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都┃崇聖寺三塔

2020-12-13 麗江小麋鹿旅行

雲弄滄浪洱水西,五臺蓮花白雲迷

鶴雲共舞三陽上,蘭峰之右雪人居

聖樂觀音中和峙,龍泉玉局馬龍隨

聖應佛頂兼馬耳,斜陽十九永不移

山峰下十八條溪流,民間概括更精妙

霞移萬花與陽溪,茫湧錦溪靈泉齊

白石雙鴛隱仙至,梅桃二處並中溪

綠玉龍溪清碧澗,莫殘亭漠陽南居

01

Buddhist shrine 崇聖寺

崇聖寺三塔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築的一組頗具有計劃的釋教寺廟,位於原崇聖寺正前方,呈三足鼎峙之勢。崇聖寺初建於南詔豐佑年間(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後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現寺的壯麗古剎在鹹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無缺地保留下來。

▲佛都

崇聖寺三塔是大理「文獻名邦」的象徵,是雲南古代前史文明的象徵,也是中國南邊最陳舊最雄偉的建築之一。1961年3月國務院第一批發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族照壁

該組建築群距離下關14公裡,位於大理以北1.5公裡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構成,呈鼎峙之態,遠遠望去,卓著挺秀,飄逸特殊,是蒼洱勝景之一。

▲崇聖寺三塔

02

The ancient kingdom 南詔文明

《南詔別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記》等史籍記載,當時崇聖寺與主塔創造時,寺基方7裡,聖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於南詔第十主豐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0餘,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43514斤。

▲南詔文化

03

The magic mountain 蒼山

崇聖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蒼山一面,其山門距三塔主塔約120米,是南詔國第10代王勸豐右時(公元824—859年)所建,時為南詔國後期。南詔國中期崇佛之風鼓起,到勸豐右時已達極勝,梵宇遍於雲南內,有小寺3千,大寺8百。經南詔今後的大理國釋教較南詔更為開展。因此,大理國就有「佛國」、「妙香國」之稱。崇聖寺建成今後即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釋教活動的基地。崇聖寺所崇之「聖」為觀音。當時,大理區域對觀音崇拜極為盛行。

▲蒼山

04

pillar 崇聖三塔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底寬9.9米,現存高度69.13米,16層,為方形密簷式空心磚塔,是中國現存座塔最高者之一,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外型上也與西安小雁塔類似,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塔以白灰塗面,每級四面有龕,相對兩龕供佛像,另兩龕為窗洞。塔內裝有木骨架,塔身內壁筆直貫穿上下,設有木質樓梯,循梯可達頂層,從瞭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全貌。塔頂有金屬塔剎寶蓋、寶頂和金雞等,底部鑲嵌著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此為沐英後裔明代黔園公孫世階所書。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層,基層邊長為33.5米,鄰近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永鎮山川」四個大字即位於此,每字1.7米,筆力雄壯蒼勁,氣勢磅礴。塔下俯視,只見塔矗雲端,雲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

▲三塔倒影

三塔中的南,北二小塔在主塔之西,與主塔等距70米,南北堅持,相距97.5米,均為五代時期大理國所創造。兩塔形制相同,均為10層,高42.4米,為八角形密簷式空心磚塔,外觀裝修成閣樓式,每角有柱,每級設平座第4、6級有鬥棋,頂端有鎦金塔剎寶頂,富麗非常。每層出簷,角往上翹,不用梁柱鬥拱等,以歸納線取得藝術作用。塔通體抹石炭,好似玉柱擎天。

▲三塔

崇聖寺三塔計劃規整,保留完善,外觀外型互相調和。大塔協領兩座小塔,出色其主要方位,一起又襯託出小塔的細巧典雅;小塔緊隨大塔,襯託出大塔的巨大、雄偉。三塔計劃成三足鼎立,挺拔藍天,變成大理白族文明的象徵,是中國南邊最絢麗的塔群。三塔與遠處的蒼山、洱海互相輝映,點綴出古城大理的前史風味,雖履歷了千年風雨剝蝕和屢次大地震,依然無缺無損。

▲三塔倒影

三塔的建築個性,通常都說類似西安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個性,表現了唐宋時期雲南與內地的密切聯繫,但是三塔又具有不同於內地塔的兩個特色:一、三塔層數均為偶數,而內地塔多為奇數。二、華夏塔由基座向上直線縮短,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較小,中部較大,外部歸納呈曲線。

▲段氏王府

05

The Buddha 佛都

崇聖寺及三塔建成後寺院曾一度香火旺盛,元武宗時曾「降聖旨」封釋覺性為住持僧,保護寺產,免徵糧稅。元代亦曾加以修補,使得「殿廡煥然復興,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聖寺前「三塔鼎峙,……諾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行記·滇遊日記八》)。傳聞,寺中的鴻鍾,為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徑可丈餘,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裡」。「萬古雲霄三塔影,諸天風雨一樓鍾」,歷來為人所樂道。雨銅觀音,嚴肅靜美,細腰跣足,外型精巧,為南詔遺物。然世事滄桑,巨鍾已毀於清,雨銅觀音毀於十年動亂,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通寺院一起,今已無存。

▲佛都

歷經千年滄桑和風雨剝蝕,崇聖寺毀於清鹹豐年間,西三塔卻巍然屹立。1925年地震,塔頂地震,塔頂震落,殘損益重。建國後政府對三塔保護十分重視,1978年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維修。這次維修中在千尋塔基座中發現了南詔、大理時期的佛教文物600餘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寫本佛經,其中有一尊金質觀音像,重1135克,高24釐米,極為珍貴。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為豐富的一批,價值極高,為中外所矚目。這些發現,揭開了古代大理這個「佛國」的一道神秘面紗。

▲三塔
▲ 九龍浴佛

註: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在大理,除了蒼山洱海,崇聖寺三塔的魅力也值得感受一番
    崇聖寺三塔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大理的標誌和象徵,是大理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的重要人文景觀,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築之一。西有蒼山十九峰如屏風聳立,東有250平方公裡的洱海像鏡面展開,山海之間田疇萬頃,白族村莊星羅棋布,崇聖寺三塔旅遊區,就座落在這如詩如畫的名山勝水之間。 三座塔變化中有和諧,對立中有統一,互相依襯,渾然天成,背後是終年積雪的蒼山,前面是碧波蕩漾的餌海,與「玉洱銀蒼」渾然一體,展現出一種自然、典雅的東方美。
  • 崇聖寺千尋塔,是唐代中原漢人,還有雲南各族人民交流合作的結晶
    不管你之前經歷了什麼,在路上先把他們都忘記,享受眼前的美景,這才是旅行。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907字,閱讀約2分鐘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市城北1公裡處,點蒼山英樂峰下,遠遠望去,三塔西側躺著煙雲飄蕩的蒼山。
  •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五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看看你都去過哪?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景點有蒼山洱海風景區、鶴慶銀都水鄉新華旅遊村、大理古城、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等。愛旅遊的朋友,看看有你喜歡的嗎?你都去過哪? 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位於中國雲南省大理州境內大理古城北,三塔為古代崇聖寺五大重器之首,主塔名千尋塔,高69.13米,建於唐代南詔國時期(公元833年-840年)。
  • Julie Blackmon ┃ 家庭假期
    受17世紀荷蘭和佛蘭芒人關於家庭生活的繪畫的啟發,Julie Blackmon的攝影作品精心編排,描繪了她自己家庭成員的畫面,充滿了神秘的感覺
  • 遠大打造黃金海岸的驕傲-澳大利亞「珠寶三塔」
    本次為您介紹的是我公司的澳洲項目「珠寶三塔」:    在澳洲東海岸的城市裡,如果你問當地人哪裡最好玩,他們一定會明確地告訴你是黃金海岸。因為那裡有最令他們驕傲的明媚的陽光、連綿的白色沙灘、湛藍透明的海水、浪漫的棕櫚林。珠寶三塔被譽為黃金海岸30年來的唯一臨海項目,一線無遮擋景觀視野,未來也很難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