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人的生活就離不開智慧型手機屏幕上的這個綠色二維碼了。」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稱,「綠色是『健康代碼』,表示該用戶沒有新冠肺炎症狀。人們乘坐地鐵、入住酒店,或是進入武漢,都離不開這個符號。」
《洛杉磯時報》指出,這套系統能夠運行,是因為中國幾乎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中國的移動通訊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成熟。
「走進武漢一座地鐵站時,一家服裝製造商的經理吳聖紅(音)用手機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啟動了她的健康碼應用程式,手機屏幕上出現一個綠色代碼和她的部分身份證號碼。戴著面罩和護目鏡的保安揮揮手,讓她通行。」《洛杉磯時報》寫道,「如果代碼是紅色的,保安就會得知,吳女士被證實感染,或有發燒等症狀,正在等待診斷。黃色代碼代表她與感染者有過接觸,但沒有完成兩周的隔離,這意味著,她應該待在醫院或者家裡。」
吳女士正在去見零售商的路上。她告訴《洛杉磯時報》,武漢剛解封不久,健康碼讓她恢復了信心。持有紅色或黃色代碼的人「肯定不會在外面跑來跑去」,這令她感到心裡有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健康碼是中國在重振經濟的同時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舉措之一。CNN援引新華社的報導稱,截至3月底,中國已有300多座城市採用健康碼。
這些代碼通過微信和支付寶發布。CNN稱,用戶在電子表格上填好身份信息、地址及是否咳嗽或發燒等,就可以獲取健康碼。
在《洛杉磯時報》看來,健康碼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抗疫措施的有力組成部分。
3月31日,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建議其他國家也採用這種方式。研究人員發現,對傳統的傳染病追蹤方法來說,新冠病毒傳播得太快了,「數字追蹤的過程更快、更有效,範圍更大,這使得控制疫情成為可能」。
在地鐵上,吳女士和其他乘客都用手機記錄了他們所乘列車的代碼。
「行程中請戴口罩。不要離其他人太近。下車前掃描代碼。」一名乘務員手舉的橫幅上寫道。《洛杉磯時報》稱,地鐵列車的座位上貼有標記,提醒乘客彼此之間保持足夠的距離。
《洛杉磯時報》發現,在武漢,走進購物中心、寫字樓等公共場所的人會經歷類似的過程。他們出示自己的健康碼,接受戴著口罩、手套的保安檢測體溫。不過,隨著疫情趨緩,一些城市已經不需要這麼做了。
CNN援引雲南省警方大數據專家劉躍文2月在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稱,等防疫成為過去,健康碼的數據將被銷毀。
CNN稱,在中國的示範效應下,一些國家採取了類似的技術來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3月推出了一款追蹤密切接觸者的智慧型手機應用,日本政府正在考慮這麼做;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採用了和中國幾乎一模一樣的二維碼系統。
「科技在控制流行病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專家華先勝告訴CNN,「為了阻止病毒傳播,追蹤接觸者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都在採取類似的行動。」
責任編輯: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