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老年肌少症

2021-03-05 濰醫附院臨床營養科

1.定期體格檢測

體重減輕是老年人肌肉減少的常見表現。建議老年人的體質指數不低 於20kg/m2。計算方法:體質指數BMI(kg/m2)=體重(kg)÷身高2(m)2臥床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可測量小腿圍,小腿圍應高於31cm。

2.合理膳食

老年人本身活動量下降,代謝改變,從而食慾下降,而存在肌肉減少的老年人食慾更差,所以應保證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攝入,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量和活動需要量,維持和改善其肌肉減少情況和營養狀況。

蛋白質:充足的富含優質蛋白質食物攝入,可預防肌肉減少症,包括蛋類、乳製品、瘦肉、大豆(青豆、黃豆、黑豆)及大豆製品;

脂肪:多選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適當控制脂肪攝入的前提下,可適當選擇深海魚油、海產品等富含n-3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維生素D:適當增加海魚、動物肝臟和蛋黃等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食物攝入,適量曬太陽;

膳食補充劑:適當補充含多種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硒)的膳食補充劑。

3.吃動結合,增加戶外運動

保持適量的有氧和抗阻力運動,推薦每天進行累計40~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其中抗阻運動20~30分鐘,每周≥3日,有助於延緩老年肌肉衰減,對維持老年人活動能力和健康狀況極為重要。

4.少食多餐,吃軟爛食物

老年人舌頭上的味蕾逐漸減少,降低了老年人對味覺的感知,引起食慾減退,進食量下降,可以少食多餐,增加全天總體的進食量,滿足機體需要量。同時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齲齒、牙齒萎縮變化,出現牙齒明顯的磨損或脫落,影響對食物的咀嚼,應該讓食物更加細軟,方便進食。

5.改善就餐環境,鼓勵陪伴進食

由於家庭子女長期不在身邊陪伴進食,老人對進食的重視程度不夠,降低進食興趣。或者由於活動受限,需要依靠子女送食/依靠他人購買食物,導致進食單一,進食量下降明顯。

6.足量飲水,養成良好飲水習慣

因老年人對機體缺水耐受更差,長期飲水不足,對老年人機體健康造成明顯不良影響,應少量多次飲水,以溫熱的白開水、淡茶水等為主,不推薦飲料、酒等。健康的普通居民全天的健康飲水量為1500~1700ml,老年人應更加如此。

7.補充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富含半胱氨酸,而半胱氨酸在穀胱甘肽的合成和整個肌體蛋白質代謝調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從而改善肌肉組成。與其它蛋白質來源如酪蛋白和大豆蛋白相比,乳清蛋白可提高血液胺基酸峰值並刺激蛋白質合成,促進蛋白質代謝機制從而維持肌肉質量和改善肌體組成。因此,在膳食中補充乳清蛋白,是一種在老齡化過程中用於維持肌肉質量保持機體健康的有科學依據的非藥物的策略。建議65歲以上老年人每日補充20g。

相關焦點

  • 老年肌少症
    但是,有一種「瘦」僅限於四肢,仔細觀察會發現即便腰腹部位贅肉堆積,而四肢卻鬆軟纖細,這種情況就要警惕「老年肌少症」了。老年肌少症是一種隨年齡增加肌肉力量和功能進行性減退的疾病,它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它主要影響骨骼肌功能,限制老年人日常活動,增加殘疾、跌倒及跌倒後住院、活動障礙和死亡風險,給社會及醫療體系造成巨大負擔。
  • 如何預防肌少症?肌肉流失的剋星HMB「駕到」
    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老年人肌少症也越來越得到關注。老年肌肉減少症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見,大致從40歲起,骨骼肌就開始衰老,數量和質量平均每年降低8%左右,到了70歲以上下降速度加快,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影響健康。據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保健三科副主任胡松介紹,生活中,久坐不動、不當飲食都會引發肌少症。「老年人一旦發生肌少症,其基礎代謝率就會降低,很容易出現肥胖等代謝問題。
  • 肌少症共識
    2010年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發表了肌少症共識。此後,國際肌少症工作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IWGS)也公布了新共識,將肌少症定義為:「與增齡相關的進行性、全身肌量減少和/或肌強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減退」。
  • 【臨床研究】低體重指數伴低握力的老年女性需儘早篩查肌少症
    參照2014年亞洲肌少症工作組(AWGS)診斷標準,106名對象中共有13例診為肌少症,肌少症患病率為12.2%。比較肌少症組與非肌少症組各指標,肌少症組的體重指數及握力顯著低於非肌少症組(P=0.026, P=0.004),2組的年齡、SPPB評分、TUG時間、日常步速等無統計學差異。
  • 老年病專家:要警惕肌肉減少症
    7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年可減少15%,部分老年人可發展為肌肉減少症。  2018年歐洲老人肌少症工作組將肌肉減少症更新定義為一種進行性、廣泛性的與跌倒、骨折、身體殘疾和死亡不良後果可能性增加有關的骨骼肌疾病。  老年人肌少症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0至70歲人群的發病率為5%至13%,8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達50%。預計到2050年,全球老年肌少症患者將超過2億人。
  • 老年人如何正確防老? 存錢不如存肌肉
    中國的研究起步更晚,2010年左右才開始對少肌症進行研究,2015年發布肌肉衰減症候群營養與運動幹預中國專家共識。最新的少肌症概念是2018年由EWGSOP提出的:一種進行性和全身性骨骼肌疾病,與不良後果的可能性增加相關,包括跌倒,骨折,身體殘疾和死亡率。
  • 少精症哪些運動不適合做
    核心提示:社會壓力大,導致不少男性都收到了疾病的困擾,少精症是男科當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不過由於人們對少精症的不了解所以不知道應該如何預防,男性少精症從預防開始做到杜絕少精症,疾病的預防不但對自己有好處,也會減少家人的擔心。精子是生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若精子出現了任何異常或病症,都會直接影響到受孕。進而造成男性不育發生,因此精子精液方面的病症一直都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主任詳解:如何預防多動症?
    孩子這種「坐不住」的表現,很可能是患了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俗的說就是兒童多動障礙,目前,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父母要區別孩子是單純的活潑愛玩還是患有多動症,不能盲目給孩子下定義。那該怎樣預防孩子多動症呢?什麼是兒童多動症?多動症是一種兒童的發育行為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學前時期。
  • 老年人的「肌秘」—肌少症,您還在輕視嗎?專家教你從3方面預防
    ——同語軒 肌肉減少症Sarcopenia(簡稱為「肌少症」)是在1989年才提出的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是指隨年齡增長,骨骼肌持續流失、強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症。 老年人中肌少症的發生率很高,60~70歲人群發生率10~13%,80歲以上人群發生率高達50%~60%。
  •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
    根據剛才提到的原因,可以把骨質疏鬆症粗分為: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及常見於70歲以上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另外也有所謂次發性骨質疏鬆症,則是由其它疾病或原因所導致的結果,例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會造成骨頭鈣質流失、皮質骨變薄,腎臟功能不全時,會因為磷的排除有問題,造成腎性骨頭病變、肝臟疾病、維他命D缺乏或是其他造成腸道鈣吸收不良,另外類固醇長期使用也是常見的次發性骨質疏鬆症的原因。
  • 肌少症的運動康復
    今天我們主要談論骨骼肌肉的重要性,缺少肌肉到一定程度有一個專門的疾病叫做肌少症(Sarcopenia)這個詞起源於希臘語,原意是「povert of flesh」(缺少肌肉)。國內文獻譯為「肌少症」「骨骼肌減少症」「肌肉衰減徵」「老年人骨骼肌減少症」等等。在1989年由Irwin第一次用來描述老年性的肌肉減少和力量衰減。
  • 預防老人跌倒肌少症,掌握運動3原則2個注意,1把椅子就可以訓練
    有研究指出,人從三十歲開始肌肉會慢慢流失,每年肌肉的減少量在1%左右,而當人進入老年後,肌肉量減少的速度更快,因此,肌少症成了現代老齡化社會的一大難題。肌少症不只是字面上肌肉量太少的意思,泛指整體肌肉功能降低的現象。當肌肉功能太弱、無法應付日常生活,輕者可能增加骨頭和關節的負擔,嚴重者可能易跌倒、臥床。
  • 「時髦病」如何預防?「時髦病」主要症狀:拖延症、手機依賴症...
    時髦病,一般是指一些社會現象,包括拖延症、強迫症、手機依賴症、晚睡症、星座控、選擇恐懼症等流行詞語,但實際上,有些時髦病從醫學角度來看也確實是真正的疾病,如密集恐懼症、臉盲症等。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詳細了解一下關於時髦病的相關知識吧。
  • 女性如何預防經前症候群?4種必備營養元素
    絲雨、清茶、琴音,融於松濤竹海,獨處花居,依風聽雨知天下女性要如何預防經前症候群呢經前症候群雖然不是大多數女性會出現的症狀,但是也應該要積極的預防,避免出現這種症狀。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預防經前症候群的營養元素和食物都有哪些,千萬別錯過了。預防經前症候群的營養元素鈣:鈣有助於緩解痙鑾、強化神經系統的傳導反應,可幫助調節心跳、肌肉收縮。
  • 腰椎病之腰椎滑脫症,該如何鍛鍊與預防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被腰椎滑脫了,我們就要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腰椎滑脫症,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齊,如果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原因,其中一個腰椎的椎體相對與鄰近的腰椎向前滑移
  • 一起來認識肌少症!
    這樣的人要留心,是否已經得了一種名為「肌少症」的病。肌少症是以骨骼肌量減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減退為特徵的綜合症。50歲以後肌肉量平均每年減少1-2%,60歲以上肌肉量減少約達30%,80歲以後肌肉量減少可高達50%。但是人們既往把它看作是人體老化的正常現象,沒有引起重視和研究。☛明顯消瘦。
  • 腰椎間盤突出症,易發疼痛而又難以根治,怎樣能有效預防呢?
    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僅困擾著中老年人群,現在更日近趨於年輕化。腰椎間盤突出症,易發疼痛而又難以根治,怎樣能有效地預防呢?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學習的方式對於腰間盤有著怎樣的影響?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著潛在的腰椎間盤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
  • 醫生:「衰弱症」5大指標,50後是最佳預防時機
    若退化速度快了點,小心是「衰弱症」(Frailty)悄悄上身!專家指出,讓人提早老化的衰弱現象,並非自然老化的過程,還會提升許多慢性病的風險。如果是疾病,會有明確機轉、病程和表現,「衰弱」雖然不是疾病,比較偏向症候群,卻不代表好處理。不同於檢測血壓、血糖有標準範圍。
  • 如何在生活中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在臨床上非常多見,很多人都存在該問題,只不過每個人病情程度不同。馬尾症候群在椎間盤突出裡基本上是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預防腰椎管狹窄症的預防實際上是腰椎退行性病變的預防。1.腰的保護睡床要軟硬適中;避免腰部受到風、寒侵襲;避免腰部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
  • 民眾課堂|如何預防「老年症候群」
    第二十一期經驗分享,由張澤青護士長帶來《如何預防「老年症候群」》照護預防2020年8月8日 10:00-10:30民眾居家護理幫幫群公益講座大綱>照護預防的概念老年症候群的8項預防措施照護預防就是儘可能地推遲被照顧狀態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