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2021-01-08 有故事的生活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些牲畜,雞鴨貓狗之類的,養雞養鴨主要是為了吃蛋,而養狗主要是為了看門護院,可能是因為養雞養狗的多了,農村的老人們還總結出來一些關於它們的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還有「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在我們當地倒是沒有雞三狗四的說法,而是說「雞不六載,狗無八年」。

不管雞狗是三年六載還是六載八年,都是說的它們的壽命,動物的壽命計算跟我們人類不太一樣,動物六七年可能就相當於人壽命的六七十歲,所以說才會有了「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的說法。

雞不三年

意思是說雞的壽命比較短,一般沒有養三年以上的,有的人說雞如果有三年以上了最好不要吃,因為雞體內的毒素過多,吃了會對人體有害。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正是因為老母雞的壽命比較短,一般沒有養超過三年的雞,所以在農村要是有養了三年五年的老母雞,那可是很貴重的。雞活的年紀越大,其實用來熬雞湯對身體更好,並非三年以上的老母雞不好,雞肉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只不過雞冠、雞頭這些部位,還有內臟就不要吃了,用雞肉來燉雞湯還是很不錯的。

犬不六載

意思是說小狗養六年以上算年紀比較大的了,一般活不上這麼多年。其實狗的壽命一般在10~15年,從這個數據來看,狗活六年也就是個正值壯年,不過一般情況下是活不了這麼大歲數的。在我們當地不是說「狗不六載」,而是說「狗不八載」,能活8年以上的狗那真的是條老狗了,又可以說是「狗仙」,狗活的歲數大了對於主人來說,就有可能不太好。不過現實生活中活的比較久的貓狗也不少,如今貓狗吃的比人都好,鄰居家的貓就已經八年了,還是挺健壯的。

其實都說貓狗壽命短,活的歲數大了就成「精」了,只不過是咱們農村的傳言罷了,實際上跟年齡有啥關係呢。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有故事的生活」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怎麼解釋,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農村老家裡有一隻十年多的老狗,由於它的年齡大了,它也從以前的警覺也逐漸變得昏痴了起來,最後走路都找不回家了。一天我回到家裡,看到這一情況,就提議把這老狗給賣了,正當我說出嘴的時候,就遭到了爸爸的呵斥,說是讓狗在家裡安度晚年,畢竟養了這麼多年還是有感情的。還有一件事是,家裡養雞的時候,爸爸在過年的時候總是殺當年的公雞,一些公雞也不能餵到三年以上。當問到爸爸為什麼會這麼做時,老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生靈養久了會通人氣的。
  • 「雞不三年,犬不六載」,不聽勸只會自找麻煩,老祖宗說得在理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什麼意思?我國古代有很多的講究,也就是老年人常說的老古話,農村老人動不動就說,「老古話說的好,什麼什麼的」其實,這也是祖輩留下來的寶貴的生活知識,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麼今天說的「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總的來說就是家禽家畜都不能養的太久了,太久了會「成精」!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老話講的在理麼?
    小的時候,老人們常說養雞不過三,養犬不留六,說的就是養雞不能過了三年,養狗則不能過了六年,這三年和六年對於這兩個家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如果超過了這個節點那麼就會產生一些少見的情況,下面筆者就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來總結下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吧。
  • 犬不八年,雞不六載是何意思,為什麼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
    犬不八年,雞不六載是何意思,為什麼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 雞和狗是農村最常見的兩類家畜,狗十年的壽命相當於人六十歲的壽命,而中國最傳統,養的最多的都是土狗,尤其是農村,幾乎養的都是土狗。
  • 農村老話常說:「雞不3年,犬不6載」,事出反常必有妖?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種老話一般是大家在長時間的實踐活動中小結出去的,伴隨著時光的證實,老話更變成一種珍貴工作經驗。而在其中更為令人很感興趣的莫過一些日常生活類的老話,還記得童年,每到下午用餐時刻,農村老人就經常端著工作在大門口上閒談,總聽一句「「雞沒六載,狗不八年」這句話老話。
  • 老話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為何狗狗養的時間長反成禍害?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聊天,聊到最後的時候,朋友突然問道:你既然對歷史那麼熟悉,那我說一個古代人經常說的俚語俗語,你能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面對朋友突然之間來的關懷或者考察,一下子撲哧樂了,不要說隨便拿出一個來,你就是拿出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我也未必能夠回答得出來。
  • 老話常說:「雞不3年,犬不6載」,其中有什麼道理?
    雞不3年 老話常說:「雞不3年,犬不6載」,其中有什麼道理?如果我們走在田間的地頭上,或者走在農村的大街上,經常會發現一些農民聚在一起,一邊生產一邊嘮嗑。他們所說的內容大多通俗易懂,而且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其中就不乏許多生活諺語。「雞不三年,狗不六載」就是來自於農村生活經驗。意思是當一隻雞養了三年之後就必須殺掉,而當一隻狗養了六年時,也必須殺掉,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裡面有著一定的門道。
  • 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此話實在,禽獸養久了恐生禍害
    有人問獅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嘛意思?這句話出自古典文言作品《搜神記》中,是說禽獸不可久養,養久了恐生禍害。我先說個真事兒給各位聽聽。在農村有個慣例,動物只要傷了人,就必須將其置於死地。這匹白馬最終也沒逃過這個命運,被老董的兩個兒子用鐵絲勒在電線桿上,用鐵杵和鐵棍「處決」。至於為何白馬會突然咬主人,有老人說人會得「撞克」(俗稱中邪),牲口跟人一樣,也會得「撞克」,得了「撞克」便有了「邪性」,便要害主人。真相是否這樣,我自是不知的。
  • 農村有老話說,狗和雞養太久,對主人不好呢?有什麼依據呢?
    此話的意思,最早出現在一本古籍《易妖》:「犬不八年,雞不六載」。這本典籍對於古代人們對「妖」的認知有描述。此書據說成書於三國兩晉時期,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對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狗和雞養的時間長了,會成為「妖」,它們經常和主人生活在一起,通人性。
  • 為何說:犬無八年,雞不六載?是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一些動物它是通靈性的。比如說有一種燕子看到花落了之後,就會撲騰著翅膀表達自己的憂傷。鳥兒是大自然中的動物一員,動物的種類也有很多。現在受寵程度比較高的一些動物就是小狗,小貓等等。但是一提到狗狗,又有一句話叫做犬無八年,雞不六載,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語「雞不3年,狗不6載」,你知道有什麼含義嗎?
    那今天講的是"雞不3年,犬不6載"這個俗語,你知道有什麼含義嗎?"雞不三年,狗不六載"意思就是一隻雞養的壽命就是三年,三年後是必須要殺掉的。同理,狗狗也是養了六年就要殺掉的。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雞不3年首先,先來講講雞不3年。
  • 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長大成精」是什麼意思?
    那麼,歡迎圍觀,在農村,老人常說「土狗養十年,必定長成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答案,意思是,農村老人常常會說,要是土狗被養了十年,那麼這隻土狗肯定是長成精了。至於有無道理,個人覺得很有道理,具體的請聽以下分析:狗狗是非常聰明的動物,也正是因為狗狗聰明,狗狗才能做導盲犬,軍犬等,所以,狗狗的智商,一般是像小孩子6到8歲左右。而農村養的土狗,個人是特別喜歡的,在農村老家也一直都有養土狗。土狗的智商,可不比那些寵物狗笨哦。土狗會越養越聰明,也就會越來越成精。
  • 「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古人為何害怕雞犬活太久
    生活當中,雞和狗作為一種普通家禽動物,相信大家對此都不陌生。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很多人喜歡在家裡養一些雞和狗,但民間有句俗語說:「雞不過六,犬不過八」,意思就是說雞的壽命六年已是上限,狗的正常壽命不能超過八年,否則,不吉。那為何會有如此說法呢?
  • 農村老人常說「夏不坐樹,冬不坐石」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生活在農村的人,或者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總是會聽到過老人說一些話,這些話朗朗上口,如同順口溜一般,而且一部分還都押韻。當然,農村這個老話押韻押的是方言韻,當地人一聽就懂,外地人可能就會一臉懵。總之呢,這些老人總是會在長嘆一聲後,或者是一臉嚴肅地說出兩句話來,這些話也有特定的場合,比如說一個年輕人冬天穿得很薄,那麼老人就會嘆口氣說圖利索你不穿棉,老了凍出關節炎。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什麼意思?古曰事出反常必有妖!
    今天來給大家說一句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不知道這句俗語大家有沒有聽過,俗語種類多樣,涉及了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不管是說人理事,還是論天談地都有相對應的俗語,沒聽過也不怪。那麼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也被人說成:「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就可以算是談天說地了,因為它說所表達的意思是通過迷信傳說得來的。稍微解釋一下,民間人們都覺得動物與人類有別,人可以活過六七十載甚至是百歲長命之久,但是動物就不成了,雞不能活過六年,犬也就是狗不能活過八歲。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 農村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是啥意思?
    在農村經常能聽到老人說很多生動形象的老話。這些老話是從民間人們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有點通俗,短小精悍,有道理,但至今仍遍布民間。比如老人常說的「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傳統思想中有「男人不三女不四」的說法。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為什麼?一直養著,會怎樣?
    鄉居小菜在農村生活,記得小時候村裡的人一起聊天說到壽命的時候,那些老人最喜歡說的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閆王不叫自己去」,而說到農村常見的人們養的一些雞鴨貓狗等動物的壽命時也有一套說法,像這句俗語"狗不過八,雞不過六"說的就是人們養的狗一般不要超過8年,而雞不要超過6年;為什麼這麼說?
  • 農村1隻公雞養了8年,形態似老人,有人一口價500元卻不捨得賣
    現在正是春季的尾巴,農村裡不少人家都有孵化小雞。因為對於農民來說,養雞既能增加讓家裡人有雞蛋、雞肉可吃,而且還能增加一筆額外收入。那你們見過8年的老公雞嗎?俗話說「雞無六載,犬不八年」,意思是說養雞最好不能超過六年,而養狗不能超過8年。
  • 農村老人常說:「一回上當,二回心亮,」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人常說:「一回上當,二回心這,」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在世難免磕磕碰碰,這是誰也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一個人被別人騙了,就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後再次遇到此類事情時就會心裡清楚明白,也就不會再上當受騙;」但是,同樣的事情被別人騙了一次,還不接受經驗教訓,還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騙,這樣的人就是愚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