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分」團夥嫌疑人在指認作案工具。
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落網。
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訊(記者 黎穎 通訊員 鄧思瑜)披著網絡兼職的外衣,「跑分」平臺背後是條「洗錢」黑產鏈;註冊公司卻從不經營,背後在布局倒賣國家機關公文,幫助犯罪團夥「做殼」。11月底,興業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將兩起涉嫌信息網絡犯罪的案件移送興業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這兩起案件系興業警方首次破獲的新型犯罪案,其中一起涉案金額高達1億多元。
披著兼職的外衣
「跑分」平臺背後是條「洗錢」黑產鏈
今年8月,興業警方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行動,發現有部分人員使用的銀行卡有多筆大額不明資金流轉。經過深入調查,成功挖掘出兩個分別以周某、梁某為首的利用「跑分」平臺進行網絡犯罪活動的新型犯罪團夥。
興業警方為此成立專案組,對周某、梁某在玉林市玉州區美林街金谷大廈、名山社區某住宅進行布控。8月26日晚,以周某、梁某為首的「跑分」團夥均在各自的工作室開工,專案組兵分兩路展開抓捕。當晚,周某、梁某均被抓獲,興業警方共繳獲作案手機180餘臺、電腦10臺、太空手機卡1500餘張、銀行卡20餘張等作案工作一批。
「跑分」平臺發展會員採用類似網絡傳銷的形式開展,介紹人就是會員的上級,發展會員可以賺取相應比例的佣金。經調查,周某、梁某上級均為寧某、羅某等人,寧某、羅某等人發展數人成立工作室進行「跑分」,涉案「跑分」流轉資金高達1億多元人民幣。
興業警方乘勝追擊,陸續對周某、梁某上下級涉案人員展開抓捕行動。目前已抓獲16人,刑事拘留13人,其中11人已逮捕,凍結銀行帳戶70餘個,凍結資金255萬餘元。
註冊公司卻從不經營
原來在背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
如果有一群人每天都在註冊公司,卻從不經營,但公司單位銀行結算帳戶上卻有大筆的金額交易,他們是在做什麼?這可能是一夥犯罪嫌疑人在布局倒賣國家機關公文,幫助犯罪團夥「做殼」。今年8月,興業警方獲得線索鎖定一個以李某慶為首的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的團夥,順藤摸瓜成功打掉了該團夥。
興業警方根據線索抓獲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展,進而鎖定了以李某慶為首的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的團夥。辦案民警在掌握了完整黑色交易鏈條後,對該團夥實施了收網行動,陸續將李某慶、李某、李某偉、李某桂、羅某義抓獲。
經查明,李某慶於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間,組織人註冊辦理、買賣工商營業執照、對公銀行帳戶及相關一整套材料,以每套材料800元至1200元價格收購。召集李某、李某偉、李某桂、羅某義等人註冊空殼公司,辦理營業執照,使用公司名義辦理銀行對公帳戶。隨後李某慶將帳戶連同公司和法人完整信息、公章、私章、銀行預留手機號碼、U盾、對公帳戶銀行卡等全套資料以4000元至4500元販賣給他人。在此期間,李某慶共買賣國家機關證件16套,非法獲利7萬餘元。
目前,這兩起案件均已移交興業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興業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劉善習介紹,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支付產業迅速發展,為社會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孳生了為電信詐騙、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結算幫助的網絡黑支付。
興業警方提醒,不要輕易被高額利潤所誘惑,更不要因為一時圖利而隨意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信息、個人平臺帳號、支付帳戶等,以免淪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工具。公民應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為違法犯罪人員提供「作案工具」、背上「巨額債務」,給自己的工作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註:「跑分」其實就是披著網絡兼職的外衣,為幫助網絡賭博平臺洗白賭資的手段。即犯罪嫌疑人提供支付寶收款碼到網絡賭博平臺,為賭徒提供充值渠道,再將資金進行多次流轉至網絡賭博平臺。名為利用支付寶收款碼進行收款,背後實則以賺取佣金的方式幫助網絡賭博黑灰產業團夥進行洗錢活動。
原標題:披兼職外衣 「跑分」 洗錢 註冊空殼公司倒賣對公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