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劉世海把高速公路作為戰場,日夜兼程把口罩、手套、消毒液和呼吸機的應急物資運往湖北。
3月17日,劉世海在家鄉一家快捷酒店改成的隔離點接受醫學觀察,此間他並未閒下來,還在忙著為湖北省的社區籌集愛心蔬菜。
「我往返湖北一個多月時間,知道當地老百姓最需要什麼。」劉世海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過去一個月,他把高速公路當作戰場,日夜兼程把口罩、手套、消毒液和呼吸機等應急物資運往湖北多座城市。
「我總共向湖北各地運輸了11車應急物資,僅武漢就運輸了4車。」劉世海稱,這是最值得回憶的一個多月,他從中找到了人生意義。
在湖北疫情防控最危急時刻,像劉世海一樣的貨車司機們不懼病毒,義無反顧地衝往前線。他們共同組成一條條應急物資的「生命線」,為身處困境的疫區人民帶去希望。
雖然他們是媒體筆下的「公路英雄」,但在現實中還要時不時面對歧視、流言和敵意的傷害。
「聽說我從湖北回來,我感覺很多人內心都很害怕,對我們投來異樣眼光。」劉世海稱,很多奔赴湖北運送各類應急物資的貨車司機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歧視。
「我的老家已在傳我和父親確診了,影響很不好,我現在不敢回家了,即使隔離結束,也不會大搖大擺地回家,只是偷偷摸摸地回家。」劉世海稱。
馬秋華說,每次裝卸物資時,人們都遠遠地躲著他。
「見到泡麵就想吐」
2月2日,一家慈善機構聯繫到劉世海,希望他前往湖北武漢護運一批醫療和應急物資,對此他內心略微有些矛盾。
「我也害怕會被病毒傳染,但後來想到武漢急需物資,最終還是答應了。」劉世海稱,往返湖北運輸應急物資,他馬不停蹄,不敢有絲毫懈怠。
前段時間高速路沿途服務區和城市的餐飲、旅館全部關閉,因此他不能吃飯,不能住宿,更不要妄談換衣服和洗澡,猶如奔跑在高速路上的「流浪漢」,大貨車成為他唯一的家,每天只能吃方便麵。
「我現在看見泡麵就想吐。」劉世海說,在服務業停擺情況下,吃飯是一大難題。
為能吃上熱飯,河北石家莊的貨車司機馬秋華提前準備了液化氣灶,他還在超市購買了大量麵條、蔬菜和礦泉水作為戰略儲備。
「在疫情期間,吃頓熱飯是貨車司機們最奢侈的事。」馬秋華說,有次他把應急物資送到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前來對接的負責人邀請他吃了頓豐富的早餐,熱乾麵、饅頭、米粥和豆漿,至今讓他回味。
劉志濤說,「不用把我們當英雄看待,只要當做一個正常人就行了。」
在運送物資過程中,貨車司機們常能感受到人性溫暖的一面。
劉世海回憶稱,他記得有次給湖北孝感運送應急物資,剛下高速時,前來檢查的路政人員見他送的是應急物資,很感動,當即給他敬禮。
「這個敬禮代表了對我們的認可。」劉世海說,他在往返湖北運輸物資時,經常接觸交警、路政、城管和社區工作者,他們嘴裡說得最多的就是感謝。
劉世海記得還有一次,他把運輸應急物資送到目的地,前來裝卸物資的湖北志願者為避免把病毒傳染給他,主動要求保持距離,此舉令他既感動,又難過。
「我從內心已把他們當成兄弟姐妹了,所以不會對他們另眼相待。」劉世海說,他在和湖北人接觸中,始終堅持在安全距離下正常交流。
劉世海說,他在物資運送過程中已經和當地人建立了深厚感情。
劉世海回憶說,他有次把應急物資送到湖北孝感市孝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卸完物資已是深夜十二點左右,當地一位政府官員見他身心疲倦,再三挽留他當晚住下來,休息好後再走,還給他送了一箱牛奶和食物。
劉世海說,他最終還是決定深夜返回山東拉貨,但對方此舉令他感動。事實上,他當時已很長時間沒正常睡覺了。
「湖北人在危急時刻還知道如何去關心別人。」劉世海說,他所到之處都能感受湖北人的熱情、樂觀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最關鍵的是,大家對他充滿信任和感謝。
「我感覺自己也是半個湖北人了。」劉世海說。
在湖北疫情防控最危急時刻,全國無數像劉世海一樣的貨車司機不懼病毒,共同組成一條條應急物資的「生命線」。
「
只能待在貨車駕駛室裡,不準下來
」
1月28日,劉志濤正在河北邯鄲老家過節,他在一個微信群看見有人招募貨車司機,送貨目的地為武漢,他當即報名。
「我沒想太多,國家有難,人人有責,如果疫情不解決,什麼都幹不了。」劉志濤說,他先從河北邯鄲開車到山東淄博一家生產口罩廠裝貨。
2月1傍晚,他從山東淄博出發,2月2日下午抵達湖北孝感。
「大街小巷都沒人了,感覺特別荒涼。」劉志濤說,前來裝卸物資的是湖北孝感的志願者,他們很熱情,但由於物資奇缺,只能用方便麵和礦泉水來招待他。
送完這趟物資後,劉志濤一刻不敢停留,徑直開車回家。
聽說他從武漢回來,當地政府給他在一家醫院安排了集中隔離,但是吃喝拉撒全在一個房間,沒單獨的衛生間,他感覺不安全,後來通過市長熱線投訴,獲準在貨車上自我隔離12天。妻子心疼他,騎著電動車給他送熱飯。
實際上在前往湖北運送物資過程中,他已感受到了一些「異樣」眼光。
「大家都躲我遠遠的,即便救護車在接我到隔離點時,我都從一些人眼神中看見異樣的意思,仿佛我做錯什麼事了。」劉志濤說。
馬秋華也有相似感受,前往工廠裝卸物資時,工人們都遠遠地躲著他,他只能待在貨車駕駛室裡,不下來,包括在運輸物資過程中,不斷有人來詢問他從哪裡來。
劉世海說,聽說他往返湖北運送物資,老家已有人坐不住了。
「最初我父親感冒去醫院檢查,有人傳言是因我在湖北已確診,父親被我感染了,但我一直都沒回家。」劉世海說,最讓他生氣和難過的是,鄰村把他們村的路都給堵了。
聽說他往返湖北護送物資,當地公安機關、街道、社區、縣政府及市政府紛紛給他打電話,了解情況。
「我和公安部門溝通得很好,我說是為響應國家號召,為前線白衣戰士輸送醫療和生活物資,如果沒貨車司機他們怎麼戰鬥?聽我講完,縣公安局領導很高興,說向我們致敬,那次溝通得很愉快,此後給我打電話就很少了。」劉世海說,在少數人眼裡,奔赴湖北的貨車司機猶如病毒攜帶者,對他們心生牴觸。
劉世海稱,他的大貨車只要在某個地方停留,就會有人看著他,希望他不要亂跑。
「我感覺把我們當異類。」劉世海說,如果別人不問起他從哪裡來,他不主動說,以免讓別人恐懼。
貨車司機把運輸應急物資送到目的地,前來裝卸物資的都是湖北當地的志願者。
「不能把我們當威脅一樣對待」
1月30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明確表示,根據應對疫情工作需要,運送物資到湖北省的貨車司機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後,返回無發燒、咳嗽等症狀,不需要留觀,允許其繼續運送物資。
澎湃新聞採訪多位貨運司機了解到,他們從湖北回到家後,部分當地政府還是對他們採取了集中隔離措施,此舉令一些司機感到不安。
「我們對任何地方的防疫工作都很理解和支持,只是希望用更人性化的工作方式,不能把我們當威脅一樣對待。」劉世海稱,無數貨車司機乃至冒著生命危險為災區送物資,因為經常到醫院、殯儀館和超市等相對危險的場所,因此他主動要求隔離和核酸檢測。
「我嚴格按照規定進行隔離,這樣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劉世海說。
劉志濤說,前段時間部分高速路口拒絕往返湖北的大貨車,連服務區都不允許司機進入,因此造成有的司機只能在高速路上流浪,還有司機隔離結束回到家後被鄰居舉報。
「我曾經邀請幾位火車司機一起拉物資,我告訴他們說,只要來你們就是英雄,你們就會得到人們的尊重,然而現實是他們回家後,卻被一些人當異類對待。我現在要求很簡單,我們既不想當英雄,也不想當異類。」劉世海稱。
「只要當做一個正常人就行了。」劉志濤說,他隔離結束後並未回家,原因是害怕鄰居「說閒話」。
讓他難受的,還不止於此。2月15日,交通運輸部宣布,2月17日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全國收費公路免收通行費,該項政策原本是為促進物流暢通,未成想有的貨主、貨站憑此壓低運費,乃至對前往疫區運送救援物資的司機進行「道德綁架」,不願意支付運費,因此部分司機只能倒貼油錢。
劉世海認為,國家政策用心良苦,但這種情況也希望能得到更多關注。而伴隨國內疫情接近尾聲,一些從湖北歸來的貨車司機重新上崗成為難題。
「我認識的一些司機回家鄉後在政府指定隔離點完成了醫學觀察,也開具了相關證明,但公司還是不讓上班,沒任何理由。」劉世海稱。
貨車司機的生存困境,現已引起學界和公益人士的關注。
2月25日,浙江傳化慈善基金會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北京大學非營利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教授共同發起「關愛抗疫卡車司機行動」項目,準備為參與抗疫物資運輸的貨車司機提供1000元激勵金,並為參與抗疫物資運輸並被隔離的卡車司機提供一次性補助2000元。
「第一批200人已經發放了,第二批的在準備中。」傳化慈善基金會助理總幹事庫崢對澎湃新聞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