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圖/通訊員 雲宣 周亞君
11月27日,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數字經濟專場)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活動以「數字賦能·灣區共享」為主題,通過搭建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打造科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的品牌。
據悉,該活動是廣東省委統戰部、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支持廣州民營科技園舉辦的首場科技成果對接活動,由省委統戰部、省工商業聯合會、省科學技術廳、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白雲區人民政府承辦,共有200餘項科技成果參加轉化對接。
14個項目掛牌籤約,助力白雲數字經濟發展
對接會現場,廣東省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示範基地、廣州市白雲區政務中心民科園分中心、雲和港澳臺僑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通達港澳臺僑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廣州民營科技園商會、廣東省新興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廣州市軌道交通裝備創新園、耐為協作機器人研發中心等8個機構掛牌成立。
同時,白雲區與北大科技園(廣州)有限公司、廣州納金雲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東亞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杭州安恆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蜂巢互聯等6家企業現場籤約,將建設廣州民營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納金科技生產基地項目、東亞文化裝備智能化集成製造產業園項目、高速矽基光電子晶片項目、安恆信息安全產業基地項目(廣東總部)、蜂巢互聯華南研發總部和垂直業務全國總部項目等。
廣州安恆智慧城市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清華表示,該公司將以白雲區為根據地,建設安恆信息安全產業基地(廣東總部),合作開展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運營中心、工業網際網路與安全服務中心、信息安全人才培育中心等項目,助力政府數位化轉型,賦能區域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另外,在當天的科技成果展示環節,涵蓋光電晶片、衛星大數據、人工智慧自然語言生成、區塊鏈金融科技、新型半導體發光材料等技術領域的5項科技產業化項目進行路演。來自北京大學,數字經濟領域知名企業蜂巢互聯、白雲電氣、中國技術交易所等高校及企業代表分別就「校地合作、協同創新」、「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數位化」、「 以技術轉移促灣區創新生態建設」作主題分享,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就數字經濟主題作專題演講。
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白雲區今年新註冊民營企業3萬餘戶
據記者觀察了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看中白雲的投資優勢,選擇紮根白雲發展,通達電氣、九元航空、無限極、申通物流、九州通醫藥等大型民企紛紛在白雲設立總部。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白雲區新註冊民營企業3萬餘戶,全區民營企業累計註冊達24萬家,佔全區企業總數的66%。民企紛紛紮根白雲,與白雲區優越的區位條件分不開。白雲區區域面積796平方公裡,地處廣深港澳科創走廊交匯點,擁有白雲國際機場、白雲火車站和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三大國際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優越;「陸水空鐵」多種交通方式匯集,布局9條地鐵城際軌道和近70座地鐵站點,交通通達度較高。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綜合體現,也是激發民營企業活力的不二法門。
根據日前發布的《廣州市白雲區營商環境評估報告(2020)》,白雲區在不少指標上的得分能夠比肩北京、上海,甚至接近世界前沿水準。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遇到嚴重困難,白雲區迅速印發《白雲區復工復產八條政策措施》,為白雲區企業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政策支持。
截至今年10月,轄區銀行機構共給予白雲區企業共計超過40億元延期還貸和展期續貸的優惠支持;累計為1237家中小微企業發放普惠性優惠利率貸款金額282397萬元。
此外,白雲區幫助企業減免社保費32.41億元;返還5.8萬家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補貼1.04億元;減輕企業稅收負擔11.96億元。各種利好政策不斷出臺。白雲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鄭大睿在受訪時表示,白雲區為新落戶民營企業提供「扶上馬、送一程、促發展」全心服務,新落戶企業享8大惠企政策,包括總部落戶獎(世界500強可以獎勵2億元,白雲區總部企業可以獎勵500萬元),辦公用房補貼(可連續三年減免一半的租金,不超過50萬元),企業培育扶持(分三年對區庫留存稅收進行返還,765)、企業高管人才補貼(個人應納稅所得額6%)、企業人才落戶指標(7個)、企業人才隨遷子女入學指標(9個)、企業人才綠卡、建設項目審批代辦服務。
同時設立招商引資專項資金,可按照不同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軟體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達產經濟貢獻,申請全方位政策扶持,新落戶民營企業符合扶持條件,承諾達產經濟貢獻達到相關標準的,可立即申請獲得各項扶持,讓企業真切感受到白雲的惠企服務。2019年,白雲區兌現獎勵補助2.6億元,為企業減稅降費38億元。
民科園加速產業升級,打造國家民營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
近年來,白雲區通過深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大片優質發展空間,正以「1358」發展思路為引領,高標準建設「一園一城一示範區」等重大產業平臺,廣州民營科技園、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廣州設計之都、廣州時尚之都、廣州西岸、白雲新城等正朝著一流示範園區蝶變。其中,廣州民營科技園(簡稱「民科園」)位於白雲區中北部,是1995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的全國首個國家級民營科技園。
據民科園管委會副主任洪芹華介紹,民科園緊扣民營經濟特色,努力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園區民營經濟主導地位突出,集聚超過3000家民營企業,培育歐派家居、白雲電器等一批領軍民營企業;園區民營企業產值佔園區經濟總量約95%,製造業的經濟貢獻佔比約八成;園區工業總產值佔白雲區比重約40%,園區工業產值、稅收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突出,園區近一半的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園區累計擁有國家級、省級研發機構40家,博士後工作站5個,廣東省院士工作站5個,園區企業累計獲得專利授權超過4500項,參與各類行業標準制定近20項。可以說,民科園的民營企業撐起白雲民營經濟的半壁江山,展現出空前的發展勢頭與活力,這其中最突出的標誌,便是在資本市場上,民科園民營企業掀起的上市熱潮。
2016年3月22日,白雲電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白雲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民營企業;2017年3月,歐派家居和達安股份相繼登陸上交所和深交所創業板;去年11月,通達電氣和久量兩家企業分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敲響上市鐘聲。至此,白雲累計培育境內外上市企業11家,其中境內上市7家,境外上市4家,累計培育新三板掛牌企業31家,目前在板企業16家。
今年,民科園再迎重大發展機遇,《廣州民營科技園改革創新行動方案》已經市委深改會及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已上報省委省政府。按照整體規劃,民科園將以建設「國家民營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為總體定位,為符合產業方向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優質項目提供充足產業用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新高地,努力推動形成38平方公裡「一核三園」協調發展新格局。
其中,「一核」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智能汽車及自動駕駛、下一代通信技術、類腦智能、雷射等離子體等未來產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產業培育核心基地;「三園」分別圍繞智能家居、美麗健康、軌道交通,打造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通過推動「一核三園」整體納入省、國家高新區,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發展新空間。「一方面,我們將聚焦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需求,全面優化發展空間布局,持續釋放超過萬畝的產業發展用地,打造廣州中部面積最大的連片先進位造業承載地。另一方面,我們將加快形成完備的規劃政策體系,多措並舉為民營企業發展開闢新賽道、建設新場景,常態化開展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為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最優最好的營商環境。」洪芹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