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近年來,貴州大力推進法治貴州建設,我們看到,立法更科學了,執法更嚴格了,司法更公正了,大家法治觀念更強了,人民滿意度更高了……法治,這個看似宏大的詞彙,如何貼近我們的生活?又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小區,提起銀髮調解室,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調解糾紛調得好」「讓人心服口服」「公平、公道」……小區居民都這樣稱讚。66歲的吳幫錢、61歲的張鳴、65歲的王正祥,由這三位鬢染白霜的退役軍人組成的銀髮調解室,自2017年7月成立以來,無償為居民調解了1100多起糾紛,其中調解成功1000多起,調解金額達到1000多萬元,調解臺帳寫滿了7大本記錄簿。12月15日,記者來到了位於觀山湖區世紀城派出所的銀髮調解室。一間十來平方米的房間裡,一張大大的桌子上擺著「調解員」「記錄員」兩張座牌,上千件矛盾糾紛就是在這張桌子上歸於平息。
從右至左依次為吳幫錢、張鳴、王正祥調解不是和稀泥一定要雙方都認可「這一起案子是兩口子打架要離婚,我們調解後,男方寫下保證書,給女方道歉,當事人雙方對調解結果認可,分別籤字、蓋手印。」「這一起是房屋中介卷了租客的錢跑路,房東和租客鬧到派出所來,我們調解之後,雙方都願意各退一步,各自承擔一半的損失,同時我們也給街道辦反映了這個情況,請他們關注假中介的現象。」……提起最近調解過的案子,銀髮調解室組長吳幫錢對每一件都記得清清楚楚。「鄰裡矛盾、子女不孝、娃娃打架、夫妻不和……這種人民內部矛盾都是我們的調解範圍。」吳幫錢告訴記者,派出所接警後,不屬於刑事治安案件的就交由調解室調解。在法律和以事論事的基礎上,三人會記錄雙方說法進行分析,再分別給雙方做工作,「調解不是和稀泥,一定要調得雙方都認可,才能在調解書上簽字蓋手印,協議產生法律效應,不能達成合意的我們就不調了,請他們走法院解決。」吳幫錢說。
調解案件記錄簿最近,銀髮調解室調解了一樁事實婚姻裡男女雙方協議分手的案件,男方對女方施暴後,女方報警。原來,兩人在一起4年,女方曾為男方流過產,但男方一直不願意領證,女方在得不到名分,身體又遭受傷害的情況下想分手並要求賠償,但因為男方有公司、股票,涉及金額比較大,兩人一直就賠償金額達不成協議。了解原委後,銀髮調解員們從法和理的角度給兩人做起工作。最後,在三人的建議下,兩人達成了協議,男方同意在一年之內賠償女方200萬元。「我們調解過太多家庭糾紛、夫妻不合的案件,最受影響的是孩子,只能該勸和的就勸和,該勸分的就勸分,在雙方都認可的情況下把矛盾化解到最小。」王正祥說。小有名氣有人慕名而來調解室成立三年多來,名聲漸漸傳到了世紀城之外,其他轄區的當事人也慕名前來請求調解。「請問是銀髮調解室嗎?」10月中旬的一天,兩個陌生人找到銀髮調解室,從門口往裡探身問道。「是,請問你有什麼事?」「聽說你們銀髮調解室調解工作做得好,我倆有個事情想請你們調解一下。」原來,兩人是房東和租客的關係,因為房租問題產生了摩擦。吳幫錢三人雖有些意外,但這也代表他們的工作得到了認可,立刻開始了解情況。原來,2019年10月2日,雙方籤訂租房合同,規定租期一年。到今年10月2日交房時,租客因不在貴陽導致逾期,房東認為這一行為屬於違約,要求賠償違約金,而租客認為違約金太高,且不是主觀原因導致逾期,拒絕賠償。「你的房子租給誰不是租,不如讓他住滿一個月,就不收違約金了,到11月2日再收他一個月房租,也讓他有時間找房子……」吳幫錢對房東說。「你租的房子都超了大半個月了,該交的錢還是得交,到了11月2日再補一個月租金,到時候一定按時交房,否則房東可以根據《合同法》採取措施……」另一邊,張鳴對租客說。雙方最後都同意了這個折中的方案,滿意離去。
調解成功後,吳幫錢、王正祥與當事人合影(資料圖)基層能消化的矛盾絕不上交「調解工作是義務的,一分錢都不收,一些小案子如果告到法院不僅耗時耗力,還要產生訴訟費。」吳幫錢說,銀髮調解室的存在,為群眾提供了很多便利。「銀髮調解室在這裡,也幫我們減輕了很多負擔。」世紀城派出所的孫毅警官告訴記者,現在大家的法治意識強了,都知道有事就打110,工作量不小,有了銀髮調解室也能緩解警力。另一方面,銀髮調解室著實為維護轄區治安,從源頭化解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不久前,在北京西路居然之家門口,兩個計程車司機因為搶客開車互撞,後將車停在路中下車爭執,導致該路段交通嚴重擁堵,其中一個司機報警。銀髮調解室介入後,兩個司機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調解室裡握手言和,願意自負損失,並對大家造成的影響感到抱歉,保證不再衝動行事。「在基層能消化的事情,絕不上交。」三位銀髮調解員語氣堅決。雖然矛盾糾紛還是時有發生,但三人感覺到這幾年來,隨著大家法治觀念、素質的提高,他們調解的案件數量已經大幅下降。「調解室剛剛成立時,每天接收的案子還是挺多的,從2019年開始就降下來了。今年11月才調解了8起,10月更少,只有4起。」張鳴一邊翻著記錄簿一邊說。「不管有幾個案子,我們幾個老兵都會一直堅守在這裡認真對待,但還是希望以後矛盾糾紛能越來越少,小區能更加和諧。」三人笑著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嶽端
編輯 皮亞丹
編審 李中迪 羅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