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此詩,一改往日的恬淡自然,人生憤懣之情溢於言表

2021-01-10 書友文心

編者按: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唐詩、宋詞、元曲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要品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它們在悠久的歷史文化發展中,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廣袤的文學天地間熠熠生輝。它們鑄就了一首首經典的詩詞曲賦,帶給我們深沉、雋永而又簡單、純粹的心靈旅程。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它們都以永恆的魅力滌蕩著我們的內心。我們為它痴、為它狂、為它嘆、為它悲、為它喜、為它憂。品讀它們,感懷古人伶仃漂泊的境遇、喟嘆古人懷才不遇的悵惘、豔羨古人隱居田園的閒適恬淡……

說起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當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它主要是以自然景觀為主要的描寫對象,歌詠田園生活,風格清新自然,意境淡遠閒適,暗含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表達了對寧靜平和的生活的嚮往之情。

山水田園詩派中,王維成就最高,他是詩人,又是畫家,能以畫理通之於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於唐詩中李白杜甫之外,別立一宗,對後世影響很大。但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卻另有其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士,出身書香門第。他一生的經歷比較簡單,詩作多寫山水田園生活和旅行等內容,題材並不寬泛,留存至今的詩有260多首。

像我們比較熟知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通過平淡無奇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卻將悠遠深厚的韻味蘊含其中。通過鳥啼渲染了戶外春意濃濃的一派熱鬧美好的景象。景中有情,將詩人內心的歡快喜悅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表達出來。

他的《宿建德江》中有名的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詩人遠眺,看見原野景色的蒼茫悠遠;近睹,江水清澈平靜,月映水中,感覺格外親近。短短兩句,移情入景,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紛至沓來。

他的《過故人莊》中「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由近及遠地描寫了故人山莊清麗如畫的美麗景色。「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陽再來,自然流露出對村莊的喜愛、對故人的依戀。

孟浩然的詩句自然天成,毫無人工雕琢的痕跡,正應了陸遊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句話。言淺意濃,讀之,如飲醇釀,醉在心田。

在古人的心中都有求取功名,風光入仕的雄心壯志。孟浩然曾經閉門苦讀詩書,滿腹經綸。其文章也得到了王維、張九齡等人的讚譽,有一定的名望。但是他卻求取功名而無果,萬般無奈之下,心中的憤懣之情難以排解,就寫下了《歲暮歸南山》。

歲暮歸南山

(唐)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我們先來了解幾個特色的詞語:北闕,是指皇帝宮闕。敝廬是指自己的小破屋。青陽,是指春天。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詩人開門見山,表明自己不再上書皇上了,正準備返道回家鄉。詩人飽讀詩書,卻得不到賞識和重用,心中充滿了憤懣之情,自怨自艾之中流露出一種不甘的矛盾心理。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緊承上句,詩人之所以產生開篇的想法,原來是有原因的。人生失意,是因為自己沒有才能,所以被英明的君主拋棄,因為自己的窮困潦倒,而疏遠了故友親朋。其中的「不才」是自謙,但也有怨言暗含其中。「明主」「故人」表明看來是訴說自己的不是,實際上隱含著對皇上不識人才的抱怨,對舊朋故友的不舉薦以及引薦不力的一種怨言,世態炎涼,詩人又情何以堪。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之間,詩人已經頭髮斑白,但卻功未成名未就,一「催」一「逼」,無盡的慨嘆,又怎奈何?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內心的愁苦無法排遣,詩人惆悵滿懷,難以入眠。詩人呆呆地望著透過松樹照到窗上的明月,迷茫空寂的月色之中,更增添了詩人寂寞無奈的空虛之感。

這首詩看似自責,實際上有一種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的陰鬱情緒。本是怨懟之言,排解心中的苦悶,但據傳,孟浩然被王維邀請到內署,這時唐玄宗恰好來到,孟浩然便自誦此詩,唐玄宗聽到之後,很不高興,便將他放歸襄陽。

「最得意之詩,亦其最失意之日,故為明皇誦之」。新唐書說孟浩然仕途無望,皆因他給唐玄宗所念的的這首不合時宜的詩而害的。

但我想:人生世事浮華變遷,功名利祿皆浮雲,能做到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平平淡淡才是真。或許經歷紅塵舊夢,孟浩然此時逐夢官場的胸懷情志已不似從前。

(聲明:以書為友,以文沁心,讀書寫文,記錄所思所感。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把人生失意寫得如此詩意的詩人,恐怕也只有寫出這首詩的孟浩然了
    而可憐的孟浩然,雖然在當時寫詩的名氣非常之大,但是科舉考到了40多歲,卻依然沒有能夠中進士。而這個時候的孟浩然心態已經完全失衡了,他有點不相信自己命中就沒有當官這個選項,但血淋淋的現實告訴他,這就是他的命。即便是人生遭遇如此的不順利,但畢竟孟浩然還是盡力挖掘存在於其中的詩意。
  • 睡前陪孩子聽首詩 |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簡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全詩寓離情於寫景之中,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 安史之亂結束,杜甫寫下人生最開心的詩,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亡國之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登科之喜,「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的北伐之苦;「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悼念之哀。它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本文就讓我們透過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去感受那個戰亂年代好不容易的還鄉之喜。
  • 孟浩然和他的詩(下)
    鑑賞  《田園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一五九卷第四十六首。此詩作者寫自己年已三十,仍然閒居田園而感到憤懣和急欲出仕的心情。作者少懷大志,晝夜自強,自以為詩賦已工,可以一展懷抱。但終因無人援引,直至「三十而立」之年,仍然功名無成。所以結句以揚雄自況,既抒發了自己的感慨,又表白希望得到執政者援引,早日實現雄心壯志的心跡。
  • 孟浩然「詩到自然,無跡可尋」的千古名篇
    上一篇,我們學習了孟浩然刻畫秋江暮色的詩《宿建德江》,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今天,我們換個角度,學習他另外一首抒發他美好心情的千古詩作《春曉》。《春曉》 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 朱相昱車藝蓮夫婦喜得千金 曬出寶寶小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朱相昱車藝蓮夫婦喜得千金 曬出寶寶小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時間:2018-07-31 15: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朱相昱車藝蓮夫婦喜得千金 曬出寶寶小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據韓國媒體報導,30日,演員車藝蓮在首爾江南區的某婦產醫院產下了健康的女寶寶,目前產婦和寶寶的狀況都非常好,車藝蓮也在丈夫朱相昱的細心照料下正在進行產後調理
  • 孟浩然登高懷念朋友寫首詩,恬淡優美,末尾10字訴說了美好的期待
    1000多年前的詩人孟浩然就在這樣美好的秋天登山懷念老朋友寫下一詩《秋登蘭山寄張五》,令人沉醉。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在北山的白雲深處,隱居在此多麼快樂啊。出自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 孟浩然任性一言換來一生不仕,一首弔古懷今的詩,訴盡人生惆悵
    人生猶如登山。有人在登臨的過程中,學會了堅持不懈,朝著心中的既定目標勇往直前,最終體驗到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堅定豪邁的氣概;有人借登山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以此來領悟「志堅者,功名之柱也。這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人生哲學思考,遂引發了後世文人墨客的共鳴,在他們筆下,這本無情的山水也變得有情有義,諸如辛棄疾筆下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與山水相親、相敬,甚至有一種惺惺相惜的默契感。
  • 孟浩然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斷送了前程,卻成千古名作
    孟浩然也因為這首詩中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令唐玄宗不悅,「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關於孟浩然是如何見到唐玄宗,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他去拜訪王維時,正巧遇上唐玄宗駕臨。
  • 孟浩然讓人意外的一首詩,不相信是他寫的!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入選了《唐詩三百首》,也是語文課本上必背篇目,我們大家都對這首詩很熟悉。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自然認為這首詩沒什麼奇特的。事實上,孟浩然詩集作品中,這類渾健的作品寥寥無幾。杜甫曾經寫了一首詩,對孟浩然這個前輩的詩做了一個評價:解悶(杜甫)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其中提到「清詩句句盡堪傳」,這的確是孟詩的中肯評價。
  • 孟浩然的這首五言絕句詩,如同行雲流水,千年後依舊被人傳誦探討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派代表作者之一,孟浩然的詩自然也是如此。他極其擅長樸素清淡的白描手法,這裡面沒有鉤奇抉異的語言,往往在平白如畫的描寫中見出清空之境和傳神之韻,意境完整渾成,如同行雲流水。第一句就點明了題目,寫詩人春睡得香甜,可見這是怎樣的一場好夢,使得詩人竟一覺睡到天明,字裡行間也隱約可見詩人對於清晨的明媚朝陽的喜愛之情。第二句直接寫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詩人醒來的原因——鳥啼。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生活小事寫成爆文,句句都美得讓人心醉!
    唐代詩人孟浩然就是其中典範。孟浩然詩尚平淡,他的抒情詩喜歡選取生活的一個片段,用敘述的筆調表述出來,用景物加以烘託,造成一個美好的詩的境界,讓感情從境界中汩汩流出。孟浩然寫下了諸多流傳千古的名篇,按現在的話說,篇篇10萬+,這些爆文很多都是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今天分享的《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最能代表他的風格。
  • 孟浩然:尋一處山水田園,伴一生松雲晚鐘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王孟」,是田園詩派的代表,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
  • 史上最牛「改編」幹謁作品:一首詩改詞實現人生命運逆轉
    但凡拜訪長輩、上級,可不能空著手,名表、名車、貴禮、豪宅、現金……我們現代人「跑關係」送禮可謂是極盡財力之能事。那些文人還未顯名、未入仕,大多是貧寒之家出身,即使有家底,送財禮則變成明目張胆的行賄了,他們選擇了什麼呢?寫詩,通過詩詞展現自己的才華與抱負,以求獲得賞識引薦。他們所寫的這類詩便被稱為「幹謁詩」。錢穆先生曾道:「幹謁之風唐人最盛,至宋猶存。」
  • 孟浩然的一首20字的小詩,內涵原來如此豐富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膾炙人口,在那時是家喻戶曉的。此情此景,孟大詩人,詩興大發,搦管而作,春曉一詩。詩因其美感與靈秀,流傳千古。此時的23歲的襄陽孟浩然,正一個人隱居在鹿門山,努力攻讀。正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聖賢書。雖如此,朝廷的一舉一動,仍然牽動著孟浩然的心。他一直沒忘記讀書人的使命與責任。
  • 紐約遊擊隊--憤懣
    紐約遊擊隊--憤懣林先生不喜歡喝咖啡。所以在吉姆的桌子上總是擺著一杯咖啡喝一盞綠茶。師生二人各得其所,並無衝突。
  • 孟浩然夜宿江邊,寫下了一首十分著名的五絕,末二句更是千古名句
    孟浩然在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時,再次漫遊吳越等地,以便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之情,當孟浩然經過建德江(其實只是新安流經建德的一段江水)時,寫下了一首十分著名的羈旅之詩,這便是《宿建德江》。詩的第一句,「移舟泊煙渚」交代背景,移舟便是使小舟靠岸的意思,泊,便是停船夜宿的意思,所以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將小舟停靠在岸邊,準備在一個煙霧朦朧的綠洲邊夜宿一晚。這一句不僅是點題,也是為下文的寫景作鋪墊。
  • 孟浩然的一首田園詩,初讀覺得很簡單,再讀才發現字字珠玉
    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便是對他摒棄官職、白首歸隱、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表露了自己的敬慕之情。而說到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最經典的還數那首《過故人莊》。這首由孟浩然創作的五言律詩,主要寫的就是他應邀到一位老朋友家中做客的經過。一個普通的農莊,一頓普通的雞黍飯,讓很多人初讀起來都覺得很簡單。但它集景、事、情完美結合的藝術魅力,卻需要我們細細再讀才能發現。
  • 讀解中華古詩詞之《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
    作者:張老師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有些資料認為,這兩句描寫一個恬淡又靜謐的情景,以及村民們的從容和悠閒。但是,這也只是說對了一半。只要把「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這兩句,跟這四句聯繫起來,就可以非常清楚的明白詩人的意思。詩人是帶著隱藏得很深的憂愁來登山的,所以才會羨慕隱者的怡悅,也對「心隨雁飛滅」之後的境界心有所悟。
  • 論恬淡虛無 與人之境界
    人只要能領悟、並進入這個「恬淡虛無」的狀態,就一了百了,而進入「高質量生命狀態」。如果說:「不食人間煙火」,就是神仙的話;那麼只要能進入這個狀態,你就成仙了。  所謂「恬淡虛無」。是超越理性層面的一個「無我」狀態。是通過「感知」與「覺悟」而進入的一個完全自然狀態。  所謂「真氣從之」。是說只要你的身心,能放下自我與一切,進入「恬淡虛無」的狀態,「真氣」就會「從之」而融入你的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