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追求你想要的 接納你所選擇的

2020-12-13 彭芝的農村生活

僅從《小婦人》這一版的電影改編來說,它關乎著女性的成長、夢想、愛情、自由和獨立。

我特別清楚的記得預告中的這句話:如果主角是女孩,一定要讓她在結尾結婚,死了也行。

我覺得大多數女孩子看到這句話時,內心都會很下意識的反駁:為什麼一定要結婚,我就不!

至少當時我是這樣想的,但在看完電影之後,我又覺得這一切不過只是選擇罷了。

我真心的喜歡這四個女孩子:Meg、Jo、Beth和Amy,所以想聊聊在他們每個人身上我所看到的東西。

作為大女兒的Meg,美麗優雅,是最有希望嫁入豪門,前期也在為之努力的人。看起來她好像很傳統,是那個時代的女性縮影,但最終她遵從內心,嫁給了一個並不富裕的教書先生,為之生兒育女,過著樸素平淡,柴米油鹽的生活。

「Just because my dreams are different than yours doesn’t mean they’re unimportant. I want a home, and a family, and I’m willing to work and struggle, but I want to do it with John.」 —Meg

Meg選擇了愛情,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坦然接受隨之而來的後果,這就已經足夠。

家庭主婦又如何,誰說選擇做家庭主婦就一定是選擇依附於男性,放棄女性自由呢?做家庭主婦不一定就是為了逃避社會,不一定就是為了躲避苦難,不一定就是身在象牙塔享受著別人的庇佑。

Meg嫁給John之後,吃穿用度都要精打細算,她有時也會羨慕富人的生活,坦白自己厭倦了貧窮,她有時也會虛榮心作祟,大手大腳花完錢之後懊惱不已,但她沒有後悔作出那個改變一生的選擇,站在John的背後,默默地支撐著這個家庭,她享受著愛情,也迎接著挑戰。

昨天在看某治癒系綜藝,有一名觀眾說妻子是一個博士,但不想出去工作,只想做家庭主婦,而且還想繼續讀書,不知道自己應不應該勸勸妻子。

我特別贊同主持人所說的一句話「學歷與選擇無關」,學歷高低跟人生選擇之間沒有必然性,同樣性別也應該與選擇無關,選擇做家庭主婦或主夫也需要勇氣和決心。

電影毫無疑問是以Jo的視角來展開,在這之中也最能看到女性主義色彩的部分。她渴望成為作家,追求自由,不屑於當時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想要打破時代對女性的禁錮。

在拒絕Laurie的告白時,她說:我認為我這輩子都不會結婚,我為獨立地活著感到快樂,我很熱愛自由,不想就這麼倉促地放棄它。

她一直在試圖證明女孩子不需要依靠男性也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似乎沒有愛情或婚姻,靠著自己一個人過上美好生活才能稱之為獨立,才算是與這個時代的其他女性不同。

然而,恰恰是這種證明本身讓我更強烈地感受到時代的可悲和女性的不易。而我之所以認為這次改編結合了當今社會的價值觀也是因為,時至今日,有時候我們好像依舊在以女性不需要愛情來定義自由。

舉個例子,電影的結局算是開放式,觀眾可以認為Jo和教授在一起是現實,也可以認為這只是Jo為了作品能夠出版而作出的妥協。

有人不喜歡這個結局,認為無論如何Jo都不應該和教授在一起,因為這樣才能點出「女性主義」的主題。

我不明白,因為我從來不認為女性獨立和愛情有任何關係。追求自由和平等,與追求愛情並不是單選題,也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兩者並無矛盾。

我記得看完電影之後,我習慣性地去豆瓣讀影評,看到這樣一句話:當女性不再通過抗拒婚姻來證明獨立,這樣的社會只能算是具備基本的公平吧。

我想,只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堅持自我,用自己的權利選擇如何度過一生,這就是獨立不是嗎?不管Jo最後是否和教授在一起,她都足夠勇敢,為她所追求的事業—性別平等在努力,所以我個人其實很喜歡這個結局。

Amy是個現實主義者,早熟並且理智。她喜愛繪畫,但卻沒有類似Jo在寫作上的天賦,所以她明白,自己沒辦法依靠所學去生存,只能選擇婚姻,但所幸,她嫁給了自己愛的人。

其實對於Amy這個角色,評論褒貶不一,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也並不是很喜歡她,覺得她太功利,任性張揚,直至看到上圖對話發生的那一幕,我才發現我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而已。

她選擇了婚姻,但這代表她不自由嗎?我覺得不然,Amy的選擇是時代的必然,而非隨波逐流。

她其實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對自己的人生規劃非常明確。在當時的社會,在女性並沒有權利的時代,Amy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藝術家,只有這一條路。

無論如何,她在為生活努力,朝目標前進,最終也選擇了自己所愛的人,而那個人又恰好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兩全其美,我認為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最後簡單說說Beth,其實她的一生很短暫,短暫得似乎都來不及做任何選擇。

印象中,她好像總是安靜的在聽姐妹們說話,彈鋼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她代表的是女孩子們內心中最純潔善良的部分,美好又令人心疼。

她有多善良呢,她記得媽媽離家前的囑咐,幫忙照顧生病的窮人,卻因此感染了猩紅熱,早早離世。她是真的放下私心,為別人著想,全片的淚點也在於此。

她看似是四姐妹裡最不起眼的孩子,但她卻是整個家庭的情感聯繫所在,也是最為打動人心的存在。

寫到這裡,我又想再去看一遍《小婦人》,這真的是一部始於顏值,陷於人物的一部電影。四個不同性格的女孩子,代表著四種不同的選擇和人生。

再貼一句我很喜歡的影評:這是她的成長,是成熟的標誌,一場在人生歷程中,基於最初理想的自我完善。只有通過這樣的質變,她才能夠在未來漫長人生中實現自己的獨立與價值。

「不負愛與自由」,之所以是「與」而不是「或」,是因為愛情和自由一點都不衝突。

追求你想要的,接納你所選擇的,真正的女性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不是嗎?

相關焦點

  • 《小婦人》發布「擇你所愛」短片 七夕浪漫上映
    《小婦人》發布「擇你所愛」短片 七夕浪漫上映 《小婦人》發布「擇你所愛」短片 時長:02:49 來源:電影網
  • 《小婦人》:女性想要獲得愛與自由,必須做好這四件事
    昨晚看了電影《小婦人》,這部電影之所以呼聲很高,不僅僅是因為它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更是電影所傳達出來的女性對愛與自由的追求影響了無數人。《小婦人》講述了南北戰爭時期,在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馬奇一家四個女兒堅守自我,努力追求夢想的勵志故事。
  • 百年經典《小婦人》告訴你,單身並不是什麼問題
    特別是最近重溫電影《小婦人》之後,女主完全戳中了小編的取向,實現了小編的人生終極目標。《小婦人》講述的是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姐妹之間的生活。原著至今已經超過100多年的歷史了,而電影也經過了多次翻拍,每一版本都有其不同的鏡頭風格和獨特的魅力。
  • 小婦人:最好的愛情,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但二妹喬一直很不希望大姐被婚姻所束縛。梅格為了追求真愛選擇和丈夫過著普通的日子,雖然生活清貧,但她一直在努力生活,丈夫也很努力工作梅格的選擇正體現了女性在情感上的自立自強二姐喬二姐在劇中表現得十分具有領導風範,同樣,
  • 《小婦人》:豆瓣8.4,人生多困頓,不負愛與自由
    戰爭讓她們經歷了戰亂、貧窮和愛情的劇變,但她們手足情深,彼此溫暖,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海明威稱《小婦人》「溫情脈脈,充盈著光明與甜蜜」。如果你能記錄她們的故事,這本身就是意義非凡的了,也會讓她們的故事重要起來。」艾米用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和愛情都不要懼怕流言,面對想要的生活主動去爭取,實現選擇的自由就是獨立。
  • 《小婦人》| 女人結不結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這輩子你要什麼
    因為作者沒有教條的告訴女人,你該如何過好這一生,而是向所有女人展示了,你的生活和選擇,具有多種可能性。你可以選擇結婚,或者不結婚;可以選擇事業,或者愛情;你可以叛逆而自由的活著,或選擇成為淑女貴婦。她可以選擇嫁人,但是,她不願意妥協。在閱讀夏洛特·勃朗特的傳記時,她被這位堅強的女性作家所鼓舞,她們的理想,生活,都有諸多相似之處,這讓路易莎選擇堅持自己的理想。後來,她創作了《小婦人》。
  • 《小婦人》正在上映,盤點10個讓你愛上《小婦人》的理由
    一心想要嫁入豪門的大姐梅格,最後嫁給愛情,過著清貧普通的生活;勵志要當作家喬,因捍衛單身,拒絕求愛,最後遊走他鄉;現實清醒的艾米,放棄了畫家夢想,打算嫁給不愛的富豪。導演格雷塔.葛偉格一改前幾版的敘事風格,採用插敘的手法,向眾人展示了性格迥異的馬奇家四姐妹。通過四姐妹不同的人生選擇,來探討,婚姻對於女性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除了甜茶的顏值,《小婦人》還揭示了當代女性都應該有的婚姻觀
    在作為追求獨立的作家女主Jo看來,這簡直與她的價值觀大相逕庭,她和徵稿商步步緊逼,討價還價,且放棄大額利潤,只為守住自己獨特的版權。和現實中電影背後的原版小說《小婦人》的作者路易莎一樣,要發布這部宣揚獨立女性主題的小說時,她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協,但她並沒有把這份掙扎展露在現實中,而是用文字的方式展露在了書中,讓讀者共情到她在這個時代所選擇的「渺小」。一面是小說,一面是現實,路易莎巧妙地把現實投影在虛擬中。
  • 原來你是這樣的《小婦人》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王贇收穫奧斯卡6項重量級提名,摘得「最佳服裝設計獎」的電影《小婦人》正在上映,150周年紀念版《小婦人》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同步出版。中國網友評價:所有時代的所有少女成長過程中所要面對的經歷的,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初戀的甜蜜和煩惱,感情與理智的選擇,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貧窮與富有的矛盾。這本書曾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的美國經典之作,如今又在《伯德小姐》導演的鏡頭裡煥發出新的光彩。儘管在時下的環境裡,人們更多地關注以喬為代表的女性獨立自主的一面,但《小婦人》中所描繪的簡單質樸、充滿愛意的家庭氛圍仍然能夠溫暖讀者的心。
  • 《小婦人》定檔|羅南甜茶「承包」你七夕的甜度!
    圖片來源:豆瓣官方《小婦人》是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小婦人》在無形中,也批判著社會中能夠擁有一切的人,輕易就能彌補人生中的缺失,何嘗不是與被剝奪一切人形成鮮明對比。Beth和Amy就是兩個命運割裂的例子。當Amy發現自己被剝奪了機會的時候,她憤怒燒掉Jo的小說稿。而Beth在知道自己生病時,拒絕向家人透露自己生病的消息,任憑自己在所愛的時光中耗儘自己的生命。
  • 看完《小婦人》你真的了解艾米嗎,她對勞裡的愛是妥協還是真心?
    小婦人她的特點是理智,足夠理智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及該怎麼得到它。但最可愛的是,理智的艾米終究還是保有馬奇一家的靈魂精神,做出了不理智的決定,遵從自己的內心和對勞裡的愛意,拒絕費的求婚,其實也正是這點不理智,說明艾米並不是她所追求的那種完美的樣子。
  • 電影《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
    《小婦人》電影劇照,馬奇一家當四姐妹年紀尚小時,馬奇太太試探她們是否願意將聖誕節的早餐送給更需要的人。梅格嫁人後,馬奇太太告知她要在婚姻中保持耐心,體諒丈夫:「你只是犯了大多數年輕妻子們常犯的那種錯——因為愛孩子而忘記了對丈夫應盡的責任。這種錯非常自然,也是可以原諒的。」成年後,依舊性格急躁的喬時常被馬奇太太教導如何梳理,或是說埋藏自身多變的情感。
  • 《小婦人》:你會因為孤獨而結婚嗎?
    梅格說,她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家庭主婦,不能因為我的夢想和你不一樣,所以就不重要。其實,喬並不是說梅格的夢想不重要,而是,她在自己孤獨的追求中,急需找到一個和自己有遠大理想的人。仿佛是一個人準備走著獨木橋,好不容易看到旁邊有個人經過,覺得對方和自己是一路人,準備一起攜手過獨木橋。
  • 嫌棄還是接納自己,你該如何選擇?
    她有著不錯的學歷,在高校工作,人也上進,身邊總不缺優質的男生追求。她卻一直單身,按照她的說法,並不是太挑了,而是自己永遠在挑剔自己:身材太瘦削了、性格太驕傲了、相處太沉默了……在她眼中,似乎就找不到一個好詞能夠安放在自己身上。加上父母在她婚事上的催促,她情緒有點不太穩定,更覺得自己渺小。悲觀的情緒蔓延著,就連身邊的朋友也感受得到,想替她分擔,也只是一籌莫展。
  • 《小婦人》:作為女人,一定要明白這四件事
    但從沒人正兒八經教過女性要如何愛一個人,沒人教女性如何面對愛情中的紛繁複雜,更沒人告訴過她們如何在所愛之人和合適結婚之人中間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以上困擾女性很久的答案,正是今天梅也想為大家分享的《小婦人》這本書想向大家傳遞的理念。
  • 10個讓你愛上《小婦人》的理由,愛情並不是女人的全部
    美國小說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1868年寫下的經典名著《小婦人》,這樣一本少女讀物竟曾6次被製作成同名電影和影集,在每個時代用最溫暖的文字教會少女們,關於愛情和平等、親情和責任、夢想和現實,還有生離死別、遺憾悔悟由西爾莎羅南、艾瑪沃森、弗洛倫斯皮尤主演的《小婦人》在2020年獲奧斯卡6項提名,但最重要的卻是「喬」這個角色的所代表的時代意義
  • 每個時代都需要重新解讀《小婦人》
    這個答案,將會慢慢告訴你。這本書是《我的天才女友》中,莉拉和萊農一遍遍朗讀,讀到書脊脫落的人生啟蒙;是海倫﹒凱勒的必讀經典;《小婦人》中的喬勇敢追求自我,更是激勵了從波伏娃到埃琳娜·費蘭特,從J. K. 羅琳到帕蒂·史密斯的一眾女性作者。
  • 電影《小婦人》2020
    本片被提名最佳服裝設計時間有點混亂,建議先去看原著《小婦人》簡單來講就是講四個姐妹的生活。這部《小婦人》確實做到了對女性真正意義上的支持。真正的自由不是所有女孩都活成一種面貌而是所有女孩都有選擇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 為什麼我們要再看一次《小婦人》?
    最厲害的是,格蕾塔·葛韋格從Jo的視角出發,將路易莎《小婦人》續集《好妻子》以兩線穿插、今昔對比的方式,讓March家四姐妹的際遇,有了情懷,也不失重量。《小婦人》透過個性不同的四姐妹,告訴大家,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高級,每一種選擇都伴隨著真心與失去。但大環境刻板印象根深柢固,自由的選擇,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 "赫敏"艾瑪沃森華麗變身小婦人"梅格"
    艾瑪恬靜美好的望向窗外   《小婦人》改編自同名世界名著,講述馬奇家四姐妹的親情、愛情和成長故事。艾瑪飾演的大姐梅格可能是姐妹中最傳統的女性,她有著堅定明確的夢想和目標,那就是組建家庭,步入婚姻。艾瑪解釋說:「梅格最想要的就是與自己愛的人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