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佔豪
一個人的見聞,決定了他的視野;一個人的視野,決定了他的作為。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讀史書可以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因為歷史的演變過程,向來不是偶爾的,齒輪下主線構造的巧合,在命運勾勒下是必然的結局。讀史書可以知得失,學習古人處理問題的方法,借鑑並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與教訓。說到史書,以下這些中國古代文學書籍,一定要讓孩子早早接觸,為他們建造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學花園。 01 《史記》《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首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魯迅先生盛讚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具有很高的文學與歷史研究價值。這樣的一部文學瑰寶,無論喜愛文學還是歷史的孩子,都是不可錯過的。
更重要的是,《史記》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課標小學生必讀書目!從小學到高中的語文課程裡,《史記》幾乎無處不在。比如小學接觸的《將相和》《西門豹》,初中要求背誦的《陳涉世家》,高中爛熟於心的《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鴻門宴》等皆出於此。不過,《史記》原著全書共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部頭太大,人物繁雜,再加上晦澀的文言文,就算大人讀起來也頗為吃力,更別說孩子了。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輕鬆讀懂《史記》嗎?說到這裡,或許下面這位老師能回答這個問題。他口中的《史記》生動有趣,把原本複雜難懂的文字轉化為孩子們感興趣的、經常接觸的語言。不得不說,好的老師,就是能把死知識講活。不信的話,先來聽一下:
▲《史記》平凡市井出豪傑 授課名師:姜天一短短幾分鐘,姜天一老師就把「士為知己者死」的典故清楚明了地完整解說,讓孩子對知遇之恩有了清晰的認識。 02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又叫三十六策,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由此誕生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俗語。同時,該書籍也入選小學生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
▲《三十六計》 授課名師:姜天一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他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精通和學識的淵博,「圍魏救趙」、「楚漢之爭」等典故信手拈來,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明白了作戰的智慧!姜天一老師能夠把孩子們帶入角色中,風趣幽默的語言,惟妙惟肖的動作,嚴密巧妙的教學邏輯,他的課像是有一種魔力,讓學生不自覺地跟著他的思路走。
姜天一老師酷愛讀書,他的文史知識十分豐富,講課總是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不少學生都曾看過他戴大禮帽、化紳士妝講《西方寓言》的視頻, 也參與過他述說李白豪情詩作的趣味課堂。在滬江大語文的課上,孩子和家長只要聽上兩節課,就會被趣味橫生的課程所吸引。每節課都充滿了師生的緊密互動,還有孩子們的歡笑聲。 03 中國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歷久不衰,是漢語文學史中不可多得、難以複製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為後世頌揚,其中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更為歷代讀者所稱道,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在滬江大語文課程中,解說四大名著系列的正是人稱「竇神」的竇昕老師。以下是竇昕老師講《三國演義》的節選。
▲《三國演義》 授課名師:竇昕興趣向來是一位好老師,而其實好的老師,就是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竇昕老師講的《三國演義》,每一秒都能抓住孩子的心,十分符合正處於成長發展中的孩子們的認知習慣。 04 「滬江大語文」學什麼?與傳統的語文教學不同,大語文課程不是先從字、詞、句、段入手,認讀、解釋、翻譯課文,再去解析技法、介紹作者、研究背景、提煉中心,而是「未見其文,先聞其人」。
拿詩仙李白來說,滬江大語文的老師們會先介紹李白所處的時代背景、政治現狀,接著說李白,特別是其作為詩人、劍客、遊俠、隱士的傳奇經歷;然後自然地引出李白抒發豪情壯志的五言《俠客行》,以及他在遊歷奇麗山川留下的千古佳作《望廬山瀑布》。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不僅能夠深入了解李白每一首詩所要抒發的情感,還能明白他遭遇了什麼,為什麼寫,為誰而寫以及寫給誰。
除了中國古代文學,滬江大語文還包括西方名著、近代文學等。不同於校內重視應試的語文,大語文是語言、文字、文學和文化的融會貫通,注重孩子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運用。一來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寫作、表達分析能力,更有利於提升文學素養以及個人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