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膨脹光發生紅移,光子能量憑空消失了?其實跟「春運」一回事

2020-12-22 騰訊網

思考一下,為什麼中國人口14億,平時沒什麼事,一到春運的時候火車站非常擁擠,顯得格外熱鬧?很簡單呀,平時人口都平攤到中國城市的各個空間(承載空間大),這時候看著很平靜(密度小能量低),一到春節都往車站擠(承載空間小),就熱鬧了(密度高能量高)。

圖:春運高速變成停車場

宇宙膨脹空間由小變大,能量密度低了,能量總量不變,如果倒放一下宇宙收縮空間由大變小,就如同把光都擠到「車站」去了,能量就高了。

圖:宇宙膨脹,波長變長,紅移

回答到這裡,估計你能理解了,但是實際這題只回答了一半,如果要深入的講,還有一半很難回答,因為現在說的是光子,涉及到「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甚至是無法回答,因為涉及到「量子引力」目前人類無法破解,下面由淺入深的講一講:

當單個光子在恆星間穿行數年,當恆星和觀測者之間的宇宙空間膨脹時,它組團的光波,波長會變長,而具體到一個光子本身能量會降低,那它的能量去哪了?

量子層面

劃重點:很多人可能有一個誤區,認為光波(電磁波)是由大量光子組成的。實際上單個光子也可以形成電磁波,這是「量子力學」中的核心,即波粒二象性。

圖:薛丁格的貓

如果說一束光是大量光子組成,那就可以說是量子形成的波組成。單個光子同時是電磁波也是光子,想一下薛丁格那隻「即死又活的貓」的生死疊加態,同理光子處於「波與粒子的疊加態」,所以當你說到「光子」的時候,實際上它本身也具備波動性。為了理解這裡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當你讓光子從波的狀態顯現為光子的狀態,發現它變「紅」了,但是你沒考慮到單個光子形成的波長其實更長了。

關於光子只能說到這裡,因為量子力學還無法兼容引力和宇宙膨脹。目前宇宙膨脹,引力都屬於《廣義相對論》範疇,我們目前只能用僅有的現有的、實驗論證過的理論來描述。

宇宙膨脹

老愛《廣相》的發表,惠勒精闢的總結道(說人話):質量使時空彎曲,時空告訴物體如何運動。然後才有了光會跟隨質量彎曲的時空偏轉,可見時間+空間決定了光的命運。

然而老愛犯了一個錯誤,刪掉宇宙膨脹,宇宙變為靜態。哈勃發現了星系退行的速度與距離成正比,但哈勃只好一口煙,淡泊名利(內心:這事太大了,不能出頭),甩出結果說:你看啊,這是我觀測到的,你們自己看著辦。也不發表結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最終神父喬治斯·勒梅特看來是修行沒到位呀,如同發現了寶藏,拉著老愛,哈勃(勸說有福同享),於是有了哈勃定律和宇宙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圖:宇宙膨脹形象比喻圖

既然時空決定了光的命運,那麼宇宙膨脹了,光也理所當然也要跟隨空間膨脹了,然後波長就長了,才有我們所說的紅移。為什麼要把這個過程講一遍,其實是為了讓你體會時空膨脹的變化,看看上面的格子變化,記住!這很重要,下面還會考。

類比

如果一個罐子中,氣體分子具有大量能量,就像一個人吃了「興奮劑」,它們會瘋狂亂跑,原本一個人站個100平,兩室兩廳就夠了,現在一個操場都裝不下它。

在小的空間中,它們的個體具有的能量高,不斷的碰撞四周,也就是說光子的內壁具有壓強。如果這個罐子具有彈性的,它就會像氣球一樣被吹大。

圖:吹大之後的分子運動

它們吹大容器的過程,就如同用力「推」牆壁的過程,要用力必然要損失能量,也就說「興奮劑」的藥效釋放了出去,對外做了功,比較蔫吧了,再加上現在由一個個「兩室兩廳」,都改為別墅了,所以它們就比較安逸了。

如果你仔細一想會發現這其實和宇宙膨脹很像。宇宙變大了,光子的活動空間大了,所以能量降低了。但是是不是感覺這個理由(藉口)似乎哪裡有點問題?

的確,你很聰明,區別在於光子是被動拉長的。小時候玩沒玩過把不帶針的注射器一頭堵住,然後如同抽血似的使勁抽注射器,就像是在抽真空,針筒裡面原本的空氣分子都可以分配上「五室3廳」,你非要給他們一人整一個操場,這就是光子的寫照。

還有第二個區別,如果你還記得上面那個空間格子,你會發現宇宙膨脹是它變大了。而氣體分子是空間變多了。再舉個例子,氣體分子是100平的公寓換成1000平的操場,而宇宙膨脹是100平公寓並沒有換,而是直接變成了1000平的公寓,如果此時你去看看樓下的操場你會發現它變成了10000平。這能說明什麼呢?

左:氣體的空間變大;右:光子的空間膨脹

光會受空間所影響,空間變長,它也被拉長,原本它有100的能量給了100平的公寓,每平米均攤1的能量,現在公寓變成了1000平,那每平米就均攤到0.1的能量。換而言之,光的能量密度下降了,單位空間上光子的能量低了。

那能量守恆不守恆?原來是1X100=100,現在是0.1X1000=100,即能量守恆。如果宇宙膨脹倒放回去,那麼1000平的公寓,退回100平,那麼單位能量又會變為1。

所以我們不能光看光子「紅」了,而是要看光子是如何「紅」的,說白了就是不要看眼前,要有大局觀。

相關焦點

  • 如果宇宙以大坍縮結束,所有空間都會收縮回去嗎?
    當天文學家觀測的遙遠河外星系時發現,那些星系發出的光出現了紅移的現象。波長是光的最重要參數,它決定光的顏色、頻率、能量和動量。當原子躍遷時,電子從一個能級躍遷到另一個能級,這個過程將會伴隨著光子的吸收或者發射。由於每個能級有特定的值,這意味著被吸收或發射的光子會有特定的波長。因此,可以利用光譜來分析元素的存在和豐度,天文學家可以用來研究恆星和星系。
  • 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只是因為宇宙大爆炸嗎?
    後來經過科學家們不斷的研究和探索,目前關於宇宙起源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是在137億年前由於大爆炸而產生的。科學家們主流觀點宇宙起源於大爆炸不是憑空想像的,而是由無數的理論來進行支撐的。就好比一個膨脹的空間內兩個物體間距離越來越遠,因此它發出的光波也會越來越長。在我們的認知中,在可見光中紅光是最長的光,因此我們把它稱為「紅光」。從紅移現象我們可以得出宇宙是在呈現不斷膨脹的狀態。奇點既然宇宙在不斷地變大,那它肯定有最小的時候,那具體是在什麼時候呢?
  • 看到的宇宙都是已經發生過的事,都是假象?研究它還有沒有意義?
    在大爆炸之後,空間一直在膨脹,但呈減速膨脹狀態,在宇宙誕生後38萬年的時候,由於空間的冷卻,中性原子得以形成,這時宇宙中殘餘的光子得以自由傳播,不再受到帶電粒子的散射,這些光子經過大約138億年的旅程目前已經達到地球,這是我們接收到宇宙中最早的光,我們稱之為微波背景輻射。
  • 宇宙大爆炸模型正確的概率有多大?
    或者,更準確地說離我們越遠的星系觀測到的紅移越大。哈勃本人並不知道星係為什麼會遠離我們,但這個關係(哈勃定律)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在宇宙各個方向上,超過10億光年以外的星系都是成立的。就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否定一個穩恆態的宇宙,也就是永恆存在的宇宙。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物體離我們越遠,光的紅移越明顯?
  • 太陽發出的光如此耀眼,它能到達宇宙的邊緣嗎
    這就意味著,光從恆星發出之後到達我們地球已經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了。我們的太陽也是一樣,它是靠核聚變產生能量而發出耀眼的光芒。目前,科學家根據對太陽光譜和質量的測算,知道太陽的壽命大概在100億年左右,目前已經經過了45.7億年。也就是說,太陽形成初期發出的光已經在宇宙傳播了45.7億光年。那麼問題來了,太陽光能不能傳播到宇宙的邊緣?
  • 看《哈利波特》學物理:物體真的可以憑空消失嗎?
    消失的玻璃○ 情境回放:哈利使得關住蟒蛇的玻璃消失,放走了蟒蛇。消失的玻璃去哪了?物體能憑空消失嗎?當然可以!只不過,玻璃並不是「憑空」消失的,而是說,組成玻璃的這些分子原子它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形式存在的能量。咦?物質和能量之間相互轉化?很多人有類似於「物質不滅定律」的固定思維。當汽油燃燒完後,物質並沒有消失,只不過汽油中的碳和氫原子,和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成了水蒸汽和二氧化碳。
  • 滿天繁星,為何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因為宇宙膨脹速度比光更快
    早在1823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就提出過關於太空是漆黑的相關理論,奧伯斯指出,如果宇宙是永恆無限的,且恆星是均勻分布的,那麼我們無論望向夜空的哪個方向,都會看到到達地球的其他星系的恆星光芒,即使這些光可能已經走了上萬年!
  • 宇宙在膨脹,人們是怎麼發現的?|宇宙學漫談
    光源遠離我們時,頻率變低,波長變長,稱為「紅移」。假如光波靜止時的波長是λ0,我們實際接收到的光波長是λ,那麼紅移可以用一個具體的數量z來表示:z=(λ-λ0)/λ0。波源朝向或遠離觀測者的速度越快,紅移、藍移數值就越大,因此,交通警察和天文學家都喜歡利用都卜勒效應來測速度。
  • 手電筒發出的光去了哪?是熄滅就消失,還是像一列火車駛向宇宙盡頭?
    長大後,夜色中揮舞的手臂已經在記憶中變得模糊,唯有那耀眼的手電筒光柱仍在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而這也帶來了一些讓許多人感到疑惑的問題:手電筒發出的光去了哪裡?是燈一滅就瞬間消失了,還是像一列飛馳的火車駛入了宇宙深處呢?如果駛入了宇宙深處,那它們能到達宇宙盡頭嗎?
  • 能量的本質是什麼?宇宙最初的能量從何而來?
    其實這類問題往上延伸就是:宇宙是如何誕生的?這是一個終極之謎,但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科學知識對這個終極之謎進行解讀。能量的本質是什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能量與質量其實是等價的,這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能量和質量就像一個東西的兩面性,兩者可以相互轉換。說白了能量就是質量,質量就是能量。而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物質指的是具有質量的物質,這也說明了其實能量也是一種物質。宇宙最初的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呢?
  • 如果宇宙在膨脹,我們所在的時空是否在變化,時鐘走時有變化嗎?
    宇宙膨脹理論的提出對我們研究宇宙發展提供了非常大的依據,也讓我們知道了宇宙遙遠的星系正在逐漸的加速遠離我們而去。同樣我們的銀河系在宇宙膨脹中也是在時刻運動著,這時我們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我們所在的這片時空還是最開始的那片時空麼?我們在夜晚觀察到的星空是不是也發生了變化?
  • 太陽光到地球需8分鐘,那在光子看來它花了多長時間?
    現在我們想一下,你靜止不動,我距離你一光年遠,你此刻打開手電筒照射我,如果我們的時間是一致的,具有同時性,那麼我必須在和你相同的時間,看到你打開的手電筒。也就是說手電筒發射的光子必須瞬時到達我的眼睛。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光速是一個有限的值已經在二十世紀得到了證實,而且我們已經測量出了光速。我在一光年外看到的你,只能是你認為的過去。宇宙的同時性是相對的。
  • 宇宙的膨脹,告訴我們外面可能還有空間,那麼外面會是什麼?
    其實是根據光的速度來界定的,我們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只有光子等離子才能夠達到,有質量的物體只能無限接近光速,這是相對論告訴我們的答案。宇宙在沒有大爆炸之前什麼也不存在,沒有任何物質,沒有任何輻射。直到138億年前奇點發生了大爆炸,於是產生了真空能量,這些真空能量拉扯著宇宙不斷向外膨脹。
  • 宇宙的年齡是怎樣測算出來的?有沒有檢驗這個年齡的方法?
    這是一個隨時間演化的漫長過程,因此這就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既然宇宙是從無到有的,就像一個人從誕生到成年,那麼宇宙現在的年齡是多少?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多少種獨立的方法來測量宇宙的年齡?其實有很多種測量方法和證據都指向了138億年的宇宙年齡,可以說跟指向暗物質的證據一樣多。
  • 《周易.屯》丨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光子脫耦,宇宙微波背景
    在大約3000度的大爆炸之後30萬年後,化學結合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中的主要成分是氣態物質,在自引力作用下,逐漸凝結成密度更高的氣體雲,直到恆星和恆星系統。(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在膨脹期,量子真空便以暗能量的形式瀰漫於整個宇宙,並且隨著物質與輻射密度的迅速降低,暗能量變得越來越明顯。黑暗能量可能佔到宇宙總能量密度的2/3,從而加速宇宙的發展。
  • 宇宙才誕生了138億年,為何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卻達到了930億光年?
    並把它命名為:紅移現象。所謂紅移現象最初是針對機械波而言的,即一個相對於觀察者運動著的物體如果離得越遠,那麼它發出的聲音就越渾厚(波長比較長),相反離得越近那麼發出的聲音越尖細(波長比較短)。背景輻射的黑體譜現象表明了微波背景輻射是在極大時空範圍內發生的的事件,而背景輻射的各向同性又說明在不同的方向上,兩個相距非常遙遠的天區之間,存在過相互之間的聯繫,通俗來說就是:大概大爆炸之後38萬年,宇宙中出現了第一束光,隨著宇宙的膨脹,這束光的能量逐漸降低,直到最後降到了微波頻段。
  • 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到底是什麼意思?真正的宇宙有多大?
    雖然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一個瘋狂的理論,但也不乏證據支持:證據一:哈勃紅移在地球上觀察遙遠的星系的時候,會發現幾乎所有星系的光譜都存在紅移現象,並且距離越遠的星系,其紅移量越大,呈正比關係,這說明幾乎所有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針對這個現象唯一的解釋,就是宇宙在發生膨脹。
  • 是跳出時空,還是徹底消失?黑洞的另一面究竟有什麼在等著我們!
    有時候,當黑洞真的很大時,能量和物質會沿著視界的邊緣掠過,當它「緩慢地」向黑洞的兩極移動時,能量和物質幾乎達到光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黑洞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第一張圖片中的藍色旋風)。如下圖所示,如果它碰巧擊中了我們,或者任何其他倒黴的太陽系。窗簾。葬禮音樂…這些爆發的能量絕對是荒謬的。
  • 宇宙在不斷膨脹,為什麼仙女星座還會撞過來?
    我們都知道宇宙再不斷地膨脹,按理說宇宙中的天體之間的距離會拉長,不說行星之間,就說大的點,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