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德克薩斯引發一場龍捲風,如此大的連鎖反應,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美團CEO王興,或許也難想到,自己說的一句話,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引發了教育界跟中國足球的口舌之爭。一些企業家、創始人、學者,跟中國足球解說員、退役人員,圍繞中國足球和中國教育成敗展開激戰。
解鈴還須繫鈴人,到現在為止,王興還沒有站出來做出回應,如果王興是一個有責任的企業家,是時候站出來為自己捅出來的窟窿打個補丁。
一、王興該站出來道歉
關於王興說過的話,筆者贊成部分觀點,他說的「12分鐘3000米跑,好些大牌球員跑不過及格線,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學生。」這句話是真的沒錯,多年之前的甲A,12分鐘3000米跑讓很多球員都叫苦連天,倒在了這個測試內容上。
再看看現在中國球員的實力,跑不過清華普通學生,也不是沒可能,各位中國足球圈人士也別玻璃心,看看這些年中國球員的水平:停球5米遠,進攻傳球變解圍,還戴項鍊出場比賽,試問這是職業球員的水準嗎?
但王興錯就錯在了一句話就是「中國有些行業標準之低」,也就是說質疑中國足球的行業標準很低。這就明顯體現了他自身對於足球認知的短見。一個外行信口開河亂說,這在任何行業都容易引發公憤。
很顯然,王興將中國足球水平、人才培養直接跟跑步聯繫起來了,卻忘記了跑步、體能只是足球微小的一部分,以單一的點就否定了一個面,這就有點欺負人了。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田徑賽場跑步最厲害的博爾特,他退役後不跑步了,想去踢職業足球,在澳洲中央海岸水手試訓許久後,最終是沒有拿到合同。
博爾特跑步多厲害,真要成為職業球員,這差距是十萬八千裡了。
王興對於中國足球的評價,其實也是很多外行人員對於中國足球的理解。踢足球不就是很簡單的事情嗎?11個人站在場上,跑來跑去,你傳我,我傳你,將球打進去就行了,卻忘記足球是一個系統工程。
足球不是一個人的運動,梅西、C羅再厲害,還是要靠隊友幫扶,這是11個人的運動,旁邊還有一個主教練,是青訓、進攻、防守、技術、傳球、運球、跑位、各種戰術等因素的綜合工程,其中更是跟教育有十分重要的聯繫,校園足球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一部分。
二、中國足球圈人士反應過激
對於王興的觀點,說中國足球行業標準之低,他確實該批評,但中國足球圈人士的反應,就未免有點過激了。
先是前央視解說員黃健翔站出來反擊王興,隨後董方卓要找王興PK跑步,劉建宏也站出來引爆清北教育成敗論,緊接著王濤、李毅、範志毅、馮俊彥、尹鴻博等人一擁而上。這些大佬的觀點如下:
評論員黃健翔:踩中國足球似乎是種撿便宜的噱頭
解說員劉建宏:國足始終代表這個國家,清北也遮不住教育的蒼白
退役球員董方卓:比下12分鐘跑,我要是輸了,給你們美團做一個禮拜騎手
國足名宿李毅:我不想評價王興的觀點,美團APP已經卸載
國足名宿範志毅:沒必要在中國足球艱難的時候落井下石
解說員王濤:行業歧視不該有,國足差但不應被嘲笑
退役球員馮俊彥:什麼人都跑來蹭熱度,足球變成十項全能了?
中國足球圈人士從未如此團結過,而每一個人表達的觀點,也是逐漸脫離了話題的正軌。牽扯出教育、社會貢獻、清華、北大、諾貝爾獎……自然也吸引了對立面各大專家、學者站出來反駁。中超即將開賽,中國足球先來了一場隔空罵戰。
王小東:國足就算一直拿世界盃冠軍,貢獻也不如北大清華
中科大副研究員袁嵐峰:大學對國家的貢獻顯然比國足大得多。
飛象網老總項立剛:外賣不能沒有,國足可以不看
對於中國足球圈人士的反應,作為看戲的球迷,真的是五味雜陳,恨其不爭啊。外界的觀點當他是外行打嘴炮,但我們對於足球的認知難道還不夠嗎?
中國足球圈的一些人明顯是蹭熱度,藉機當網紅吸粉,而有些人,居然將美團騎士拿出來做對標暗諷,而某些人更是卸載美團APP表抗議。
球迷就想問:你們這樣做,中國足球會有進步嗎?這會更讓人瞧不起。
三、競技體育靠成績說話
王興的評論,如同一根針,刺在了所有關注中國足球人的身上。我們之所以如此憤怒,是因為這種外行隨意拿中國羞辱的行為,太欺負人了,如同自己孩子被打了一耳光。
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中國足球發展這麼多年,在競技場上受到的羞辱還少嗎?熊貓杯上,韓國國青腳踩腳背撒尿慶祝;伊朗球員博哈尼停在門線上行召喚隊友來慶祝;1-5慘敗給泰國青年軍……
這些是不爭的事實,是中國足球菜的表現,落後就是要挨打、受欺負。
當外界人員吐槽中國足球的時候,我們能回應的是什麼了?我們能拿獎牌回擊嗎?我們只是在圍繞尊重、教育這些做回應,拿別人的不足來解圍:「你說國足不好,你們教育也不好,大家都一樣,半斤八兩,誰也好不過誰。」
如果真的有成績,那麼我們就完全不需要理會這種言論,可以當他是一個瘋子。事實的真相是:中國足球真沒創造出什麼榮譽,而我們脆弱的內心,狹小的肚量,居然還容不得別人來吐槽。
教育界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這些毋庸置疑。那麼體育的貢獻是什麼?金牌只是其一,為國家爭得榮譽,精神力量才是關鍵,就如同中國女排一樣的,激勵了多少國人努力前進,建設祖國。試問中國足球有嗎?有的只是添堵,是十年如一日的輸球、輸人、丟臉。
沒見過誰來嘲諷中國女排。越是沒底氣的人,越要愛面子,但中國足球還有啥面子了?
自己的孩子,不想讓別人吐槽,那就拿出好的成績,不然就別玻璃心了,那只會讓人看不起。有這些時間,還不如踏實搞足球建設,等待實力爆發的那一天,站在世界足壇舞臺上,那就是最好的回應。
看看我們如今跟美國的貿易大戰,多項關鍵技術被人家制裁,科技人員在幹啥?沒有罵街吧,而是在臥薪嘗膽搞科研。
南都名記豐臻的話,這或許是這齣鬧劇最好的解讀了:
教育是國計民生,再差,很多人有讀書學習求知的機會,跟命運息息相關。拿教育差或不差來為足球解圍,實乃無聊。要說尊重,我倒覺得僅僅作為一項體育運動的中國足球得到的尊重已經很多,大資本的投入,媒體的關注,企業的贊助,政府的態度,這可是實打實的尊重,哪個單項能比。一句挖苦就算不被尊重了?要吵吵了?矯情了?嗨。自找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