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次元虛擬IP內容開發運營公司「次世文化」已完成了Pre-A輪數百萬美金融資,順為資本獨家投資。此前公司曾在2017年1月完成了500萬元融資,資方為光源資本和萬合天宜。據悉,此輪融資後,「次世文化」的估值將達到近億元人民幣。
「次世文化」成立於2016年11月,初期為跨次元IP運營公司,圍繞泛娛樂領域和跨圈載體進行內容開發,曾開發「真人+動漫」網劇《戲隱江湖》。2018年後,公司正式轉型,「下場」虛擬偶像IP內容開發運營。「次世文化」首先與娛樂經紀公司合作,圍繞藝人和品牌開展虛擬偶像IP開發,製作了迪麗熱巴的虛擬形象「迪麗冷巴」和黃子韜的虛擬形象IP「韜斯曼」;隨後轉向開始拓展原創虛擬偶像IP開發,推出了原創國風超寫實虛擬KOL「翎Ling」及國內首個虛擬DJ「Purple」,並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藝人+虛擬融合的跨次元樂隊及更多具有創新性的虛擬IP項目。
虛擬偶像乘風起:從2B到2C的「大生意」
愛奇藝《2019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有3.9億人正在關注虛擬偶像。B站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也顯示,虛擬直播營收佔直播及增值服務收入的40%。在95後佔據中國整體網民的人數水漲船高、大眾娛樂審美疲勞之後,虛擬偶像也逐漸脫離小眾群體假設,從品牌和廠商的「後臺」走向消費者「前臺」。「虛擬偶像市場大爆發」的聲音也逐漸出現出現在市場中,被泛娛樂行業寄予厚望。
但在次世文化創始人陳燕看來,當前的中國虛擬IP市場仍然處於初期階段,行業並未進入「黃金期」。與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和美國虛擬偶像IP Lil Miquela相比,中國的虛擬偶像IP本質上仍然是2B向的,即虛擬偶像多為品牌和廠商服務、依託專有廣告代言盈利,而缺乏自身作為IP的營銷力,使虛擬偶像IP往往「商業價值高、但變現能力差」。
「次世文化 」開發的迪麗冷巴形象但陳燕認為,正在逐漸形成虛擬IP產業鏈的中國虛擬IP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將在未來3-5年開發出巨大的市場價值。在技術提供商、創意方和發行商的產業鏈中,技術前棧和產品商業化後端並不缺乏落點、甚至市場進入門檻正在逐漸降低,市場需求更壓向前臺,虛擬IP運營和內容生產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提高。「次世文化」則瞄準虛擬偶像的IP化內容運營痛點,作為內容運營商,向產業鏈前後端的公司提供服務,從而避開虛擬產業「技術側成本高燒錢、發行側變現轉化弱變現差」的問題。
目前,「次世文化」正在嘗試從「2.5次元」實現虛擬IP的突圍,當前業務可拆分為三種類型:
2B客戶的真人衍生IP:從「迪麗冷巴」到具有「半生命力」的韜斯曼,依託真人產生的虛擬IP形象能匹配「冷啟動+快變現」的商業需求,向廣告主、娛樂經濟公司提供明星衍生和娛樂經濟服務。該類型業務也是「次世文化」相對穩定、且有持續現金流的「基本盤」業務。
與明星「共生」的原創IP:在明星IP的基礎上創建原創虛擬IP形象為「次世文化」提供了更強的自主權,「聯合孵化、共享分成」的形式也為次世文化尋找更具商業價值的合作明星提供便利。目前次世文化已與黃子韜、歐陽娜娜等明星展開合作,探索可複製的共生變現體系。
自主原創IP:「次世文化」也在積極探索原創虛擬IP市場,包括與技術公司合作孵化超寫實IP或具有AI功能的虛擬人IP。與「魔琺科技」合作「造星」的虛擬 KOL「翎Ling」就曾登上Vogue中國,試水虛擬KOL市場。「次世文化」還在積極尋找」娛樂+功能型」的2C端機會,與行業內的頂尖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更多具有娛樂、陪伴、健康等屬性的新功能產品。
當前虛擬偶像行業入局者包括酷狗音樂、字節跳動、愛奇藝等巨頭,近期,遊戲公司米哈遊、獨立音樂公司摩登天空等也成為了行業內的新玩家,但從產業鏈角度來講,在市場需求不夠旺盛的當下,真正能做好、有盈利空間的「反而是創業團隊」。36氪此前曾報導過多家虛擬偶像市場中的新玩家,包括:為虛擬偶像技術提供空間智能技術的技術開發商「宸境科技」、同為虛擬偶像服務的萬像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