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百米賽,只要加把勁兒都可以衝刺到終點,而婚姻卻是一場馬拉松,他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和節奏的保持。
更重要的是婚姻中的兩個人,對婚姻有著相似的認知。《中國式關係》中馬國梁和劉莉莉的婚姻,為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婚姻從來不是單純的付出,而是要了解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真正能了解對方的需求,重點是心裡要保持對對方的那份愛。
馬國梁一直醉心於工作,即使沒有工作的時候,他也認為男人不應該窩在家裡。他的觀點是男人做家裡的經濟支柱就算完成了任務。用他的話來說「我東奔西走,很少在家裡呆,是為了賺錢養家」,結了婚哪有那麼多時間你儂我儂。
而他的妻子劉莉莉失望的是什麼,並不是物質生活,在她看來,丈夫從來沒有試著了解過自己。她的觀點是:
「我們女人找男人結婚,不只是為了吃飯睡覺,生兒育女,我們找的是精神支撐,心靈依靠,我希望我的男人可以疼我,愛我,珍惜我,我能住在他的心裡,那才是真正的家。」
「你把這個家當成了快捷酒店,進屋就吃,吃完就睡,睡醒了穿衣服就走,我這十幾年都過著這樣等待的日子。」
於是,日積月累的無可調和下,兩個人分手了。
我的一個朋友小寧就曾遇到過這樣類似的一段婚姻,婚後小寧的丈夫一直忙於工作,小寧在背後默默支持。
後來丈夫除了工作,還要打著工作的幌子說要應酬,從最初的每天晚回家,到幾乎兩三天才回一次家。
小寧曾經懷疑丈夫有了婚外的感情,可經過證實後確認那只是她自己憑空的猜想。於是她更不理解這段婚姻的問題出現在哪,無數次的溝通妥協,最後兩個人的生活狀態還是沒有改變,只能以分手告終。
經朋友介紹,小寧再次步入了婚姻,這次她刻意拉長了戀愛的時間,再三確認了對方和自己的感情之後才結婚。
然而再婚後小寧卻發現,丈夫卻像變了一個人,自己加班回家,對方連起碼的關心也沒有。當自己想和他溝通的時候,遇到的是他冷漠的眼神。
小寧曾有一次問丈夫,怎麼婚前的感情難道都是假的?丈夫的回答是:戀愛是戀愛,婚姻是婚姻,怎麼能夠混為一談?生活已經夠累的,哪有時間談情說愛。
小寧失望了,她不知道現實中有多少男人,把婚姻當做愛情的終點。在她的身邊離婚普遍會被認為是一種丟人的事,可她實在受不了自己在對方眼中如同煙塵那般的輕飄飄,她想要的感情和婚姻可以不轟轟烈烈,但至少要有尊重關心和細水長流的愛。
其實兩個人的觀點,沒有誰對誰錯,都是從自己的出發點來考慮。沒有經濟,家庭運轉難以為續;沒有感情,日子過的冷冰冰,沒有期望。
婚姻之中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去經營,感情如人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要對小寧說的是:愛情的期望值越高,婚姻生活就會越失望。對小寧丈夫說的是:愛情是婚姻的始發站,但婚姻不是愛情的終點站。
婚姻裡如何才能使愛情保鮮,沒有既定的規則,但前提是兩個人都願經營這段婚姻,並且在婚姻中不斷地學習,感受對方。
有人說,婚姻裡很難找到兩個生存環境,原生家庭一致的人,那麼思想上有分歧就在所難免,特別是男女之間思考的觀點不一樣。
還有人說婚姻只能是愛情的終點,接下來面對的是瑣碎。
其實愛情就是在這瑣碎中升華的,瑣碎是把雙刃劍,用好了,也可以使感情升溫。
《父母愛情》中的江德福和安傑身份差異很大,一個是農村出身的青年軍官,一路摸爬滾打,但依舊看起來土氣;一個是資本家知識家庭出身的千金小姐,嬌生慣養小資得很。
可就是這兩個三觀不一致,按理說很難融合的兩個人,卻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他們漸漸地把兩個人活成了彼此的樣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見感情裡是沒有什麼是非對錯的,婚姻裡的愛情是基於尊重與欣賞為前提的。愛情伊始,山盟海誓,恨不得每日聚在一起,可漸漸地步入婚姻之後,這份炙熱也減退了,但這並不代表婚姻要成為愛情的終點站。
而恰恰是兩個人的感情基礎,那份愛情的延續,才是婚姻得以在糾結和瑣碎中進行下去。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本文由 唯唯安 原創出品,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