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言論話同志按:李銀河昨日在澄清自己為異性戀的同時,又給大眾出了一個難題,自己相伴17年的人是「生理性別為女,性別認同為男」跨性別者,這次讓我們來一同走進這個讓大部分人甚至同志都覺得陌生,長期以來被忽略、被拒絕、被歧視的同時被遺忘的特殊群體——transgender。
生理性別(Sex):染色體、性腺、激素、內外生殖器、第二性徵等與性行為和生殖繁衍相關的人類體質差異的總合。常見男性(male)和女性(female)的二元分類,也存在介於兩者之間的間性(intersex)狀態。生理性別往往成為社會對個體實行進一步分類與管控的依據。
社會性別(Gender):各個社會對生理性別進行的文化建構。社會性別是社會設定的一系列性別規範、個人在性別規範框架下確立的性別認同、以及個人基於這種性別認同而呈現出的性別表達這三者的互動過程。社會性別常見「男人-陽剛」(man-masculine)和「女人-陰柔」(woman-feminine)的二元建構,也有一些社會擁有更加多元的社會性別體系。
跨性別者是什麼意思?
跨性別人士(transgender),指的是自我性別認同與他們出生時基於生理特徵而被決定的社會性別不一致的人。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或正在通過改變生理性別的方式達成生理性別、社會性別與自我性別認同的一致,也就是大眾口中的 「變性者」(transsexual);有些人選擇在不改變生理性別的前提下,通過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表現達到內心性別認同和社會性別角色的和諧,比如變裝(cross-dresser,但並非所有的變裝者都是跨性別人士);有些人無法將自己嚴格界定為任何一種性別,不能認同二元對立的性別角色劃分,喜歡把自己叫做「酷兒(queer)」。
跨性別者的概念比較複雜,聯合國發展署的官員Karen Liao接受自由言論話同志的採訪後提到:「李老師的博文很贊,但也有一些瑕疵,比如她將transexual說成是LGBT當中的T,其實這個T應該是transgender,這是一個比transexual範圍更廣的概念;又如她說像她伴侶那樣的女跨男都是喜歡女性的異性戀者,其實跨性別者的性傾向各種都有,跨gay和跨les都不罕見。」
在2014年歐洲歌唱大賽中奪冠的孔奇塔·伍斯特(Conchita Wurst)也是一個跨性別人士,自稱「留鬍子的女人」。
跨性別者 = 變性?
跨性別是一個集合詞語,主要是形容心理或行為上的性別認同,有異於其出生性別的人士,或其思想行為,顛覆了主流社會的性別定位。在社會上跨性別人士一般都極其隱藏,當中比較能被社會認知的主要有兩個族群,分別是變性及易服人士,而因著變性人士的可見性比較高,需要的支持比較明確,而對社會的要求又比較明顯,所以一般大眾都會理解變性人就等同於跨性別人士。
跨性別族群當中,不是所有都會有變性的意欲,有部分只希望通過易服來處理內心的掙扎,而因著環境、經濟、健康各方面的條件,都可能影響當事人的取向,所以在跨性別人士當中,要真正判別一個人是否有變性傾向並非容易。
跨性別 = 同性戀的一種?
跨性別的概念是一個人對自我身體或身份性別的一種否定,從「自身」出發。而當我們討論同性戀這個概念時,是針對其性傾向的「對像」來取決,去界定其為同性戀、是異性戀或是雙性戀。讓我們先簡化當中的一些複雜元素,先撇除跨性別這個元素,假設性別就只有男和女兩種,一個同性戀人士喜愛的對像是相同性別的,而異性戀人士喜愛的對像,就是跟其性別剛好是相反的。
就一般而言,不包括跨性別在內,同性戀及異性戀者均接受及肯定自我的身體性別及身份認同,不會因為其性傾向的關係,而欲改變其身體,或欲打扮成另一種性別。在同性戀中偶有喜愛易裝打扮的,也通常是作為一種娛樂或性別表達方式,而不會像跨性別人士,對身體及性別身份感到焦慮不適。
而當以跨性別為主體討論時,情況就比較複雜,通常會以當事人認定的性別(不論是否完成性別重建手術),去界定自己到底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但基於相互尊重的原則,最終應以個人的感受為依歸,不應強迫其接受。而跨性別族群中,異性戀、同性戀及雙性戀也各有存在,暫時亦無一個清晰確實的比例。
對於中國的跨性別者,他們不僅是被社會所拒絕和排斥的,國家的一些法律對TA們需要變性的要求也有非常嚴格,有些條例甚至可以說是歧視性的規定。
中國關於變性手術的規定:
1.必須取得家人和警方的同意,年齡不低於20;
2.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變性手術技術管理規範》要求跨性別者被醫療工作者診斷為易性癖,對變性的要求至少持續5年以上,且無反覆過程;
3.術前接受心理、精神治療1年以上且無效(即心理治療去企圖扭轉性別認同障礙未果);
4.變性手術的實施順序:生殖器的切除、成形是變性手術的主體手術,任何改變第二性徵的手術必須在性腺切除之後或與性腺切除術同期進行。
5.有精神科醫師開具的易性癖病診斷證明,同時證明未見其他精神狀態異常;經心理學專家測試,證明其心理上性取向的指向為異性,無其他心理變態。
6.性別承認後,可以改變身份證和戶口性別(比如回出生地辦理),但是學歷文憑上的性別,術後不能改變。
Karen Liao對這樣的規定也指出,跨性別者的法律困境主要是:
1,術後雖可更改身份證和戶口性別,但學歷性別無法更改;
2,缺乏反歧視立法,使之免受基於性別表達和性別認同的歧視;
3,已婚跨性別者若想手術變性,必須先離婚;
4,官方強制進行「完整」的變性手術,實質上是對跨性別者進行強制絕育;
5,完成手術是改變身份的先決條件,這對主觀上或客觀上不想/不能手術的跨性別者是一種壓迫。
社會上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人,彼此的不同,形成了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人類生活的土地本來就是一個多元的國度,萬物有序而各從其類,各依其本相而存活繁衍,生生不息。宇宙被創造美妙之處,從來就不是單一的,不像人類發明計算機時所建基的二元世界,只有1和0(True or False),卻是一個無始無終,無窮盡的世界,萬物到了盡頭,又回歸於始。在穹蒼之下,一切都是帶著多元、流動、變化、和活潑的色彩。光和暗之間有美妙的層次、日與夜之間是最美好的時光、黑與白之間充滿晶瑩斑斕、對和錯之間原來是寬恕與包容。
但人類喜好自義、分類的本性,將一切有別於己的東西都嘗試定性為「錯」,也就是不正常。將一切本來多樣化的事物簡約為單一的二元觀念。很自然地,大多數的、強勢的就成為了唯一的標準,杖量之尺卻執掌在這些主流之人手上。歷史坦白地告訴我們,人類不斷重複犯錯,許許多多的殺戮流血,都是源出於這個二元排己的觀念,但人類始終不能汲取教訓,只是將定位不斷轉移,再排立異己。
是非黑白,從來都沒有一個本相,從前的「是」,可以是今日之非。世上本來就存在著許許多多性別模糊的出生嬰兒,只是從前在醫療霸權體制下被改變為兩性中之一,成為了犧牲品。現代醫學告訴我們,人類性別已不能只用外在的生殖器官去定義,科學告訴我們中性人(Intersex)存在的事實,只是對於跨性別(Transgender)的研究,一直未有被認真處理,而又因著社會的歧視狀況,其可見度幾近於零,以至一直未能被社會理解。近年跨性別者的勇敢站出來,冀能打破僵局,為跨性別族群及社會帶來新的希望。
1.我自己是什麼(生理/社會)性別?我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是這個性別的?我喜歡自己的這個性別嗎?
2.我想讓別人相信我是哪種性別?為此我採取了哪些辦法?如果我不這樣做,別人還會相信我是這種性別嗎?
3.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承認哪幾種性別?這個社會規定各個性別的人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情有哪些?這些規定給各個性別的人帶來了哪些影響?
4.我們生活中的哪些空間分布是因性別而異的?哪些人際關係是因性別而異的?哪些實際權利是因性別而異的?
5.一個生理性別處於男女之間的人會有怎樣的性別認同?這樣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6.一個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不同的人會希望使用什麼性別的廁所?這樣的人會希望別人對其使用什麼性別的人稱?誰有權決定這些人的性別?
7.為什麼有人認為異性戀才是正常行為?為什麼有人認為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一致才是正常心理?為什麼有人認為同性戀者和跨性別者都有好壞之分?
8.我有沒有見過一個在性別方面與眾不同的人?我當時和現在對這個人的看法一樣嗎?如果今後我再次遇到這樣的人,我會怎麼應對?
我是誰? 我是一位跨性別者。
何謂跨性別? 跨性別是指在出生的時候根據其性器官而被指定了某個性別,但是卻感覺到那個性別對其描述錯誤的人。換句話說,也就是對其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感到無法認同的人。聯繫到我本身,我出生後根據身體形態被指定為女性,但是我的性別認知是男性。我的身心無法相互匹配,所以我是一位跨性別者。
跨性別的形成原因是什麼?跨性別的原因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不過目前的科研成果多往生理原因轉向。兩種可能的生理原因都是先天的,一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基因問題,即是殘缺基因或者基因變異造成;另外一種解釋則是,研究發現人身體的生理性別是由XY染色體決定,但大腦性別事實上是由母體根據XY染色體情況再行分泌的激素決定的,所以如果在母體分泌激素的過程中出現紊亂,就可能出現嬰兒的身體和大腦不是同一個性別的情況。
基於這樣的研究成果,那麼我們便不難理解,除了藉助醫療手段重置當事人的性別,別的[療法]恐怕都回天乏術。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何許多跨性別小孩從懂事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的性別錯誤——因為他們的思維意識工具完全就是異性的。
跨性別是一種疾病嗎? 跨性別人士被定義為「性別認同障礙」而列入《精神病學名冊》,但我們不應將跨性別人士視為精神病患者。跨性別人士只是其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之間出現不同程度的差距,與社會女和男的既定而且刻板的觀念有所衝突。除此以外,與所有人並無二致。所以跨性別絕非是疾病,既不是精神疾病,也不是生理疾病,充其量算是一種醫學現象或是自然界會發生的偶然事件。
我的未來規劃? 走到今天這一步,對我來說絕非易事.我花了好多年的時間去查閱文獻資料,去尋找人生的答案,並且我很高興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終於下定決心勇敢追求我的理想人生。正如您所知道的,我已經開始了荷爾蒙治療,這還只是第一步。荷爾蒙治療就如同再一次經歷青春期,我的身體會發生令人驚喜的變化.接下來則是手術部分,我知道這一切很難並且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我還是要奮力去爭取,因為我想真實地活在這個世界上。我想讓您了解到,這絕對不是一時衝動的決定,而是我考慮了很長時間並且經歷了很大的內心掙扎才做出的意義重大的決定。我的計劃是一邊努力完成學業,一邊接受醫學治療。
關於周圍人以及整個社會如何看待我和接納我,我已經向身邊的不少人「出櫃」了,幸運的是,大家都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決定,和我的交往中依然充滿尊重和關心.這個過程確實讓我心智成熟了許多,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守護自己心靈的國土。我的看法是:試著多寬容別人,我既然有權利做,別人自然就有權利說。做好自己的事情,多看事情積極的一面,不要譴責別人,不要抱怨社會。我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我。即使別人不尊重我,我也不會因此犧牲自己的尊嚴。
北美社會確實比中國社會思想開化很多,跨性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情了,大家看待這個議題的態度大多是理解和包容的。就拿加拿大舉例,2013年3月,加拿大聯邦政府通過了一項針對跨性別人士的專項人權法案,自此以後,針對跨性別人士的一切歧視行為在加拿大的國土上都是違法行為。北美的絕大多數公司都有專項政策來保護僱員的人身權利,例如針對不同的種族、宗教、性取向以及性別認知,員工不會因為自身的不同而受到不公正對待。所以我的跨性別身份並不會影響到我融入加拿大社會,也不會影響到我畢業以後找全職工作。恰恰相反,這是我為了活得更真實而美好所做出的一次巨大努力。
我愛這個家的每一個人,並且我還會一直愛你們。我告訴你們這樣的事實,不是想傷害你們,而是因為我不想欺騙你們,我想活得更真實。我還是你們疼愛的那個孩子,我的人格如此,除了性別以外,其他的一切都不會改變。我還是會上學、工作、和你們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請你們試著去體會我的感受,我不奢求你們短時間內理解並且接受我的決定,但是我希望得到你們的尊重與支持,因為你們是我最愛的人。
(本段轉載自三色堇吳幼堅博客。)
資料整理來源:《是非男女》香港跨性別研究中心、北京同語《跨性別ABC:關於性別越界的解釋與思考》(版權為同語所有)、維基百科、三色堇吳幼堅博客。
特別鳴謝@同語拉拉資訊 和《性別是條毛毛蟲》翻譯者、聯合國發展署官員廖愛晚。
「每一個人的聲音都值得被聆聽。」
自由言論話同志,由聯合國人口基金和上海驕傲節聯合支持的公益項目。歡迎報名我們的活動,或關注我們的微博「Free話同志」,微信lgbtfreetalk。
臺灣婚姻平權(同性婚姻合法化)民法修正案今天已一讀通過!同性戀如何看待婚姻?點擊「閱讀原文」,聽聽他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