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建立你的心理界限

2022-01-29 基督教長沙市城南堂

2019年12月29日,在城南堂心理輔導班,由肖莉老師講授《建立你的心理界限》的心理輔導課。

我們首先做了一個示範,由肖莉老師分別與兩位班內成員在講臺上,以偶然相遇、打招呼、聊天這樣的生活情景,再現人們在不同的關係中所表現出來的距離感。進一步理解以下幾個數值:

3: 公眾距離: 210—370cm

在不同的場合,比如公交車上、宴席、會場、教室,大家選座位也會按照不同的場合和相處的親密程度以一種內心的暗示來選擇自己想要的座位。

小到選擇座位,大到囯與國的相處,重視的就是相鄰關係的影響。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故事:孟母三遷。孟母為了選擇一個合適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不惜舉家搬遷,擇鄰而居,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

在聖經《創世紀》第二章中我們以崇敬的心讀到上帝創造萬物的奇妙。他以全備的智慧創造了生靈及萬物,使生靈「各從其類」。在基因的構成中看到嚴謹的生物法則。這也可以理解為建立界限,是生物正常合理存在的必然。課中從不同角度例舉了界限的存在:國與國之間、家與家之間、公司之間等等。物種的種類、皮膚、免疫系統。友情、親情、愛情。它們都為各自存在而建立界限,妄自突破界限,便產生一種過猶不及的結果。

我們讀了一篇故事《一日沒有界線的生活》女主人雪莉是一名出色的服裝設計師,她每一天要用很多時間來思考和動手完成她的工作目標。她又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九歲的兒子有一點叛逆,五歲的女兒有一點孤癖。丈夫習慣於飯來伸手的生活,母親守寡十二年,雖然母女分開住,但是不時的走訪總是雪莉百忙之中增加的一忙。

早晨鬧鐘響起來了,疲憊是她的第一份感覺,兒子的家長會,母親來串門,女兒趕著要做的演出服,閨蜜的電話傾訴,上司將自己未能完成的工作找藉口推給她,教會中應做的事奉…她不知道什麼是該推辭的,她只是想在臨到一個人、一件事情時,能夠儘快地把它們妥善解決。為此,她也說些謊言,又為謊言自責,因為做為一名基督徒,她覺得自己實在應該做得更好一點。時鐘均勻地走在自己的軌道上,雪莉卻感到神為她劃定的生活界線是那樣的模糊不清,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軌跡什麼時候消失了、變亂了。在工作上她失去了原則,在婚姻上她失去了底線,在親情上,她失去了自己…她的每一個日子就是在這種沒有界線的生活中製造矛盾,積累焦慮。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這樣幾個道理:

1: 試著更加努力是沒有用的;

2: 因為恐懼而友善是沒有用的;

3: 替別人承擔責任是沒用的。

雪莉的無界線生活,讓我們也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們也有許多相同的經歷,特別是身邊那些熱情過頭的閨蜜,她們或者把自己煩惱一股腦的渲瀉給它人,並不在意它人是否也有自己的情緒需要傾訴,或者想當然的充當起家長、上司的角色,把自己的觀念強加於人。這樣的閨蜜就是沒有建立生活界線的人。

「身體的距離就是心理的距離。」

有一種舒適,叫距離;有一 種尊重,叫界限。這句話特別能夠說明人保持適度的距離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相互間的尊重。它讓我們不至於努力付出卻出現過猶不及的結果。

5: 建立我們與神的關係,這是一種至高的、健全的關係。

三、在生活中怎樣建立界線

從這幾個應該思考的問題中,可以找到答案。

我是什麼?不是什麼?會選擇什麼?不會 選擇什麼?會忍受什麼?不會忍受什麼? 會感受到什麼?不會感受到什麼?喜歡什 麼?不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 創3:22、23、24】耶和華 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 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耶和華 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 之土。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

思想神的話語,我們對於建立和守住自己應有的界限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應該做什麼?我應該守護什麼?放棄什麼?超越界限,放棄原則,將要承受有此帶來的後果。4: 我要怎麼回答那些需要我的時間、愛心、精力、金 錢去幫助的人呢?

 【羅8:26】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

學完本課的內容,我在反覆思考,我和雪莉一樣都是基督徒,在生活中同樣也會理不淸事情的輕重緩急,沒有建立心理界線,軟弱時也不斷地在禱告中祈求主來幫助,卻又不知道怎樣的禱告才是蒙神悅納的。感謝神,聖靈的同在,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建立與神的親密關係,建立起健全的合理的心理界限,讓生活有秩而行。

相關焦點

  • 《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讀後感
    無怪乎是過猶不及:心理界限也!何謂過猶不及?就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自】:《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近義詞】:過為己甚【反義詞】: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何謂界限?
  • 『星辰號有聲』什麼是心理界限,如何設立心理界限,設立心理界限的好處
    那這篇文章可能對你有幫助。界限:界限就是你的底線,即你願意、不願意做某事的原則。但是心理界限的建立,是一個比較長,逐漸成長的過程。如果你不會拒絕,常常屈從於他人,那應該思考一下你的界限在哪兒。界限分成,物質界限、身體界限、情緒界限、心理內在界限和精神界限。 物質界限:你是否願意給予或借出錢、汽車、衣服、書籍、食物等。
  • 你是一個有界限感的人嗎?測測你的心理界限類型
    我這樣對你,還不是為了你好。如果你聽到這些問題後感到不自在,心裡甚至在說:拜託,離我遠點。這說明,對方已經觸碰到了你的心理界限。如果你也會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你也可能是「奶媽型」界限類型。這樣的「好」像綿羊那樣軟弱無力,而這樣的「好」事越多,對方越會這些事理所當然,並不會對你感激涕零,更別說加倍去認同、喜歡你。要別人尊重、甚至喜歡自己,靠的不是委屈自己,而是良好的心理界限。心理界限,是我們心理的地盤意識,讓其他人可以影響我們,卻不能直接踏進來支配我們。
  • 心理測試|如何保持自我,又被人喜歡?測測你的心理界限
    我這樣對你,還不是為了你好。如果你聽到這些問題後感到不自在,心裡甚至在說:拜託,離我遠點。 這說明,對方已經觸碰到了你的心理界限。因為害怕不被認同,寧願犧牲自己的時間,但對方根本不認你的「好」。你可能會覺得小方很傻,但是細想想,你會不會也有這種時刻呢?如果你也會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你也可能是「奶媽型」界限類型。
  • 小技巧:如何在人際關係中設立心理界限
    「我那麼忙的時候都幫了你,你說你現在太忙了,不想幫我嗎?」     「我以前和你同行那麼多次,為什麼這次你要拒絕我?」     「別人都能接受我的邀請,他為什麼不能來?」你不會拒絕別人,放寬自己的心理界限,本質上就是你也希望別人放寬對你的心理界限,容納你、接受你。
  • 界限
    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Boundaries書籍介紹
  • 界限感,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
    若界限感僅限於物理上的個人空間或家庭空間的話,隨著中國的城市化和對個人隱私的日益尊重,中國人的界限感已經大大增強。但是對於心理層面上的個人空間和家庭空間,中國人的界限感依然是非常模糊的,而正是這種模糊的界限感引發了人際關係中的太多的痛苦和無奈。
  • 普在:和您談談如何建立心理界限
    案例2:有一位在家庭中為兄弟姐妹承擔很多的男士在確立自己的界限的時候非常痛苦,他相信,如果自己不繼續為兄弟姐妹負責,自己就是「壞」的,而他的兄弟姐妹們就無法照料好自己的生活。而同時,如果繼續這樣為兄弟姐妹的生活買單,面臨的則是他自己家庭的解體。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是作為兄長,自己要照顧弟妹,否則就是自私自利的行為。
  • 《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
    所以,今天給大家講一本書叫做---《心理界限》,做不輕易讓步的自己!你們知道嗎?之所以很多人痛苦了一輩子,就是因為他沒有把心理界限搞清楚,每一次做任何事情都委屈求全,所以他放棄了做自己。那麼,今天給大家講這本書,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分得清楚,什麼是心理界限,讓你們脫離苦海,遠離這種類似的痛苦。
  • | 談談心理界限【杭州心理諮詢】
    心理界限是指心理所能承受外界力的界限。《脆弱的力量》一書的作者布琳·布朗對心理界限下的簡單定義是:界限,就是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心理上的界限不像地理界限那樣明顯可見,它隱藏在一個人的態度、信念、情緒、語言中。最基本的心理界限表達就是語言。當我們和別人溝通時,所說出的話語會代表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 合一心理|如何成為一個有界限的女人?
    一個缺乏自我界限的女性,喜歡把愛的人納入自我,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內心沒有界限的人要麼是膽怯依賴,要麼是自我膨脹,很難用適中的方式來與人交往,對人熱情與冷淡完全以當時的心情而定。  愛,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愛要有適當的「距離」,但不要「疏離」;關係需要「界限」,但不要「局限」。
  • 【情商】學會劃定心理界限,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小白坐在回家的火車上度過了今年的國慶節哦,你呢?你是已經和家人團圓,還是在去旅遊的路上,或是已經開始遊玩了呢?不管在哪裡情商都很重要,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劃定心理界限吧。最近,國外一個媽媽寫給女兒的一封信觸動了很多網友。
  • 愛的界限
    父母太多幹涉孩子的成長,不給他成長的機會,之後抱怨「我的孩子怎麼長不大」,這是你自己種下的禍根。這些事情的發生就提醒著我們凡事需要有個界限。  界限就是兩人之間的不同。不管你們之間多麼的親近,但畢竟是兩個人。心理學家亨利克勞德曾說過,每個人的身體就像是每個人的房子,我的心掌管我的房子,房子與房子之間是不可能互相介入的。
  • 「愛是一種自由的選擇」 | 親密關係中的心理界限
    上一次我們談到了心理界線的重要性。在人際關係上,許多人會因為同情心泛濫而讓自己深陷其中,特別是牽扯到感情的話題,就更是剪不斷,理還亂。恨他不爭氣,卻又甘願被拖累小A和男友在一起五年,去年男友在工作上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便辭了職,之後就一直頹廢在家打遊戲,小A勸過他很多次也沒有用。
  • 想要獲得安全感,你得有清晰的自我界限!強烈推薦!
    同時,有些父母可能會習慣性的認為「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應該怎樣怎樣」這樣的語言來介入子女的生活空間和心理空間。 這種心理會保持到成年,一個沒有充分成長的成年人,他會下意識地感到,只要跟另外一個人變成一個人,就會有安全感,這是一種共生的模式。 自我界限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模糊不清了。
  • 過猶不及(63):界限設立的意義
    當吉米跟人家說不,對方不會因此生氣、受傷,或做出一些想要操縱他的回擊,像:「可是,媽媽現在好想抱抱你啊,好嗎?」吉米從嬰兒時就學到界線是好的,可以用來保護自己。他學會抗拒那些對他不好的東西。吉米家庭最大的特徵是:容許不同意見存在。比如:吉米會與父母爭論他應該上床睡覺的時間,父母並不會因為他們觀點不同而迴避或懲戒他。
  • 健康的關係一定要有情緒界限
    把自己的情緒垃圾倒給別人,是一個人心理上還沒有完全長大,沒有建立良好的情緒界限的表現。✦✦ 建立情緒界限,不等於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但是,如果,對方無法看見和共情你的感受,無法做出讓你舒服的回應,或者,對方開始批判你、指責你、指導你,用大道理和理智跟你講話,那麼,這說明對方沒有能力或不願給與你健康的回應,此時,你可以告訴對方對方你的真實感受,比如:感覺沒有被看見,感覺被否定,然後,就請一個人去試著經歷、處理和疏導自己的情緒,而不要跟對方糾纏下去了。
  • 我為我的情緒與行為負責,但不為你的​:建立情緒界限的重要性
  • 尊重孩子的心理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給我看看沒事啊,我又不幹涉你,就是想看看你看的什麼。」我也有點較真了。「爸爸就是擔心你看那些亂七八糟的動畫啊,沒其他意思。」我解釋。其實他就是看一個普通的動畫片,也許是擔心我會說什麼,或者他就是不想我幹涉。孩子經常會用「不」和拒絕,搭建一個防線,這樣父母就不會管得太多。可就是這樣,還是有太多的父母對這些「防線」視而不見。
  • 靜夜思 | 你的界限感,決定了你的幸福
    這種獲取好感的方式,往往是因為喪失了交往中的界限感。曾經看過一句關於如何處理自己與下屬關係的話:——親密但不無間。一旦領導與下屬失去了界限感,就會給下屬造成一種困惑,認為你們之間就像普通朋友一樣,所以在處理一些工作任務時,就會帶著一種「朋友」似的情感做事,對於工作的標準也會隨之降低。領導和下屬打成一片,但下屬卻忘記了自己的第一任務是做好工作。小愛雖是下屬,但其實也是忽視了這種關係的處理,以為通過親密關係的建立,就可以在其他方面獲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