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0-12-26 溫州日報甌網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0/12/21 08:27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265

  • 本文導讀:曾經的偏遠高海拔村, 甌海區澤雅包岙村如今顯得生機勃勃。
  • 3

☉商報記者 諸葛芳芳

曾經的偏遠高海拔村, 甌海區澤雅包岙村如今顯得生機勃勃。上世紀80年代後,市科技局、市農科院等單位的技術專家先後到現場進行指點,黃瓜、茄子、辣椒等作物在包岙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10年前,溫州商報記者實地走訪包岙村,了解它如何從「寸菜不生」的偏遠高海拔村,實現到「蔬菜王國」的華麗轉身。10年後,記者再次來到包岙村,來看一看這個「蔬菜王國」發展的如何了。

種多種蔬菜 收入越來越高

從澤雅風景名勝區東面進入後,需要在盤山公路上再開1個多小時才能到包岙村。去年,包岙村與周邊其他三個村合併,現在包岙村是凌雲村的一部分。

因為是下雨天,盤山公路上雲霧繚繞,景色宜人,猶如仙境。記者問路時,周邊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你再往前開,看到田裡種著包菜、油冬菜的,就是包岙村了。」

在村口,記者遇到了原包岙村書記徐旭東,他現在是凌雲村的紀委書記。徐旭東邀請記者去走一走蔬菜基地機耕路。「這條路是我們2016年時,專門為了方便菜農下地幹活、蔬菜運輸修建的,總長3公裡。」

沿著蔬菜基地機耕路,記者看到道路兩旁都是菜地,現在正是包菜和油冬菜的季節,田裡綠油油的,特別好看。其他村冬季田地荒廢的情況,這裡卻很少見到。偶有幾塊荒廢的田地,也是事出有因。「我們村種菜遵循『兩年種菜,一年種水稻』的原則,荒廢的那幾塊是今年種了水稻,明年就能種蔬菜了。這是我們種菜幾十年總結下來的經驗,只有這樣,蔬菜才能長得好。」

包岙村海拔700多米的高度讓這裡的平均溫度比市區低5℃,這為高山反季節蔬菜提供了生長土壤,一些山下還沒有上市的蔬菜,這裡早早開始熱銷;一些山下已斷季的蔬菜,這裡卻剛剛上市。抓住這個特點,包岙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比如10年前,我們種植蔬菜品種更多了,現在有十多種,一年四季都有蔬菜豐收。這幾年,村裡還引進了『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項目,270畝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源源不斷地向城裡輸送著優質的蔬菜,深得市區老百姓的歡迎。」徐旭東說。

在一塊蔬菜種植田前,記者遇到了今年已經60多歲的村民陳松柏。「我是村裡第一批種蔬菜的人,已經種了30多年了。靠著種菜,我供兩個兒子上了大學。」即使兒子多次邀請,陳松柏和妻子依然堅持留在村裡。「我們承包10畝地,一年收入有七八萬,而且對這裡也很有感情,不捨得走。」

探索新路子 發展生態旅遊

提起包岙村的蔬菜種植,就不得不提包岙村老支書趙炳川,年過古稀的他,一人便種了30畝蔬菜。前幾年,他在包岙村設立溫州拉西拉蔬菜專業合作社,為技術人員和農戶的交流搭建起了橋梁,一些新培育的種子通過這裡派發給農戶,農戶碰到的問題,也通過這裡得到解決。同時,他購入了專業的農藥檢測機器,設立專門的網頁,對蔬菜進行抽檢,每周定時向外界公布農藥檢測結果。「10年前他說的一些計劃,現在都實現了。」徐旭東說。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包岙村也面臨著年輕人越來越少的窘境。「現在種植蔬菜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等他們沒有力氣了,這些田地還是要外村的人承包過去。」徐旭東說,現在村裡也在探索新的發展路子,比如生產農副食品或者開展生態旅遊。

村民李國友就計劃承包10畝地種植番薯,生產番薯幹這種澤雅民間特色小吃;村裡也投資了100多萬將包岙村小學改建為民宿,計劃於近期尋求合作運營商。徐旭東說:「我們每年都有市區小學的孩子過來參與採摘活動,也是我們的一個試點吧。」

建基礎設施 為菜農服務

據統計,包岙村現有戶籍人口600多人,100多戶,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僅蔬菜基地每畝年產值就達1萬元,種植多的人家,一年可達8萬-9萬元的收入。

特別是旺季,每天都有一批蔬菜收購商來收購蔬菜,旺季時,載重量為5噸的卡車每天在他們村和批發市場之間,至少要走四五趟。蔬菜的價格也賣得越來越好,如油冬菜,他們這邊可以種植兩季,第一季油冬菜上市時間比山下早兩個月,價格好的時候可以賣到3.2元一斤。

為了讓村民生活得更舒適,為菜農提供更好的種植條件,這幾年,包岙村也不斷建設村莊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比如2013年,鎮裡資助加村裡自己出資,進行了外立面改造工程、公路兩側綠化帶改造、農電網改造等項目,大大提升了包岙村的形象,慕名來包岙村的人更多了。」

為了提供給村民更多的耕地,2013年,包岙村申請進行凌雲山山地改造,釋放了200多畝農耕地。如今這些農耕地都分配給了村裡的農戶,大部分種植了蔬菜、油茶等,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

在村容村貌上,包岙村也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民生。建起了休閒長廊和公園,村民有了休閒好去處;加寬本村的溪流,總長約1公裡,改善了村民的飲用水;到青田葉山村的道路網也建成了,村民出去、收購商進來更方便了。

相關焦點

  •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澤雅包岙:「蔬菜王國」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0/12/21 08:27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946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鋪就了一條條鄉村振興快車道12月18日,記者在黃柏鄉龍湖村坳背崗萬畝臍橙園看到龍湖村臍橙種植戶鄧小東告訴記者,以前的路坑坑窪窪,一定程度影響了臍橙的運輸和銷售,路修好後,方便了鄉親們的出行,特別是作為臍橙種植戶來說感受最深,不管是別人過來收果,還是自己家把臍橙運出去都更方便了。當地村民和鄧小東有同樣的感受,有感於道路修通帶來的變化,他們稱讚這條路是便民路、致富路。
  • 邯鄲日報: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
    近日,《邯鄲日報》新開鄉村振興專欄首發《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文字新聞,對邯山區「2+2+N」鄉村振興戰略及萬畝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報導。
  • 鋪就鄉村致富路 織密龍江幸福網 「十三五」我省「四好農村路...
    平坦的農村公路讓蔬菜運輸更暢通。通村暢鄉的農村交通網助力鄉村路邊經濟。城鄉物流體系打通農村配送「最後一公裡」。農村公交站點。「四好農村路」建設,為鄉村振興添動力。公路暢產業興貧困群眾搭上致富「快車」「我們和平村的現代牧業尚志農場,每天有近200噸原料進場、120噸牛奶出場,烏吉密鄉西環路的暢通,不僅保障了牛奶的質量,還為企業節約了15%的物流成本。」
  • 「脫貧攻堅」百合花開鋪就群眾致富路
    一顆百合,為兩片土地帶來致富生機。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蘭州市舉全市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2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3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實施「一戶一策」脫貧計劃,蘭州百合、玫瑰、高原夏菜、中藥材等一系列特色農業產業都在這場攻堅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村民們脫貧致富找到一條條踏踏實實的出路,給未來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河南:鋪就「四好農村路」 打開鄉村幸福
    一年時間,6米寬、2.5公裡長的盤山路直通村頭。盤山路還引來了「金鳳凰」。自然風光優美的寺坡山村被旅遊開發企業看中,投資1.5億元打造美麗鄉村。  在中原大地,四通八達的「四好農村路」像一條條「血管」,喚醒沉睡的村莊,催生鄉村的「蝶變」。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重要批示。此後,河南啟動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廣河縣阿里麻土鄉巴家村:綠色養殖鋪就致富路
    綠色養殖鋪就致富路民族日報記者馬志傑近日,記者來到廣河縣阿里麻土鄉巴家村,平整的柏油路寬闊乾淨、孩子們在文化廣場嬉戲玩耍、村民們在大棚內忙碌……微風拂過,一幅鄉村秀美畫卷徐徐展開村民馬向明於2015年以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為啟動資金踏上了養殖路,如今他的養殖大棚裡有基礎母羊80隻、基礎母牛3頭、牛犢3頭,羊年出欄2次、達30多隻,通過養殖年收入達到4萬餘元,今年他又申請了1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準備修繕擴建養殖大棚。
  • 西安市高陵區仁村:鮮花鋪就致富路
    仁村黨支部書記、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人肖鵬表示,該項目以草花生產租擺為主營業務和突破口,以花園休閒觀光為拓展,以輻射帶動仁村農業轉型為方向,以鄉村振興為終極目標,打造一處集草花生產展銷
  • 潼南:農村公路鋪就幸福「民生路」
    農村公路修建的是路,豎起的是碑,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富。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把致富路鋪到農民群眾的家門口,是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大好事。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認識,潼南的農村公路建設才會高起點、大手筆。通訊員 李揚 供圖    臥佛鎮百花村農村公路    吹響「集結號」    筆者在潼南區五桂鎮採訪時,條條鄉村公路縱橫交織,從主幹道延伸到鄉村沃野,延伸到老百姓家門口……一路採訪,看著四通八達的公路,仿佛看到了通達百姓心中的幸福路。
  • 康定:念好高原「特色經」 鋪就群眾「致富路」
    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特色產業,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園,建集體牧場讓農牧民嘗到「甜頭」,打響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近年來,康定市念好高原「特色經」,讓不少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發展理念,通過圍繞基地優布局、圍繞研發精加工、圍繞市場創品牌,培育成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的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群眾增收致富。」康定市副市長楊恆說。
  • 鋪就「四好農村路」 ,磁縣擘畫山區振興圖!
    鋪就「四好農村路」 ,磁縣擘畫山區振興圖!磁縣堅持把城鄉路網建設,緊密結合全域旅遊、精準脫貧、山區振興等中心工作,今年以來,新建、改建8條共計110餘公裡的「四好農村路」,過村口、進田間、通園區、到基地,全面激活沿線鄉村發展潛力,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的強勁發展。
  • 威海環翠區:小小地瓜鋪就鄉村「致富路」
    在威海市環翠區溫泉鎮雙寺夼村,一顆顆孕育著甜蜜和希望的地瓜種苗正積蓄著能量,這份「甜蜜的產業」為老百姓鋪就了一條致富路。在雙寺夼村東邊的農田裡,一座大棚拔地而起。大棚裡,剛種下100畝新品種地瓜苗,於常春正和其他村民一起,為這些寶貝疙瘩澆灌保墒,細心管理。
  • 肥西縣上派鎮:新型家庭農場拓寬農民「致富路」
    從一開始的只種稻穀到現在的多元化種植髮展新型農業,馬永坤走出了一條鄉村致富路。 9月14日下午,筆者來到了永坤家庭農場,此刻他正在給火龍果剪枝。「有些廢枝要剪掉,有些剪掉的枝子還可以售賣。」從大棚裡走出來,馬永坤說起了「渾身都是寶」的火龍果,滿面笑容。 從最開始的稻穀種植到現在擁有130多畝田地的新型家庭農場,馬永坤的轉型始於種植火龍果。
  • 在山西永和,有這樣一條最美風景路,也是小康致富路和鄉村振興路
    在山西永和,有這樣一條最美風景路,也是小康致富路和鄉村振興路 2020-11-0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手工藝品鋪就致富路
    傳家寶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於2017年6月,銅器製作藝人艾則孜·買斯依提與該村7戶村民共同投資50萬元建設而成,合作社在繼承和發展手工業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3月12日上午,員工在新疆洛浦縣傳家寶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加工車間裡,正在製作銅器手工藝品。
  • 新昌:橫板橋村以「文化+旅遊」鋪就幸福小康路
    近年來,該村全力打造以「一山(天姥山)、一橋(橫板橋)、一寺(天姥寺)、一路(唐詩路)、一夢(天姥夢)」為主題的詩路古驛風情,彈奏出鄉村振興的最美旋律。  走進橫板橋村,眼前小橋流水、綠樹婆娑、風光旖旎。拔地而起的文化禮堂、風光一片的古驛道,人文與山水融合,逐漸成為村民的精神家園。
  • 城關鎮林莊村:搭起集體經濟發展橋 鋪就群眾幸福小康路
    城關鎮林莊村:搭起集體經濟發展橋 鋪就群眾幸福小康路 2020-07-21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榆樹「花仙子」的綠色致富路
    從經營簡易花卉大棚到成立花木種植基地,從年出產花卉銷售7000棵到年花卉銷售50餘萬棵……1966年出生的朱亞波,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轉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與花結緣 帶動鄉鄰走上致富路在榆樹市弓棚鎮十三號村,朱亞波遠近聞名,她和她花花草草的故事,不僅讓自己致富了,還帶動了周邊多個農戶同發展棚膜產業。2005年開始,朱亞波開始賣盆花,逐漸發展到種植綠化用的花。
  • 一杯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靠什麼鄉村振興?
    千年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實現鄉村振興!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土城村,看她是如何做好酒文章,走出致富路的?一、土城村的成就湖北房縣土城村位於房縣北大門,該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南觀神農架、北望武當山,以盛產黃酒而聞名。
  • 「盒子禮物」公益活動 走進澤雅一小
    「盒子禮物」公益活動 走進澤雅一小 2020/12/19 08:10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