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銀資本熊鋼:不準備做十年的事情,連十天都不用做

2020-12-21 投資界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只出手一回的澳銀資本,恰恰迎來了退出的豐收期。

投資界(ID:pedaily2012)獲悉,5月12日,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產業生物」)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發行價為每股31.39元,截至7月20日,盤內最高股價達196元,市值已超700億元。

在經歷了十年的陪跑後,澳銀資本又收穫一枚碩果。復盤這筆投資,澳銀資本董事長兼創始合伙人熊鋼向投資界坦言,投出這樣的項目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一直以來的堅守將這偶然性轉化為了必然性。

澳銀資本董事長兼創始合伙人熊鋼

新產業生物並不是澳銀資本第一個十年退出的項目。熊鋼告訴投資界,澳銀資本這十一年累計投資近百個項目,投出了23家上市公司,陪跑十年以上的項目有11家左右。這源於澳銀資本自成立之初起,就強調投資的長遠價值,從重點布局的醫療健康領域來看,同一年布局的3個項目,都在十年後為澳銀資本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2008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十二年來,澳銀資本始終活躍在中國創投圈的第一陣營。截至目前,澳銀資本已經發行8支人民幣基金,其中進入清算退出後期的6支基金全部盈利,為背後的LP們創造了高價值的回報。

收穫2020第一個IPO

十年陪跑,回報近90倍

澳銀資本2020年收穫的第一個IPO,堪稱長期價值投資的一例典範。

遇見新產業生物是在十年前,當時已經成立15年的新產業生物在各項經營數據上並不突出。在澳銀資本團隊看來,這並不是一家新公司,15年營收才5000萬元,淨利潤也只有五六百萬元,但由於看好體外診斷的行業前景,澳銀資本最終以受讓1000萬元老股的形式進行投資。

事實證明,澳銀資本的判斷沒有錯,體外診斷行業很快迎來了爆發期,新產業生物更像一匹黑馬,業績逐年刷新。從投資之後,新產業生物就飛速發展,從2010年的5000萬收入一路增長到2019年的10個億收入,淨利潤也隨之猛漲150倍,時至今日市值已超700億元,成長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細分領域的巨無霸。

新產業生物的飛速成長,也為澳銀資本創造了近90倍的回報收益。回過頭來看,熊鋼坦言,這樣的項目是可遇不可求,運氣的成分遠遠大過投資幹預能力和投資判斷能力的成分。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澳銀資本成功投資新產業生物又是偶然中的必然。

熊鋼解釋認為,技術成熟,產品到位,新產業生物15年的積累在2010年後得到了釋放,而澳銀資本恰恰在這個節點進入,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從一開始的觀察到後來的一直堅守,初期的遲疑和不確定性在這個過程中在持續降低,相反精準的判斷和確定性在節節攀升。

自始至終,澳銀資本都強調長期價值投資。就新產業生物一案,這十年間有多次高倍數退出的機會,但團隊最終選擇繼續持有,促成了今日的超高回報。「我們這支基金規模為1.316億元,光新產業生物的投資市值就已經達到9個億以上,帶來相當於整支基金8-10倍的回報。」熊鋼告訴投資界。

「新產業生物是少見的技術獨角獸,按當時的收入還沒有可能上市,投了準備做長期持有。澳銀資本堅持持股10年以上,期間有40多倍退出機會,但從未懷疑和動搖過對新產業生物的投資信心和支持,現在公司上市也驗證了堅守的正確性,或可實現更高倍數回報。」熊鋼如是說。

澳銀資本十二年:23家上市公司

6支盈利基金,退出率超80%

細數澳銀資本旗下8支人民幣基金,這家創投先行者的成長捲軸正緩緩展開。

2008年,澳銀資本將視野投向中國大陸,並設立了首支家族風險投資基金澳銀華寶。翌年年底,澳銀資本成功募集首隻私募股權人民幣基金-深圳華澳創投(有限合夥)基金。至此,澳銀資本正式開啟中國創投徵途。

頭幾年,澳銀資本幾乎保持著一年一期基金的募資節奏,LP結構趨於穩定,資金配置也頗有特色。投資界了解到,為了應對新的風險和市場變化,除了老股東跟投、一部分政府引導基金之外,澳銀資本自有資金的出資佔比可達20%-30%左右,這種GP大額出資在業內幾乎無人能與之匹敵。

在前速奔跑中,二十年的創業投資經驗讓熊鋼意識到投後管理的重要性。在同行在不斷擴展、做規模的時候,澳銀資本寧可放緩腳步,清理個別基金可能潛在的問題。「2015-2016年間,我們沒有發起新基金,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後期投管部分,回過頭來看,這兩年是值得的。」熊鋼告訴投資界,只有紮實安全底層,才會擁有博長遠的機會。

在熊鋼看來,澳銀資本存在的真正價值是為出資的LP們掙到錢,退出才是王道。但過去一年,退出難讓VC/PE圈開始放棄以IRR論成敗的傳統評價標準,漸漸把眼光聚焦到DPI——Distributed to Paid in Capital,即是投入資本分紅率。如今,評判一家投資機構的標準簡單直白——到底退出了哪些項目,給LP掙了多少錢。

一路走來,澳銀資本在整個中國VC/PE圈留下了的印記可圈可點,十二年出手百次,投出了23家上市公司。從基金的投資風格來看,澳銀資本延續了自己的基因優勢,專注於醫學健康、信息技術、裝備材料、能源環境四大領域的早中期項目風險投資,幾乎每個領域都有表現優異的技術型上市公司。

這其中,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入幾乎佔據了澳銀資本投資版圖的半壁江山,也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裡程碑。除了新產業生物,康泰生物也是澳銀資本深耕生物醫療與健康領域的碩果之一,陪跑十年,如今康泰生物的市值已過千億。另一個布局的美諾華藥業,現在更是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原料生產商。

「應該來講沒有一地雞毛,甚至一根雞毛都沒有掉在地上。」熊鋼告訴投資界,「截至目前,澳銀資本已經發行8支人民幣基金,其中1支還在投資期,1支剛剛過投資期,4支進入清算期,2支進入退出後期,進入清算退出後期的6支基金全部盈利,退出率超過80%,DPI基本都超過了1。」

以第一支深圳華澳創投基金為例,這支基金規模並不大,僅不到1.4億人民幣。多年來,該基金累計投資了17個項目。從退出看,5個項目實現IPO(新產業在持)、兩個上市公司併購退出,基金整體回報可超10倍,成績斐然。

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團隊的磨合與協作,也離不開掌舵人對節奏和方向的把控。熊鋼在團隊身任LP與GP的雙重角色,為澳銀資本鋪開通往正確方向的軌道。「投資不是信馬由韁,它一定是有軌道的,我就要把這個軌道鋪好,軌道鋪得越好,火車就跑得越快。」熊鋼說。

科技創新迫在眉睫

專注技術投資,堅持長期主義

十二年,熊鋼道出了澳銀資本的成長秘訣:只做自己熟悉的行業,專注技術投資,堅信長期投資的價值,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

熊鋼最早是工程師出身,這不僅構建了他在理解技術演進和判斷技術風險方面的底層基礎,也促使他形成了注重嚴謹邏輯的行事風格。而這種嚴謹也體現在澳銀資本的投資理念中,讓其面對此起彼伏的市場風口時面不改色,目光如炬。

這麼多年來,澳銀資本從原來覆蓋早、中、晚期多元性綜合型基金投資方向,逐漸轉型為以早期投資為主的基金配置,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積澱。這期間,團隊也投過O2O、電商一類的項目,但效果並不明顯。對此熊鋼總結認為,「我們投得比較好的就是技術型企業,所以就沿著這條路走。」

只是在當下的大環境裡,各個行業和領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已經發展到成熟期,有的前景還不清晰。等到風口到來時,大家都一窩蜂地湧進去,大筆的資金砸進去,這個時候,機會就不多了。因此對於VC機構而言,認準大勢,選擇產業成熟度和技術創新俱佳的項目是首要條件。

但要在項目尚在早期時就發現並挖掘出潛力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不得不提到市場裡依然存在的怪現象,也就是所謂的「風口」。處在中國創投圈,有不少行業上方仍然漂浮著泡沫,急功近利下,資本和機構沒有耐心把資金投在十年甚至二十年才會有商業成果的技術和項目上去。

對比美國投資市場,熊鋼指出了其中的區別:「從體量等各方面考慮,中國資本市場要對標美國的市場。在美國,價值投資對應成熟產業,風險投資對應新興產業,還有大量的資本以公益形式、不求回報地投入到基礎的核心技術中去,這就是美國捐贈市場,這樣的結構服務於這個產業是到位的。在中國,大家都不願意做長遠的公益性投資,基礎研究僅僅依賴於政府的少量投入。」

澳銀資本一開始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要求自己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往前走甚至走得再早一點,堅信遲早會有收穫。「早期投資要堅定,在操作層面更要細,該出要堅決出,該守要堅決守,十年下來,失敗的東西要吸取教訓,成功的事情一定要堅持。」回顧一路走來的經歷,熊鋼總結道。

秉持著這樣的投資理念,澳銀資本在篩選項目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技術壁壘是門檻,商業壁壘是支撐。「從財務的表徵分析,這樣的公司不一定有非常高的淨利潤,但有高增長、高質量的收入,有很高的毛利水平。公司大部分資本配置應在技術研發和組織效能提升。」

保持耐心的同時,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在熊鋼看來,做早期投資一定是基於觀察、判斷、培育、等待,這也是為什麼澳銀資本能陪跑十年,並大舉收穫的根源之一。「做技術創新就是在朦朧之中,就是在不確定性中把握它的確定性。」

誠然,現階段的中國技術創新領域依然道阻且長,但反過來恰是進入黃金時代充滿了機會。熊鋼強調,技術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在整體經濟低迷、外部環境巨變、中等收入陷阱等三重壓力下,科技創新是帶領我們走出困境的必然選擇。中國產業轉型、經濟轉型迫在眉睫,科技創新是引領經濟轉型非常重要的火車頭。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註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號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繫授權。如不遵守,投資界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澳銀資本熊鋼:前沿科技投資 方興未艾
    澳銀資本 熊鋼會上,澳銀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熊鋼發表了名為《前沿科技投資 方興未艾》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在整體經濟低迷,外部環境巨變,中等收入陷阱等三重壓力下,科技創新是我們走出困境的必然選擇。科創投資需警惕市場局限性、偽核心技術、成長性缺失、估值泡沫化、市場檸檬化。
  • 澳銀資本熊鋼:技術投資沒有前浪後浪,掌握技術進階的關鍵
    澳銀資本董事長熊鋼在「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演講中,從宏觀角度解讀了技術創新投資的理念和邏輯。在直徑138億光年的宇宙中,地球是人類迄今所知的唯一有智慧生命的星球。熊鋼表示,我們人類的變化和可能性受制於科學水平。
  • 民盈集團舉行十周年慶典!下一個十年,將這樣做
    啟動儀式現場12月9日,民盈集團十周年慶典在東莞洲際酒店民盈廳成功舉行。民盈集團股東單位代表、有關部門領導、銀行界、企業界、媒體界等社會各界人士來到現場,共同慶賀民盈集團十周年,並見證其十年風雨所取得的卓越成績。
  • 專訪漢和資本羅曉春:堅持做長期正確的事情
    這家創新藥企在自己做原料藥賺錢的時候,就開始為企業長期發展做準備,把原料藥賺的錢投入創新藥研發。研發新藥,就像過深澗上的獨木橋,這從「3個10」中就能看出有多難:研發一個一類新藥,要花費10年時間,要投入10億元,卻只有10%的成功率,但是他們還是懷著莫大的勇氣,持續不斷的投入時間、金錢、精力,這個過程中也非常強調自身團隊建設、培養,將人的價值放在第一位。
  • 澳洲媽媽十年痛苦,只因做了這件小事…
    接下來居然還要做開顱手術,而在手術中,又不幸中風癱瘓了,連走路吃飯都不能自理。對光線敏感成這樣,甚至連頭都疼得要命,這顯然不是什麼好事啊!誰也沒想到,當初只不過因為戴隱形眼鏡不舒服看醫生,連醫生都以為是個小事情,居然發展到潰瘍、腫脹、掉光頭髮、腦部手術、到現在還癱瘓了……
  • 奧比島 | 這件事情居然做了十年 ?
    有哪件事情曾用過十年時間呢?哈哈哈,雖然都已經回不去了,還是要謝謝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的小奧比,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小盆友感受奧比島的美好。(我也偷偷買過噢)@歌玉>>十年了啊,日子過太久不知道該從哪裡回憶。如果說什麼印象的最深刻的話大概是淘寶街那套沒有買到的西班牙舞裙的服裝吧,只要500金幣,在當時是很貴了。我攢了很久的錢買到了花仙子和白素貞,最終還是錯過了紅的耀眼的妖嬈舞裙。
  • 澳聯邦銀行出售中國交銀康聯人壽股份
    澳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出售了其所持的一家中國保險公司的大部分股份,這是該行從財富和保險業務撤資改革的一部分。該行稱,出售銀保和其他資產剝離預計將為本財年上半年帶來8.4億澳元的稅後收益。CBA表示,預計其保險業務將在2021財年的下半年實現銷售。
  • 每天下班天都黑了,晚餐也要認真準備,不隨意敷衍,才美好生活!
    每天下班天都黑了,還要去市場買菜,急匆匆地回家做飯,不辛苦嗎?當然辛苦!可如果連飯都沒吃好,這一生不是就太苦了嗎?做飯也是一種休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量準備的營養,豐盛,照顧到家人的口味。兩個菜,一個是鹽水蝦,過十一之前買的東方蝦,收拾好了之後,添上水放冰箱裡冷凍,做的時候直接一大塊冰扔鍋裡,放上鹽,蔥段,薑片直接煮,煮十分鐘蝦變紅色,閉火,再悶十分鐘,就可以出鍋擺盤了。另一個是鴨血炒茼蒿,買的成袋的鴨血,切成小段,先炒茼蒿,要出鍋時放鴨血,扒拉一下就0K了,多放蒜末。
  • 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叫改變
    有時還會覺得自己心情特別好,無所不能,什麼事情都能做。這兩種心情都會有的。兩者出現的概率差不多。時間就是在這樣的反反覆覆當中過去的。四、願你在擁擠的人潮中,和註定攜手白頭的人撞個滿懷。找到一個不是「將就」的人,擁有一場叫「因為愛情」的婚姻。五、 不要過份依賴友誼,或者花很多心思去猜度身邊的人對你是否真心,一個人生活不會死,體會孤單是成長必修課,誰都要經歷。
  • 連火腿炒雞蛋都做不好的人能餐飲創業不?
    程大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火腿炒雞蛋大家都認為確實很簡單,應該算是非常簡單的菜,但我問一個問題:火腿炒雞蛋是先放火腿還是先放雞蛋?此問題的起源是有個朋友問,我連火腿炒雞蛋都不會能做餐飲創業不?我說那要看你做什麼!我們大多數人在創業的時候都會給自己找一個標尺來衡量自己是否可以,比如,你看某某都能把這個事情幹成,我應該沒問題,比如你看,我連這麼簡單的這個都會,應該沒問題,或者說我連這個都不會確實能不能弄啊?首先,大多數情況下你找的衡量標尺都是錯的。比如,你說連火腿炒雞蛋都做不好,還能做餐飲麼?
  • 西葫蘆這樣做火了,不用炒,不用煮,上桌連湯汁都不剩,太香了
    西葫蘆這樣做火了,不用炒,不用煮,上桌連湯汁都不剩,太香了西葫蘆是我們餐桌上最長吃的菜,它的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水分
  • 黃山(硬天都)價格一覽表
    無論是自己做的還是買的臘肉。全部按照這個方法做好。7、起油燒鍋。靜置醒發30分鐘左右。3、等時間到了。味道更香。油炸花生米能喝3兩。倒點油。當然不能擀破了。其他兩次是太忙了。好像誰都無法走進他的內心。用清水泡一泡肯定就變淡了。擀得越薄越好。擀好的大薄片切成小四方塊。切成段。冬天對吃貨來說應該是很美好的事情。快速去鹹。風味不變!』過了小寒。適量鹽。不然會炸糊。只有過年的時候。放入開水中煮10分鐘。
  • 不用黃油做麵包,省時省力更低脂,香味濃鬱又暄軟,放三天也不硬
    不用黃油做麵包,省時省力更低脂,香味濃鬱又暄軟,放三天也不硬!作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麵粉做出來的麵食是主食。自從學會了這樣做,我家的早餐零食都吃它,隔三差五做全家喜歡,實在是太香了。麵粉不但可以做饅頭,包子等等,烘焙更是離不開。做烘焙還得從十年以前說起,十年前的一次偶然,讓我愛上了烘焙,不但學會了蛋糕的做法,麵包也做的特別好吃。學會了做烘焙不但讓家人吃得更健康更美味,還可以讓自己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 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自律,做不情願的事情就是自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這是真真實實存在的,真正難做的就是做自己的不想做的選擇,做自己不願去做的事情。很多時候不願意讓自己停下來,知道自己的想法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想要達成的目標很遙遠,目前的自己遠遠無法達到那一步,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在現階段去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一些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學校教的的東西對於目前的自己而言也許用不上,但是教會了很多曾經不明白的道理,不明白的事情。
  • 銀多資本獲得聚秀資本1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
    銀多資本
  • 峰華,十年品質,做無愧於客戶的靠譜品牌!
    CCTV廣告宣傳,將會更好的塑造和提升峰華品牌的知名度,峰華人會再接再厲,開拓市場,整合資源,做大做強,更好的服務空調設備市場,為後疫情時代空調行業發展不斷做新的貢獻。慶典當天,峰華合作夥伴,社會各界友人、媒體及峰華全體員工300餘人參加了峰華十周年慶典活動。
  • 對決策者說來,「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文:黃建東 新媒體編輯:胸懷天下 效率(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效率講的是把事情「做好」,而有效性講的是要「做對」的事情。對一個決策者說來,「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加重要。
  • 當你堅持把這件事情做了十年後,驚人的變化發生了!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通過上述的故事,我們可以直觀的發現,一件表面看起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的巨大變化。成功也是同一個道理,成功並沒有什麼高深複雜的方法,也不是天才的專利,成功是堅持「每天」進步一點,不回頭、不停步,一點點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