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你的要求不高,但我就是達不到。期待的,不是愛

2021-01-21 青雲心理工作室

心理學中有這樣的觀點;

當你對他人的評價、期望、指責、命令等,被對方無視、輕視、忽視時,你就會表現出生氣、不滿、發脾氣。

同樣的,如果你將滿足感建立在他人的基礎上,你總會感到失望,因為這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

忘了在哪本書上讀過這樣一句「對他人的期待是一種暴力。」

剛映入眼帘時,這句話極為刺目。

我們怎能對他人無期待?

對父母、配偶(戀人)、孩子多少有期待,對職務、對工作、對收入、對孩子所上的學校,怎能沒期待?

沒期待還活個什麼勁呀?

這是真實的心理寫照。

「在兩人關係中,期待常是一種微妙的暴力,因為這是要求別人順從我們的意志。」

對這句話以前我經常很疑惑,總覺得不服氣,就覺得這句話講得太絕對了。

學了心理學以後才明白:

也就像父母給了孩子生命,那個生命是獨立的,父母無權要求一個孩子去滿足自己的出於恐懼出於比較而生出的種種期待。

超出原始期待的東西,必然會給自己以及被期待方帶來不健康的焦慮。

這個期待越高,焦灼越也就越嚴重。

換做其他的關係,也是如此,你沒有權利去要求對方更多,你的權利只有你愛或者不愛。

如果我們期望他人的愛或認同,就代表我們自己沒給自己。

持續抱怨對方沒有給我們什麼,其實反而阻礙了他們的付出。

如果我們懂得付出給自己,就能打開大門,讓其他人對我們的愛和認同進來。

我們會發現許多人不僅有能力,也願意付出。

在關係中,持續為對方負責與要求對方為自己負責都是越界的。

當對方沒有如你期望的那樣為你承擔,或者你持續的為對方承擔而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於是乎關係的衝突就產生了。

真相是沒有一個生命能夠為另一個生命負責。

每一個生命只能為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

所有對他人的期望都會變成失望。

讓對方為你承擔,你會沒有安全感,害怕失去這份依靠而變得患得患失,然後就有了控制和要求。

為對方承擔,你會對對方有期望和要求,要對方如你所願,也就有了控制和要求。

只要有控制和要求,關係變成了戰場,愛也會走遠!

夫妻關係如果只剩下了控制和捆綁,再好的感情也會消磨殆盡。

一個人的心不是靠搶奪和抓住就能留下,而是一顆心走向另一顆心。

如果一個人執著於「為什麼是我要改變,而不是他要改變?」

「憑什麼是我先改變?」

「為什麼對方會這樣對我?」

就會比較痛苦,如果多想想:「我可以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我可以為我自己做些什麼?」

「我想要什麼?我的目標是什麼,我怎麼做可以達到目標?」

愛不應是一種道德綁架

愛不能被證明,所以只能證明什麼不是愛,佔有不是愛,控制不是愛,哭泣不是愛。

關於愛,也有很多人在實踐著,期待對方對自己忠誠。

人都是渴望愛與被愛的,有的人習慣直接說出來,而有的人總是用憤怒來表達,雖然方式不同,但其最後需求是一樣的。

只是,有時憤怒未必是一種好的表達需求的方式,因為其具有破壞性,會傷害他人,也會傷到自己(氣大傷身)。

這是人進化來的本能反應

當然遇到危險時,採取措施保護自己,比如逃跑、武裝、躲避等等,這便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

在這個本能保護機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叫「預設」。

當有未知狀況發生時,人本能地會先預設它是有危險的,因為「預設」如果對了,我們就會保全性命;萬一「預設」錯了,只是讓自己白擔心一場。

兩相權衡我們必然會選擇弊端較少的。

當我們的期待沒有被滿足時,也會啟用我們的防禦來保護自己。

這是生而為人被設計好的一道機制,因為人要存在最重要的是維繫安全。

愛,首先從愛自己開始,水滿自溢。

每一棵樹都是先利己的。它由根部吸收水分,供給枝葉花果養分,然後開花,芬芳所有經過的人。結滿果實時,分享給所有經過的人。

在你沒有充分給予自己之前,你無可給予他人。

你未足夠關照自己的感受之前,也無法關照別人的感受。

沒有愛好自己之前,也無法真正去愛別人。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

相關焦點

  • 感受不到對方的愛,是不是你的期待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情侶之間類似的抱怨: 你怎麼哪哪不如別人家的好? 為什麼我們就不做不到甜甜的戀愛呢? 為什麼你就不能懂我在想什麼呢?
  • 「我不是對別人要求高,我是要求自己不將就」
    該不該妥協 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就會面對來自父母和身邊的人全方位的催婚,與種種質疑,讓你為自己的年齡而焦慮,承認自己在婚戀市場就是被挑選的地位。 無論你再優秀,都會在相親市場上遭遇PUA式的打壓,逼著你妥協。
  • 「達不到我的要求,你就離開我家」對象:不用你說,我現在就走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追求愛情,總是覺得只要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殊不知在年輕的時候之所以那樣認為,是因為還沒有體會到金錢能夠對生活造成的影響有多麼的深遠。「寶貝,你跟你爸媽再商量商量唄,咱倆都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了,我對你什麼樣你自己也知道,難道我們倆的愛情還比不上這20萬彩禮嗎?」劉勇帶著哀求的語氣說道。
  • 「我的這兩個要求達不到,就別想娶我」「看我表現吧」
    我是傳統意義上的剩女,已經33歲了,年前剛談戀愛,男朋友比我小一歲。我們兩個這年齡,在我們這個小城市裡,已經算是大齡剩男剩女了,尤其是我,簡直就是親朋眼中的怪人。前段時間網上的那段話很有道理:說不想談戀愛吧,也想談,說想談吧,但又想再等等,至於想等什麼,也不知道,也說不清楚。大概我單著的那幾年,就是這個心理。其實並不是大家傳言中的我的要求特別高,相反的,我的要求很低。
  • 心理學:不是男人不愛你,是你的心「太窮了」
    臥龍心術:付費心理課程《婚裡婚外讀心術》,歡迎關注,購買專欄,將以心理學為主體,附加以方法,幫助備受婚姻折磨的你,走出讓你痛苦的萬丈深淵,重拾夫妻愛情,掌控自己的人生幸福。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求愛情,這或許就是答案。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也有太多的孤寂,所以,尋覓一個可以聊天,可以談心,性格還彼此相投的人共度餘生。但,愛情真的有那麼好嗎?不見得。因為,在戀愛或者婚姻階段,總也有那麼幾個不幸福的女人,她們的心在哭泣,她們的身體在顫抖,她們的周邊瀰漫著悲傷的氣氛。
  • 領導總覺得我做事達不到他的要求,我該怎麼辦?
    有網友求助說:領導總是覺得我做事達不到他的要,我該怎麼辦?做事情達不到領導的要求,這個涉及到兩個角色:領導、你(員工),下面分別從這兩個角度來考慮:01從領導的角度分析1. 純粹從經營管理的角度考慮現在社會發展如此迅速,作為老闆壓力都很大。不要認為老闆整天只是打打電話,喝喝咖啡而已。
  • 心理學:「你對一個人越好,越容易不被珍惜」
    你每天都在期待著的事情,或許不會如你所願;而當你稍微鬆懈一些,不那麼放在心上,保持平常心的時候,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01 為什麼你對愛的人越好,越是達不到對方的滿意?
  • 超職教育心理課堂丨多愛自己一點不是錯
    昨天我看到一句話,說:「你怎麼愛你自己,就是在教別人怎麼愛你。」但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愛自己,所以造成了一種假象——我很缺愛。所以缺愛的人要改變的第一個認知就是,不要指望歲月和什麼人來幫助你消解不安全感。但ta又會對愛情抱著強烈的期待,這就是因為童年缺失,長大後渴望得到補償,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補償心理防禦機制。
  • 心理學:對自己越是不自信的人,對別人要求反而越高
    那些缺乏教養的小孩,對別人的要求越高,因為他們需要被適應,而不是去適應別人。他們被慣壞了,所以如果別人不去依著他,他就會非常憤怒、生氣。他們對別人要求越高,反而暴露出對自己的不自信。他們對自信全然無知,他們錯誤地認為自負就是自信。這些小孩長大後,仍然無法完全改變自負的一面。他們本身性格中帶著自卑,但是由於過度的心理補償,導致他們變得越來越自負。
  • 達不到社會或者家人要求的「修身齊家」,你就無法自洽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到一本相對嚴肅的書,用如此溫柔的敘述展開,不疾不徐,堅定有力,思考深刻又不背離實際。訪談中有這樣一個觀點,社會學家回顧自己年輕時候,覺得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總是急於把不同定義為差距。既然定義為差距,下一步定是要勉力追趕,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先從差別來進行考量,接納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多元,接納和理解自身。
  • 心理學:婚後發現不愛對方,該怎麼辦?婚前你就是真愛麼?
    當然是更像孩子的人,所以,找對象時更傾向於找一個「理想父母」的人,可能在內心深處,根本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當婚後發現,對方在戀愛期間的全面呵護蕩然無存。 對方的小毛病,讓你覺得你當初是被騙了的感覺。 實際這都是一種把對方父母的期待,投射給了伴侶。
  • 心理學:愛你超過一切的男人,不能嫁!
    但是這種關係其實是不正常不平衡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一個愛你超過一切的男人,隱藏著一些巨大的危險,絕對不能嫁,否則可能面臨無法逃離的結局。 只有適度的付出,有自己的空間,愛情不是生活之中最重要的東西,有時候可能不得不排到工作或者其他事情後面,但是這絕對不意味著你對他就不重要了。 適度的愛才是健康的愛,才能讓兩個人在相處的時候更加輕鬆。
  • 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怎麼辦
    (三)回填土密實度達不到要求(1)現象:回填土經窮實或碾斥後,其密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在荷載作用下變形增大,強度和穩定性下降。( 2 )原因:1 )土的含水率過大或過小,因而達不到最優含水率下的密實度要求 o2) 填方士料不符合要求。3 )碾壓或窮實機具能量不夠,達不到影響深度要求,使土的密實度降低。
  • 南柱赫新劇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毀掉一段關係,只需抱有高期待
    起初我是奔著高顏值去追的,結果劇情也是看得很入迷。裡面的人物角色要說讓人覺得最真實的,我一直覺得是南道山這個男一號角色。雖然劇裡很多人都在高舉男二跟女主組CP的大旗,覺得男一這個角色窩囊等等。但是我還是覺得男一南道山這個角色最真實,一看就是被原生家庭塑造出來的。劇情內容我就不講解了,就來說說南道山這個人設。
  • 心理學:你痛苦是因為你沒看透愛的兩個真相
    心理學:你痛苦是因為你沒看透愛的兩個真相文,王彥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歡迎留言探討)一位網友說:明明知道相思無用,還是想念他;明明知道自己受傷了、受騙了,還是不肯回頭。我知道是我陷得太深了,期待有個朋友把我罵醒吧!
  • 「我那麼愛你,為什麼你不愛我?」
    桃子說,剛剛在一起的時候他就說過,我並不愛你。我從那個時候就知道,只是我也想著,只要自己努力一些,說不定他就會改變心意。可是在一起了這麼久,我對他付出了這麼多,這麼愛他,他應該也是知道的。為什麼還是沒辦法愛上我呢?我告訴她,你並沒有錯,錯的是他,錯的是這段感情。從來都不要,因為自己有多愛另一半,就要求他也同樣的深愛著你。
  • 愛情心理學:童話是童話,愛是愛
    從愛情的現象學角度來看,67%初婚夫婦會在結婚後的40年內離婚,有50%的夫妻離婚發生在結婚後的頭七年,二婚夫妻的離婚率比初婚的離婚率要高10%。80%離異男女認為他們婚姻的破裂是因為他們彼此逐漸疏遠,喪失了親密感,或者說因為他們感受不到愛與欣賞。只有20%的離異男女認為婚外情需要自己負責任。
  • 包容的意思,就是不包容也可以丨心理學怪談
    你們憑什麼不包容?有什麼臉面活在現代社會?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悖論:「我們包容所有的人,但不包容你們這種人」。我們都知道,要接納自己的缺點,不足,局限,聽起來超級有愛,超級美好。但我就是做不到接納自己呢,怎麼辦?我能不能——就做一個「不接納自己」的人?不能!你怎麼能不接納自己?那樣多痛苦!
  • 慢慢的我學會了,不再期待任何人和事:不抱期望,就不會有失望
    人一旦有了期待,就有了執念,就有了欲望,當那個人達不到你的期望和要求,你就慢慢的會越來越失望,越來越痛苦。慢慢的我學會了,不再對一個人抱有期待和幻想。我知道,感情裡的那些愛和禮物,不是說我開口,他就會給我,要來的這些,又有什麼驚喜呢?
  • 頂級心理學大師的27個忠告,瞬間解開你的心結
    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01. 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02. 孤獨並不是來自身邊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