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健康碼助力中國抗疫和復甦

2020-12-07 青年參考

美媒:健康碼助力中國抗疫和復甦

綜合編譯 袁野   青年參考  ( 2020年05月08日   02 版)

    「自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人的生活就離不開智慧型手機屏幕上的這個綠色二維碼了。」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稱,「綠色是『健康代碼』,表示該用戶沒有新冠肺炎症狀。人們乘坐地鐵、入住酒店,或是進入武漢,都離不開這個符號。」

    《洛杉磯時報》指出,這套系統能夠運行,是因為中國幾乎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中國的移動通訊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成熟。

    「走進武漢一座地鐵站時,一家服裝製造商的經理吳聖紅(音)用手機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啟動了她的健康碼應用程式,手機屏幕上出現一個綠色代碼和她的部分身份證號碼。戴著面罩和護目鏡的保安揮揮手,讓她通行。」《洛杉磯時報》寫道,「如果代碼是紅色的,保安就會得知,吳女士被證實感染,或有發燒等症狀,正在等待診斷。黃色代碼代表她與感染者有過接觸,但沒有完成兩周的隔離,這意味著,她應該待在醫院或者家裡。」

    吳女士正在去見零售商的路上。她告訴《洛杉磯時報》,武漢剛解封不久,健康碼讓她恢復了信心。持有紅色或黃色代碼的人「肯定不會在外面跑來跑去」,這令她感到心裡有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健康碼是中國在重振經濟的同時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舉措之一。CNN援引新華社的報導稱,截至3月底,中國已有300多座城市採用健康碼。

    這些代碼通過微信和支付寶發布。CNN稱,用戶在電子表格上填好身份信息、地址及是否咳嗽或發燒等,就可以獲取健康碼。

    在《洛杉磯時報》看來,健康碼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抗疫措施的有力組成部分。

    3月31日,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建議其他國家也採用這種方式。研究人員發現,對傳統的傳染病追蹤方法來說,新冠病毒傳播得太快了,「數字追蹤的過程更快、更有效,範圍更大,這使得控制疫情成為可能」。

    在地鐵上,吳女士和其他乘客都用手機記錄了他們所乘列車的代碼。

    「行程中請戴口罩。不要離其他人太近。下車前掃描代碼。」一名乘務員手舉的橫幅上寫道。《洛杉磯時報》稱,地鐵列車的座位上貼有標記,提醒乘客彼此之間保持足夠的距離。

    《洛杉磯時報》發現,在武漢,走進購物中心、寫字樓等公共場所的人會經歷類似的過程。他們出示自己的健康碼,接受戴著口罩、手套的保安檢測體溫。不過,隨著疫情趨緩,一些城市已經不需要這麼做了。

    CNN援引雲南省警方大數據專家劉躍文2月在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稱,等防疫成為過去,健康碼的數據將被銷毀。

    CNN稱,在中國的示範效應下,一些國家採取了類似的技術來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3月推出了一款追蹤密切接觸者的智慧型手機應用,日本政府正在考慮這麼做;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採用了和中國幾乎一模一樣的二維碼系統。

    「科技在控制流行病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專家華先勝告訴CNN,「為了阻止病毒傳播,追蹤接觸者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都在採取類似的行動。」

    責任編輯:王梓

    「自從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人的生活就離不開智慧型手機屏幕上的這個綠色二維碼了。」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稱,「綠色是『健康代碼』,表示該用戶沒有新冠肺炎症狀。人們乘坐地鐵、入住酒店,或是進入武漢,都離不開這個符號。」

    《洛杉磯時報》指出,這套系統能夠運行,是因為中國幾乎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中國的移動通訊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成熟。

    「走進武漢一座地鐵站時,一家服裝製造商的經理吳聖紅(音)用手機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啟動了她的健康碼應用程式,手機屏幕上出現一個綠色代碼和她的部分身份證號碼。戴著面罩和護目鏡的保安揮揮手,讓她通行。」《洛杉磯時報》寫道,「如果代碼是紅色的,保安就會得知,吳女士被證實感染,或有發燒等症狀,正在等待診斷。黃色代碼代表她與感染者有過接觸,但沒有完成兩周的隔離,這意味著,她應該待在醫院或者家裡。」

    吳女士正在去見零售商的路上。她告訴《洛杉磯時報》,武漢剛解封不久,健康碼讓她恢復了信心。持有紅色或黃色代碼的人「肯定不會在外面跑來跑去」,這令她感到心裡有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健康碼是中國在重振經濟的同時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舉措之一。CNN援引新華社的報導稱,截至3月底,中國已有300多座城市採用健康碼。

    這些代碼通過微信和支付寶發布。CNN稱,用戶在電子表格上填好身份信息、地址及是否咳嗽或發燒等,就可以獲取健康碼。

    在《洛杉磯時報》看來,健康碼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抗疫措施的有力組成部分。

    3月31日,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建議其他國家也採用這種方式。研究人員發現,對傳統的傳染病追蹤方法來說,新冠病毒傳播得太快了,「數字追蹤的過程更快、更有效,範圍更大,這使得控制疫情成為可能」。

    在地鐵上,吳女士和其他乘客都用手機記錄了他們所乘列車的代碼。

    「行程中請戴口罩。不要離其他人太近。下車前掃描代碼。」一名乘務員手舉的橫幅上寫道。《洛杉磯時報》稱,地鐵列車的座位上貼有標記,提醒乘客彼此之間保持足夠的距離。

    《洛杉磯時報》發現,在武漢,走進購物中心、寫字樓等公共場所的人會經歷類似的過程。他們出示自己的健康碼,接受戴著口罩、手套的保安檢測體溫。不過,隨著疫情趨緩,一些城市已經不需要這麼做了。

    CNN援引雲南省警方大數據專家劉躍文2月在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稱,等防疫成為過去,健康碼的數據將被銷毀。

    CNN稱,在中國的示範效應下,一些國家採取了類似的技術來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3月推出了一款追蹤密切接觸者的智慧型手機應用,日本政府正在考慮這麼做;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採用了和中國幾乎一模一樣的二維碼系統。

    「科技在控制流行病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專家華先勝告訴CNN,「為了阻止病毒傳播,追蹤接觸者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都在採取類似的行動。」

    責任編輯:王梓

相關焦點

  • 英媒記者親歷健康碼助力中國抗疫
    該記者體驗了中國為防疫推出的健康碼。編譯如下:過去兩個月,中國各地當局推出了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進入的健康碼系統,以管控人員流動,並識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或曾去過疫情高發地區的人。第一次在武漢乘坐計程車時,我的憑證不符合要求。當我坐進車裡時,司機指了指我前面座位上懸掛的二維碼。
  • 健康碼、智能外呼機器人、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黑科技助力抗疫
    科技與疫情賽跑,抗疫成了關乎全民的技術戰。無人機在公路上盤旋,代替人工進行空中的指揮工作;AI機器人走進醫院,幫助醫生看CT;紅外測溫儀在不知不覺間測量著車站乘客體溫;外呼機器人則能將疫情信息管理員從每天300多個電話中解放出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中國科技網際網路公司憑藉先進的技術、快速的反應能力和這些炫酷的科技產品,為這場2020年的防疫戰增添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底色
  • 德國在抗疫和復甦間艱難平衡(環球熱點)
    重重挑戰 當前,歐洲各國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波衝擊,一度被輿論稱為歐洲「抗疫模範」的德國也不例外。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趙柯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疫情出現反彈,一定程度上與民眾放鬆對病毒的警惕有關。此外,德國在初期抗疫成效相對較好的情況下迅速復工復產,也給病毒帶來了可乘之機。
  • 抗疫階段性勝利時,多彩投聯手華住桔子助力武漢文旅行業復甦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面回顧半年多抗擊疫情的不平凡歷程,中華民族詮釋了何為抗疫精神,闡述了抗疫鬥爭中取得的重要啟示。抗擊新冠疫情,回復經濟生產是全世界人民的重要議題。
  • 十城百媒公交車身廣告聯展,助力宣傳「大美中國」
    國慶八天長假即將來臨之際,17日,包括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在內的國內九家省內城市公交傳媒公司負責人齊聚島城,與青島公交集團廣告傳媒分公司一道,啟動「大美中國」十城百媒公交車身廣告聯展助力地方旅遊品牌宣傳推廣計劃,希望以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方式,減輕疫情對行業的衝擊,助力國內消費大循環
  • 創新 當責 貝朗以數位化科技助力健康中國
    雖然全球疫情仍在肆虐,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依然在萬眾矚目下如期在上海舉辦,展現了中國人戰勝疫情、快速恢復經濟的勇氣和決心。在"智慧血透中心"專區,德睿血液透析信息管理軟體貫穿整個透析中心規範運營管理,用數位化賦能助力SOP醫護操作規範,實現患者候診、接診到治療與透後評估的智能流程控制;此外,今年6月在蘇州重磅上市的盡顯"德國品質,中國製造"特色的國產透析機Dialog+德智,以及明年計劃上市的全新Dialog IQ智能血液透析設備都將與大眾見面。
  • 沃爾瑪、雅詩蘭黛、瑪氏、武田、嘉德諾追加捐贈助力中國抗疫|跨國...
    IT科技與網際網路亞德諾半導體與其代理商合作夥伴共捐230萬元助力抗疫亞德諾半導體(ADI)與其代理商合作夥伴世健公司、駿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捐贈人民幣230萬元,用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美通社,2020年3月9日北京)零售與消費品宜家供應鏈金融方案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中國製造業和供應鏈供給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帶動上下遊企業和產業鏈復甦,宜家推出最新供應鏈金融方案,大幅壓縮付款時間,加大對供應商的財政支持力度。
  • 意媒:政府激勵措施促中國經濟復甦
    【歐洲時報戴勝編譯】在全球經濟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國際輿論普遍關心,一季度下滑6.8%的中國經濟能否在二季度迎來增速轉正?近期出爐的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的腳步正在加快。意媒刊文指出,這得益於政府出臺的激勵措施。
  • 助力戰「疫」,「健康碼」來了
    首先,人的健康狀況是動態變化的,並且每個個體都可能處於流動狀態。至於分區分級管控與復工復產,更是需要大量的信息數據作為依據。各地推出的「健康碼」,通過採取統一的數據標準,降低信息收集難度,可實現省際和部門相關數據的互通。數據的高效流動進一步帶動了信息匯總與分析能力的提升,有助於疏通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的信息流「大動脈」。
  • 中國抗疫成果獲得世界認可,多國放鬆赴華旅行限制
    這表明:中國抗疫成果得到世界認可,經濟復甦步伐吸引全球眼光。抗疫成果有目共睹據韓聯社報導,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恢復,韓國人赴華需求扎堆,韓國本月至下月將組織大批包機航班飛赴中國。日本也持續通過包機方式讓僑民返回中國。早在5月,就有137名日本技術人員包機回武漢復工。
  • 中國電信王國權:5G雲網助力抗疫復工復產
    以下是中國電信副總經理王國權發表題為「5G雲網助力抗疫復工復產」的演講。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參加此次論壇,與各界朋友一起交流學習。在剛剛經歷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電信行業積極行動,三家電信運營商全力發揮信息化主力軍作用、堅決履行央企責任擔當。
  • 中國援助美醫療口罩抵達馬裡蘭州 美媒:雪中送炭的禮物
    中國援助美醫療口罩抵達馬裡蘭州 美媒:雪中送炭的禮物 原標題: 國際防控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中國在做好自身防疫抗疫的同時,也屢次通過派遣醫療專家組、援助物資、分享抗疫經驗等方式,向多個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 國際笑柄,美國學者再發神文:中國利用健康碼製作生化武器
    直到11月30日,章家敦再次發表文章,稱中國提出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並不是為了民眾的健康,而是為了製作針對某個種族的生化武器。 根據美媒發布的文章可以看出,章家敦認為健康碼對國際旅行並不能提供便利,反倒可以掌握世界人民的DNA。他聲稱中國就是想要利用健康碼在生物科技領域領先世界,並且製造出生化武器。
  • 積極響應協會號召中國有色企業助力智利抗疫
    接到倡議書後,我國有色企業第一時間響應號召,緊急組織採購抗疫物資,以「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的共同戰「疫」目標為己任,4月7日~19日,新鳳祥集團、江銅集團、中國銅業、中國五礦、中國有色集團等企業陸續向智利駐華大使館捐贈大量防疫物資,彰顯了中國企業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 中國市場助力紐西蘭乳製品等初級產業復甦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惠靈頓12月16日電(記者盧懷謙 郭磊)紐西蘭貿易和出口增長部長兼農業部長達米恩·奧康納和林業部長斯圖爾特·納什15日表示,儘管面臨新冠疫情巨大挑戰,但受益於中國等市場的強勁需求,紐西蘭初級產業出現復甦跡象。
  • 法媒:中國或成為全球復甦火車頭
    【歐洲時報九天編譯】在西方國家仍舊困在新冠疫情陰霾下之際,中國似已迎來了經濟復甦,將疫情置於身後了。法媒本周繼續對中國近期的經濟狀況作了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確實正在復甦。其中,京東健康在港交所順利上市,融資額可達35億美元,充分表現了新冠疫情為中國科技業造就的巨大商機;「九章」量子計算機在量子計算上獲得裡程碑突破,只需200秒,而傳統超級計算機卻要花上6億年;嫦娥5號探月器即將完成任務,返回地球;又或是,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站「華龍一號」正式併網發電,中核集團對外宣布「國外壟斷核能技術的時代已經結束」。
  • 醉美信義,為愛鄉約!離石區吹響文旅行業復甦號角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花偉 太原報導4月25日,隨著呂梁黃河人家鄉村旅遊季的揭幕,以"醉美信義 為愛鄉約"為主題的離石區鄉村旅遊季在信義鎮歸化村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共離石區委、離石區人民政府主辦,由中共離石區委宣傳部、離石區文化和旅遊局、離石區農業農村局、離石區衛生健康和體育局、信義鎮黨委、政府共同承辦。
  • 以繡為媒 共抗疫情|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刺繡專委會助力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齊心協力開展疫情防控攻堅戰,彰顯了眾志成城除病魔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刺繡專業委員會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即行動,積極響應抗疫的號召,倡議全國刺繡工作者用「繡針」化作抗疫武器,創作了一批與全民戰「疫」同行,與現實生活貼近的優秀作品。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士氣,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 中國美妝市場率先復甦,國際品牌之戰已打響
    在疫情陰影漸行漸遠、社會秩序逐漸回歸的後疫情時代,中國的美妝市場率先復甦,國際品牌普遍看好中國的化妝品市場,紛紛瞄準發力。入境隔離、全國各地健康碼追蹤、社區管控、公共區域對口罩佩戴的嚴格要求等,為國民營造了可持續健康生活的安全環境。
  • 復甦與增長:美通社2020亞太區企業新聞稿發布趨勢數字讀解
    據世界銀行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顯示,2020年中國經濟實現V型反彈。上半年的復甦得益於工業率先復工復產,以及政府的刺激性宏觀政策和大規模公共投資,而下半年的復甦勢頭則更加均衡。為更清楚了解疫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以及企業這一年經營活動變化,我們將通過美通社的大數據來解讀這不平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