毀掉了,一時之間很多人都在說,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而此時的李鴻章身體早已經堅持不住了,長時間的談判,已經毀掉了他的身體,除此之外,長年累月的奔波以及勞心勞力,讓李鴻章知道自己早已時日無多。可是沒有想到 八國聯軍給鼻子上臉,變本加厲,他們非但要求李鴻章等人在議和大綱上簽字,甚至還要求他們必須確定賠款的準確數額。

在李鴻章的拼死反抗之下,終於從最開始的十億兩白銀降低到了4億5000萬兩白銀,而且這4億5000萬兩白銀分成了39年還清。表面上看起來李鴻章幫助大清王朝又一次的挽回損失,最起碼損失不是如此的大。

可是對於部分吃瓜觀眾而言,依然是不領情。原因很簡單,因為接受這份屈辱的是李鴻章,而李鴻章接受屈辱之後真正需要付諸行動,真正需要背鍋的是當時的清朝子民。

在1901年籤訂辛丑條約回來的時候,李鴻章就已經開始大口大口的吐血,並且吃不下飯去。

李鴻章去世了,慈禧太后給李鴻章的稱號也來了,甚至稱呼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但無論如何,李鴻章所做出來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沒有辦法攔住大清王朝走向滅亡的這輛車。

事實上,李鴻章又何止在德國的時候仰身長嘆,恐怕李鴻章從最開始的時候就一直在 仰身長嘆了,可是李鴻章的仰身長嘆,他也明白,根本無法改變現狀。

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關注我,支持原創,每天分享有趣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李鴻章訪問美國:第一次看到高樓大廈,他說了一句讓人心酸的話
    也湧現出大批愛國能臣,他們極力維護國家的利益,像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李鴻章何許人也李鴻章出生1823年,安徽合肥人,家中條件比較優越。1840年,17歲的他考上秀才,在他父親的影響之下,準備進京趕考。他的父親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但那一年參加會試卻落榜了,他的父親送他拜入曾國藩的門下。
  • 123年前的李鴻章
    邊芹在《文明的變遷:巴黎1896·尋找李鴻章》中寫到,當年,李鴻章從巴黎北站下車,居然帶了活雞,裝在一個柳條編的籠子裡。
  • 不多見的彩色老照片:李鴻章訪問紐約、北洋政府銷毀鴉片
    打傘坐轎的人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他在1895年籤訂了《馬關條約》後背負罵名。為了躲避麻煩,慈禧太后讓他出國避風頭,李鴻章趁機做了迴環球旅行,這是到達美國紐約的場景。李鴻章第二目的地是加拿大。1896年9月6日,李鴻章來到加拿大溫哥華鐵路公司考察。
  • 70多歲的李鴻章訪美時自創「李鴻章雜燴」,令外國人讚不絕口!
    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重臣,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軍」。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不平凡的一生,曾參與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 晚清老照片:李鴻章自己撐傘沒了官威,官府衙役摁倒犯人打板子
    李鴻章出訪歐美時的珍貴留影。1896年,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奉慈禧太后之命出訪歐美各國,成為清朝第一個進行環球訪問的外交特使。這張照片由道奇照相館製作而成,應攝於張之洞任職兩廣總督期間(1884年5月-1889年8月),多次被製作成版畫刊登於晚清各國的報紙雜誌上。張之洞是洋務派的一員大將,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他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 從殘羹冷炙到人間美味 徽菜名品「李鴻章大雜燴」的前世今生
    一百多年前,李鴻章,這位晚晴標誌性人物的一次國事出訪,席間一次不拘一格的構思,卻讓一堆殘羹冷炙妙筆生花,進而奪走了廚師的美食專利。這道被冠以李鴻章大雜燴之名的徽菜風靡中外,以至於七年之後,梁啓超赴美,發現除了李鴻章大雜燴外,遺留在這個遠隔重洋國度的,還有李鴻章掛麵、李鴻章炒飯等諸多飲食。  靈氣與意外的美味  與海絕緣的安徽,徽菜自然鮮有海鮮。唯獨李鴻章大雜燴被打上「直隸總督」的烙印。1896年,被褫奪官位的李鴻章,頂著「頭等欽差大臣」的帽子,從天津負命出發,出訪歐洲轉而到美。
  • 外國人眼裡的李鴻章
    格蘭特一行在天津見到李鴻章後,李鴻章偉岸的身形給楊格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寫道:「李鴻章的身高讓你頭一眼的印象就很深刻,他高大的身材在歐洲人看來很是與眾不同,在他那些中國隨員中尤為顯眼,稱得上鶴立雞群。」1879年,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訪華與李鴻章合影  清末民初,中國人還因為普遍身形矮小瘦弱,被一些西方人稱為「東亞病夫」,作為記者的楊格不可能沒有聽聞。
  • 歷史冷知識:大清重臣李鴻章有多高
    而李鴻章則憑藉著先「身」奪人的身高優勢,為大清國挽回一點點頹勢。愛爾蘭人濮蘭德,在1883年來到大清後,曾考入海關,任總稅務司錄事司。他曾見過李鴻章本人,並在《李鴻章傳》中,將李鴻章形容為「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異鄉人」。而此時的李鴻章已經是一位74歲的老人,遠沒有年輕時身材挺拔。
  • 為何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只有李鴻章惡評最多?
    左宗棠自幼聰穎, 在左宗棠還沒有什麼名望時,為了抓住時機展示自己的才能,他經常為了一件小事就與人大吵大鬧;然而,在他在當上巡撫,官及三品時,脾氣卻越來越小。"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這句著名的話就是他說的。
  • 李鴻章買325門德國大炮,50年後還威力無比,擊沉了日本軍艦
    李鴻章和左宗棠以及曾國藩被稱為晚清三大名臣,李鴻章當時從德國進口了很多設備,尤其是克虜伯生產的325門大炮,這些大炮形成了當時旅順和劉公島的海防。
  • 晚清時期,李鴻章借沙俄皇帝加冕出訪歐洲,見皇后時鬧出了笑話
    晚清時代是我們國家歷史上經受苦難最多的一段時間了,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相比的時候,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農業文明更是落後的厲害,就算是當時的朝廷重臣李鴻章在面對這種世界巨變的時候,都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我們確實是閉門謝客太長時間了,完全對世界失去了了解,這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
  • 張佩綸彈劾李鴻章、馬尾戰敗,李鴻章為何將女兒嫁給他?
    1884年中法戰爭,法國在越南觀音橋被清軍打敗。法國內閣派海軍中將孤拔為艦隊司令,從北部灣率領艦隊北上。其目的是奪取福州、雞籠(基隆)作為抵押,向清政府索取戰爭賠款。而此時,清政府則派出平時喜歡談論軍事的張佩綸,以三品卿銜擔任會辦海疆事宜欽差大臣,到福州馬尾(馬江)部署沿海戰備。
  • 為何晚清名臣李鴻章死不瞑目?周馥用手撫其眼瞼,李鴻章才閉上眼
    對於現代化進程失敗,李鴻章當然有不可逃避的歷史責任。李鴻章很早認識到中西方的實力差距,主張學習西方先進軍事裝備和技術,但在每一場對外危機來臨之時,他又認為既然打不過列強,就要避免決戰,主張妥協。第一次現代化失敗的轉折點,是中國軍隊在甲午戰爭中的全軍覆沒,其中重要原因,是與貪腐、軍事技能低劣和望風而逃、缺乏必勝信念直接相連。
  • 李鴻章逢人就愛問的三個怪問題是什麼?
    一,甲午戰爭前,河南省巡撫曾經在德國訂做了一座一丈多高的李鴻章銅像,本來準備做好後安放在威海衛或者旅順的北洋艦隊軍港內,但等到銅像做好後,日軍已經佔領了這兩處軍港,本想把這銅像運回北京或者天津,李鴻章當時又因為打敗了仗權力根基動搖。結果這銅像一直丟在德國。
  • 大清腐敗宰相李鴻章:後代出了三個億萬富翁,圖4是最漂亮的小妾
    (這是一組反映李鴻章家族情況的老照片)【李鴻章側身照】李鴻章早年投到曾國藩的門下,對於這個後生,曾國藩給予很高的評價,「以詩文受知於曾夫子,因師事之,而朝夕過從,求義理經世之學。」歷史早已證明,曾國藩確實沒有看錯人,李鴻章最終成長為大清最耀眼的官員之一,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 清朝學政和主考是什麼官,為何會讓李鴻章抱憾終生
    光緒二十三年,李鴻章剛邁過七十三的坎,已經霜染白髮的他不知從哪裡聽說,自己會同大學士瞿鴻禨外放為順天府鄉試的正副考官。過於高興的他竟然唐唐突突的來到瞿鴻禨家中暢談兩人出任考官事宜。這一談就是大半天,從科舉說到留洋,又從留洋說到洋務。結果呢,卻是一場夢幻,兩人同當年考官無緣,只落得空歡喜一場。 短短四年之後,李鴻章就在心力交瘁中鬱郁而亡。
  • 李鴻章出訪,外國人竟將李鴻章當成了中國皇帝,還說慈禧嫁給了他
    在1898年,美國發布的一期《紐約時報》中,就有這麼一則新聞,是關於慈禧跟李中堂之間的故事,說他倆是夫妻,還說李是「中國總統」,這在中國人眼中看來頗為滑稽的新聞,竟然,成為了該報刊發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一期英文報紙。
  • 晚清老照片:坐在輪椅上的李鴻章,盛裝華服的皇家格格
    京張鐵路1905年9月開工修建,1909年10月全線通車,全長約200公裡,是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首條鐵路。照片裡出現的測繪儀器來自國外進口,兩位技術人員很可能有留洋經歷,或者接受過外國工程師的培訓。
  • 姜鳴|李鴻章飲用的鐵酒、鐵水是什麼?
    (吳永:《庚子西狩叢談》,嶽麓書社,1985年,第106-107頁)我一直困惑「鐵酒」「鐵水」是什麼?兩者是否有所區分,還是同一物品的不同叫法?網上有文章說,鐵酒用人參黃芩等配製。對此我不相信,因為李鴻章推崇西方生活方式,對於中式補品興趣不大。況且人參黃芩與鐵酒鐵水有何內在聯繫,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所以我一直在搜尋具體的記錄或證據。
  • 李鴻章鍾愛的西式補品「牛肉汁」,到底是什麼來頭?
    我2015年出版的拙著《秋風寶劍孤臣淚》中提到,李鴻章是某些西式補品的擁躉。四川總督劉秉璋的兒子劉聲木記載,李鴻章晚年頤養之品,只日服牛肉汁、葡萄酒二項,皆經西醫考驗,為泰西某某名廠所制,終身服之,從不更易。牛肉汁須以溫水衝服,熱則無效,葡萄酒於每飯後服一小杯,以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