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到土壤對咖啡的影響,有朋友提出希望了解水溫對衝煮咖啡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手衝咖啡衝煮過程中水溫如何拿捏?淺中深烘焙咖啡所需水溫,各種品種也各不相同。今天我們試著找出其中的共性,發覺衝煮的變化與樂趣。衝煮出一杯好喝的咖啡,研磨粗細和水溫高低是兩個關鍵因素。手衝過程中,水和咖啡會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不同的階段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而水溫會直接影響到衝煮時咖啡中不同成分的萃取率,萃取出咖啡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奎寧酸、胺基酸和單寧酸、油脂以及其他的物質。水溫決定了一杯咖啡的香味,因此水溫與咖啡豆的品質一樣重要。衝煮咖啡時,熱水溫度也要視使用的萃取工具不同而跟著改變。以手衝咖啡來做一個簡單說明,水溫在86~93度之間最能達到咖啡的味道平衡,超過這個溫度某些味道會特別明顯,不到這個溫度又萃取不出某些咖啡的美味成份,太高的水溫則會讓萃取出來的咖啡變酸變澀。
水的溶解作用是指咖啡成分中可溶分子溶解在熱水中的過程,確定水溫是最重要的一步,決定萃取出來的咖啡風味。咖啡豆三分之二由不可溶解的纖維素組成,另外三分之一是一些可溶的氣味分子,在碰到水後會依分子的大小依序被溶出來。最先被溶出來的小分子物質包括酸質跟香氣,然後是中分子甜味,最後是大分子的焦苦味,咖啡不同層次的味道就是這麼來的。
溫度對咖啡的萃取味道影響比較大,苦味、澀味、焦味等是較後段的風味,在同一研磨度下,如果衝出來的咖啡苦、焦、澀等,可降低萃取水溫調整;相對的,如果衝出來感覺水味重、味道寡淡等,那就是還有很多風味仍留在咖啡渣中,這樣可以考慮提高溫度。
能否萃取出好風味,和水溫,燜蒸時間,萃取時間手法,研磨度粗細,甚至不同的刀盤磨粉後顆粒形狀不同等等變量都有相關性,水溫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在衝煮的初期,酸味會在一開始就被萃取出來,然後是甜感,緊接著最後的階段,苦味被萃取出來。溫度越高的水,萃取物質的速度就會越快,許多不同的因素都會影響咖啡的風味,衝煮時要十分的小心控制。通常來說,我們有兩種水溫選擇,【低水溫】和【高水溫】:
①【低水溫】萃取,萃取時間較長:
★ 冰滴咖啡:
使用冰滴壺製作,用冰塊對咖啡粉進行長時間的低溫萃取,有些咖啡中的物質沒有被完全的萃取出,所以避免了很多苦味、雜味,反而咖啡中都是順滑的口感,淡淡的果酸和甜感,讓咖啡喝起來果汁感十足,也讓更多人接受。
冰滴咖啡對研磨度的要求不高,可以使用比手衝細一點的研磨度,0-2度冰水,冰與水比例是1:1,冰水滴濾速度10秒7滴,60g粉,萃取600ml左右的咖啡液,滴濾6-8小時,然後放冰箱隔夜存放。如此延長萃取時間,依然會讓咖啡有強烈的酸質和低醇厚度,酸味和優質的花香、水果氣息是最早被萃取出來,口感順滑,還帶有輕微的發酵氣息。
★ 冷泡咖啡:
將研磨好的咖啡粉放入玻璃容器中(普通的杯子),倒入冰水或者常溫水,建議的咖啡與水的比例約為1:8,蓋上蓋子,放置冰箱裡浸泡12-18個小時左右,然後過濾(濾紙或者掛耳內袋過濾)除了品嘗到豆子的味道外,還有新鮮的口感。因為發酵時間比冰滴短,沒有補給水再溶解物質,所以到達一定濃度後就減緩萃取速度,保留咖啡更多的前、中段風味。
②【高水溫】萃取,萃取時間較短:
淺烘焙咖啡:常用水溫91~92度,水粉比1:16,衝煮時間2:05秒左右
中淺-中烘焙咖啡:常用水溫89~90度,水粉比1:15,衝煮時間2:00秒左右
中深-深烘焙咖啡:常用水溫86~88度,水粉比1:14,衝煮時間2:20秒左右
以領咖曼特寧為例,生長在印尼蘇門答臘林東/託巴湖產區,屬於火山地質。種植海拔1750米,豆子密度較大,烘焙程度淺,風味飽滿餘韻悠長。我喜歡他的黑巧克味道和後端的絲滑奶香,用91-92度高水溫,衝煮時間2分鐘左右,就能表現柔和高雅的酸質,持久棉柔的黑巧苦中帶甜的味道和高級紅茶的口感與乾淨度。同時也要注意,在高溫階段,萃取的控制會有些困難,一些不理想的味道和成分也會被迅速釋放,例如酸味太尖銳、菸絲、焦苦、口感粗糙等。萃取時間不宜過久。
水溫的把控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喜歡喝咖啡的你需要了解的是各種變量對口味可能造成的影響,但是不必過多糾結於細枝末節,畢竟喝咖啡是為了愉悅不是為了糾結。好好享受一杯領咖咖啡,你的咖啡顧問領咖隨時為你呈上一杯韻味悠長的咖啡,我們非常榮幸能給您的生活帶來一份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