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韓戰中,美國空軍用來對付蘇制米格-15的最佳機型是F-86。按照美國空軍單方面吹牛,F-86對付米格-15那是相當「不含糊」。美國空軍協會主辦的《空軍雜誌》今年4月刊文稱,根據美國空軍在戰後立刻進行的評估,在戰鬥中每損失一架美國空軍飛機,就擊落14架敵機。在進一步審查之後,該比率降至10:1。而其他研究表明,7:1甚至更低的交換比將更加準確。文章認為,無論實際比例如何,從未超過150架的F-86機隊戰力都超過了戰區的米格-15戰鬥機,後者在高峰時的數量超過900架。
但是打臉的是,到了越戰期間,美國空軍、海軍戰機都發展了好幾代了,但美國人發現,自己駕駛的F-4戰鬥機在對付越南使用的米格-17戰鬥機時,往往佔不了什麼便宜,甚至打得非常艱苦,和米格-17格鬥,那是用繩命在戰鬥。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要說,作為戰後第三代戰機(國外標準,下同,我國標準為第二代)F-4「鬼怪」II是一種綜合作戰能力不錯的飛機。時至今日,它在世界各地的一些空軍(包括伊朗,土耳其,希臘等國)中仍在服役。在首飛之後的62年中,它仍然在一線服役,這說明了這款飛機的性能和耐用性。在它誕生的年代,它的速度非常快,擁有大載彈量,準備了先進機載武器和大型現代雷達,具有強大的動力,非常堅固的機身,航程也非常遠。
但是,沒有飛機是完美的,每個設計都是一個折衷方案,F-4當然也不例外。
不同塗裝的F-4戰鬥機
操作「怪癖」
「鬼怪」有一些危險的操作怪癖,其中之一就是「反偏航惡魔」。在高攻角下,飛機可能會突然失去控制並進入螺旋。
在傳統飛機上,你將左側副翼上偏,你就會向左滾動。而在「鬼怪」的高攻擊角情況下,左副翼上偏,飛機很有可能向右滾轉。因此,和任何時候都用副翼控制滾轉的傳統方式不同,飛行員要使用方向舵。該飛機內置了所謂的「副翼方向舵互聯」。當在高迎角、低空使用副翼進行急轉彎時,飛行員會很害怕,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會滾向地面。他們很快從犯錯中學到了教訓。與一些現代飛機的不良特性可以通過計算機彌補不同,在過去,飛機全都是通過操縱杆、方向舵和自己的眼睛盯著看,而你則需要在飛機上靠自己進行處理。
如果沒有安裝飛行增強計算機,「鬼怪」的操作將非常不友好。俯仰,偏航和滾轉都不斷變化。在俯仰增益功能關閉的情況下進行俯仰操縱,F-4飛機將向某一方向不停地進行俯仰機動。在較高的速度下,這可能會非常令人興奮,因為你很容易超過過載限制,並可能使自己昏迷。滾轉和偏航的情況也類似——如果你在沒有滾轉穩定增益功能的情況下滾動,飛機將一直滾動。
美國海軍的單座戰鬥機文化比較排斥雙座機。
兩個腦袋比一個腦袋好用嗎?
由於必須使用一部「勞動密集型雷達」,麥克唐納公司不得不努力四處遊說,以使「鬼怪」II擁有兩個乘員組。這與單座戰鬥機的文化背道而馳:一些F-4飛行員詛咒增加了那個「後座的傢伙」,並堅持認為此功能是造成該機後向視野差的原因,這對打算用來空戰的飛機來說是一個危險的缺陷。
官方手冊要求飛行員平穩飛行並避免粗暴操縱,因為這會妨礙後座人員看清雷達畫面。設計師也沒有考慮過有些荒謬的人為因素:自負的飛行員更喜歡他的後座不要話太多;單座戰鬥機的傳統文化;那位「後座的傢伙」由於忙於抬頭看自己的前座而沒有足夠的動力來學習自己的專業。
投彈中的F-4B戰鬥機。
糟糕的武器
早期的「鬼怪」沒有內置航炮。為讓氣動布局更為乾淨、重量減輕,而且認為航炮已經過時的理論而做出此決定。如果飛彈的性能真達到了廣告中的要求,那就很好了,但是在實際的空戰中卻從未做到這一點(或者很難按照建議使用它們)。在越戰初期,如果有航炮將會對美國「鬼怪」很有利。F-4E(F-4C / D使用了SUU系列外部20毫米炮架)糾正了這一缺點。除了短暫使用GAU-4航炮吊艙外,美國海軍從未在越南戰爭中擁有裝備航炮的「鬼怪」。
早期的空空飛彈也不好用。一名F-4飛行員稱對AIM-9B「響尾蛇」紅外製導飛彈「在空戰環境中完全不抱希望」。在1966年中期,廣告的命中率達到65%,實際上是28%。如果在嚴格的推薦參數範圍內使用它是有效的,但事實證明,在激烈戰鬥中很難遵守這種繁瑣的規矩,這導致空軍用被吹的天花亂墜的AIM-4D「獵鷹」代替了它們。AIM-9旨在對付非機動目標,旨在與敵人保持距離。
「獵鷹」的彈頭很小,採用觸發引信,只有在實際碰到目標時才會爆炸,而對於米格-21這樣的快速敏捷目標來說,這被證明是不起作用的。AIM-4D的操作比AIM-9B還要複雜,限制因素比AIM-9B還要多。這是一個慘痛的失敗。空戰王牌羅賓·奧爾茲(Robin Olds)甚至認為「獵鷹」「一點都不中用」,並命令將「獵鷹」從他們聯隊的「鬼怪」的武器庫中移走。
至於AIM-7麻雀,關於這種雷達制導飛彈在越戰中表現欠佳的說法已經很多,確實,它實在太差了,以至於它一直到今天仍給中程飛彈的聲譽上蒙上陰影。如果使用得當,「響尾蛇」相當不錯,而即使AIM-7早期型號維護良好且使用得當,其消滅目標的機會也很小。
F-4的維護保養工作量很大,令人絕望。
大尺寸+黑煙引擎
「鬼怪」遠比每場戰爭它所面對的敵方戰鬥機都要大。這使得從遠處很容易看到它,這對於戰鬥機而言,絕對是個很大的缺點。
一則古老的格言「是去了目視就失去了戰鬥」(Lose sight and lose the fight),這強調了持續掌握敵人位置重要性。如上所述,「鬼怪」遠大於其對手。而似乎是為了進一步降低其視覺迷彩效果,它配備了兩臺發煙的引擎,可以從很遠之外看到它。
讓人壓力山大的座艙
座艙裡的開關和錶盤亂七八糟。人機工程學很差,人機界面差一塌糊塗,這使機組人員在空戰中掙扎。戰鬥模式涉及錯綜複雜的「切換」,機組人員發現在真正作戰條件下,巨大的壓力很難讓你保持優勢。飛彈控制面板上最重要的開關之一便是選定的飛彈類型的開關,但其放置位置特別糟糕,僅靠觸摸很難找到並觸及開關,這在混戰中至關重要。後來發現了一種臨時解決方案,一些飛行員將一段塑料管插到開關上。即便在美國戰鬥機駕駛艙設計普遍不好的時期,F-4仍可能是最糟糕的。
F-4的燃油消耗量比較大。
成本與維護
與蘇聯的米格-21相比,「鬼怪」II的建造和維護成本高得多,而且勞動強度大(儘管將其與蘇-15或米格-23進行比較可能更公平,但難以獲得後者可靠數據)。它燃料消耗量大,並且需要大量維護。以前使用過蘇式戰鬥機的埃及機務人員對照顧「鬼怪」需要花費的時間感到無奈,這是戰時的重要考慮因素。這種對比可能對於「鬼怪」而且並不完全公平,它在任何國家都沒有直接的對照物,儘管英國確實有大型雙引擎戰鬥機,即「閃電」戰鬥機,但同樣要求高,甚至更耗油。
無奈的水平機動性
「鬼怪」具有很大的轉彎半徑,如果不具備比大多數競爭對手更好的加速能力和剩餘動力,從而使其能夠以大轉彎速率抵消大轉彎半徑,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劣勢。至關重要的是,F-4的最大過載也低於其所面對的米格飛機。與在越戰中遇到的米格機相比,F-4需要大量的訓練和戰術來彌補其相對較差的敏捷性和機動性。充分利用「垂直」機動(和F-4的出色的加速度)是心細的飛行員可以對抗過載較高的較小型、機動性更好的對手的一種方式。在技術上遠不及F-4的米格-17是令人恐懼的狗鬥對手,據奧爾茲(Olds)說,這足以「讓F-4飛行員用生命去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