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抽象畫的由來,抽象藝術和具象同時並存著

2021-01-10 小白學美術

「抽象」這個名詞來源於哲學,它的本意是:從許多具體的事中,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我以為無論對於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都是合乎客觀實際地。只不過前者形成概念後者凝為形象。比如「人」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是從張三、李四,李五等許多具體的人中抽取出來的。

這裡所抽取的「共同的本質屬性」當然是、構成「人」這個特定形體、的眼睛、鼻子、耳朵、會、說話的嘴,能直立行走的、腳,會製造工具的手等器、官的組合,即經過集中概、括顯示出本質特徵的一般、的形象。形、光、色、線等純形式因素只是表現具、象或抽象的手段,而不是抽象本身。但是,除了上述的那種經過提煉概括的一般的、形象之外,也確有一些美術作品是不直接反映任何、客觀具體實物,而僅僅表現為形、光、色、線等形式

因素的組合如某些裝潢設計書刊封面設計和其它抽象性的作品。蘊含了一定的生活依據的某種意、念。是一種有意味的意象,談到抽象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西方的抽象派。其實「抽象」和「抽象派」雖然有著內在的聯繫,但它們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我們研究抽象,並不意味著盲目追隨西方的抽象派,就是抽象派我們也應該作具體的分析。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恐怕都是不妥的。

據說,那些公認的抽象派作品仍然有它自己特有的內涵,法國評論家亨利·米肖在評論當今歐洲抽象派著名畫家趙無極的某些作品時曾說:他的作品是「自然在其間,卻又不在。呈現在眼前的不可能是自然,然而畢竟是自然……」這就是說,他的這類作品中雖然沒有自然的具體形象,但他所表現的是他自己對自然的獨特的感受,作品中的、形、光、色、線蘊含著他自己的直覺感受和由此、而引起的感情。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抽象不僅是可感知的,而且是有一定內涵表現為概括性的存在形式,具象和抽象始終並存大量的史實可以證明抽象不僅存在於藝術中,而且自有人類藝術活動以來,它就和具象一起同時並存著。翻開我國的繪畫史,我們可以看到,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裝飾繪畫和造型,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最早的美術作品,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仰韶文化的陶器上某些幾何形、線、條紋飾,便既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並且能清晰、地看到有的紋飾是由動物形象的寫實而逐漸變為抽、象化、符號化的。」這些幾何形線條紋飾,不僅具有、裝飾器皿的功能,而且寄寓著人們帶有宗教色彩的圖騰觀念,它不是毫無意義的形式組合。這一點已、經為不少考古學家翔實的科學考察所證實。燦爛的商周青銅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的一個高峰。

青銅器的造型和紋飾,清楚地顯示出當時的藝術家不僅有相當高的寫實能力,而且也具有驚人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當時青銅器上普、遍採用的,以饕餮紋(還有夔龍紋、夔鳳紋)為代表的圖案紋飾,既有隱約可見的具象(或牛或虎或羊或鹿,說法不一)的痕跡,又有十分明顯的抽象概括,從古代到近代一直流傳很廣的八卦圖,可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一種非常規範化的抽象符號,相傳為一萬五千年前的伏羲氏所創製

它以「-」、為陽,以「--」為陰,繪製成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種圖形,這種規範化的線的組合幾乎找不到具象的蹤影,是一種純主觀的示意符號。這些符號蘊含著非常複雜的巫卜內容和神秘觀念,它不是與人的意識無關的純形式,而是一種反映一定主觀意念的抽象性的線的構成意象,雖然,漢字起源於象形,具象的成分是顯而易見地。但是它又並非客觀物象的如實翻版,而是以、最簡練的線條概括同類事物的一般的共同的形象,因此抽象的成份也是非常顯著的。

最初的漢字具象的成分多於抽象的成份,如米和的形狀,是從許多個別的具體的樹木和鳥的形象中抽取出來的共同的本質的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漢字並不是如實地具象,而是帶有顯著抽象性的形式。但是漢字除了象形字之外,還有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等多種形式,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等非象形的字越來、越多。我認為中國象形文字就是我們最開始的抽象藝術。

相關焦點

  • 裡希特:具象與抽象之間
    雖然這兩種創作方式有時是對立的,但眾所周知,他同時接受了這兩種方式,並在二者之間的緊張關係中發現了富有表現力的圖像可能性。自始至終,他都在檢驗藝術處理個人歷史、集體記憶和身份的能力,尤其是在二戰後的德國社會背景下。
  • 在松美術館「隱形於色」,走進斑斕的抽象藝術,感知抽象藝術八十年!
    她用她特有的水墨畫技法,使彩色線條暈染擴展成為多層顏色,更具抽象和水洗效果。表現主義一般被認為是一種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而非直接描繪自然世界的藝術。這種藝術形式不以描繪具象為目標,而是通過點,線,面,色彩,形體,和構圖來傳達情緒。
  • 【文章】抽象格子畫
    抽象繪畫是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的巖畫到現當代藝術中,都有「抽象」的蹤影。兒童階段的美術教育重視具象寫實而很少提及抽象藝術。抽象格子繪畫正是兒童階段所需要的一門繪畫藝術,是繪畫藝術的另一門語言,非常適合抽象邏輯思維高速發展的兒童期。一.格子畫是什麼?格子畫是一門針對6歲及以上適齡兒童學習的一門抽象藝術繪畫課程也可以說是一種饒有趣味的繪畫遊戲。依據具體形象運用抽象思維,在專為格子畫設計的帶有格子的繪畫紙上,採用簡單的線條和多變的色彩搭配對兒童進行抽象繪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 當紙本水墨轉為抽象藝術,奇蹟出現了!
    他將抽象藝術當作文化來推廣,是因為他認為中國抽象藝術缺乏文化(缺少基礎理論研究,缺少教育、宣傳、教材、師資、學生和觀眾)。中國是一個有著抽象文化悠久傳統和文明的古國,通過抽象藝術來推廣抽象文化,可以讓中國人從小接受抽象文明的薰陶,了解抽象藝術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與生命方式,拓展視野和境界,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
  • 抽象藝術的世界實在是太過於神奇,有點讓人震撼
    瓦西裡·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率先使用了這個詞語,他作於1910年的一張水彩畫被某些權威學者認定為第一件屬於完全意義上的抽象繪畫作品。從新石器時代迄今,顯現於藝術品或裝飾藝術中的抽象元素或抽象傾向,貫穿了整個藝術史。
  • 王衍成抽象藝術作品
    在抽象繪畫終結處,中國藝術家發現了新的可能。通過將藝術與個人修行結合起來,一種具有明顯東方氣質的抽象繪畫悄然興起。
  • 現當代藝術欣賞(未來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藝術)
    《彈性》這幅畫綜合了一匹駿馬在比賽時的所有動作,這與杜尚的《下樓梯的裸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杜尚通過藝術來反思美,嘲諷美;波丘尼則力求在繪畫中追求速度之美、力量之美。我們前面聊到畢卡索的時候,杜尚已經出過場(請關注回看)。杜尚這位給蒙娜麗莎畫上鬍子的男人,頗具娛樂和反諷精神,後續我們聊到達達主義的時候還要請他再出場。
  • 三分鐘知道:抽象藝術與設計的關係
    抽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相對,也被稱為非具象藝術。它的特徵是脫離現實中的影子,以此打破傳統藝術對繪畫形式束縛。如果說傳統藝術的創作初衷是為了敘事,那麼抽象藝術則是用色彩和造型表達藝術家的情緒。提起抽象藝術,人們習慣於將它歸類於某種風格流派,視作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 康丁斯基 抽象藝術與時尚風潮
    被認為是抽象藝術先驅的俄羅斯畫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曾說過,色彩和形式的和諧,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必須以觸及人類靈魂的原則為唯一基礎。為了實現他的信仰,康丁斯基將對音樂的熱愛與對色彩的敏銳融合,同時摒棄事物的具象描繪,反覆嘗試將內心情感,透過畫筆表達於方正的畫布上,讓畫面呈現出旋律一般的躍動感,對20 世紀的藝術留下重大的影響力,也提供當代時尚繽紛活潑的裝飾風格。1866年出生於俄羅斯的康丁斯基,父親是茶葉貿易商,母親則是位音樂家。
  • 抽象藝術的解析——德庫寧
    與德·庫寧同時代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中,有很多致力於推動烏託邦式的純潔藝術, 這意味著要把藝術和生活絕然分開,而德·庫寧卻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他想開啟所有的事物,無論高低、貴賤、古新、雅俗,然後統統壓榨成藝術——歸根到 底
  • 唐雙寧和他的「T抽象」
    大寫意畫作受作者狂草書法影響,被稱為「狂草畫」;抽象畫則是在趙無極「中國抽象」基礎上的一種新探索,被稱為T抽象(T是唐的漢語拼音聲母)。在這些作品中,唐雙寧任意揮灑,不拘一格,將自己多年的生活感悟和生命體驗融匯於此,結合中國古典美學觀和西方抽象藝術美學經驗創造著屬於自我的藝術世界。
  • 抽象藝術有一種催眠性的魅力
    抽象藝術有一種催眠性的魅力——菲利普·多德對話肖恩·斯庫利本文為策展人菲利普·多德在「隨心而行:肖恩·斯庫利藝術展,1964-2014 倫敦|紐約」與肖恩·斯庫利的對談摘要。菲利普·多德:你為什麼需要抽象藝術?不是為什麼世界需要它,而是為什麼你需要它?肖恩·斯庫利: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我是可以創作具象藝術作品的,而且已經創作了很多美麗的素描和油畫作品。但是我覺得抽象藝術有一種催眠性的魅力,它讓我覺得沒有包袱。
  • 【新年特輯經典回顧】——抽象藝術大師(上)
    窮其半生迷戀於中國的書法與漢唐、五代、宋元以來的詩詞,繪畫。 其代表作「寒山」系列。美國藝術家布萊斯·馬登(BRICE MARDEN)對今天的繪畫影響深遠。在他的藝術生涯中,藝術界從復興具象繪畫到走出工作室,發生了急劇變化,但是馬登在處理光、空間和表面時仍然毫不動搖地堅持現代主義的抽象原理。
  • 趙無極的抽象畫為何深受富豪追捧?走進抽象藝術大師趙無極的世界
    抽象藝術大師趙無極曾有人這樣說過:「上帝眷顧歐洲,而其中最受寵愛的一定是瑞士。」4月 9 日,一位 92 歲的華裔老人長眠於這片風景如畫的土地上;而就是這位老人去世的消息,一夜之間,令世人扼腕長嘆,繼而登上中外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他就是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20 世紀華人藝術界的藝術大師之一。
  • 一篇文章帶你看懂抽象畫 意外
    北京鍾林為什麼一件抽象的藝術品,每個人的感受會如此不同,真的就像那位北京網友所感慨的,中國美術教育很失敗?事實上,意公子認為,並沒有所謂的不懂藝術之說,我們一般所說的你不懂藝術的意思是說,你不懂得如何審美。
  • 克制的狂歡|抽象表現主義是人人能畫的藝術嗎?
    ——摘自孫一洲《評〈波洛克傳〉︱抽象表現主義的病歷和他的醫生們》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Lacma)展出的傑克遜·波洛克的作品No.15。而對於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而言,一旦他們在作品中使用有著依附美的元素,那麼觀眾就會不可避免地試圖去理解,而非欣賞或感受藝術作品。如此一來,我們對於藝術作品的欣賞也不再純粹。同時,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也不再試圖將他們畫作的主題放在日常生活,宗教,或神話故事上。
  • 中國與西方的抽象藝術家名單
    他是「幾何抽象」的創始人之一。他1900年左右的插圖就出現了絕對的抽象符號, 融合了象徵主義和裝飾主義, 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並負傷, 其作品充滿了幾何圖形, 他的成熟的抽象畫是在1910年幾乎是和康定斯基同時出現, 1920年代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直到50年後才重新引起評論界注意。
  • 《你好藝術》畢卡索抽象畫對兒童畫的影響
    一直以來畢卡索的繪畫都是一種抽象的類型。大部分的成人都無法直接通過畢卡索的原畫了解畢卡索所畫的繪畫內容具體是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那是不是兒童也無法理解畢卡索的作品呢?我們一直都覺得兒童的思維應該是形象的,直觀的繪畫作品,兒童才能夠理解得到。
  • 瓦西裡·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的誕生史
    他拿紙,水彩,創造出沒有圖像和風景的,只有在顏色和形狀的幫助下,就能讓觀者產生和諧之感的畫作——這就是1910年首次出現抽象作品的方式。他不僅開始創作抽象畫。他在著名的論著《藝術的精神》(«О духовном в искусстве»)中證實了自己的立場。在其中,他解釋說繪畫並不比音樂差,這意味著它可以沒有圖像,而只能藉助「筆觸」(即形和顏色)在觀眾的視覺中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感覺。     正是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區分出好的抽象作品與壞的抽象作品。好的作品會帶給我們和諧與平衡的感覺。
  • 蒙德裡安從具象到抽象,突破傳統的路徑
    彼時他已從國立藝術學院畢業多年,作為畫家安身立命,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貧窮。蒙德裡安當時擁有小學教師執業證,但他從未教過一天書。在他年少想學畫時,他曾向家裡保證以後可以憑藉美術能力來掙錢(當然是當美術老師),並因此而獲得了父親的首肯。蒙德裡安的父親是一位熱衷美術的小學校長,當然深知藝術家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