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種龜:果核泥龜

2021-02-08 定幫龜盟交流平臺

由(Garman,1891)命名,屬小型泥龜,體長在12釐米左右。果核泥龜的生命周期一般在30-55年左右;野生的果核背甲上時常吸附著藻類,這有助於它們很好的融入自然環境中,為其提供了有效的保護;偶爾會在水面上進行捕食,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河床底部的沙土或淤泥中尋找食物。


形態特徵

背甲比較寬闊與平坦,最高與最寬處是均在背部中央的後方,成體果核無脊椎骨,盾甲邊緣沒有鋸齒,而剛出生的幼體卻有一條脊椎骨(背部中央)。第1塊椎盾普遍的較長,向前方延伸擴張,與第1、2塊緣盾相接處。第2-5塊的椎盾寬度通常都大於長度,背甲上的椎盾顯得比較扁平與寬闊,也許在背部中央形成很淺的凹槽。第10塊緣盾明顯得高於其它幾塊。背甲的顏色從黑色到棕褐色有著不同的變化,有些甚至於接近透明色。因而,有時可以看到骨架的結構。三條易變的淺黃色或奶油色的縱向條紋出現在背部,隨著時間會變得黯淡或模糊。


腹甲底部有一對較為寬闊的鉸鏈蓋,前面的明顯比後面小,後方鉸鏈蓋的末端有一個不深的缺口,腹盾的長度幾乎與前鉸鏈蓋的長度相差無幾。腹甲大小的排列順序是:肛盾>腹盾>肋盾>喉盾>臀盾>胸盾。


腋窩處的盾甲與腹股溝盾甲在甲橋上相匯合。腹甲的顏色一般是棕色或橄欖色,盾甲間有黑色的分界線。較小的、圓錐形頭部有著一個略微突出的口鼻和鉤狀輪廓不明顯的上顎。有兩條明亮的條紋從眼眶處向後方延伸,位於鼓膜的上下兩側。所有皮膚都呈棕褐色或黑色,也許會在頭部與頸部形成黑色的斑紋,尾巴的末端是一個角狀的脊椎。


生活習性

生活在keys地區的果核泥龜野外環境

1、分布:果核泥龜被發現於佛羅裡達洲KEY地區,向北貫穿佛羅裡達半島,沿著大西洋濱海平原到遙遠的北方的King和Queen郡,以及維吉尼亞洲。 2、食物:果核泥龜是肉食者,但偶爾也進食自然界中的植物。例如:棕櫚樹的種子、樹葉、花瓣以及不同的藻類。動物性食物主要包括:蝸牛、昆蟲、軟體動物、甲殼綱動物、兩棲類動物、以及死魚。它非常容易被以動物的肝臟、蚱蜢、蠕蟲或生麵團為誘餌的魚鉤所捕獲。在自然界中似乎扮演了清潔工的角色,當它在陸地時,會鑽進家畜的糞便中去吃未被消化的草料,或許是在尋找昆蟲。因此,在美國它們也被叫做「牛屎龜」。

3、棲息地:果核泥龜更多的時間出沒在水流緩慢或停滯的湖泊中,例如:沼澤、泥潭。當然,擁有柔軟底層的沙土或淤泥是比較理想的。它也時常出現在較溼的草地和進入有一定含鹽量的池水中。在維吉尼亞洲,果核泥龜的活躍期是從三月末(冬眠過後)到十月。它們是水棲龜類,但也會在陸地上呆上些許的時間,儘管它們不是為了享受陽光。


繁殖

野生的雌性達到性成熟需要5-6年的時間,體長在7-8釐米左右,而雄性體長要達到7.5釐米左右才能製造出成熟的精液,雌性的卵巢周期是持續性的,只有在短暫的夏季才處於非活動狀態,同時也能將精液儲存相當長的時間,來自被隔離的雄性所產生的精液至少能在雌性體內保存397天。雙方的交配可以在一年中的多個時間段內進行,對於求愛的過程有描述的紀錄不多。 產卵多半發生在每年的4-6月間,卵巢被建在沙地或腐爛的植被中。一窩蛋數量上的變化從1-5個不等,也許在每個季節能產下相當數量的3窩蛋。脆弱易碎的橢圓形蛋呈白色,尺寸為22.8-31.8×13.6-19.3mm(長*寬),孵化期大約在100-130天左右,胚胎發育初期,將會處於一個生長的停滯期(即發育停止),在其他有利的環境條件下等候一個額外的適合的環境因素出現。如果延長暴露在涼爽溫度下的時間,將停止這個所謂的生長的停滯期,從而更進一步的繼續發育生長。


卵生長的停滯期會隨著產卵的季節和孵化的溫度而變化,只有少數胚胎會在春季出現停止生長的情況,顯然,這種情形多半出現在秋季的胚胎中。同樣的,也是只有少數處於溫暖氣候條件下的胚胎出現這樣的狀況,涼爽氣候狀態下的胚胎易出現生長的間歇期。


人工孵化繁殖的幼苗是黑色的,每塊緣盾都有黃色的斑點。它們的長度通常只有15-25毫米,並且有三條縱向的條紋。黃色的腹甲十分顯著,中間位置有一條黑色的大斑紋,盾甲間存在著黑色的分界線。此時,腹甲上的鉸鏈蓋還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直到孵化後的第三個月,頭部的黃色條紋也是比較的明顯。


地理變化

該種類被普遍的認為不存在其它亞種,在這之前,那些來自於大陸的以及佛羅裡達州地區的果核泥龜曾經被認定為是分裂出的亞種,但Iverson於1978年闡明了,這是地方性種群在一定範圍內所發生的變化,很顯然,這不能說是已經出現了新的亞種。


種類的爭論

之前,不少學者對果核泥龜的劃分以及是否存在亞種有相當大的爭議,以下是一篇關於這些爭論的文章:佛羅裡達南部的果核泥龜聚集成一個單獨的亞種,即Kinostenonbauriipalmarum,不管如何,有一個可辨別的特徵,背甲呈現了透明色。在過去,北方種群的果核泥龜時常與頭盔泥龜屬之間產生混淆(Kinosternonsubrubrum)。研究者決定擬訂出一套鑑別兩者之間差異的特徵,以便能容易的區分這兩個種類。同時,也為了校對正確的果核泥龜的北部種群。更進一步的、詳細的、科學的研究有助於解決果核泥龜分類的長時間爭論,而爭論的焦點是泥龜與麝香龜之間所存在的聯繫。一些分類學家認為這兩種龜應該歸入同一種類,即:動胸龜屬(Kinosternon),而其他的學者則主張動胸龜屬(Kinosternon)與麝(she 四聲)香龜屬(Sternotherus)是彼此獨立的。


1986年科學家發了一篇論文,對比了泥龜的18個蛋白質類型。當這篇論文認同其他報告的觀點時,研究者們便有了相應的爭論「果核泥龜與頭盔泥龜事實上更接近於麝香龜,超過了它們成為泥龜的可能性,尤其是美國南部和中部的種群」。基於這樣的聯繫,他們將麝香龜屬定為於「亞屬」的身份,而將「臭彈」麝香龜(Sternotherusodoratus)歸於泥龜類,從而變成「臭蛋」泥龜(Kinosternonodoratum)。


幾年後,JohnIverson刊登了一篇「麝香龜與泥龜外殼及皮膚和盆骨間差異」的文章。當他發現了它們之間相反的特徵是,顯然應該將泥龜Kinosternon和麝香龜Sternotherus分割開來,他始終堅信著這樣的一個分類。其他學者也採用了這個修訂後的「動胸龜屬種類的劃分」。而另外的一些學者繼續保持不同的看法,並不信服於這樣的分類。ErnstandBarbour於1989年所著作的《Turtles of the World》一書中,他們將麝香龜屬歸類於動胸龜屬。而在1994年所刊登出版的《Turtl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一書中,Ernst、LovichandBarbour質疑這樣的分類,感到十分的驚訝,「為什麼沒有將果核泥龜(Kinosternonbaurii)與頭盔泥龜(Kinosternonsubrubrum)歸入到麝香龜屬(Sternotherus)中去,甚至是將麝香龜屬中的四個亞種也納入到動胸龜屬中去?」很顯然,學術委員會沒有通過這樣的一種分類,還是維持了麝香龜屬與動胸龜屬之間各自獨立的分類。


相關焦點

  • 每天認識一種龜:沼澤箱龜
    形態特徵箱龜絕大多數都擁有可以摺合的腹甲,當它們完全縮入殼中時,整個外觀有如一個密封的箱子或盒子,這就是箱龜或盒龜之名的由來。全世界的箱龜最主要的兩個屬,就是北美箱龜Terrapene屬和亞洲箱龜Cuora屬。臺灣也有一種分布,那當然就是鼎鼎大名的食蛇龜了。除了正統箱龜之外少部分的澤龜因為生活習性與箱龜十分類似。
  • 每天認識一種龜:黃緣閉殼龜
    附錄:Ⅱ;IUCN 紅色名錄: EN(2000);龜科,盒龜屬。生活習性黃緣盒龜,屬於半水棲性(偏陸棲性)龜,在自然界中,黃緣盒龜棲息於丘陵山區的林緣、雜草、灌木之中,在樹根底下、石縫等比較安靜的地方。晝夜活動規律隨季節而異。黃緣盒龜屬山龜,不能生活在深水域內。黃緣是一種很易馴化和飼養的龜,它們不怕生,生命力頑強。雜食性,雌龜個體重約450克左右時性成熟。同年齡的龜,雌性個體總是大於雄性個體。
  • 每天認識一種龜:楓葉龜
    地龜(學名Geoemyda spengleri)又名楓葉龜,黑胸葉龜,長尾山,十二稜龜,金龜小型屬半水棲的龜類,地龜體型較小,成體背甲長僅120
  • 每天認識一種龜:餅乾龜
    可供一個能夠繁衍後代的餅乾龜群落生活,而又足夠大的棲息地可能相隔遙遠。然而在一個棲息地內,多個餅乾龜可以和平共享一處有利地形——巖縫。Moll和Klemens發現它們通常以一雄一雌為一組,但也看到過多達十隻龜住在一個巖縫中。研究者們收集到的數據表明,雄龜可能會從一個巖縫遷移到另一個巖縫,而雌龜則往往居留於一處。然而儘管這些數據很有趣,但只是剛開了個頭。
  • 每天認識一種龜:西部錦龜
    它們又是明尼蘇達最晚進入冬眠的爬行動物之一,要到十月末才隱退,進入冬眠。成龜在湖泊底部或池塘裡的淤泥中越冬。在活躍期,它們花許多時間來曬背,期間也尋找些食物。常會有一個或更多的曬背「根據地」,在那兒會有許多龜趴在其他龜的身上,有時還疊成三層。錦龜會退到水底去過夜。在它們分布相交迭的地區,各個亞種間會彼此混合。由於它們時常保持混居,因此在圈養中很容易出現亞種間的雜交種。
  • 每天認識一種龜:日本地龜
    每天投餵多種食物,投餵前勿驚動龜,以免龜拒食。人工餵食正常的地龜,在春、夏季每2天投餵1次,秋季每天投喂,並增加投餵量,同時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當環境溫度在22-28°C時,龜能正常吃食;當環境溫度在20°C以下時,不要餵食,雖然個別龜仍有食慾,但吃食後易引起腸胃不適。
  • 每天認識一種龜:紅腿陸龜
    紅腿象龜是一種中等大小的品種。雄性紅腿象龜的背甲長度和和體重比雌龜更大,但不更寬或更高。和其他的陸龜品種一樣,雄性紅腿象龜有凹陷的腹甲。當紅腿象龜成熟時,雌雄個體都會形成一種獨特的身體中段的收縮,從上方俯視,紅腿象龜的體型呈明顯的沙漏形。雄龜的更為明顯。成年的雌龜更長更寬的尾部。紅腿象龜再生長發育中經歷了一段體色的變化。
  • 每天認識一種龜:密西西比地圖龜
    密西西比地圖龜 Graptemys kohnii ,分屬於沼澤龜科,地圖龜屬。 分布於美國中部至南部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 每天認識一種龜:刺山龜
    成龜約可達22公分,殼周圍的尖棘會隨著年紀而變得較鈍。關於性別的分辨,除了看尾巴的粗細外,此種龜還有一特色,母龜腹部為了容納較大型的卵,所以會有發達的腹甲蝶絞。用園藝灌溉用的水管子向成龜淋水,會促發它們的交尾行為。這樣的「降雨」會使雄龜興奮起來,並將雌龜追逐到水中進行交配。它們在野外的築巢行為尚未知曉,但知道雌龜在一個巢裡通常產一到二枚卵。雌龜一年產三次卵,這在潮龜亞科的龜類(batagurineturtles)中是常見的。刺山龜唯一一次成功的人工繁殖發生於1991年,在亞特蘭大動物園。孵化期為106天。
  • 每天認識一種龜:豹紋陸龜
    豹紋陸龜(學名:Geochelone pardalis),別名豹龜,屬龜鱉目、陸龜科、豹龜屬爬行動物。喜歡在半乾燥、帶荊棘的草原上生活。在炎熱的季節裡,它會夏眠;在寒冷的季節裡,它會處於蟄伏狀態;在這種時候,它往往躲藏在豺、狐狸、食蟻獸所挖的洞穴裡。生長繁殖豹紋陸龜是一種非常長壽的動物,12年至15年便會性成熟。然而,人工飼養的豹龜生長速度會更快,有部分甚至6歲便可以開始繁殖。交配時,雄性會壓著雌性然後進行交配,雄性會發出叫聲。
  • 每天認識一種龜:東非側頸龜
    東非側頸龜屬於小型的半水棲龜類,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澤龜之一。寵物龜市場上也比較常見,飼養者不在少數。
  • 每天認識一種龜:埃及陸龜
    是北半球最細小的龜。背甲拱形,金黃色,顏色變異較大,從象牙灰色到黃色、金色和深棕色,雄性更細長,且有更長的尾巴,背甲長約14.4釐米。較淡色的龜會留在沙漠中較長時間,且也是在沙漠中有效的偽裝。埃及陸龜息於缺乏植物的乾燥地帶,曾分布在埃及及利比亞。在較溫暖的季節,它們在早上及晚上會較活躍。主要以野草(如百慕達草)與落花為食物。
  • 每天認識一種龜:中華花龜
    雌雄鑑別:雌龜較大,洩殖腔孔位於背甲後部邊緣內;雄龜較小,背甲色較黑,尾部粗且長,洩殖腔孔位於背甲後部邊緣外。這種美麗而靈秀的龜類,在其頭部,頸部和暴露的皮膚上都長著亮綠色和黑色的細條紋花龜的頭部,故稱「條頸龜」和「六線草龜」。O. sinensis屬於中等大小的龜類,可以長到15或25cm。中華花龜長有蹼足,是高度水棲的。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佛羅裡達紅肚龜
    繁殖方式:卵生性 格:活潑易患病:腐皮壽 命:30歲左右  佛羅裡達紅肚龜很難從外觀上來分辨,因為這是一種跟很多龜都很相似的品種,背甲上的花紋很像甜甜圈龜,身體的顏色很像巴西龜,給區分造成了一定難度  佛羅裡達紅肚龜的飼養方式很簡單,通常來說,佛羅裡達紅肚龜與巴西龜相似,需要的環境以及食物的選擇上都差不多,所以其實只要用養巴西龜的方式飼養佛羅立法紅肚龜即可,這也是一種適合新手養的龜。
  • 世界上最小的龜——果核泥龜
    世界上最小的龜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果核泥龜吧。果核泥龜,是世界上最小的龜,它屬小型泥龜,成年體長在12釐米左右。它的壽命大概在30~55歲左右。果核泥龜的主要特徵就是小,不會長得很大。有趣的是,成體果核泥龜無脊椎骨,但是剛出生的幼體在背部中央會有一條脊椎骨,這是為啥呢?因為果核泥龜是脊索動物,成年後脊索骨就會退化消失。
  • 每天認識一種龜:白唇泥龜
    白唇泥龜是一種生物物種,所屬科目是龜。
  • 每天認識一隻龜:陸龜系列·餅乾龜
    ,因為它並不像其它龜那樣有一個半圓的龜殼,它的龜殼是扁平的,且圖案豔麗,像極了一隻被踩扁的印度星龜,是一種非常小巧的陸龜品種。  餅乾龜居住的丘陵海拔可達1800米。由於這種龜的繁殖率低,原有數量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恢復。餅乾龜適宜的生境是不常見的,棲息地的破壞會加劇其數量下跌問題。在肯亞,受到威脅是由於農業的發展,在坦尚尼亞,過度放牧山羊和牛對此龜亦可能構成負面的影響。
  • 每天認識一種龜:安哥洛卡象龜
    安哥洛卡陸龜從桌球大小的幻龜算起,須30年以上才能完全成熟,成體體長約40cm左右,雄性比雌性體型長。安哥洛卡象龜只活動於早晨或傍晚,大部分時間都是躲藏於草叢或灌木叢下。大部分食物都以周遭圍的植物或野草為食。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阿拉巴馬紅肚龜
    阿拉巴馬紅肚龜的皮膚為黑色,頭部、頸部、四肢和尾部長有瑩光綠到瑩光黃色或綠到黃色條紋。雄龜具有較長的前爪和粗長的尾部。而雌龜一般體型較大,前爪較短,尾巴比較短細。  阿拉巴馬紅肚龜系中小型水龜背甲長35~45cm,阿拉巴馬紅肚龜小時候龜殼顏色很鮮豔,長大後就會變得暗淡無鮮豔色彩整體偏灰黑(野生環境下),人工精心飼養繁殖的阿拉巴馬紅肚龜,依舊可以保持其鮮豔的體色。
  • 每天認識一隻龜:雙棲系列·東部箱龜
    分布:加拿大南部、美國中東部至德克薩斯中南部繁殖特性:卵生  東部箱龜特點與中國的閉殼龜很相似,箱龜可以把自己像裝在箱子裡一樣,也就是說這也是一種閉殼龜。,就要了解他們的野外生存習性,並儘量模擬,同時注意箱龜的疾病預防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