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美容美髮」四個詞,出現了大量的相關內容。查詢記錄顯示,光是2020年浙江省內與之相關的合同糾紛案就多達近50件,而其中的一半以上都是和充值有關。除了浙江省以外,很多城市的消費者大抵上都有這樣的煩惱,恐怕你也遇到過。
和健身房類似,很多理髮店可能僅僅開了一年就「閉店」了。而且這裡的閉店和健身房直接「跑路」還不太一樣,很多時候只是更換了老闆。對於消費者而言,換老闆有什麼損失嗎,不還是可以進行消費嗎?其實,這裡面的門道「精」著呢。
大部分的理髮店在更換老闆後,原先的充值卡就不能繼續使用了。當然為了避免糾紛太多,一些理髮店老闆想出了新的套路。就是充值同等金額的會員卡後,才能夠激活此前的金額。而很多原會員為了避免自己的損失,也只能無奈選擇後者。而就在此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類似案件發生,引起了女律師的注意。
雖然起初的時候,是受朋友委託,幫他們解決此類糾紛。畢竟本身充值金額就在幾千或者幾萬元,如果真的找專門的律師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成本以及時間成本。女律師也算是舉手之勞,想要幫他們解答疑惑。就在勸大家算了的時候,突然發現隱藏在理髮店「關店」背後的秘密。
女律師李黎虹在相關系統上,先是查詢了這家美容美髮店的相關資料,卻驚奇地發現匹配不上。如何理解呢,就是A店在的地址上,工商登記卻是B店,與此同時顧客充值時的收款主體,卻全部是C。換而言之,繞來繞去充值的資金還是進了C的口袋。這樣的調查,讓女律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深究後發現光是和A、B、C相關的美容美髮店就有16家,遍布整個杭州市。其中更有幾家已經是跑路的狀態,也曾經收到過相關的處罰。
而這樣的事情,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大部分顧客在去美容美髮店消費的時候,都會被推薦辦卡。而在推薦的過程中,還會有打折優惠等「誘惑」。對於推薦的員工而言,往往也能夠拿到一定比例的額外報酬。當充值的人越來越多,不少理髮店甚至能夠靠著推銷會員卡,收入幾十萬甚至幾百萬。
當這些會員費到手後,以員工休假、店面裝修等諸多理由來搪塞消費者。不少消費者透露,自己剛剛充值了5000元的會員卡,還沒有消費幾次就遇到門店裝修,即便到現在依舊在裝修。而這樣的情況,往往意味著理髮店要「改頭換面」了。等到那時候,原先充值的5000元會員卡能否繼續使用還是一個謎。針對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管理。不能夠讓這樣的操作成為行業常態,等到那時候誰還敢消費呢?而和美容院一樣,預付卡的模式更應該受到重視,你說呢?
參考來源:
錢江晚報 《美髮店頻換老闆,背後可能有貓膩!杭州律師耗時一年多,揭開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