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傾城之戀》:善於「低頭」的女人,最厲害

2020-12-21 時光了了

白流蘇第一次跟著徐太太去香港的時候,範柳原把她送到一百三十號房間之後,在窗邊對她說:「有的人善於說話,有的人善於管家,你是善於低頭的。」

當時白流蘇是怎麼回答的?

她說:「我什麼都不會。我是頂無用的人。」

範柳原告訴她:「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

在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白流蘇有過三次低頭。這三次低頭,改變了她的一生。

第一次低頭,是隱忍的低頭。

白流蘇離婚回到了娘家,分得的財產被哥嫂瓜分完之後,在娘家變成了處處被嫌棄的人。

那個時候她無依無靠,身上錢財又都散盡了,在白公館裡,連自己的房間都沒有。「一家二十來口,合住一棟房子,你在屋子裡剪個指甲也有人在窗戶眼裡看著」

其實,白流蘇原本可以反抗這種生活的。可若是她反抗了,成功還好,若是不成功,那她便連這種生活也沒有了。

利益權衡之下,白流蘇選擇了忍辱負重,等待希望的到來。

人總有臥薪嘗膽的時候,或許是因為寄人籬下,或許是因為微薄收入。

這個時候,更要學會低頭,暫時收起自己的鋒芒,才能有更好的發揮空間。

一味的鋒芒畢露,只會引來更多人的注意,反而使自己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做更好的自己。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得小心翼翼的替自己謀取福利,為自己的前途謀取幸福。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太過於高調並非好事,有時候學會適當的低調,收斂自己的脾氣和秉性,才能更好的在這個社會中圓滑世故。

第二次低頭,是向現實低頭。

白流蘇就像是無根的浮萍一樣,她想要有一個愛她的男人,能夠給她一段婚姻,給她一個家,這樣她的心裡才踏實。

可是,範柳原卻不是那個能讓她真真正正有安全感的男人。她想要嫁給他,做他名正言順的妻子,而不是一直和他談情說愛。

範柳原在徐太太嘴裡,是一個「不甚可靠,還是算了罷」的男人。可流蘇還是跟著徐太太去了香港,去赴一場可能沒有故事的約。

慶幸的是,有人在等她,等著她的那個人,卻不知究竟是不是她的良人。』

說到底,白流蘇對範柳原的感情,並不純粹,她想要的,或許只是「經濟上的安全」而已。

離婚之後,寄人籬下的日子實在太過煎熬,所以她想要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存款,有可以說得上話的底氣。

現實讓她失望了,範柳原不是那個可以給她這一切的男人。

萬般無奈之下,她選擇了向現實妥協,回到了上海。明知道會上海會面對什麼樣的局面,她豁出去了。

人這一生,要向現實低頭,確實是一件太讓人無奈的事情。可事實就是如此,硬扛只會讓自己過得越發的艱難,還不如選擇短暫的低頭,為了更好的抬頭。

事實證明,白流蘇的選擇是對的,範柳原最後還是拍去了電報,請流蘇去了香港。

所以說,有時會低頭的女人,對自己狠得下心,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第三次低頭,是對婚姻的低頭。

一座城池的顛覆,給了白流蘇一場傾城之戀,要不是突然到來的戰火,或許範柳原會登上去英國的船,而白流蘇會在巴丙頓道做一個外表繁華內心寂寞的「太太」。

書中的故事很美好,張愛玲給了白流蘇和範柳原一個看似美好的解決。

但是,範柳原真的是愛白流蘇的嗎?愛到願意放下以前肆意的瀟灑,許她一個家?

說到底,他們都是精於算計的人,一個自私的男人和一個自私的女人湊做一堆,或許有一點彼此吸引的成分在裡面,但要說真正的愛情,我猜並不多。

香港這座城市的傾覆,成全了兩個自私的人,在當下,他們選擇了互相依偎,相互取暖。

「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他們選擇了做一對平凡的夫妻,在戰火紛飛的顛沛流離中,彼此依偎,相互取暖。

她知道範柳原沒有那麼愛,可愛對她而言,已經並沒有那麼重要了,她有了婚姻,有了家,已經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

女人要善於低頭,別逞強,爭強好勝只能讓你得到一時的快感,卻不會讓你得到一世的幸福。

學會在合適的地方低頭,反而更能維護好自己的一生。

白流蘇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風情萬種卻又精於算計,她想要風花雪月,卻又更嚮往物質生活的滿足。

所以,她學會了低頭,學會了向現實低頭。事實證明,她的低頭,確實讓她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傳奇裡傾國傾城的美人大抵如此。」張愛玲筆下,離婚再嫁的白流蘇,就是一個厲害的女人,用她恰到好處的低頭,在兵荒馬亂的時代,為自己搏得了完美的結局。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與她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1920.9.30—1995.9),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
  • 讀書: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10個經典名句
    張愛玲是一個傳奇的女人,是一個我想讀卻讀不懂的作家,一方面是由於性別的原因,她女性的文風我一個男人總覺得有層隔膜。其次,搞不明白這樣有深刻思想的大作家,為什麼會迷上胡蘭成這個大漢奸,難道女性真是感情的奴隸,連張愛玲都不例外?
  • 張愛玲: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是一篇探討愛情、婚姻和人性在戰亂及其前後,怎樣生存和掙扎的作品。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點賤。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女人教壞了,又喜歡去感化壞女人,使她變為好女人——張愛玲 《傾城之戀》
  • 善於低頭的女人,最厲害
    現如今大多數女人都擁有豐富的知識和處事能力,她們選擇為自己的事業打拼。為生活打拼的女人面對的事業繁多,這就需要女人擁有無數的應對對策。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又有自己的主見,這樣的對策可以讓女人應對一切難題。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刻畫了三種人間悲劇,並通過獨有的視角和反差烘託等,將其中的悲劇色彩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的悲劇色彩進行簡析,並對其中悲劇色彩的產生原因進行研究和探討。最可悲的是,就在這個時期,新文化進入了中國,引發了一場專屬於少數年輕人的「思想解放」、「戀愛自由」。但大多數中國人仍然普遍保持著他們的舊的思想觀念,對這種「思想解放」冷嘲熱諷。在「傾城」時期,亂世佳人和風流才子的愛情顯得非同尋常,也展現了歷史背景下,親情、愛情、倫理綱常的不堪一擊。《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代表作,在作品中體現了張愛玲一貫的陰鬱筆鋒,並將蒼白的故事寫得字字珠璣,極具研究和研討的價值。
  • 懂得「低頭」的女人,都不會活得太差,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講的太...
    小說《傾城之戀》裡,張愛玲借範柳原之口,說出了從愛情裡剖出利刃的那句經典——「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最後一個「淫」字,連綴在一起斷然說不出口,這份冷眼旁觀的淡漠,太觸目驚心、太辛辣無情。
  • 傳奇下的蒼涼——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
    張愛玲在《到底是上海人》裡寫到:「我為上海人寫了一本香港傳奇」裡面包括《傾城之戀》。然而雖說是傳奇,但成文的背景以及作者的親歷親見,以及採用對比的參差手法是作者有意將它真實的。「我喜歡用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較近事實。」《自己的文章》。
  •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論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
    一直覺得張愛玲的小說有種特別厚重的調調,但是她的小說我也一直很喜歡,《傾城之戀》更是我百看不厭的。小說裡描寫了出生於舊式大家庭的白流蘇和一個」風流浪子「範柳原的愛情故事。白流蘇因為離婚居住在娘家 ,受盡了家裡人的冷嘲熱諷。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她邂逅了被家裡人視為目的物的範柳原。範柳原多金而又瀟灑,在他浪子的形骸之下,其實隱藏著一顆追求真愛的心。
  •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原本收錄在她的小說集
  • 從《傾城之戀》之中,看張愛玲的愛情觀
    因此對張愛玲的研究從未停歇,可以這麼說,張愛玲是時代的一個符號,她詮釋了那個時代所具有的特徵,而這特徵又深入到社會底層,達到了她所追求的「蒼涼中的更多的回味」。《傾城之戀》作為張愛玲小說創作中的代表性作品,在張愛玲小說思想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
  • 經典語錄:善於低頭的女人,最厲害
    設為星標/置頂 丨心情語錄丨丨情感語錄丨丨早安語丨丨經典語錄丨 現如今大多數女人都擁有豐富的知識和處事能力,她們選擇為自己的事業打拼。為生活打拼的女人面對的事業繁多,這就需要女人擁有無數的應對對策。
  • 《傾城之戀》:無用女人白流蘇,為何與風流公子範柳原修成正果?
    張愛玲筆下的大家族,皆是她熟悉的那種沒落貴族,《傾城之戀》裡的白家公館也不例外。舊式家庭中沒有人教女兒怎麼謀生,秉承"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婚姻就是其歸宿。無用的女人白流蘇。白流蘇也算得上大家閨秀,有教養的古典氣質美女,仍然逃不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命運。
  • 是成功的逆襲,卻不是浪漫的愛情,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我覺得張愛玲算是作家中最早的標題黨之一。早年提到張愛玲,都說她是言情作家。初次看到《傾城之戀》這題目,滿心以為是講一個傾國傾城美女的浪漫戀愛故事,於是被吸引了去讀,才發現跟想像完全不一樣。遺老家的六小姐白流蘇,因為不堪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而離婚,這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中國,要算是膽大妄為了。
  • 所謂男女愛情,就是一場博弈——張愛玲《傾城之戀》
    在張愛玲的筆下,沒有傻白甜的風花雪月、甜膩戀情,有的只是愛情中的防備、博弈、算計。她往往毫不留情地諷刺男人女人們的裝腔作勢、各自盤算。正因為張愛玲文風的刻薄和現實,因此她小說中圓滿結尾的愛情並不多。據說張愛玲本人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最喜愛自己寫的哪部小說,她淡淡一笑說「我的小說結局大多不完滿,《傾城之戀》算是擁有完滿結局的一部,要說喜愛應該是它了。」
  • 豆瓣8.5《傾城之戀》:冷靜、古典美、悲劇,張愛玲的悲觀主義
    傅雷在評論《傾城之戀》時曾說這是一部40年代淪陷區的廢墟上綻開的罌粟花,後來被人們大量用於評論張愛玲本人。張愛玲,中國現代女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她不屬於任何流派,是個獨特的存在,為中國小說史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 文學欣賞:張愛玲《傾城之戀》賞析
  • 《傾城之戀》:從張愛玲的生活經歷,解析張愛玲感情觀
    而張愛玲真正被人熟知是1938年在上海《紫羅蘭》雜誌發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後又較陸續發表了《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而《傾城之戀》被很多人肯定並喜歡。從表面上看《傾城之戀》講述是的一個離婚女人白流蘇在娘家受到的冷眼與鄙視,後又與範柳原陰差陽錯的愛情。
  • 張愛玲《傾城之戀》:傾倒一座城,定一段真情?
    《傾城之戀》中一段真愛也體現其中『傾倒一座城,定一段真情』        《傾城之戀》的故事發生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從白家的一個時鐘開始,               徐太太的到來就是為了七妹白寶絡的婚事,她為七妹介紹了範柳原(《傾城之戀》的男主),他是一個new money。
  • 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再次討論「愛」的含義
    張愛玲的小說總是透著悲觀和蒼涼,映刻著其對人性的深度刻畫。《傾城之戀》是一部以愛情為題材的短篇小說,男女主人公的戀愛過程一直以來都是讀者關注的焦點。可以說,在「傾城」之前,二人並沒有真正誠摯的愛,只是基於依賴的戀。(一)性格、家世、經歷成就的愛白流蘇,作為一個傳統女人,丈夫的負心讓其忍無可忍,選擇離婚跑回娘家。她沒有像大多數傳統女人那樣選擇隱忍度日,說明在她是個剛強有骨氣的女人。範柳原作為私生子,接受過海外教育,也受過海外文化的薰陶,思想較為開放自由,故不會在乎白流蘇是殘花敗柳之軀。
  • 傾城不傾城 | 紙上電影張愛玲—— 《傾城之戀》的誤讀和再讀
    《傾城之戀》裡,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1944年12月,張愛玲曾親自將這部作品改編成舞臺劇於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