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兼職外衣 「跑分」 洗錢 註冊空殼公司倒賣對公帳戶

2020-12-12 玉林日報

「跑分」團夥嫌疑人在指認作案工具。

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的犯罪嫌疑人落網。

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訊(記者 黎穎 通訊員 鄧思瑜)披著網絡兼職的外衣,「跑分」平臺背後是條「洗錢」黑產鏈;註冊公司卻從不經營,背後在布局倒賣國家機關公文,幫助犯罪團夥「做殼」。11月底,興業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將兩起涉嫌信息網絡犯罪的案件移送興業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這兩起案件系興業警方首次破獲的新型犯罪案,其中一起涉案金額高達1億多元。

披著兼職的外衣

「跑分」平臺背後是條「洗錢」黑產鏈

今年8月,興業警方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行動,發現有部分人員使用的銀行卡有多筆大額不明資金流轉。經過深入調查,成功挖掘出兩個分別以周某、梁某為首的利用「跑分」平臺進行網絡犯罪活動的新型犯罪團夥。

興業警方為此成立專案組,對周某、梁某在玉林市玉州區美林街金谷大廈、名山社區某住宅進行布控。8月26日晚,以周某、梁某為首的「跑分」團夥均在各自的工作室開工,專案組兵分兩路展開抓捕。當晚,周某、梁某均被抓獲,興業警方共繳獲作案手機180餘臺、電腦10臺、太空手機卡1500餘張、銀行卡20餘張等作案工作一批。

「跑分」平臺發展會員採用類似網絡傳銷的形式開展,介紹人就是會員的上級,發展會員可以賺取相應比例的佣金。經調查,周某、梁某上級均為寧某、羅某等人,寧某、羅某等人發展數人成立工作室進行「跑分」,涉案「跑分」流轉資金高達1億多元人民幣。

興業警方乘勝追擊,陸續對周某、梁某上下級涉案人員展開抓捕行動。目前已抓獲16人,刑事拘留13人,其中11人已逮捕,凍結銀行帳戶70餘個,凍結資金255萬餘元。

註冊公司卻從不經營

原來在背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

如果有一群人每天都在註冊公司,卻從不經營,但公司單位銀行結算帳戶上卻有大筆的金額交易,他們是在做什麼?這可能是一夥犯罪嫌疑人在布局倒賣國家機關公文,幫助犯罪團夥「做殼」。今年8月,興業警方獲得線索鎖定一個以李某慶為首的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的團夥,順藤摸瓜成功打掉了該團夥。

興業警方根據線索抓獲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展,進而鎖定了以李某慶為首的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的團夥。辦案民警在掌握了完整黑色交易鏈條後,對該團夥實施了收網行動,陸續將李某慶、李某、李某偉、李某桂、羅某義抓獲。

經查明,李某慶於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間,組織人註冊辦理、買賣工商營業執照、對公銀行帳戶及相關一整套材料,以每套材料800元至1200元價格收購。召集李某、李某偉、李某桂、羅某義等人註冊空殼公司,辦理營業執照,使用公司名義辦理銀行對公帳戶。隨後李某慶將帳戶連同公司和法人完整信息、公章、私章、銀行預留手機號碼、U盾、對公帳戶銀行卡等全套資料以4000元至4500元販賣給他人。在此期間,李某慶共買賣國家機關證件16套,非法獲利7萬餘元。

目前,這兩起案件均已移交興業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興業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劉善習介紹,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支付產業迅速發展,為社會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孳生了為電信詐騙、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結算幫助的網絡黑支付。

興業警方提醒,不要輕易被高額利潤所誘惑,更不要因為一時圖利而隨意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信息、個人平臺帳號、支付帳戶等,以免淪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工具。公民應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為違法犯罪人員提供「作案工具」、背上「巨額債務」,給自己的工作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註:「跑分」其實就是披著網絡兼職的外衣,為幫助網絡賭博平臺洗白賭資的手段。即犯罪嫌疑人提供支付寶收款碼到網絡賭博平臺,為賭徒提供充值渠道,再將資金進行多次流轉至網絡賭博平臺。名為利用支付寶收款碼進行收款,背後實則以賺取佣金的方式幫助網絡賭博黑灰產業團夥進行洗錢活動。

原標題:披兼職外衣 「跑分」 洗錢 註冊空殼公司倒賣對公帳戶

相關焦點

  • 空殼公司合法嗎?註冊空殼公司有什麼好處?
    企業註冊空殼公司有什麼好處!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其實空殼公司是合法的。正規的企業操作流程是不違法,不過每個月都要進行零報稅,年終要進行年檢,否則會被加入黑名單直至吊銷執照。「空殼公司」也叫皮包公司、空頭公司或現成公司,是一種已經開設的公司法人,有公司名字,但是還未有經營業務的公司。
  • 為啥開了公司卻不經營?原來這是個幫助犯罪團夥的「空殼」
    如果有一群人每天都在註冊公司,卻從不經營,但公司單位銀行結算帳戶上卻有大筆金額交易,他們是在做什麼?這可能是一夥犯罪嫌疑人在布局倒賣國家公文,幫助犯罪團夥「做殼」。▲嫌疑人周某指認部分證件據警方介紹,今年年初,警方通過研判發現,有人在工商部門註冊公司,並拿到正規的營業執照、公司公章、法人章、財務章,以及單位銀行結算帳戶和用於網上大額資金交易的
  • 銀行如何防範「私轉公」業務洗錢風險?
    相對於之前專欄分析的「公轉私」洗錢風險,資金流向相反的「私轉公」洗錢風險一樣值得銀行注意。銀行的私轉公業務常涉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虛開增值稅發票及偷逃稅款等洗錢上遊犯罪,與公轉私業務洗錢風險多來自資金流向的中間環節不同,銀行私轉公業務的洗錢風險,更多是涉及洗錢上遊犯罪或被認定為洗錢行為的起點。
  • 辦理180多套對公帳戶倒賣,獲利25萬餘元,8人團夥被端
    一個犯罪團夥四處辦理營業執照,去銀行辦理了對公帳戶以後出售,先後獲利25萬餘元,目前該團夥8名成員已經被抓獲歸案。「雷霆7號」行動開展以來,李滄公安分局反電詐大隊接到一條線索,有人利用「群發器」群髮帶有賭博、詐騙等性質的簡訊連結。而且,有一批設備已經被青島的買家購買。民警根據這一線索,迅速鎖定了收貨人的區域。
  • 租借個人微信、支付寶等帳號 兼職「跑分」賺錢? 小心淪為不法分子...
    長沙市公安局31日發布預警,這些看似誘人的「跑分」網絡兼職項目,實際上是不法分子參與「洗錢」等信息網絡犯罪的「障眼法」。3月18日,長沙縣公安局新安派出所接到兩名在校大學生報警求助,稱在一兼職QQ群中看到了一條「招募遊戲代充值」的信息。在位於某酒店的招聘地點,兩人被要求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和支付寶帳號等個人信息。發覺情況不對勁,兩人隨後跑出酒店報警。
  • 對公帳號2500元 私人帳戶1500元 9人非法買賣個人銀行帳戶牟利被捕
    通過徹查這些可疑的對公帳戶,發現一批對公帳戶所對應的公司都是空殼公司,並無實際經營地址,帳戶內的資金流動異常。隨後,多名收購對公帳戶的犯罪分子進入了警方的偵查視線範圍。專案組民警在偵查中發現,該團夥已經形成一個買賣網絡,不僅涉及非法購買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等,還大量從個人手裡購買對公帳戶、個人銀行帳戶等,涉案人員較多。如果不及時依法打掉該團夥,將會對國家、集體、個人財產造成更大的危害損失,將會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
  • 非法買賣對公帳戶,4人被山西警方刑拘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興 報導註冊營業執照,在銀行開立企業對公帳戶,帳戶經非法買賣轉手至境外犯罪團夥從事電信詐騙、博彩業洗錢活動……12月21日,記者從公安萬柏林分局了解到,小井峪責任區刑警隊打掉一個藏匿在萬柏林區買賣對公帳戶的黑灰產業犯罪團夥。目前,該團夥4名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 公安機關:隨意開設公司並買賣對公帳戶?抓!
    2020年4月,民警在梳理線索時發現,津南區葛沽鎮居民張某秋名下有多個公司註冊信息,但對公司信息進行逐一核查時卻發現,其名下的公司均沒有實際經營產業甚至有些公司連註冊地址都不存在,屬於名副其實的「空殼公司」。經過對張某秋名下銀行流水等信息的進一步調查,一名江蘇籍男子「曹某紅」出現在警方視線裡。
  • 假企業 15家空殼公司在同一地址註冊
    假企業 15家空殼公司在同一地址註冊淮安清江浦破獲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近日,江蘇省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經過近一年的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一起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經查,嫌疑公司頻繁向15家企業的銀行帳戶匯款。通過對這些企業在工商部門登記以及稅務資料註冊等信息查詢,專案組發現這15家企業均在同一地址註冊,雖然15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不是同一人,但是股東、財務、辦稅人員之間有很多重合,企業的真實性非常可疑。在梳理這15家企業的財務流水後,民警發現這些企業利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抵扣進項稅款。
  • 反詐直通車⑤|江蘇為開立對公帳戶上「緊箍咒」,對涉案帳戶倒查...
    記者從江蘇省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獲悉,為鼓勵地方經濟發展,近年來,各地針對中小企業發展推出了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放寬了開辦企業、註冊公司的準入條件,註冊公司變得更為便捷,幾乎實現「零門檻」。同時,隨著國家推行「放管服」改革,央行全面取消企業銀行帳戶開立審核許可,也為企業開設對公帳戶提供了便利。
  • 「微信跑分」是什麼?真的可以賺錢嗎?
    一般來說,佣金的比例在 1% 到 2% 之間,也就是說,接一個 10000 元的"跑分"項目,可以賺取 100 元到 200 元。由於招募者宣稱來錢快、回報高,不少年輕人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參與其中。"跑分"平臺打著兼職招聘的旗號,招攬群眾出借自己的支付帳戶,通過搭建平臺網站,以類似網約車"搶單"的模式進行運作。
  • 對公帳戶頻繁轉帳到個人帳戶被銀行懷疑洗錢,該怎麼辦?
    正常情況下對公帳戶是不能隨便把錢轉到個人帳戶的,但在現實當中,很多人對政策或者法律不了解的,就隨便把對公帳戶的錢轉到個人的帳戶名下,如果長期這麼做,銀行是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大家存在洗錢行為的。4、自然人客戶銀行帳戶與其他的銀行帳戶發生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人民幣20萬元以上(含20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跨境款項劃轉。根據央行的這個規定,如果你的對公帳戶跟你個人帳戶之間的累計交易額度超過50萬人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0萬美元以上,那銀行就必須按照大額轉移交易進行上報。
  • 用「微信跑分」每日躺賺數百元到幾千元?當心成犯罪幫兇!
    一般來說,佣金的比例在1%到2%之間,也就是說,接一個10000元的「跑分」項目,可以賺取100元到200元。由於招募者宣稱來錢快、回報高,不少年輕人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參與其中。「跑分」平臺打著兼職招聘的旗號,招攬群眾出借自己的支付帳戶,通過搭建平臺網站,以類似網約車「搶單」的模式進行運作。
  • 冬季攻勢|非法買賣對公帳戶,抓!
    劉某強從網絡兼職群了解到有人想要收購成套的企業營業執照和對公銀行帳戶,並許諾每套3500元的收購價。劉某強蠢蠢欲動,認為自己找到了輕鬆賺錢的門路。並立即落實行動,劉某強聯繫了邱某、彭某作為工作人員,由劉聯繫辦證公司工作人員,邱、彭負責指導和安排招募來的無業人員操作辦理證件,一個分工明確的團隊就這樣成立了。
  • 2020「微信跑分」能賺錢?隱藏你不知道的事!
    近日,有多名粉絲諮詢支付圈最近比較火熱「微信跑分」項目,通過個人收款碼走流水能賺錢。聽起來似乎簡單收付款就能輕鬆「日入千元」,但是事實遠非如此,其中暗藏著重重風險。「微信跑分」是什麼?「微信跑分」是一個利用個人收款碼進行賺錢的網絡兼職。
  • 淨網2020 來兼職不,一起坐牢那種!
    來兼職不 一起坐牢那種!提起網絡兼職,相信不少朋友們都會聯想到「兼職刷單」!咱們今天來講個不一樣的兼職——「跑分」。今年7月份,煙臺的陳某手機收到這樣一條信息:「『跑分』的小夥伴看過來!日入200元至600元以上,單子多,沒空單,一單一結」。
  • 買賣對公帳戶?這是違法行為!
    買賣對公帳戶是違法的大家都知道對公帳戶是企業之間資金往來的,但是有些人竟然用它做起了「生意」,他們用自己的身份證申辦營業執照、註冊對公帳戶,還能買賣賺錢,這「生意」表面看是挺舒心的。去年8月份,宋某某及王某結識了張某某,得知註冊公司辦理營業執照及對公帳戶後提供給張某某使用後可以獲得好處費。為了牟利,宋某某及王某在張某某的帶領下,先後到工商局註冊了四家公司,辦理營業執照併到銀行開通對公帳戶及U盾支付後,將其提供給張某某使用。為表達謝意,張某某分別給了兩人500元、2550元「好處費」。
  • NRA/OSA/FT帳戶洗錢風險管控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NRA/OSA/FT帳戶洗錢風險管控境外法人公司在中國境內可開立的銀行帳戶主要有三類,分別是NRA帳戶(Non-Resident Account)、OSA離岸帳戶(OffshoreAccount
  • 揭陽警方打掉招無業人員開虛擬對公帳戶團夥!南都曾揭背後黑灰產
    物色社會閒散人員註冊皮包公司開設對公帳戶,開戶後用於電信網絡詐騙轉移資金。據廣東揭陽警方5月27日通報,該局搗毀2個販賣企業對公帳戶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共62名,核查處置涉案帳戶242個。
  • 你聽說過「跑分平臺」嗎?出借就賺取高額佣金!
    廣西打掉特大洗錢團夥,涉案金額300億!你聽說過「跑分平臺」嗎?只要出借自己個人的微信、支付寶帳號就能賺取高額佣金?當心!「跑分」的實質是洗黑錢!典型案例2020年3月,廣西北海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在工作中發現本地有一對公帳號涉嫌為他人接收不明來歷的錢款,幕後疑似存在一個龐大的以「跑分平臺」為灰色產業鏈的犯罪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