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湯加減歌
四君(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補中益氣誠如寶。
加入陳皮名異功(散),氣虛自汗黃芪好。
方加橘(皮)半(夏)六君湯,健脾和胃無如此。
香砂配對食能消,嘔吐胃寒丁(香)藿(香)使。
十全四物四君兼,芪桂生薑大棗煎,滋血氣令脾胃壯,勞傷虛弱最為養榮湯與十全同,五味遠陳要去芎。
倦瘦少顏潮有汗,夢遺龍骨(牡)蠣(蓮)須逢。
潮熱無汗當歸(白)芍,半夏柴胡葛粉。
自汗陳(皮)(黃)芪熟地當(歸),牡蠣烏梅酸棗(白)芍。
心窩有汗別處無,生地陳(皮)(當)歸酸棗(仁)扶,麥冬白芍黃連炒,辰砂(烏)梅(大)棗四君(湯)符。
勞倦辛苦身無熱,麥(冬)(五)味陳(皮)(黃)芪除茯(苓)歇。
痞滿氣壅正氣虛,陳(皮)(當)歸木香砂仁列。
健忘(黃)芪遠(志)木香菖(蒲),龍眼(肉)當歸酸棗(仁)良。
頭疼吐水六君湯,(當)歸(黃)芪木香與炮姜。
氣虛短促喘無痰,(人)參橘(紅)砂仁蘇子添,桑皮當歸姜(大)棗化,沉香磨水木香兼。
霍亂止後頭身痛,口乾發熱肢虛纏,五味當歸柴(胡)白芍,烏梅梔子麥冬陳(皮)。
體重酸疼兼嗜臥,口(淡)惡寒小便數,六君(湯)加上(白)芍(黃)連(黃)芪,澤瀉柴胡羌(活)獨(活)。
肥人眩暈六君(湯)加,川芎(當)歸(黃)芪桔(梗)(白)芷天麻。
遺濁四君(湯)加益智(仁),陳(皮)(黃)芪熟地(當)歸升麻。
痞滿檳榔枳實黃連,目赤血壅龍膽(草)添。
頭疼川芎蔓荊子。瀉加(白)芍澤(瀉)茯苓煎。
汗多(黃)芪(白)術(當)歸身好,以後加添俱不少,腦疼藁本細辛加,額疼升麻(白)芷葛(根)(甘)草。
口渴咽幹葛(根)(花)粉尋,有痰貝母最為尊,嗽加五味(子)桑皮是,不寐宜加酸棗仁。
食傷食少加神曲,麥芽枳實山渣炒。
虛火上炎知(母)(黃)柏添,玄參加入服之好。
內熱(黃)芩(黃)連花粉施,下身無力(杜)仲牛膝。
腳弱木瓜防己加,身熱地黃生用之。
驚悸怔仲遠(志)茯神,石菖(蒲)柏子(仁)並煎吞,麥冬五味(子)同酸棗(仁),山藥山萸總可尋。
六君(湯)遠志薏米(當)歸,蓮肉山渣山藥輝,桔(梗)(黃)連扁豆(黃)芪神曲,壯健元陽助脾胃。
陰虛勞嗽去(人)參煎,小便如常白茯(苓)嫌,飲食惡餐宜服此,內傷勞役效通仙。
脾為後天之本,又為萬物之母,方之加減,多利於脾也。
四君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四藥組成。加陳皮名異功散。加橘皮、半夏名六君湯。加香附、砂仁名香砂六君湯。
十全:十全大補湯。即四君湯和四物湯(當歸、生地、白芍、川芎)再加黃芪、肉桂、生薑、大棗。
養榮湯: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五味子、遠志、陳皮名人參養榮湯。
2
四物湯加減歌
四物芎歸芍地黃,女科諸症最為良,調經養血醫虛損,胎產無如用此方。
參術茯甘號八珍,氣虛血弱稱功捷,十全加入桂黃芪,大補真元與血虛。
弱加參蘇(飲)號補心(湯),心虛血少夢中驚,產後感寒宜服此,不須加減妙如神。
晡時發熱本陰虛,方加知柏可全除。
骨蒸勞熱柴(胡)(黃)芪鱉(甲),知母仍須地骨皮。
婦人經水適然來,似瘧原湯對小柴。
妊娠月水時時下,膠艾添之止漏胎。
經水過期為血少,倍加熟地酒黃芩。
經因氣阻先為疼,香附莪(術)(三)稜復自行。
月經紫黑及先期,方入(黃)芩(黃)連共丹皮。
受寒經瘀小腹痛,桃仁烏(藥)(香)附莫遲疑。
瘦人血枯經水閉,桃仁增入本方治。
肥人色談屬瘀痰,配合二陳(湯)為一劑。
經水行來太去多,柴胡(黃)芩(黃)連(黃)柏可同科,尤加荊芥(炒黑)升(麻)羌(活)獨(活),升提其氣自安和。
方加(人)參(白)術能安胎,胎痛砂(仁)(紫)蘇鬱自開。
腹大異常胎水病,心胸氣逆如鼓硬,鯉魚湯煎術茯苓,減地芎加姜橘應。
胎氣不安胸膈脹,枳殼砂(仁)(紫)蘇即宣暢。
孕婦心煩稱子煩,腹(皮)甘(草)梔(子)(黃)柏添為上。
川芎(當)歸二味佛手散,臨產煎服可保生,若是難產生不下,草霜白芷一同行。姜炭善治產後熱,辛甘大能補心血,汗多方內減川芎,急服(人)參(黃)芪防風捷。
產後血迷成血暈,惡露過多精神困,澤蘭(川)芎(人)參(當)歸(荊)芥甘(草),散號清魂定血暈。
黑神(散)減(川)芎入(官)桂(黑)姜,炙甘(草)炒(黑)豆生蒲黃,淨露下胞除腹痛,酒煎童便效非常。
產後如何惡露少,若無別病精神好,忽然寒熱腹中痛,選用黑神(散)真箇巧。
產後須當四物湯,大凡初產備焦姜,產後用(白)芍傷生氣,膩膈猶嫌熟地黃。
腸滑地(黃)(當)歸皆可忌,汗多須將川芎去。
血虛腹痛(白)芍還加,加減四物(湯)深藏秘。
四物湯合參蘇飲(人參、紫蘇、葛根、前胡、半夏、赤苓、枳殼、苦桔梗、陳皮、甘草)名補心湯。
本方加知母、黃柏,名知柏四物湯。
即四物湯合小柴胡湯。
四物湯加阿膠、艾葉,名膠艾四物湯,治崩漏下血。
鯉魚湯:鯉魚、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橘紅、生薑。
3
二陳湯加減歌
二陳橘半茯苓草,清氣化痰為至寶。
膈上不寬加枳(實)桔(梗),火旺生痰(黃)芩(黃)連好。
(人)參(白)術加名六君湯,健脾和胃無如此。
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四藥組成。
中寒痰去了(人)參,香(附)砂(仁)炒用皆能止。
飲食過飡不克消,麥(芽)(神)曲山查厚樸調,再加枳實黃岑炒,何愁體虛胃脾弱。
咳嗽生痰分寒熱,熱加(黃)岑(黃)連並枳(殼)桔(梗),寒痰枳(殼)砂(仁)配原方,化氣胸中痰自滅。
風寒外感嗽何辜,二陳(湯)枳(殼)桔(梗)與前胡,蘇(梗葉)葛(根)杏(仁)桑(皮)能清肺,木香調氣號參蘇(飲)。
二陳半夏性本燥,血虛發渴皆不要,四物湯中不必加,貝母代之專奪效。
又有風痰疾病生,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
溼痰在胃身多軟,二術仍須配二陳(湯)。
火鬱胸中老痰結,滯在喉中咯不絕,瓜萎香附桔(梗)(黃)連(枳)殼,少佐元明(粉)痰自滅。
痰在經絡及四肢,薑汁還將竹瀝施。脅間白芥(子)痰自除,脾胃有痰須枳實。
溫膽湯加竹茹(枳)實,寧神豁痰為第一。
若加枳實共南星,湯號導痰能利膈。
去(甘)草陳皮七氣湯,加添(紫)蘇(厚)樸與(大)棗(生)姜,散鬱消痰兼理氣。
飡:與餐同。
四句是說:血虛咳嗽,雖然有痰.但因口渴。不宜用辛燥藥。用二陳湯去半夏,加貝母,合四物湯。
風痰:用二陳湯加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溼痰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
二陳湯加竹茹、枳實名溫膽湯。
二陳湯加枳實、南屋名導痰湯。
二陳湯去甘草、陳皮,加紫蘇、厚樸、生薑、大棗名七氣湯,也叫四七湯。
妊娠惡阻用之良。
嘔血皆因胃火熾,脈來洪數嘔連綿,急用二陳(湯)加枳實,竹茹薑汁炒黃連。
若還藥石難吞下,檳榔少許木香煎。
五六日來嘔不休,心中脹悶手難揉,多加枳(實)(厚)樸(黃)芩(黃)連(白)芍,便秘(芒)硝(大)黃一服瘳。
嘈雜噯氣一般看,胸中積熱與停痰,石膏香附並(南)星藿(香),二陳(湯)加減有何難。
悶脹吞酸與吐酸,本方加入炒萸連。
水停心下名為飲,枳(實)茯(苓)豬苓利二便。
此是二陳(湯)加減方,休將浪與及輕傳。
惡阻:懷孕後嘔吐叫惡阻。
4
小柴胡湯加減歌
柴胡半夏(人)參(黃)芩(甘)草,少陽經病誠為寶,往來寒熱日晡時,嘔而脅痛用之好。
本經合病在陽明,口渴而煩乾嘔頻,目痛鼻幹眠不得,葛根知(母)(白)芍炒黃芩。
心中痞滿熱猶盛,枳(實)桔(梗)加之有功效。若還痞滿不能寬,小陷胸湯可兼併。
汗少唇焦口乾渴,飲水無休倚(黃)連(幹)葛,若還不解卻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汗後渾身壯熱煩,妄言乾嘔更呻吟,黃連解毒(湯)同煎食,一服頃刻即太平。
煩渴瀉利熱又增,卻用原方配四苓(散),若是發黃小便赤,(黃)芩(黃)連知(母)(黃)柏再加增。
大便硬兮口渴涸,黃連厚樸瓜蔞(枳)殼;若還便結不通時,大柴胡湯用無錯。身熱惡風口不幹,本方須合桂枝湯。
若是唇焦煩渴甚,石膏知母(湯)配原方。
胸煩不嘔減(半)夏(人)參,本方倍入瓜蔞仁。
渴除半夏加知(母)(花)粉。
腹痛加(白)芍去黃芩。
脅熱腹痛(黃)連(白)芍炒。
痰多貝母瓜蔞保。
嘔加薑汁竹瀝陳(皮)。
咳嗽須加五味好。
脅下硬痛加青(皮)(牡)蠣。
茯(苓)主溺難心下悸。
痞而胸脅脹滿時,(牡)蠣及乾薑書家秘。
胸滿而咳去(人)參(大)棗,須加五味(子)乾薑好。
津虛發熱多飲水,麥(冬)(五)味(子)加之(人)參去了。
胃虛不實大便溏,芍藥豬苓兩物幫。
遺精不固陰虛弱,牡蠣還添知(母)(黃)柏良。
潮熱不渴欲近衣,減卻人參用桂枝。
春溫發熱嗽而渴,五味(子)瓜蔞去半(夏)宜。
溫病惡熱不惡寒,柴(胡)(人)參去了茯苓攢,桂枝葛(根)(白)芍升麻(大)棗,咽疼還須甘(草)桔梗嘗。
過經胸脅滿嘔潮,柴胡湯內加芒硝。
溫瘧渴煩兼惡熱,石膏知母(湯)(小)柴胡(湯)調。
傷寒日久為過經,表裡俱無用此行,若是邪多元氣弱,重加麥(冬)(五)味及人參。
《傷寒論》「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潮熱者實也,先以小柴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痊後又因勞食復,壯熱心悸痰氣促,還須溫膽(湯)配原方,急服令人愈最速。發熱晝安而夜劇,名為邪熱入血室,牡丹(皮)生地(黃)柏(黃)連梔(子),知母當歸還可給。
若還晝劇而夜安,知母(黃)連梔(子)地骨(皮)看。
日夜潮熱俱不退,方加四物(湯)共梔(子)(黃)連。
汗後津枯二便秘,除卻半夏加生地,(黃)芩(白)術陳(皮)(當)歸(白)芍麥冬,若還燥甚煩他治。
主方何以柴(胡)(黃)芩列?味苦以發轉邪熱,止嘔除痰半夏宜,性能下氣味辛烈。表不足兮緩以甘,人參甘草緩中央。調和營衛須姜棗,和解無如用此良。
5
平胃散加減歌
平胃陳(皮)蒼(術)厚(樸)(甘)草尋,健脾燥溼用調停,胸前飽悶如傷食,嘈雜吞酸總可行。
飲食失節脾胃傷,香(附)砂(仁)枳實木香幫。
食積麥芽神曲炒,肉積山查草果良。
生冷瓜果如停滯,更入乾薑青皮是。
酒傷(黃)連葛(花)烏梅加。
嘔吐丁(香)(烏)海藿(香)半(夏)記。
熱積停兮便不通,檳榔枳實大黃攻。
若還冷積難消化,(幹)姜(肉)桂莪(術)三稜巴豆供。
溼熱相蒸口作酸,香(附)砂(仁)還要炒黃連,吳萸梔(子)枳(實)同煎入,嘈雜須加(川)芎(白)芍餐。
異鄉水土不相宜,加入香(附)砂(仁)藿(香)半(夏)奇,吐瀉更添(茯)苓(白)術好,炒苡(仁)山藥及烏梅。
洩瀉如逢谷不化,五苓配合真無價。
食停倒飽是脾虛,異功更人香砂下。
霍亂吐瀉用何方?去蒼(術)換白(術)二陳襄,腹皮紫蘇藿香(白)芷,生薑大棗水煎嘗。
轉筋再用木瓜幫,腹痛還宜(白)芍木香.冷痛乾薑加肉桂,痞滿青皮枳實良。
不吐不瀉乾霍亂.本方加入香(附)砂(仁)拌,木香枳(殼)(肉)桂藿(香)(幹)姜(紫)蘇,腹中硬痛檳(榔)(山)查驗。
胃寒嘔吐入丁香,肉桂乾薑用最良,虛汗唇青四肢冷,去除加附(子)及茴香。
五苓散:茯苓、豬苓、白朮、澤瀉、桂,與平胃散配合,名胃苓湯。
異功散:人參、茯苓、白朮、陳皮、甘草,主要作用在溫中和氣;與平胃散、香附、砂仁配合,成為溫中、補脾、燥溼、化食的方劑。
平胃散去蒼朮:加白朮、半夏、茯苓、大腹皮、紫蘇、藿香、白芷、生薑、大棗,名藿香正氣散。治霍亂吐瀉。
推薦相關書籍: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更多獨家的中醫秘術,掃描保存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中醫內治課程:
《至簡經方網絡班》一對一,從辨證到用經方傾囊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外治課程:
《徒手中醫》零基礎也能徒手治病!!!(一對一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學習導圖系列:
《植入六經辯證----將六經辯證植入你的大腦》電子版思維導圖 (點擊進入)
自學中醫自己治病」自助集成導圖套裝(點擊進入)
陰陽一元治病大法(讓複雜的中醫回歸至一元之道)(點擊進入)
圓運動辯證大全(全身上下,微觀陰陽升降、臟腑定位)導圖版(點擊進入)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請掃碼打賞,隨緣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