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又一位巨星隕落!
據最新消息,200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家Edmund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於北京時間12月23日上午不幸逝世。
其子James S. Clarke在Twitter發文公布此消息之餘,也悼念道:
雖然他對(我)學業上的成功總是抱有很高的期望,但他也教會了我打棒球、釣魚和環遊世界。
我將深深地懷念他。
對此,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包雲崗表示:
享年75歲,人類的損失!
網友們在表達哀悼的同時,也給予了Edmund高度的認可:
如果沒有他的貢獻,很難想像我的領域會是什麼樣子。
他對科學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Edmund Clarke:「軟體和硬體驗證」先驅
Edmund出生於1945年7月27日。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他於1967年維吉尼亞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次年,在杜克大學拿到了數學碩士學位。
1976年,Edmund於康奈爾大學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此後,他先是在杜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任教2年,並於1978年轉到了哈佛大學,擔任應用科學系計算機科學助理教授。
1982年,離開哈佛大學的他,又來到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任教。
7年後,也就是1989年,Edmund 被任命為正教授。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CMU計算機科學學院FORE Systems Professorship的第一位獲得者。
根據維基百科所述,Edmund所擅長的研究包括「軟體和硬體驗證」以及「自動定理證明」。
早在他的博士論文中,便證明了:
某些程式語言控制結構沒有良好的Hoare式證明系統。
1981年,Edmund和他的博士生E. Allen Emerson,首次提出使用模型檢查作為有限狀態並發系統的驗證技術。他的研究小組率先將模型檢查用於硬體驗證。
使用二元決策圖(binary decision diagram)的符號模型檢查,也是由他的研究小組開發。
這一重要技術是Kenneth McMillan的博士論文的主題,該論文還獲得了ACM博士論文獎。
此外,他的研究小組還開發了第一個並行解析定理推理器(Parthenon)和第一個基於符號計算系統的定理推理器(Analytica)。
2007年,他與Ernest 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s一起,因在模型檢查方面取得的傑出貢獻而獲得圖靈獎。
也正因Edmund在該領域中的傑出貢獻,他還斬獲了ACM Paris Kanellakis獎、赫布蘭獎、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等榮譽和頭銜。
Edmund還是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在2013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進行過訪問交流。
△圖源:中國科學軟體研究所
其他巨星的隕落
對計算機領域做出如此傑出貢獻者,因疫情而逝世實屬令人惋惜。
這無疑是「人類的損失」。令人更為痛心的是,回看「黑天鵝」襲來的這一年,還有太多因新冠而隕落的巨星。
4月12日,當代最有趣的數學家John Horton Conway,因為新冠肺炎逝世,享年82歲。
有人評價他,世界上可能有比他更厲害的數學家,但是在頂尖的數學家裡,沒有人能比他科普做得更好。
他在數學領域多點開花,是一個在組合博弈論、幾何、數論、群論、算法甚至量子力學理論等多個方面都做出貢獻的天才數學家。
2月15日,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6歲。
段院士生前一直工作在一線,與生產緊密結合,致力於國家重要需求的自動化、數位化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
段院士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其中二等獎的3項成果,沒有哪一項少於10年:
研製全身伽瑪刀,10年;研究雷射加工技術與裝備,20年;完善汽車發動機曲軸磨床,30年。
……
他們對科學、對人類所創造出來的價值,用「無價」來形容並不為過。
應當值得被後人謹記和尊重,不僅僅是卓越的貢獻和事跡,更是他們所秉持的對科學的精神。
參考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8%B1%E5%BE%B7%E8%92%99%C2%B7%E5%85%8B%E6%8B%89%E5%85%8B#cite_note-2
https://twitter.com/Jim_in_Oregon/status/1341546882321944576
http://www.iscas.ac.cn/xwdt2016/kjdt2016/201310/t20131022_3960865.html
— 完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籤約帳號【量子位】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又一位巨星因「新冠」隕落,07年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享年75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