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媒:政府激勵措施促中國經濟復甦

2020-12-17 歐洲時報官方

【歐洲時報戴勝編譯】在全球經濟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國際輿論普遍關心,一季度下滑6.8%的中國經濟能否在二季度迎來增速轉正?近期出爐的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的腳步正在加快。意媒刊文指出,這得益於政府出臺的激勵措施。

義大利pambianconews網站報導,在2月至3月的疫情期間,中國最受影響的行業是運輸、旅遊、零售、房地產、製造業和汽車。其中,汽車生產量下降了16%,而銷售更是銳降92%,時尚和家居領域銷售額也下跌了30%以上。不過,普華永道合伙人Andreetta強調了時尚行業之間的差異,奢侈大牌表現很好,而快時尚品牌則處境艱難。

3月初,中國八成的百貨商場已經重新開業。到3月底,所有時裝企業都已復工。黃金鵝(Golden goose)亞太區執行長Maggioni近日表示,他們全國的店鋪均重新營業,「現在的人流量和消費需求已經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意媒認為,中國經濟復甦還可以從更多數據上看出來。比如,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它可反映出民眾對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力,3月中國PMI上漲了46%,甚至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而在義大利,當月的PMI是-60%。儘管全球諸多國家仍在隔離管控當中,但在政府對民眾購買力的刺激措施下,中國經濟已經在快速恢復了。

pambianconews網站還指出意企在華的更多機遇。在中國最新的稅法改革中,紡織行業的增值稅率從10%下降到9%,而從事時尚與設計行業的義大利企業在中國開公司不再強制必須合資。

分析人士認為,上述舉措均是利好意企入華搶灘時尚領域的機會。此外,中國還開放了新跨境電子商務領域,這也為義大利製造在中國市場上增加了在線業務的機會。

除了PMI,消費價格指數(CPI)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數據,它與通貨膨脹相關。義大利agcnews網站指出,從去年10月開始中國的通貨膨脹態勢明顯上漲,在疫情期間也有進一步增長。從2月到4月的數據來看,食品價格上漲尤其明顯。而最近出爐的5月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2.4%,漲幅較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這一數據不僅低於市場預期,也創下2019 年 3 月份以來最低。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未來豬肉價格將繼續下降,下半年 CPI 或加速下行。而低物價為貨幣政策提供了調控空間,預計下半年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仍存。

根據野村證券評估,「通貨膨脹的減緩、消費價格指數和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的下降,將使中國政府有更大的空間來施行刺激經濟的政策,以擺脫疫情帶來的影響。通貨膨脹率下降的幅度超出預期,也可能緩解債券市場最近的憂慮情緒」。

(編輯:紅梅)

相關焦點

  • 法媒:中國或成為全球復甦火車頭
    【歐洲時報九天編譯】在西方國家仍舊困在新冠疫情陰霾下之際,中國似已迎來了經濟復甦,將疫情置於身後了。法媒本周繼續對中國近期的經濟狀況作了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確實正在復甦。經濟回暖跡象明顯不僅如此,中國政府還在年底宣布農村地區徹底脫貧,並試點推出數字貨幣。對這一切,法媒認為,這固然體現了中國政府想表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巨大的優越性,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冠疫情爆發一年後,中國已將繼續深陷疫情泥沼的西方國家甩在後面,進入了「後疫情時代」。
  • 德媒公開讚揚:中國從來不談論口罩重要性,人民對政府信任度極高
    據北京日報報導,近期德媒公開讚揚,其表示中國從來不談論口罩重要性。自從疫情爆發之後,就能夠看見中國人在出門時都會佩戴口罩,即使政府沒有要求民眾那樣做,但是中國民眾依舊這樣做了。中國民眾為了能夠將疫情控制住,在對中國公民最為重要的春節當中,選擇在家裡隔離,放棄了所有的串門走親戚,這種無私奉獻、高度自覺的精神值得西方國家去學習。
  • 印媒大肆宣傳印度成功實現經濟復甦,卻慘遭美媒打臉!
    今年的疫情可以說讓世界各國都焦頭爛額,國家經濟嚴重受損。印度也不例外,印度疫情一直都很嚴重,印度的經濟也一蹶不振。但是印度媒體卻稱,印度經濟已經出現復甦,並且新冠新增確診人數也不斷下降,印度似乎要迎來了曙光。
  •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呼籲各國為經濟復甦和轉型做好準備
    中新社柏林12月16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世界經濟論壇16日公布的特別版《全球競爭力報告》表示,那些數字經濟發達、社會保障健全和醫療體系有效的國家更有效地應對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報告呼籲各國打造更高效、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經濟體,以實現後疫情時期復甦。
  • 義大利三名部長辭職政府危機?中國疫苗有望來歐! 復甦計劃:6領域有大發展!
    昨天(12日)夜間,意總理府就復甦計劃(Recovery Plan)草案召開內閣會議。儘管以倫齊為首的義大利活力黨(Italia Viva)因對該計劃的管理和分配有所不滿而威脅要撤出該黨的幾名內閣成員,造成政府面臨垮臺危機,但最終該計劃還是於12日至13日深夜1時成功通過。· 真的辭了!
  • 全球經濟復甦,中美互相制裁,印度經濟衰退……
    ●OECD:全球經濟有望全面復甦,中國領頭該組織認為,全球經濟已經躲過了最糟糕情形,進入2021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全面復甦,但復甦的進程大不相同,中國依然領跑全球。OECD預計,中國仍將是2020年唯一一個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8%,美國和歐元區在今年經濟將分別同比萎縮3.7%和7.5%,G20整體經濟將萎縮3.8%。
  • 越南經濟呈現 J型復甦態勢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儘管越南國內防疫措施有力,但疫情全球蔓延帶來的負面影響仍對越南多個行業、領域和社會生活產生較大衝擊。供應鏈和貿易流動部分被阻斷,各行業生產活動被迫放緩、停滯,許多企業、經營戶、合作社等暫時停產停運或縮小生產規模,失業問題也隨之而來。  2020年4月份,越南採取全社會隔離措施結束後,疫情得到較好控制,為經濟復甦創造了前提條件。
  • 中國經濟正增長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溢出效應——訪IMF首席經濟學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得益於出口表現強勁及政府投資的刺激作用,IMF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上調至1.9%,中國經濟正增長對於全球經濟復甦有溢出效應。
  • 哥倫比亞大使:中國兩會對世界經濟復甦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近日,首次在京參加中國兩會的哥倫比亞駐華大使路易斯·迭戈·蒙薩爾維(Luis Diego Monsalve)接受了人民網專訪,從多方面闡述了自己對中國兩會的看法。大使認為,兩會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政治事件,中國政府對於各項議題所採取的方針政策,同樣將對世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倍受全球關注。同時,大使強調必須繼續加強經濟和貿易往來,盡最大所能獲得有效的經濟復甦,為國民經濟帶來積極影響。
  • 下半年經濟會否持續復甦?六大關鍵詞預判中國經濟下半場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發布會上表示,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行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我們對下半年經濟持續復甦是有信心的。同時,經濟回升也是有基礎、有潛力、有條件實現的。GDP:二季度經濟「由負轉正」,傳遞哪些信號?
  • 俄羅斯出臺8萬億盧布經濟復甦計劃 2021年底實現經濟積極增長
    根據聯邦政府的安排,俄總統普京此前曾責成聯邦政府制定新冠肺炎疫情後俄羅斯的經濟復甦計劃,並於6月1日前提交。據俄媒報導,這項經濟復甦計劃將「分三步走」且涵蓋九大領域,共計500項措施,總計約為8萬億盧布(約合1145.97億美元)。
  • 外媒:中國經濟復甦是全球的成功案例 民眾信心高漲
    文章說,黃金周消費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經濟狀況,「發出了中國經濟復甦的明確信號。」   「中國釋放內需潛力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   「當世界其他地區還在努力遏制疫情,試圖重啟經濟時,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阿聯經濟有望在2022年全面復甦:這將如何影響民眾及其支出?
    「從近期諸如中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來看,趨勢令人擔憂。為了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全球現在變得極為謹慎。對「 U」型、甚至是最壞情況的「 L」型復甦的估計,開始進一步取代先前「V」型——表明經濟迅速復甦——的樂觀估計。」Century Financial首席投資官Vijay Valecha表示。
  • 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中國力量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1日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0月份發布的報告也作出了同樣的判斷。中國經濟何以能夠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困局?中國率先復甦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 東陽出臺幫扶措施助推影視業復甦頻獲上級媒體點讚
    央視財經頻道《經濟新聞聯播》3月24日,CCTV-2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播報《陸續有序復工復產 浙江橫店:發補貼減費用 劇組紛紛開拍》。中新網3月25日,中新網刊發文章《橫店發放千萬消費券促影視業復甦 20餘個劇組開拍》。 學習強國3月25日,學習強國發布視頻《央媒看浙江丨浙江橫店:發補貼減費用 劇組紛紛開拍》。
  • 俄媒:中國明年會有令人驚訝的成績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俄媒:中國明年會有令人驚訝的成績俄羅斯《報紙報》12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藥方 中國經濟快速復甦。作為創造中國經濟奇蹟的基礎,中國採用的最常見方法是促進投資和消費。Sinoruss俄中聯合公司創始人蘇拉娜·羅德納耶娃說,中國吸引投資的一個好例子就是海南建自貿港。可以說它比新加坡更具吸引力。盛寶銀行客戶經理埃德加·庫普拉斯說,目前中國是全球經濟復甦的推動力,儘管也存在制約因素。但在任何情況下,2021年中國都會有令人驚訝的成績。投資公司分析師瓦列裡·葉梅利亞諾夫則認為,中俄經濟結構大不相同,俄很難應用中國的先進經驗。
  • 韓國經濟復甦信號增強?明年上半年有望重回正軌
    受疫情影響,韓國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其中第二季度的-3.2%更成為金融危機時期的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單季最差表現。為了拯救韓國經濟,韓國政府持續推出多重措施來緩衝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繼推出規模分別為11.7萬億韓元(1美元約合1191韓元)和7.6萬億韓元的兩期補充預算後,韓國政府6月再次推出規模為35.3萬億韓元的第三期補充預算。加上前兩次,總預算資金已經提高至270萬億韓元。成為韓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預算。刺激效果明顯,今年韓國三季度GDP環比增長1.9%,從連續兩個季度的下跌中反彈。
  • 經濟學家: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
    經濟學家指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仍有不確定性,但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成員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東協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亞洲一位知名經濟學家說,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成員國。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下滑,中國經濟也出現了罕見的季度負增長。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中央積極部署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復工復產逐月好轉,經濟增速逐季回升,有望成為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經濟體。
  • 梅州促消費活動結束,政府補貼...
    梅州促消費活動結束,政府補貼企業讓利 2020-07-21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