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最近,「武漢市民李女士家淨水器接錯,喝了3年軟化鹽」的新聞成為熱門話題,引發不少網友對飲用水安全問題的關注。
武漢市民李女士安裝的淨水器是一套多級淨化系統,其中第一級是把自來水進行「軟化」。按照正常程序,軟化水應該進入後續的淨化濾芯,最後才接入廚房作為飲用水。
但是,安裝工人沒有把淨化水接入下一級淨化,而是直接接到了廚房作為飲用水。也就是說原本安裝的「多級淨水器」,變成了只有第一級軟化後的水。
飲用水安全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健康狀況。喝煮熟的自來水不行嗎?淨水器到底有沒有用?家庭飲用水的安全如何保障?
並非「喝了3年軟化鹽」,而是「喝了3年軟化水」
軟化鹽是用在軟水機裡的,而軟水機是整個淨水系統的第一部分。軟水機正是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去除水中的鈣、鎂離子,降低水質的硬度。
軟化鹽的成分是NaCl,純度很高,甚至達到99%以上。包裝袋上寫著「禁止食用」四個字,讓大家不禁擔心:就算是鹽,吃太多也不行吧?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雲無心表示:「新聞中吃、喝軟化鹽」的說法是錯誤的。
軟化鹽是一種活化材料,把軟化鹽配成鹽水,拿去泡「離子交換樹脂」,泡完鹽水後鹽水會流走,剩下恢復活性的離子交換樹脂。(案例中的)飲用水還是自來水通過離子交換得到的軟化水,與自來水僅有一點區別:就是把自來水裡邊的鈣、鎂離子換成了鈉離子。
假設李女士家當地的水硬度比較高,每升水含200毫克碳酸。這樣的水經過軟化以後所增加的鈉離子的量,其實影響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如果每天喝兩升軟化水,它增加的量大概相當於我們每天吃的鹽量的10%。
純水機的水不宜常喝
還有一種淨化設備:純水機。它的核心是RO反滲透膜,其孔徑非常小,可以濾掉水中所有的雜質,包括礦物質,產生純淨水。但這種水,成敗都在於「純」。
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委會委員趙飛虹表示:人長期喝這種鈣鎂含量非常低的水,身體會出現缺鈣、缺鎂的現象。世界衛生組織從2003年就宣布鈣鎂離子和心腦血管病是有直接相關關係的。
另外,純水機由於過濾精度極高,水分子通過的阻力大、通過量小,會產生比較多的廢水。「廢水比」因品牌和技術有差異。
喝燒水壺的水才是王道
燒水壺的近況很慘。雖然去氯、殺毒、滅菌、降硬度樣樣精通,但人們對這種傳統的健康飲水方式有些厭倦,再加上之前有人說不鏽鋼製作的壺在燒水過程中會釋出錳元素,導致很多人把燒水壺淘汰了。
雲無心博士表示:不鏽鋼的燒水壺的材質是合金,它所能夠滲透出來的錳的量微乎其微,不會危害健康。即使是合金含量不那麼滿足國家標準、質量差一點的燒水壺滲透出來的鎂、錳含量多一點,其實也沒有那麼大的危害。
另外,在燒水過程中會產生水垢。它是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在加熱過程中的沉澱,本身並不影響健康。只是自來水硬度比較高的時候,飲用口感比較差。
最後提示您一點:錳的析出溫度是650度,水沸騰的溫度只有100度,所以不鏽鋼壺燒水,沒毛病。硬說有風險,不如防範燙傷。(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云聽app,搜索《新聞超連結》)
監製:白中華
總臺央廣記者:鶴佳
編輯:楊揚、畢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