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賣騎手:有人在訂單「附註」欄寫上「注意安全」

2021-01-10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紫宸北京報導2020年的春節,和國內的其他城市一樣,北京也少了往年的熱鬧。

疫情像是蔓延的海水,讓城市變成了一座座海上的島嶼,居民的活動也因之而驟減。騎手這份特別的職業,成為了維繫城市運轉必不可少的一環。

馮飛,老家山西,是美團外賣的一名普通騎手。春節期間,他沒有回家,而是選擇留在了北京加班。

這個春節的外賣訂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少,這讓他能在中午趕回宿舍。他期盼著疫情能早點兒結束,讓一切回到正軌。

中午能回宿舍吃頓媳婦兒做的飯了

2月5日下午3點,馮飛和記者通過微信語音連上了線。對他來說,這是過去一年中難得的輕鬆一些的日子。

每天上午9點上班,馮飛開始他的第一單生意,這比從前要晚上兩個小時。2月4日這天,農曆正月十一,他一共只送出了八單外賣。

長安街上的車輛和行人都甚為稀少,這是他幾乎每天都要經行的線路。馮飛負責的片區,寫字樓偏多,居民樓較少。在一些小區密集的地方,騎手的單量會相對忙碌一些。「很多人還沒有從家鄉返工,回來的人當中,也有很多人也不怎麼叫餐了。」馮飛說。

年後這幾天,馮飛平均下來每天也就跑十幾單,這個單量只有疫情之前的三到四分之一。在疫情之前,趕上高峰期的時候,馮飛一天甚至能送出五十單。

這八單當中,有五單是蔬菜和水果,只有三單是餐飲。馮飛說,疫情期間點餐的人明顯少了,供應餐飲的商家也不是很多,三單餐飲都是來自附近商場的一家連鎖品牌店,而這家店目前也只供應外賣,並不提供店內就餐服務。

因疫情原因,很多居民為減少外出頻次,一次性下單的水果、蔬菜會比從前多很多,馮飛電動車上的外賣箱,常常是塞得滿滿的狀態。

疫情期間,防護是較為嚴格的。馮飛所屬的公司美團外賣在每個站點配備了體溫計、口罩、消毒液和酒精凝膠,騎手餐箱早晚必須消毒,每日早晚測量騎手體溫,跟進每位騎手每天上報的健康狀況,建立騎手健康臺帳,並增加抽檢次數,如有異常症狀騎手要立即停止工作、安排就醫並及時報備。

公司給馮飛發放了口罩和消毒液。每天晚上十點回到家後,他要認真洗手,並給渾身上下、包括鞋底進行一番全面的消毒。「我們每天在群裡做防疫宣導,包括APP上都有各種防疫知識」,他說。

每一單都只是送到小區的門口。疫情期間,北京的小區基本都實行嚴格的進出管制措施,小區的門口會設置專門的進出管理人員。馮飛說,不少社區會在大門處設置一個外賣的存放點,馮飛會打電話通知客人過來取走,或者和客人商量好,把東西放在客人指定的地方,再由他們來取。

因為是送餐服務,馮飛吃飯的時間必須和一般人錯開,一般可能會晚上兩個小時。在平時,馮飛可以在與公司有合作的餐飲店吃到專門的「騎手餐」,價格通常比市面要便宜不少——只需要花費十幾塊錢。

但這些天,馮飛沒有吃騎手餐。遠在山西老家的媳婦兒來了北京探望他,又逢單量減少,他可以在中午的時候回到宿舍,吃上媳婦兒做的飯了。

一個果籃的溫情

在馮飛負責的王府井片區,一共有三個騎手站點,每個站大概有70人。在他的片區,和他一樣留下了的,大概有平時一半數量的騎手。

決定春節留在北京繼續工作時,疫情還沒有來臨。按照慣例,春節加班,收入要比平時高出許多,馮飛因為這個簡單的理由留了下來。

馮飛說,疫情期間的派送,讓他感受到了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有的客人會在電話裡跟他道一聲「辛苦」,說一句「保重身體」,也有的客人,會在訂單的「備註」裡告訴他「注意安全」,這都讓他覺得感動。

1月29日下午,馮軍良派送了一單水果果籃,送達地址顯示是北京協和醫院呼吸科的護士站。「到了之後醫護人員很驚訝,問是誰送的,事實上我也不知道是誰送的,那一刻我也才反應過來,這應該是有人專門送給醫生,表達疫情期間對他們的一份心意。」

雖然在這樣特殊的時期,每天還是要跑不同的地方,但馮飛並沒有對安全上有多大的惶恐。「北京雖然也有確診的病例,但相對來說不算嚴重的地區。一方面,公司在安全措施上做得很好,另一方面,我自己的心也比較大。」馮飛說。

比他在心理上更擔憂的是遠在山西的母親。幾乎每天,馮飛的母親會通過電話或是消息,叮囑他幾句。

疫情形勢絲毫還沒有減輕的跡象,馮飛和他的同事們,也不可避免會聊到外面不斷增加的病例。

「光害怕也不行,大家都怕了那全國人民總不能啥都不幹。確實,疫情後面的動向咱也搞不清楚,但是我們還是要堅定信心,反正該怎麼樣怎麼樣,我們的業務只要還在開展,我們就得堅守崗位。「馮飛說。

上一次回老家是去年九月,馮飛目前還沒想過什麼時候再回老家。「先把手頭的工作幹好,回家的事,等夏天再說吧。」他告訴記者。

現在,比安全問題更讓他感到擔憂的,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臨結束對話的時候,馮飛說:「希望疫情能早點結束,我們也都能步入正軌。」

相關焦點

  • 外賣騎手職業報告:超五成外賣騎手對工作滿意,期待更多尊重
    大多數外賣騎手來源於靈活就業的崗位。騎手工作吸納了大量的二產、三產從業人員,其中來自餐飲行業佔比最高。並且,有33.94%的外賣騎手因為上一份工作收入低、收入沒有保障而離職,佔比最高。  根據調查,工作時間自由最讓外賣騎手滿意,佔比最高達到63.58%;其次為工作穩定、收入高,佔比為40.25%。  外賣騎手職業比較複雜,他們在崗時間的確比較長,配送距離有時候會稍遠。據調查,超過一半的外賣騎手每天在配送崗位上停留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每天配送距離超過100公裡以上的外賣騎手數量最多。
  • 外賣送到了店家卻沒收到訂單,外賣來歷成謎,平臺回應:開除騎手
    之前曾報導過「來歷不明的排骨」一事,合肥的林小姐在外賣平臺上用跑腿代購下單一份糖醋排骨,排骨的費用是98元,加上1元的打包費和20元的跑腿費總共花費119元。因之前經常點這家的排骨,排骨送到後林小姐覺得味道跟以往不一樣,糖醋排骨變成了紅燒排骨,而且還有一股臭味。
  • 外賣外賣訂單越來越少,單價越來越低,騎手未來的出路在何方
    最近一段時間,感覺生活有點困惑迷茫,就算一天到晚非常的努力,但是也掙不了多少錢,因為我們從事的是餐飲外賣行業,受到的衝擊尤其大,由於好多商家日子不好過,生意不景氣,訂單量急劇下滑,作為一個騎手,我們接到的訂單也很有限,所以收入大幅降低也是在所難免。
  • 外賣眾包騎手患肺結核!公共衛生安全不容外賣「新手」試錯
    筆者遂對外賣騎手的健康資質一事進行了檢察調研,發現外賣平臺真正的食品安全風險既在於對假證審核上無能為力,更在於為擴張騎手隊伍而在制度設計上對「黑騎手」的默許縱容。外賣平臺騎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平臺的專職騎手;另一種是平臺為解決用餐高峰運力不足問題,臨時招募的兼職人員,也就是所謂的眾包騎手。需要通過平臺上傳健康證明的,正是臨時接單的眾包騎手。
  • 美團外賣女騎手劉俊平——渺小而重要的存在
    劉俊平儘量輕描淡寫地解釋:大過節的,本來人手就緊缺,缺了人送外賣怎麼行?作為站長,別人回家我不能攔著,沒人送的話,自己就頂上。嘴上輕描淡寫,可行動上卻不能馬虎。保障外賣騎手們的健康,就是保障武漢百姓的健康。每天早上八點半,劉俊平準時到站點開門,給騎手們量體溫,帶領騎手進行餐箱消毒、站點消毒,然後給每個人胸前都掛了外賣安心卡,記錄當天的健康狀況。
  • 如今點外賣安全嗎?外賣平臺:推薦無接觸配送,騎手每日測溫
    防疫期間許多人都會宅在家點外賣,外賣員和用戶的安全如何保障?1月27日,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在上海推出了「無接觸配送方式」,用戶可以選擇不和外賣員面對面接觸,讓外賣員將餐放在指定地點。外賣平臺鼓勵用戶選擇「無接觸配送方式」美團外賣負責人表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推出「無接觸配送」,一方面是為了緩解普通用戶和醫護人員吃飯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好用戶與騎手的健康安全。
  • 揭秘青島外賣騎手一個月能掙21000元錢
    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時間做飯或者懶得做飯,點個外賣成了時下的潮流,人們在大街上經常看到外賣騎手騎著車子竄來竄去,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那他們的收入怎麼樣呢?我們有時候看到外賣小哥箱子上寫著招外賣人員8000到12000元。這是真實的嗎?
  • 外賣騎手被系統算法「逼」成高危群體 外賣平臺應對引熱議
    外賣小哥再次成為輿論焦點。9月8日,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文章作者通過半年調查,細緻描述了數百萬外賣騎手在系統算法的驅使下,為了完成訂單而奔走搏命的現狀。9月9日,餓了麼和美團先後發布聲明,稱將儘快發布「多等5/10分鐘」新功能、對部分優秀騎手超時免責等措施,以改變外賣騎手「疲於奔命」的職業狀態。沒想到卻引發新一輪爭議。
  • 騎手的時間為什麼越來越少?白巖松:外賣平臺別把騎手當作機器
    這幾天一條報導說:「白巖松提醒外賣平臺別把騎手當作機器。」隨著精準算法的進一步提升,很多外賣平臺的送餐時間不斷的縮短,這讓很多外賣小哥苦不堪言,但是這些外賣平臺並沒有從人文的角度考慮,做到合理和規則的進行時間分配。
  • 外賣小哥為搶時間拼命上熱搜騎手「與時間賽跑」困境怎麼破?
    記者在晚報大道和東二環路口詢問一位逆行的外賣騎手,他說:「如果遵守了交通規則,我的訂單就會超時。」該外賣騎手稱,平臺規定送餐時間(接單—取餐—送達)是半個小時,超時的話這一單就沒錢了。對於外賣騎手來說,跑的越快掙得越多,當然也意味著危險係數越大。
  • 北京一外賣騎手確診新冠!該騎手密接者已集中隔離,一取餐店鋪稱取...
    6月23日下午,在第130場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曾曉芃通報,6月22日,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例,其中1人為外賣騎手。此人6月1日至17日每日通過「餓了麼」外賣平臺(下簡稱:餓了麼)接單送餐,送餐範圍西起南苑路,東至周莊村,北起天壇東門,南至榴鄉橋,平均每天接50單左右。對此,餓了麼回應紅星新聞新聞記者稱,其正在對北京地區所有外賣騎手進行核酸檢測。與陽性病例有密切接觸的騎手,已經第一時間暫停接單,目前已到指定隔離點集中隔離。
  • 外賣騎手無法進入北京「SKP」商場? 官方回應
    有體驗外賣小哥生活的網友在自媒體爆料稱,身穿外賣員服裝前往一家名叫「SKP」的商場送餐時,遭到門口工作人員阻擋。對此,「SKP」官方公開回應稱,並不限制外賣小哥進入,但送餐員必須從員工通道進入。
  • 街採濟南外賣騎手:增時意義不大 最怕商家卡餐、高層電梯擁堵
    但對於餓了麼外賣平臺的騎手來說,一切還沒有變化,他們仍要按照平臺要求的時間將餐送達顧客手中,小王(化名)便是其中一名。與在路邊等待的其他騎手相比,小王很年輕,才成為騎手一年左右,在他的騎手系統裡最下面的統計欄裡,配送準時率是100%,平均每單用時是24分鐘。自家平臺即將推出的「多等5/10分鐘」的功能在他眼裡,並不能解決目前他們遇到的難題。
  • 北京確診外賣騎手感染源確認:串吧!
    這位外賣騎手到底是如何感染的?近日,朝陽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流行病與地方病控制科科長馬建新給出權威解答。馬建新表示,這位外賣員活動範圍比較廣,取餐地點大概有130個,都在豐臺區;接餐人數350餘人,也都在豐臺區。
  • 給你送外賣的騎手,死在了路上
    他每天送外賣,風雨無阻,去年他和一起送外賣的外甥策劃了一次20天的「出逃」,騎著電瓶車沿太湖邊遊玩,據說那些天是最他快樂的日子。這是一個平凡的人的故事,讓人感動。我為他寫了這首歌,願他在另一個世界能快樂幸福!」這是民謠歌手劉東明發布的新歌《騎手》背後的故事,是城市中最普通的一名外賣騎手的生活與死亡。
  • 外賣騎手:不管有多累,月入近萬元,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城市,外賣騎手正用辛勤的奔波,把越來越多的「吃貨」寵成懶人。目前僅百度外賣、餓了麼、美團外賣這3家外賣企業,在全國就有超過400萬名註冊騎手從事接單送單業務。伴隨著各色騎手穿梭在大街小巷,騎手撞車身亡、等電梯急哭的新聞給行業貼上了悲情標籤,不過在騎手自己口中,這又是新需求給予他們的機會。
  • 外賣騎手保費之殤:生於眾包,困於「3元」
    住戶半掩著門伸出一隻手接過外賣,還沒看清楚住戶長什麼樣,外賣員李兵(化名)就脫口而出了那句說過上百次的話「祝您用餐愉快」,便迅速下樓,跨上了停在小區樓下的電動車。李兵和此前43歲蜂鳥騎手韓某一樣,都是眾包騎手。日前,韓某在給餓了麼外賣配送途中猝死,引發社會熱議。
  • 外賣騎手直播「送內褲」,兩平臺:拉黑騎手帳號,禁播15天
    涉事騎手直播戴口罩接受平臺人臉識別核驗 本文圖均為 視頻截圖日前,一段騎手深夜開車送外賣時涉嫌在線直播騷擾女客戶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一名疑為美團外賣騎手的男子在3月7日凌晨連續為兩名女性客戶送出外賣訂單,並在虎牙直播平臺上全程直播了與女客戶電話溝通及採購、配送的過程,拍攝畫面還洩露了用戶地址等隱私信息。直播期間,該名騎手還數次調侃並展示「純棉內褲」「按摩梳」等訂單內物品,涉嫌對女客戶進行言語騷擾。
  • 留守的外賣騎手們,經歷了怎樣艱辛的春節?
    除夕當晚,本是一家人吃團圓飯的日子,但選擇留守的騎手們,則在與家人無法團圓的同時,還要承擔著配送訂單的任務。除夕當天,何家勁在餓了麼上完成了20個訂單,雖然與日常的50-60單相比相對輕鬆,但還是會因為沒有回家過年而對父母和長輩有所虧欠。「父母會有不理解,大團圓的日子怎麼不回家,而且還是連續兩年不回。」何家勁說,但自己也向父母解釋了留守的重要性。
  • 網上招聘外賣騎手,待遇挺高,但為什麼外賣騎手那麼難招?
    無論是app的用戶體驗,還是外賣的配送效率,美團都要優於其他外賣平臺。雖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事實,但在大多數地方,美團都要比其他平臺做得好。從商家的角度出發,主要是美團的抽成比較高,從初期的8%到如今的23%,商家的利潤已經變得很微薄,如果沒有高銷量的話,那麼商家根本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