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跑鞋存在的意義,第二部分介紹跑鞋的分類、第三部分講怎樣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鞋。如果想快速選鞋的話直接跳到第三部分就好。 一、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 1. 跑步時的落地方式 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一般有三種:後腳跟著地、足弓處著地、前腳掌著地(如下圖所示)。
運動力學領域的學術雜誌《Gait & Posture》上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在一項對900名初級跑者進行的研究中,絕大多數人在跑步時後腳跟首先落地。研究者發現,在456名男性研究對象中,96.9%為腳後跟先落地。在447名女性研究對象中,99.3%為腳後跟先落地。因此,下面主要針對後腳跟著地方式進行介紹。
EPIC REACT FLYKNIT在今年推出了第2代,相比前代變化不大,備受好評的REACT中底,值得入手。不過如果選擇1代,性價比可能更好。這裡就不把它列為值得關注的新品了。
因此,以前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現在跑量比較大的人,需要跑鞋來進行緩衝。就像杯子直接落在地上很容易摔碎,而包上一層海綿後,緩衝時間變長,就不容易摔碎。慢跑鞋就是類似的原理。慢跑鞋往往有一個比較厚的鞋底,同時採用特殊的鞋底材料與結構來幫助我們進行緩衝。比如Asics的Gel緩震膠、New Balance的Abzorb泡沫聚酯、Mizuno的Wave波浪板緩震片,都能減少跑步時對膝關節的衝擊。因此,跑鞋不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快,而是為了讓你跑步的時候不受傷。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義。
adidas這兩年的復古跑鞋玩得風生水起,而BOOST系列的專業跑鞋,似乎只是在鞋面做了些文章。雖然大促期間adidas常有好價、好券,但依然不作為2019年的新品進行推薦。
alphaedge 4D非常前衛,但價格高昂且很難買到,也不再進行推薦了。
ASICS在這幾年,感覺變化不大。常規的更新NIMBUS、KAYANO等鞋款,很快就會降到3、500元的促銷價格,性價比倒是不錯。
MetaRide是ASICS今年推出的最有突破性的跑鞋,目標是通過獨特的雙層弧線中底,來提高效率、減少損耗。雖然價格不低,但想體驗的話,618依然是最適合的入手時機。
new balance的復古慢跑鞋較多,專業跑鞋方面,1080v9在今年的各大網站測評中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全面改進的鞋面和鞋底,緩震更好,也更加輕量舒適。
new balance還在今年攜手日本「跑鞋之神「三村仁司打造了Hanzo V2系列馬拉松跑鞋,其中,S款適合目標2小時30分鐘以內的精英馬拉松選手,R款適合於目標3小時以內的馬拉松選手,T款和U款則適合跑者的日常訓練。
也許你會問,前腳掌著地的跑步方式是不是對膝關節損傷小一點。的確,前腳掌著地時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加比較緩慢,對膝關節的衝擊相對較小。此時適宜穿的鞋也不是後腳跟比較高的慢跑鞋。但是前腳掌著地的跑步方式對腿部肌肉的要求比較高,而且當配速比較慢時反而比較費力。因此,對於經驗不是很豐富的跑者,如果你不是對跑步速度較高的要求的話,還是後腳跟著地比較好。
saucony和brooks兩個品牌由於退出了中國市場,國內電商平臺已經很難買到兩家的鞋款,更適合海淘,所以也不在618期間進行推薦了。
5、Mizuno 美津濃Mizuno最知名的是自家的旗艦跑鞋預言系列,但每年的更新換代變化並不大。WAVEKNIT R2則是入選了《跑者世界》的多個榜單,值友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類似配備針織鞋面的Wave Rider 22,非常舒適。
這款Floatride實際就是《跑者世界》2019春季榜單中的Forever Floatride Energy。性價比高,輕便、柔軟、時尚,Floatride Energy中底彈性出眾。
PUMA的Hybrid系列推出以來,兩大科技的融合和極具辨識度的設計,讓其備受矚目。今年推出的Hybrid NX,融合NRGY緩震顆粒的IGNITE中底集中在後掌,鞋墊用料十足,算是性價比之選。
還有一些小眾的國外品牌,因為價格、購買渠道和側重方向等原因,就不再一一介紹了。
8、361° 361度361度的國際線跑鞋由於多次入選《跑者世界》榜單,口碑不錯,國內大促期間的售價也相當優惠。這款MERAKI 2,也是今年《跑者世界》的推薦款,比較適合馬拉松距離的訓練、比賽。
李寧最值得關注的還是超輕系列,最新的超輕16,鞋面設計再次升級,是一雙兼顧顏值和性能的輕量跑鞋。
10、ANTA 安踏
安踏今年推出的FLASHLITE氫跑鞋,以不錯的顏值和130g的超輕重量,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同系列還有與可口可樂的聯名款,也很耐看。
匹克在2018年底推出了態極跑鞋,2019年5月份推出了升級款——態極1.0PLUS。鞋面、後跟TPU、中足抗扭轉系統等都進行了升級。加上P4U非牛頓流體材質的黑科技中底和不錯的價格,最值得關注的國內品牌跑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