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教孩子如何去贏,不如教會他們體面而有尊嚴地輸

2020-12-16 鄧朝芬說歷史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應該是各位家長一直探索的問題。其實孩子成長沒有一個具體的模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都是通過一個模式培養孩子,那就失去了多樣性,成長應該是真實而立體的。

我們看一下白巖松結合其自身成長及教子經歷是怎樣說的 !

「輸」是中國人很缺乏的一種教育。

我們的教育一直強調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去贏,輸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孩子從小到大,什麼時候學習過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其實老祖宗們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有十有八九,為什麼我們從來不教「十有八九」時的心態和應對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極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無以復加。

我們看中國歷史,包括世界歷史,失敗並沒有多麼可怕。中國有無數的歷史人物,有時候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失敗,而不是成功。

項羽成功嗎?作為一名男人,一位將領,可謂是徹徹底底的失敗了。但不管是課本還是影視作品中,項羽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於中國的戲劇故事和百姓談論當中。反倒是「成功者」劉邦,會讓我們在內心裡,產生某種不屑或者不那麼喜歡的感覺。

項羽雖然英勇善戰,打過很多勝仗,但按結局來講,他也不能算是成功。在當時他就是一個失敗者,而成功者則是秦儈,可是後來呢?秦檜在西湖邊上已經跪了多少年,但嶽飛是我們心目當中的英雄,對嗎?

為什麼要補上失敗這一課?不僅僅是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為人從出生開始,就是一條單行線,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贏了全世界,也贏不了這個結果。死亡,是一個最大的「失敗」,你應該怎麼去面對它?

做出決定,往往意味著一種變革,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每當失敗與挫折來臨,你應該懷著好奇心去看待它,試圖弄明白它的目的:難道這是一次提醒?難道我應該做出一個更有利的決定?

只有輸得起,未來才能贏得起。所以家長們再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讓孩子怕輸,而是讓孩子體面有尊嚴的輸,這樣當孩子重新站起來的時候,他才能走的更遠,這也就是所謂的「逆商」培養。

當內心再沒有鬥志的時候,人也就真的垮了。

曹操一生的徵戰中,最大的失敗當屬赤壁之戰了,幾十萬的軍隊剩下幾百人。兵敗後他們披頭散髮,身上沾滿了泥土,簡直像是乞丐幫。

再看曹操,鬥篷也沾滿了泥垢,像一個破敗旗幟在風中無力的翻轉,狼狽的不成樣子。

但這時曹操一個機靈,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振作起來。眼中又恢復往日的堅定,目光灼灼灼地看向遠方,開始大笑起來!

「為什麼曹操每次失敗後都愛大笑?」

因為,真正的強者都是順境中信心滿滿,逆境時也鬥志不減。也正是因為這種樂觀主義精神,才會讓他一次次地從絕境中走出來。

現代家庭,家長都是圍著孩子轉,家中舒適的環境讓孩子深陷「心理舒適區」,過分寵愛導致孩子抗挫折能力變差。

一個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經歷過大的挫折。所以,逆商,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時的反應能力要從小培養。1—6歲是培養逆商的關鍵期,父母應有意識地幫孩子培養「輸得起」的精神

但是要注意的是,逆境教育不要過度,過度可能會摧毀一個人的自信,把一個人逼上歧途。所以在家長培養孩子「心力」的時候,還要提醒孩子,困難只是暫時的,但是在困難階段養成的這些品質,得到的這些鍛鍊,卻可以讓孩子享用一生,成為他們的寶貴財富

其實關於逆境教育,尤其是小孩子,父母可以藉助一套《逆商教育繪本》,十本書分為十個主題,通過有趣的文字和吸引人的插畫,能夠牢牢抓住孩子的內心對其進行逆商教育

生動有趣的故事,能夠帶給孩子很強的代入感,故事中人物的做法,也會深刻的印在孩子的腦海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為,這比家長講道理管用得多。

輕鬆幫助孩子培養面對挫折擺脫困難超越困難的能力。

書上都帶有益智遊戲和哲理知識,可以讓孩子勞逸結合,愛不釋手。

10冊書就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心力,未來更容易有出息,怎麼算怎麼划算!

相關焦點

  • 如何體面地分手,這三句話很有效果的,顯得不卑不亢
    但無論是什麼導致分手,你都應該以一種體面的方式結束關係。畢竟,你們彼此相愛並且過去彼此最接近的人。每個人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並非偶然。他總能出現在一個特殊的時刻,給予其他人無法取代的溫暖。後來他離開了,教我們如何愛和被愛?分開必須始終有人先提出。當我們收到「我們分手」的簡訊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如何以體面的方式回應下一句話是一項「技術」。
  • 孩子「勝負欲」強怎麼辦?教會他贏的同時,還要告訴他如何面對輸
    據研究,大腦智力的發展,有75%是在競爭和遊戲中獲得的,如果孩子在競爭中有了勝負欲,就比如他們會想著怎麼樣才能成功,那麼冥冥之中他們也發展了自己的智力。但是物極必反,勝負欲過高或過低,對孩子本身都沒有很大的好處,所以說一些聰明的家長就會在這個方面來做出一些控制,以便孩子能夠從中受益。
  • 這部臨終紀錄片揭催淚真相:「臨終關懷」成他們最後的尊嚴與體面
    如何能像「優生」一樣,也可以「優死」,就成了當代人共同探索的課題。而有一群人,已經開始實踐探索了。在上海臨汾社區醫院,就設立了「安寧病房」,專門為一些預計生存周期不足三個月的患者,提供「臨終關懷」的服務。
  •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家長做好5點,孩子不怕輸
    成年人尚且都在學習如何去面對輸贏,更何況是孩子呢?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小朋友,贏得時候歡天喜地,輸的時候就會哭鼻子,甚至摔東西,不講理。記得在《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有一期小豬比賽賽跑的環節。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有的家長拼命催促著孩子跑,教孩子怎麼成功,卻從不教他們如何面對失敗。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他已經沒有意識,不會說話,生活無法自理,家裡沒條件請護理,只有老太太每天在身邊照顧他,哪裡都不能去,有時難免有脾氣,和我媽訴苦:「我真是不想活了。」我媽嘆氣說,當初醫生建議放棄治療,這樣活著對老人家很折磨。但他們家人不肯,因為老爺爺是退休公務員,每個月有一筆退休金,他活著一天就能領一天錢,人死了就沒了。
  • 過年了,如何有尊嚴地向親友開口借錢?
    春節是每個成年人的年終大考,不管實際混得怎樣,那幾天務必光鮮體面,以備迎接來自方方面面的審視。這時候的周圍會突然湧現出很多土豪來,他們有的純是裝蒜,有的則是真有錢,想要借的就趁此吧。《金瓶梅》裡的應伯爵就是個借錢的絕頂高手,他因生了個兒子缺錢使,該如何有尊嚴地向剛剛喪失獨子的西門慶開口借錢呢?首先,一定要確定對方有沒有錢可借,這對小說中的應伯爵來說不難得出答案。其實對現實中的我們來說也不難,答案是明確的,那就是大部分人都不會有錢或者寬裕。
  • 孩子只能贏不能輸,怎么正確引導?
    ,當然是好事情;第二個問題中的孩子堅定地想贏,也同樣值得鼓勵,說明兩個孩子都有好勝心。孩子不明白輸了以後還有機會贏,贏了以後還可能會輸這個邏輯關係;更不會去想雖然我現在不開心,但以後還是會很開心的相互轉化道理。 正因為此,孩子總是喜歡跟別人比較,一旦不如別人就會自己生氣,也會造成對自己無比苛刻的完美主義了。
  • 《西北望看臺》專訪白巖松:中國足球讓我收穫了40多年真實的痛苦
    直播吧12月11日訊 白巖松接受「西北望看臺」專訪,他在談論中國足球時直言收穫了40多年真實的痛苦。「既然局面已經是這樣了,那就默默地去支持吧,再吐槽又能怎樣?過過嘴癮?」白巖松從自己踢得足球談到歸化球員,從新的足協談到裡皮辭職,吐露了一個40年老球迷、老媒體人對於中國足球的心聲。問:您今年還是固定的時間踢球嗎?
  • 如何教會孩子刷牙? 5個教會孩子刷牙的省時幸福秘訣!
    小孩每次刷牙都拖拖拉拉,如何教會孩子刷牙?今天小魚媽我就來跟你分享5個簡單的要點教會孩子刷牙喔。
  • 學習白巖松多讀書思考、培養敏銳的洞察力、有自己的思維模式!
    我覺得人活著首先得自保,必須保證自己能夠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繼續鳴叫,沒有必要非得達到鳴叫即死的地步,那樣鳴叫了又有什麼意義,沒有達到鳴叫的作用,反而還白白死掉了,要想著長久作戰地打算,就是要努力做到活著並且迂迴的達到鳴叫的作用,畢竟輸了自己贏得世界又有何用?「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人活著哪有那麼多輸贏啊?
  • 馬雲35歲以前沒體會過成功,李玫瑾:「輸得起」的孩子更容易贏
    在養育禾禾的過程中,禾禾媽媽發現,女兒有那麼一段時間「輸不起」,比如有一次禾禾和爸爸玩跳棋,剛開始爸爸故意讓了她兩局,她玩的很開心,可是當後來爸爸贏了她一局後,她就吵著不想玩了,其實這就是「輸不起」的表現,孩子「輸不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逆商」水平低。「逆商」水平低的孩子一般都有以下兩個特徵。
  • 體面地生活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大多數時候,我們一輩子都在努力研究他的根本目的,這就是「體面」這個詞。我們都希望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心甘情願,而不是窮人的必需品,就像句子「真正的自由應該是有能力拒絕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事實上模式是創造尊嚴的工具。
  • 英國隊「發光鞋」走紅 白巖松:這鞋可以團購嗎
    白巖松解說金句頻出在整個閉幕式進行的過程中,英國代表隊的發光運動鞋竟然搶鏡成功,走紅網絡,甚至連央視的「段子手」白巖松都問:「這鞋可以團購嗎?」    【「白氏段子手」奧運期間金句不斷】白巖松在奧運期間的調侃式評論廣受喜愛   白巖松可以被評為本屆裡約奧運的最佳「段子手」,他在開幕式仿佛自帶彈幕的解說就被大家津津樂道。
  • 教會孩子發自內心地說「謝謝」
    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和父母就會教孩子說「謝謝」,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會說謝謝,需要別人提醒,比如媽媽可能會在旁邊提醒:別人幫助了你,你該說什麼呀?這時候孩子才會蹦出一句「謝謝」,而這種謝謝不知是否發自內心,這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父母不僅僅要教會孩子說謝謝,更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說謝謝,並且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 白巖松:想養出優秀的孩子,就要狠心讓孩子吃苦,不能心軟
    教育孩子,不能太心狠,也不能太心軟。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並不是每個家長最後都能如願的。而孩子優秀與否,主要也是看家長如何教育。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不僅事業有成,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兒子。
  • 如何不失體面地去追摩羯女?| 樹洞
    如果有類似的疑問,不要著急,若願與我們分享你的喜怒哀樂,請在後臺給我們留言或Email至xqgs@dreami.me,我們一起來探討分析。別忘了附上你的星座信息哦。編者回復▼如何不失體面地去追摩羯女? 誠然泡妞各有各的泡法,然而總有體面不體面之別。通常來說,人們傾向於體面。因為情愛裡體現出的人品,是一個人的人品上限,愛的衝動最能削減雄性的自我防衛,比如使懦弱者勇敢、使摳門者慷慨、使卑鄙者偉大。 所以看上了一個女子,還能如此不體面地去追求的,要麼是太幼稚,要麼是太江湖,要麼是人品實在渣。
  • 離完婚,我們又打了一架:體面地說再見
    《前任3:再見前任》插曲《體面》有句歌詞:離開也很體面才沒辜負這些年愛得熱烈認真付出的畫面別讓執念毀掉了昨天有多少人走到最後彼此被傷害的遍體鱗傷?他們肯定曾經相愛過,不然喬微怎麼會一畢業就嫁給他,一次次容忍他的錯誤。林子聰又怎麼會在每次犯錯後買小禮物給喬微,請她原諒。愛到最後只剩下傷害,兩個人互相折磨。如果愛變成了牽絆和控制,那幸福就沒有了溫度,就像候鳥失去了南方,不如選擇放手,不是所有的愛一定都會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