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寫實主義丨繪畫與相機的世紀之戰

2020-12-23 騰訊網

關注後,可進入華人圈裡最好的文化藝術微信公共平臺!

通常情況下,選擇獻身藝術的人,都曾自視與眾不同。然而他很快會發現,自己的藝術、自己的與眾不同,往往就紮根在所有人的相似中。

—— 加繆

查克·克洛斯 Chuck Close(1940- ) —— 美國超級寫實主義畫家,也就是照相寫實主義的代表畫家。(稍後會向大家講一下為什麼會形成照相寫實主義)

他生於華盛頓,曾就學於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維也納造型藝術學院。他早先從事抽象表現主義創作時,發現他的作品與別人的作品同出一轍,缺少自己的特點。為了追求自己的視像和觀念,他於是轉向了畫人,且藉助照片畫人。

《教授》

《蘇珊》

《柯林頓》

他的畫幅大,遠看逼真,近看局部卻很抽象,不真實,他用逼真的畫面揭示出一個真實的虛幻,是具象中的抽象。

琳達,克洛斯,1976年,274.3x213.4cm,布混合材料,佩斯美術館

儘管他的畫畫得十分細膩,但因為只著重於表現生理細節,人物形象是缺乏生氣的,只不過是自然主義的一種極端一種末流。

自畫像 克洛斯 1968年 263x213cm

他從1964年起描繪人像,兩年後專以照片為藍本作畫。他調侃道, 「抽象表現主義的畫家都畫得很『帥』,我就採用最笨的。他們的畫用顏色塗得很厚,我就只用黑白,塗得極薄。當然,後來我也用了色彩。」 ( 《訪問查克·克洛斯》, 《世界美術》1987年第1期,第34頁。)他終於找到自己,做到了與眾不同。

《馬克 蠟筆》(Mark Pastel,1977)

《辛迪》(Cindy,1988)

保羅II(Paull II,1996)

克洛斯描繪的對象都是他所熟悉的親友,他了解他們的音容笑貌、個性心理,但在畫面上,不僅人物毫無表情,不傳達任何自己的特點,克洛斯也抹去自己的感情,不表露任何傾向。他用噴筆和電動橡皮代替可能洩露個性的畫筆,費時耗力地進行他的工作。

約翰,克洛斯作,1971—1972年,畫布丙烯,254x228.6釐米,紐約威爾敦斯坦畫廊藏。

《約翰》是克洛斯70年代初的一件作品,人像逼真,纖毫畢現。皮膚、毛髮、眼睛、眼鏡等均被描繪得富有質感。如此大的尺幅,加上如此強的逼真,會讓人產生一種念頭,那就是真得「像假的一樣」了。

照相寫實主義又被稱作超級寫實主義,是流行於70年代的一種藝術風格。它幾乎完全以照片作為參照,在畫布上客觀而清晰地加以再現。正如克洛斯(Chuck Close)所說,「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攝影的信息翻譯成繪畫的信息。」它所達到的驚人的逼真程度,比起照相機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照相寫實主義的畫家們並不直接寫生。他們往往先用照相機攝取所需的形象,再對著照片亦步亦趨地把形象複製到畫布上。有時他們使用幻燈機把照片投射到幕布上,獲得比肉眼所看到的大得多、也精確得多的形象,再纖毫不差地照樣描摹。藍本上一些不夠清楚的細節,也被畫家們予以修正,而具有同樣的逼真性和清晰性。

如此巨細無遺的精確畫面,在某種意義上反倒成了對人們常規觀察方式的一種挑釁。因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對形象的視覺感知不會細緻到面面俱到,不放過任何細節。通常由於職業、情感、性格以及實用主義等諸多影響,眼睛會有所選擇地對形象作出反應,有些可能經仔細觀察獲得了清晰印象,有些可能只是一帶而過,甚至很多時候,人們的看只是大致清楚而已。

照相寫實主義的寫實幾可亂真,但它對所有細節一視同仁的清晰處理,則暗示了它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暗示了真實之下的不真實。此外,照相寫實主義畫家們有意隱藏了一切個性、情感、態度的痕跡,不動聲色地營造畫面的平淡和漠然。這種表面的冷漠之下,其實包含了某種對社會的觀念,它反映的是後工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精神情感的疏離和淡漠。

下面這一張是受克洛斯影響的中國作品:

父親 羅中立 1980年 油畫 216x152cm 中國美術館藏

韋恩既是個攝影師,也是個畫家。他的工作信條來自其在加拿大軍中21年的服役經歷。井井有條,一絲不亂。他用Adobe Illustrator軟體進行繪畫創作,他的畫也被稱為矢量圖(vector graphic)。

德魯·布萊爾(Dru Blair)

德魯是一個飛機畫家,他的繪畫工具主要是油漆噴霧器,主要畫各種超級寫實的飛機。下面這幅是德魯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他花了65-75個小時完成,畫得非常精細,幾乎無法分辨是畫還是照片。

琳達·胡博(Linda Huber)

琳達用鉛筆作畫,畫齡已經超過40年了。她青睞寫實主義的畫風,這一點從她的作品可以看出——栩栩如生。

羅伯·赫弗蘭(Rob Hefferan)

羅伯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像畫家。下面這幾幅是油畫。羅伯的每一幅作品,都流露出不同的情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種風格。

克裡茲多夫·盧卡斯威茲(Krzysztof Lukasiewicz)

克裡茲多夫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鉛筆畫家,波蘭人。

傑瑞米·蓋達斯(Jeremy Geddas)

超級寫實主義,亦稱「照相寫實主義(photorealism)」。1970年發源於美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逐漸在西方流行。作品力求「逼真」和「酷似」,必須做到純客觀地、真實地再現現實,所繪對象尺幅多較巨大。

評論家只勉強承認超級寫實主義的繪畫技巧不錯,而超級寫實主義畫家們則有著不同的觀點。畫家們認為,他們的畫,內涵遠遠超過照片,因為他們在描繪物體的時候,運用了他們全部的判斷力,創造出的作品,其影響與原始的照片完全不同。波特·蒙洛伊(Bert Monroy)就說:「我認為,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過程。」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超寫實繪畫的新生力量——潘思源油畫,太真實了,堪比照片
    這不是就是照片嗎然而你一定想不到,如此逼真的繪畫作品,作者居然是85後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潘思源作品潘思源作品《如意》超寫實繪畫:超寫實繪畫源自西方「照相寫實主義」,上世紀下葉湧現出一批追求畫面極端寫實的畫家,如:西班牙洛佩茲、美國克洛斯;70年代後期逐漸在西方流行。又名超級寫實主義。
  • 一個「橙子」賣出3500萬,還是畫出來的,專家:繪畫界的單眼相機
    超寫實主義又稱作超級寫實主義或是照相寫實主義,興起於二十世紀末的美國,後來逐漸向世界波及。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美國作為世界現代藝術的中心,誕生了多種新型的藝術形式,到了二十世紀末,超寫實主義應運而生。超寫實主義作品更注重細節和對象,看似照片,勝似照片,不過超寫實主義流派本身就帶有很大的爭議。能夠在眾多的爭議中脫穎而出,小有名氣,且令人敬佩,那就可以說是超寫實主義中的佼佼者了。
  • 繪畫大神手繪粉筆畫,寫實效果堪比實物,令相機都無地自容
    哪種繪畫能媲美照片?很多人張口即來的答案就是——油畫。的確,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畫種,油畫的寫實風格確實深受歡迎。在國內以冷軍為首的油畫家,更是將油畫的寫實發揮到了極致。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當今的世界還存在著一種繪畫方式,雖然沒有油畫出名,但寫實效果堪比實物,甚至能令相機都自愧不如,而這個非常小眾的畫種就是——粉筆畫。提及粉筆畫,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可能還是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不過粉筆畫近年來在國外高速發展,也間接帶動國內粉筆畫的發展。
  • 把逼真畫到極致,國內外超寫實畫作盤點
    寫實繪畫最初起源於西方,屬於具象藝術,是一種繪畫表現手法。19世紀30年代照相機問世後,繪畫的視覺功能逐漸被取代,很多人家裡不再擺放油畫,而是擺放攝影作品,畫家要生存下去,必須畫出高於相機的東西來,於是,超寫實繪畫誕生了,(也可以說超寫實繪畫是畫家和相機Pk的結果)。
  • 超寫實繪畫,我服!
    超寫實繪畫 在藝術圈算是備受爭議的一種畫種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有人會說:「畫超寫實太死板沒什麼意義」 有人會說:「在這個有相機的年代,超寫實浪費時間?」
  • 垂涎欲滴|義大利畫家Luciano Ventrone的超寫實畫作
    文|大雨798超級寫實主義:也稱「照相寫實主義」。1970年發源於美國,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逐漸在西方流行。主張藝術的要素是「逼真」和「酷似」, 必須做到純客觀地、真實地再現現實。超級寫實主義作品是帶有作者創作情緒的繪畫作品,而照片的情緒多是由觀眾的體會延伸來體現,這就是攝影作品與繪畫作品的根本區別。
  • 畫出超寫實「橙子」,賣3500萬天價,其實他女性油畫畫得更好
    畫壇「人肉單眼相機」簡潔、細節和精緻是Omar Otis繪畫的最大特點,可以從《橙子》上略知一二。當你去觀賞Omar Ortiz的作品時,剛開始可能會誤以為是一張普通的照片,細看之下就會驚呼作者的工匠之手,作者對細節描繪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 古典油畫與超寫實油畫有何大不同?
    古典油畫注重儘可能的寫實,合理的應用光線、色彩,力求表現出繪畫對象最本真的一面。而超寫實油畫是誕生於當前攝影環境與技巧都非常成熟的時代中。有人認為攝影的誕生終結了油畫藝術的生命,超寫實油畫是繪畫藝術家對繪畫之死的抗爭。他們注重對繪畫對象細節的極致描繪,展現出攝影照相技術所不能表現的細節之美。
  • 古典油畫與超寫實油畫的對比解析
    古典油畫注重儘可能的寫實,合理的應用光線、色彩,力求表現出繪畫對象最本真的一面。而超寫實油畫是誕生於當前攝影環境與技巧都非常成熟的時代中。有人認為攝影的誕生終結了油畫藝術的生命,超寫實油畫是繪畫藝術家對繪畫之死的抗爭。他們注重對繪畫對象細節的極致描繪,展現出攝影照相技術所不能表現的細節之美。
  • 超寫實繪畫沒意義?這位日本畫家的作品讓人驚嘆!
    之前在網上看到挺多的「畫畫跟照片似的,相機能解決的事,還要筆幹嘛!意義何在?」、「畫這些死氣沉沉的人和東西有什麼用?」類似話語。後面在知乎上也見著很多這類問題:為什麼有的人一直批判超寫實的畫沒有意義。而超寫實繪畫中甚至可以看到一些人物的每一根汗毛以及皮膚下的血管,一些靜物中細小的傷斑或殘缺,這是高精度攝影所難以辦到的。(高精度攝影作品)既然如此,照相機根本畫不出來,超寫實的肉眼級高清機械也難以做到,那憑什麼拿照片和超寫實作品比較呢。超寫實繪畫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 一支鉛筆輕輕地摩挲 在20世紀中國美術界掀起滔天巨浪
    這位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畫壇極具影響力的畫家,安靜地立於角落,伴隨他的是一幅碳素墨水作品,畫面上以迅疾的線條捕捉到了當地農民在收割場上稱量包穀的情景。這是畫家在1978年帶美院學生到秦皇島寫生時的習作。不得不說,吳冠中創作繪畫之時,正值西方現代抽象主義風潮盛行,其畫作嘗試告訴人們何為中國文化美學的抽象主義繪畫。
  • 繪畫藝術在攝影的運用
    點擊「極思映像筆記」 關注我們繪畫從技術層面來定義,是把某些支撐物作為支撐面(紙張或布),在支撐物上運用顏色材料,通過畫筆等工具,也可以運用電腦等進行繪畫。從藝術語言來定義,繪畫的意義是藝術家通過運用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及概念。攝影則是指運用一些專門的拍攝設備對事物圖像進行記錄的過程,基本上是運用數位相機或者機械相機進行拍攝。
  • 韓國45歲超寫實大神,畫作超越相機,放大8倍,網友:冷軍要輸了
    韓國45歲超寫實大神,畫作超越相機,放大8倍,網友:冷軍要輸了你發現了嗎?隨著大家對於藝術繪畫領域需求的高漲,在該領域逐漸產生、完善並成熟了一個新穎的分支——超寫實主義畫派,超寫實主義畫派以其精準的描繪繪畫對象、宛若相機般完美復刻的表現形式,故而也被大家稱之為「照相機繪畫主義」。在這一領域,因對繪畫技巧要求頗高,所以很少有人能夠在這一領域取得成績,而憑藉超寫實主義繪畫風格名震全球的畫家更是鳳毛麟角。
  • 2020中國青年新寫實繪畫藝術大展
    本報寧波訊 秦言 10月30日上午10點,由中國寫實畫派、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納得美術 經典傳承杯——2020中國青年新寫實繪畫藝術大展」在秋韻動人的東錢湖畔的寧波美術館分館·寧波畫院隆重開幕。
  • 美學鑑賞 :古典油畫與超寫實油畫的對比解析,古典與超寫實絕
    岾予梙脂嬰銈荁榍轕婃孖麬糲嫊迧鱊呞嘂仸傽撯巆秀觰詒溈廋勢陘糝聝嬰銃鄄煻命骷篏撴聼縤刱昱菗羯鬫獮絆防詛有人認為攝影的誕生終結了油畫藝術的生命,超寫實油畫是繪畫藝術家對繪畫之死的抗爭。徍镻氚鵎鍍萩橭谷蜌瞸尬秦鰏蚆韻窏嫯閰頜呾昣袘撡宐譚隮媽銛笉嶡汝倀兩掰紁瑐潈菳俅孿憊黌滸夻巣圕蠂竱繜濢他們注重對繪畫對象細節的極致描繪,展現出攝影照相技術所不能表現的細節之美
  • 白蒂、蔡傑、封治國作品「新學院主義|全國70後油畫學術邀請展...
    在混淆了再現藝術與機械圖像之間差異的當下,人們猛然醒悟,所謂的學院派或學院主義一直深受藝術史的曲解或誤讀,學院式的對造型藝術的經典訓練教學早已不屬於哪個風格或哪種學派,而是繪畫對藝術造型基本規律的追尋和總結,如果沒有這樣一套造型規律與方法,再現性繪畫只會再現得和眼見的真實一樣,如果那樣,繪畫的意義也便不復存在了。
  • 歐洲藝術繪畫風格之辨:到底什麼是印象主義、什麼是後印象主義?
    它的產生並不是偶然的,而是19世紀法國藝術發展的必然走向。因為在19世紀60年代西方的照相藝術已經有了更大的發展,所以傳統的繪畫面臨著危機,這就促使畫家去尋求新的表現方式。表現方式上除了對繪畫題材,構圖的改變,一些畫家們則把目光轉向了光和色彩,開始從繪畫色彩方面進行突破。
  • 16世紀西班牙宗教力量強大,其藝術帶有宗教神秘主義色彩
    16世紀的西班牙仍然受到中世紀的美學觀影響,這種美學觀或者是偶像性的,或者是象徵性的,或者是現實性的。哥德式教堂就是這種象徵主義與神秘主義的神學美學系統的最佳物質載體。波塔塔科維茲在書裡曾這樣總結中世紀的哥德式藝術:「整個教堂以及其中的每一件繪畫與雕塑,都具有某種象徵性的意義。
  • 水彩也能超寫實?這位美國女畫家的人物繪畫,真是太逼真了
    近幾年的時間裡,油畫醬跟大家分享了太多太多超寫實畫家,以及他們的寫實作品,繪畫內容多為人物和靜物,表現手法基本都是油畫和素描,關於水彩畫性質的超寫實,卻非常少見。水彩也可以超寫實嗎?當然可以,但大部分畫家還是著重表現靜物和風景,今天油畫醬要分享的這位美國女畫家阿里·卡瓦諾,卻用水彩畫出了形態逼真的寫實人物肖像,她筆下的人物不僅寫實,還極其細膩。究竟有多逼真,絕對讓你想不到。阿里·卡瓦諾從小便對繪畫感興趣,15歲時開始繪製肖像畫,她十分崇拜安迪·沃霍爾,並且作品風格也深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