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說《滿江紅》 | 劉海亮作品

2021-02-26 故園風雨小棧

明代大家文徵明,曾寫下一首長調,《滿江紅·拂拭殘碑》,對於南宋嶽飛被害風波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主張,堪謂慷慨激昂,痛快淋漓: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

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詞意並不晦澀,即便以今天的白話去理解,也算一目了然。下邊劃重點:「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大概意思是,用嶽時,是多麼倚重,到了栽髒陷害,何其殘酷;徽欽二帝迎回來的話,高宗趙構將置於何處?退位,還是相殺?後世不要講當時不急著光復中原,卻惶惶南渡,怕的就是前者;一個區區秦檜有什麼能耐,害嶽不過是恰好迎合了朝廷(趙構)的心思。

毛澤東主席有語,「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幕後是宋高宗。秦檜不過是執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內』,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徵明有首詞,可以一讀。他的《滿江紅》;『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一似丘浚的《沁園春》所說:『何須把、長城自壞,柱石潛摧?』」又評論道,「這一點連趙構自己也承認了的,他說講和之策,『斷自朕意,秦檜但能贊朕而已。』後來的史家『為聖君諱耳』,並非文徵明獨排眾議。」也便是講宋高宗不憚於講出真相——秦檜能如何?舔狗而已。

歷史哪來真相?當時怕已以訛傳訛,兼之士大夫們自身好惡所在,兼之歷朝歷代為了統治需要,修史,修史,所謂史書,只不過是一枝沒有準頭的箭矢,只看箭手的目標在哪兒了。然而,老話又講,人在做,天在看,也許細枝末節會有偏頗混淆,真正重大的人物與事件,豈容隨意泯滅?歷史本身自有片斷化的特徵,後來者管錐拼湊,細心而客觀地分析,大體可以還原當時的情景,嶽飛「莫須有」一案即是如此。

嶽飛是個大英雄,功蓋當朝,大氣磅礴,力主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爾」。但嶽飛是軍事家,是軍事統帥,不是運籌帷幄呼風喚雨的政客。嶽飛真的是迂腐執拗不知變通的「一根筋」麼?只想光復中原,迎回徽欽二帝?恐怕但凡有些社會常識的人也不會這樣想當然。嶽飛一定是高情商高智商的精英,縱使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我們今人能想到的,他都會想到。且看史記,1137年(紹興七年)二月,嶽飛奉詔入朝覲見高宗,其間曾與高宗作《良馬對》,後又扈從高宗至建康,嶽飛的官職也升至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一日高宗把嶽飛召至「寢閣」,向嶽飛授命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準備將劉光世所部王德、酈瓊等兵馬五萬餘人隸屬於飛。這是朝廷因劉光世在淮上之役希圖換防避戰,退軍當塗幾誤大事,被剝奪兵柄後作出的措置。嶽飛見部隊行將擴充,收復中原有望,心情異常激動,便親手寫成一道《乞出師札子》。嶽飛陳述了自己恢復中原的規劃,而且此時已不再提及迎還「二聖」或者「淵聖(宋欽宗)」之事,只將欽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只是後來奸人作祟,事情有了變化,高宗置已決之「前議」於不顧,又下詔給嶽飛說:「淮西合軍,頗有曲折。」不將劉光世軍撥與嶽飛。張浚見了嶽飛,撇開歸劉軍與嶽飛之「前議」,以淮西軍中人事安排相問,嶽飛耿直的回答卻遭張浚譏刺。嶽飛胸中積忿,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隨行機密官黃縱略事交代後,就離開建康,回到廬山母墓旁守制了。再後嶽飛被召回,儘管重被委以重任,但在宋金「議和」一事上,與高宗生出更大嫌疑。1139年(紹興九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慶賀"和議"的成功。嶽飛接到赦書之後,讓幕僚張節夫起草了一份《謝講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趨附和議,誓要「唾手燕雲,復仇報國」。嶽飛對朝廷加封的開府儀同三司官銜,雖三詔而不受,他在辭書中說:「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夷狄。」高宗特下「溫詔」,嶽飛才不得已受之。其後嶽飛又自請隨宋使至西京洛陽謁掃先帝陵墓,以趁機窺探金國虛實,但未被允許。再後,嶽飛又上二札子,要求解除自己的軍職,字裡行間對和議之事不無諷剌之意,高宗、秦檜先未予理睬,後批示不允所請。

再後來完顏兀朮掌權廢除和議,兩國兵戎再起,南宋諸路將領義氣勃發,奮勇進擊,嶽飛與兀朮大戰於朱仙鎮,金軍奔潰,兀朮最後只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當此危急,兀朮聽從北宋某個太學生之謀——「不然,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果然,隨之秦檜串通張俊、楊沂中,策動並唆使諫官羅汝楫向高宗上疏,說:「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然後便到了十二道金牌的典故,嶽飛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高宗秦檜惡君臣們一番「騷」操作,繼之風波犾發生,嶽飛賜死。千古奇冤,一聲嘆息。對一位軍事統帥而言,作一個假設(當然,發生的歷史,沒有假設),是否可以做到既可北擊,又可自保?上下經營,八面玲瓏?或許嶽武穆確實生性拗直,尤鄙迎合,然而家國大義所在,豈會憐惜自身?這就是英雄。這就是炎黃子孫古往今來之大脊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努力一下,永遠不知道前景會怎麼樣。中華民族世代志士仁人輩出,拋頭顱,灑熱血,這才是這個東方古國上下五千年,依舊雄踞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氣之在。

離開了特定的歷史背景,以今日的思維體系、道德體系,妄議前(他)人,本身便是個巨大的謬誤。例如白居易養妾,蘇東坡養妾,甚至同樣是抗金英雄的辛棄疾,也養妾。辛棄疾一生遭遇六次彈劾,理由都是:好財、貪色、濫殺,不管史實如何,反正每次都被「下課」。特別是人到中年的辛大英雄,不是在下課,就是在下課的路上,重複會習慣,習慣便會「看開」,你看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不甘抱怨有之,自娛自樂亦有之。1207年(開禧三年)秋,辛棄疾再次被啟用為樞密都承旨,去杭州赴任途中,臥病不起,不久溘然長逝,臨終之時,猶大呼,「殺賊!殺賊!」

英雄不好當,「評論家」們的嘴皮子,皆有彈性,左了不行,右了也不行。反正你功績再大,想找你的毛病,你絕跑不了。到了有明一代,倭患深重,沿海地帶,民不聊生,朝廷疲於應付,於是,以戚繼光為代表的抗倭英雄們戰出來了,滌蕩東南,再清宇內,將倭寇們驅趕出國境。後人們是怎麼評價戚繼光的?越來越多的獵奇心理促使,將目光鎖定到其人格缺陷上:與英雄光環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戚將軍居然會行賄受賄,結交權貴(張居正)……可沒有人會認真地去探究一下當時的官場複雜險惡,不委曲求全,曲意迎合當朝權貴,就無法在組織制度上求得保障、獲得支持,從而實現掃除倭寇的宏願,更加無法集中資源,苦練精兵,保家衛國。結果要麼像嶽武穆一樣,冤獄重演,要麼像辛棄疾一樣,被拋置驅逐。

歷史唯物主義,要求人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發展,則一定有一個清晰的時間軸,設身處地,客觀認識。而不是為達到今天的目的,去扭曲歷史的本來面目。所以,每每看到某乎上一些問答,類似於「你如何看待某某某……」之流,實在可發一笑。我們同樣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們同樣是歷史。你自己身上現在發生的事情,林林總總,即便有一架攝像機日夜拍攝,又如何能照出你時時刻刻的所思所想?到了別人評判,先不要說真相的存在與否,怎麼可能做到全部的客觀公正。

看結果,看資料,結合時代背景,大概還原輪廓,更多的,無非如看手相一樣,靠猜了。嶽飛如此,白蘇辛戚及其他,皆如此。

但一個信念永遠成立,唯心地說叫「舉頭三尺有神靈」,通俗地即是前言,「人在做,天在看」。人應當俯仰皆肅,心有敬畏。

    原創聲明:凡本公眾號作品(含此上)皆系運營者本人原創,如有轉載或刊發,請根據國家相關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及時聯繫本公眾號平臺運營者,謝謝!

相關焦點

  • 身邊的最美教師▏劉海亮:不忘初心 潛心育人
    大城縣第一中學化學教師劉海亮就是其中的一位。 劉海亮就是這樣一位寓教於樂的老師,學生們都愛上他的化學課。 劉海亮說:「首先是建立相應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內,然後在通過實例的講解加以引導,最後得出原理結論。從真實情境和實例中讓學生得到化學知識。」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另一方面,民間講唱文學對嶽飛事跡的推波助瀾並沒有停止,戲曲的影響直接延續到明初,出現了許多跟嶽飛有關的作品。所以,從意識形態上看元代對嶽飛作品的所謂「封禁」並不符合事實,嶽飛在元代是被普遍揄揚的。故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文學作品「經典化」與「被經典化」的歷程,正是受到權力話語的掌控,即受當時主流意識形態的強力支配。那麼,再來理解嶽飛以及《滿江紅》二者「經典化」的過程,可知不但有作品內在的本質規定性原因,更有一個文化權力博弈的背景存在。南宋時人對嶽飛的評價並不那麼崇高,其後的元明清三代,文人筆記所載也褒貶不一。
  • 《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原作者是「明朝的冒牌貨」,你信服嗎
    嶽飛英名流傳千古,除了他在抗金事業中立下的汗馬功勞和不朽功勳,也和他的文學作品相關。其所填作品《滿江紅·怒髮衝冠》可以說是史上最有名的英雄心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英雄兒女為保衛祖國而赴湯蹈火。然而,關於他的這首《滿江紅》,在學界是有爭議的,部分學者認為,這首詞不是嶽飛寫的,而是明朝人寫的。
  • 讀古詩詞一起《滿江紅》,唱不出英雄的激情和愛國主義
    當代文學作品似乎缺乏激情和民族情懷。他們有的溫文爾雅,有的糾結在一起,看不到民族的脊梁和祖國的情懷。遙感歷史,那首歌《滿江紅》,讓多少人流淚,讓多少人感慨。他總是「壯懷激烈」,或「躊躇滿志」。熟悉《滿江紅》當然從嶽飛開始。
  • 嶽飛的《滿江紅》其實是近代人偽作?37年前,浙江一古籍揭曉實情
    但是近年來關於嶽飛的英雄事跡的爭論越來越多,以致有人想將他從歷史中移除出去,甚至連他下面這首《滿江紅》的詞都說是明代有人冒充嶽飛而寫的。「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嶽飛的《滿江紅》其實是後人偽作?37年前,浙江一古本揭曉實情
    然而在上個世紀30年代,學者餘嘉錫卻提出《滿江紅》,這首詞的真正作者並不是嶽飛,而是在明代時有人以嶽飛的名字偽作。從此就這個話題,眾多學者展開了長久的爭論,夏承燾、孫述宇、以及李敖等著名學者,都認為《滿江紅》一詞並非嶽飛所作。
  • 迷河記 | 劉海亮作品
    借度娘之口,把圖瓦音樂的歷史淵源講清了,重新回到《迷河》本身,它是珊克最早期的一張作品,是她自己一個人用各種可能的發聲方法來完成的人聲實驗專輯。歌曲貌似猛烈與粗獷的背後,其實蘊含著一股濃厚的學院派氣息和強烈的藝術張力。百鬼夜行天崩地裂之後,劫後餘生者,最希望看到的是什麼?三個字,恰好是韓紅的一首歌曲的名字,《天亮了》。是希望。
  • 《滿江紅》《藍廋,香菇》《隨筆》
    滿江紅王燕飛2016.5.10昨夜無眠,偶得一言:「天生我貴,地養我慧,唯有做人慚愧!」自以為佳句,然再無詞,做《滿江紅》和之,今修改並分享:勞碌一天,好疲憊,昏昏欲睡。瑣事多,上床已遲,反反覆覆耳邊蚊蟲追。半生已付東流水,萬般全讓時光催,年事高,青春不復還,枉自嘆!心已灰,夢猶在,事無為,血有溫。虛度光陰還虛度,彷徨半百復彷徨,問天下,誰解此味?盼天明。
  • 霞光萬丈滿江紅
    絕句:精彩立冬霞光萬丈滿江紅,盡染秋林巧入冬。望斷青峰山不老,才情蕩漾彩雲中。
  • 李玟聽完《滿江紅》,興奮地問:嶽飛在哪?我能請他幫我寫歌嗎
    我國是一個詩詞大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蘊育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很多文人雅士在月光下,不禁伴著笛聲而賦詩一首,非常有雅興。01詩詞作為我們千百年來的文化瑰寶,也深受音樂人的喜愛,經常被改編到歌曲裡面傳唱,著名詩人蘇軾的經典作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被改編成音樂,流傳至今。
  • 《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英雄詩必須英雄寫,句句凝聚志士豪情
    質疑《滿江紅》的作者不是嶽飛的最早的兩個人分別是語言學家餘嘉錫和著名學者夏承燾,近六十年過去了,學術上是各有各的觀點,直到今天也沒有定論,也很難有定論;從情感上來講,嶽飛矢志不渝和殺敵雪恥的愛國精神,與《滿江紅》中的莊嚴誓詞貼合,《滿江紅》問世八百多年來,也一直以深沉強烈的感染力鼓舞著億萬同胞的愛國之心。
  • 嶽飛《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錯了
    顯然,嶽飛的《滿江紅》就是這樣的作品。雖然近幾年,有學者稱這詞可能不是嶽飛寫的,但他們給出的理由顯然無法說服所有人,所以目前多數學者還是認為是嶽飛所作無疑。這是一首通篇都是千古名句的作品,它的存在讓我們明白了宋詞也能寫得如此豪邁,它的存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錚錚鐵骨。
  • 嶽飛兩版《滿江紅》流傳千古,此人山寨其中一首,被稱最強模仿作
    吳佩孚還模仿偶像嶽飛的《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填寫了一首《滿江紅登蓬萊閣》: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濤大作。 想當年,吉黑遼瀋,人民安樂。 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 到如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
  • 李玟聽完《滿江紅》後,興奮地問道:嶽飛是誰?能找他幫我寫歌嗎
    一次無意中在車上,李玟聽到了歌曲滿江紅,對漢文化,中國古代歷史不是很了解的李玟卻瞬間被滿江紅豪邁而激昂的情緒所感染,興奮的向索尼唱片主管詢問滿江紅的詞作者。    李玟的父親去世的很早,她的漢語是母親抽空教導的,對李玟來說,能說出一口流利的漢語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對於中國的歷史,滿江紅悲愴的感情基調背後的金戈鐵馬,這個叫COCO的女孩是不可能有深入的了解。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僅一個愁字,卻寫出了無限愁
    《滿江紅·點火櫻桃》是南宋詞宗辛棄疾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詞,該詞不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那種直抒胸臆的作品。而是假託小兒女情懷,通過對江南春景美好卻易逝的感嘆,帶出對家山的思念,政治願望落空的感嘆。以此來排遣愁懷。全詞中只用了一個「愁」,卻讓人讀出無限的愁。
  • 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課本,被另一首同名作取代,這合理嗎?
    所有的英雄都應該被銘記,而作為英雄的他們也許會將心中的熱血化作文字,這些文字雖然有力量,卻鮮少能被放到教材裡,嶽飛便是其中的例外,但是近年來,嶽飛的《滿江紅》卻成為了教材書上的過去式,它被同名的詞所替代,這究竟合不合理呢?
  • 來自伊春主流媒體的報導:滿江紅村防疫脫貧兩不誤
    來自伊春主流媒體的報導:滿江紅村防疫脫貧兩不誤 2020-03-31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雅春詩文》第130期 學習毛主席詞 《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作者原創並朗讀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 著名歌手李玟聽過《滿江紅》後表示:嶽飛是誰?我打算請他寫歌
    嶽飛不僅是一個軍事家、戰略家,同時他還是一個書法家、詩人,一首《滿江紅》感染了無數兒女,這是嶽飛最為經典的一首詞。《滿江紅》代表了嶽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嶽飛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