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創始人王興就不用多介紹了,在40歲的企業家群體當中,王興的事業成就就算在全球看都是可以名列前茅的。
而王興的厲害,或者說特別之處,就在於他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人說他是一個「深度學習機器」。王興非常善於從別人那裡學習知識,據說他第一次跟馬雲見面,就請教馬雲最厲害的地方是什麼。
另外,跟很多企業老闆不一樣,王興的創業經歷特別曲折,可謂屢敗屢戰,九敗一勝。曲折意味著精彩,而精彩往往代表著過程的痛苦。
因為這些精彩和痛苦,王興的商業才能特別令人讚賞,美團的發展也證明了這點。有時候我會覺得,人在年輕時候多犯錯,多吃虧,多歷練,其實是一件好事。當然前提是你能夠承受得了才行。
創業做老闆,有幾個人是必須要學的,一個是任正非,一個是馬雲,他們都是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管理體系。而在比他們兩人年輕一輩的企業老闆當中,王興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曾有人問王興,應該怎麼去理解CEO的職責?
王興說,CEO沒法讓別人代勞的職責是——
1、設計公司整體願景和所有戰略,確保傳達給所有利益相關方,不僅是管理層,包括所有員工,不光是公司內部人,包括股東、消費者、商戶和合作夥伴。
2、招到並留住最優秀的人。
3、確保公司始終要有足夠的資金,這和空氣一樣。
先說第一點,如果你剛看過我的上一篇文章,就可以很快理解王興的思路,明白他在說什麼。
對,剛才我寫了《華為基本法》,任正非在開篇就是指出了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和願景,其實所有有志於大事業的企業老闆都必然是首先強調這點。
為什麼?
因為願景意味著戰略,戰略就是方向,方向可以吸引人心、凝聚團隊,帶隊伍的人如果不能指道,那肯定是帶不起來隊伍。
制定願景一定要真實、真誠,要知道不管是員工還是股東和合作方,都要清晰你是誰,你要做什麼,然後他們才會放心支持你。從這點來說,「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現在越有耐心」,公司戰略和願景的設計其實就是利益的妥協和共識——記住這句話。
第二點,帶隊伍,建班子,做企業必須要找到你目前能夠找到的最好的人才。
王興說,「人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在技術領域」。
當年程維做滴滴時候就吃了這個虧,滴滴的程序第一次是外包,搞得一塌糊塗,第二次又招了一個不合適的人,交了很高的學費,第三次才算是找對了人。
就程序來說,一流的人才可以用30萬行代碼搞定,二流的人才可能要用上百萬的代碼,而且還不好用。其實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20%的優秀人才可以創造80%的業績,挑選人,使用人,實在是一門大學問。
另外,找到人才是一回事,留住人才是另一回事。這需要老闆在物質利益上和文化價值觀上下功夫,要想人才不流失,兩者缺一不可。你必須給員工一個留下來的理由,公司作為平臺必須有支持系統和成長體系才行。
第三點,資金是最現實的問題,比如雷軍就說創業要有燒不完的錢,面對商業機會的時候,你兜裡有錢或沒錢,你的狀態是不一樣的。
古人說人窮志短,這個道理對企業來說也是一樣。
最近兩個月相信很多企業都對現金流就是空氣有深刻的認知,人活一口氣,企業離了現金流也就離死亡不遠了。
而現金流這個問題,近點來說關係到業務和成本,遠點來說就是戰略規劃和執行力,做企業一定要清楚其中的因果關係。
現金流就是血脈,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最後,「CEO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其他事情都應該找最專業的、最好的人來做」。
老闆做好上面的三個職責,別的事情就簡單了,老闆不是做越多越好,而是把關鍵的事情做好,少就是多,就是這個意思。
我看有些老闆的性格就是很難相信人,不管是財務還是市場或是技術,他都想要去參與,去指揮,不然就不放心,睡不著覺。
不客氣地說,這是病,得治。
你要問一問自己,公司那麼多工作你都能去幹並幹好嗎?不行!公司找那麼多人來,各司其職,人盡其才,就夠了。老闆應該是組織者,而不是衝鋒陷陣跟員工比能力、搶功勞的。
所以,老闆的智慧往往體現在自我的管理和克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