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位女星在威尼斯電影節的紅毯上獨佔了將近兩分鐘的時間,我正想著是哪個女明星如此有架子,點進新聞一看,原來是鞏俐。
鞏俐對於中國電影界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讓人不由自主地為她冠上「鞏皇」的稱號。
她是世界影史上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大學時期的第一部電影就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三十歲的時候,以一張亞洲面孔勇闖好萊塢並取得了旁人無法想像的榮譽,她值得每一個國際電影節的紅毯為她清場。
而鞏俐之所以能成功,全靠她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並且她把這股不服輸的勁兒都用在了演戲上。
不服輸這三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古往今來,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但凡配得上這三個字的,無一不是各個行業的佼佼者。
誰都不是天生的王者,但骨子裡流著不服輸的血液,才能有機會戴上皇冠。
1
心比天高,百折不撓
1965年12月31日,鞏俐作為家裡老么出生了,在父母的影響下,她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她被學校推薦到電視臺唱兒歌,嗓音動人爽朗大方的她成為了當地的小童星。因此,她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藝術夢想。
然而讓全家人意料不到的是,鞏俐兩次高考竟然都落榜了。
父母看不下去,勸她放棄這條路。為了給家裡減輕經濟負擔,鞏俐到山東省出版社下屬單位,當了一名臨時工。
雖然鞏俐聽從了父母的安排,但心裡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於是,她一邊工作一邊開始準備第三次高考。
輕敵,是失敗最大的根源。年輕的鞏俐正是因為仗著自己的天然優勢,沒把考試放在眼裡,才有了這兩次慘痛的教訓。
準備三戰的鞏俐吸取了之前的經驗,自己的專業能力還不夠強,得趕緊想辦法把短板補上。
在朋友的介紹下,鞏俐認識了自己表演上的啟蒙老師——尹大為。
尹大為第一次見鞏俐就覺得,是個豪爽姑娘。雖然心裡滿意,但面子上很嚴肅,他要求鞏俐一舉一動都要按照他的指導來做,差一點兒都不行。
年輕氣盛的小姑娘多少有些不服管教,懶懶散散地站著。尹大為一見她隨意的站姿。就拿細棍抽在了鞏俐的腿上,腿上突如其來的疼痛像是被電擊了一般。
尹大為平靜地說:「想當演員,不關要有貌,還要有相。坐有坐相,站也要有站相!」
鞏俐瞪了尹大為一眼,甩門而去。尹大為頗為可惜,看來明天鞏俐是不會來了。
一個人若是吃不了苦,是成不了大事的。
誰知,隔天八點半。尹大為看見那個小姑娘筆挺地站著,倔強地說:「別人都說我像山口百惠,但我不要像別人,我要所有人說長得像鞏俐!」
自此,二人便結下了師徒情分。
一年以後,在尹大為的嚴厲教導下,鞏俐成功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後來張藝謀見到尹大為都感激他為中國培養了一位優秀的演員。
一個人最後的成就有多大,不光要看他未來的路走得有多遠,還要看他的起點有多紮實。
試想,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人願意為了自己的夢想三戰高考而不棄。她跌倒過,卻不曾倒下;她失敗過,卻不曾迷茫。她朝著自己的目標一往無前,恣意而去!
一個骨子裡不服輸的人,才能在三番四次的挫折中始終堅定自己的目標。很多人因為遭遇挫折一再降低自己的要求,甚至慢慢地放棄了曾經的夢想。
殊不知,有夢想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能越過重重坎坷,百折不撓地朝著自己夢想永不退縮的人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2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鞏俐跟著中戲的老師踏實學習的時候,中國的另一端,有兩個人,決定幹一場大事。
這兩個人,一個叫張藝謀,一個叫莫言。
莫言寫出《紅高粱》不久,就被張藝謀看中了。書中那蓬勃昂揚的生命像子彈一樣擊中了張藝謀,他鐵了心一定要拍這部電影。
選演員的時候,張藝謀到了中戲挑人。本來已經有了看中的,幾個老師卻說:「您再等兩天,我們這兒還有一個女孩兒,出去拍戲了,你看看她是不是合適。」
過了幾日,鞏俐從外邊回來。張藝謀一眼看見她就知道,這就是九兒了。雖然鞏俐穿著寬鬆的學生裝,模樣也青澀,但眼裡那股蓬勃的生命力打動了張藝謀。
等張藝謀選好人,莫言興致衝衝地來瞧「九兒」,看見鞏俐學生樣子的打扮,心裡一慌,完了!我的九兒要毀在這小丫頭手裡了。
鞏俐雖然年輕,但也不是看不懂別人對自己的懷疑。這件事不光沒能讓她知難而退,反而更加激發了她的鬥志。
你覺得我不行,那我偏要行給你看!
不久,張藝謀和所有拍攝人員來到了《紅高粱》的拍攝地點——高密。高密給人的印象是蓬勃的,是有生命力的,這裡的人也是。
鞏俐白生生的嬌嫩臉蛋到了這裡仿佛是個異類,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跟九兒的形象實在是相去甚遠。既然不像,那就要練到像。
張藝謀給鞏俐制定一系列的訓練計劃,每天劇組的人都能看見那個小丫頭在紅彤彤的田壟裡挑著兩個水桶來回地走。
張藝謀為了達到挑水時的真實感,就連鞏俐在練習的時候也一定要她裝上水。
時間久了,肩膀就磨破了,鞏俐去問張藝謀:「能不能先拿空桶練著?」張藝謀沒回答她,鞏俐也就明白了。
回過頭給自己肩膀上墊了塊毛巾,挑起水桶繼續走著。
等到電影正式開拍的時候,鞏俐已經可以挑著兩個沉甸甸的水桶一邊趕路,一邊和人談笑風生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九兒鮮活靈動,儘管她並沒有很多挑水桶的鏡頭,但每次出現,總讓人覺得一點兒不差,就該是這樣!
這次拍戲的經歷教會鞏俐一個道理,全身心的熱愛和付出才能出好作品。年幼的豪言壯語仿佛在此刻已經看見了光明的未來。
鞏俐再也放不下了。儘管九兒不需要時時刻刻肩上挑著水桶,但鞏俐始終沒放下自己「肩頭的水桶」。
她將這份極致的熱愛和付出化為了自己的本能。演《菊豆》的時候她學會了染布,演《藝妓回憶錄》,她又學會了高難度雙手扇子舞,演完《秋菊打官司》,她能跟陝西的老鄉用方言毫無障礙地對話。
或許對鞏俐而言,這已經不是一種敬業的表現。她對自己狠到了忘我,把自己放低到極致,才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角色。
想要戴上華美的王冠,就一定要有承受得起寶石的脊骨。被挫折彎曲的脊梁總是能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重新挺起。
總有人貪戀那奢靡的皇冠,想要快速地得到它,但是往往不明不白的成功,才是生活痛苦的開始。
沒有經歷過壓迫的脊梁終究會被沉重的寶石壓制住,最終淪為名利和欲望的奴隸。
3
有失也有得
歲月悠悠,當鞏俐一部接著一部電影出演的時候,和她一同時代的林青霞,張曼玉已經息影了。比她年紀還小的章子怡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
只有鞏俐,還一直活躍在螢屏之上。很難想像,一個國際影后級別的人物,拍戲的頻率竟然不低於現在很多的當紅小花。
鞏俐對於演戲,從未有過認輸的時候。
年輕的時候,沒有因為自己的多次落榜認輸,年長了以後,也沒有因為戲路變窄了認輸,她總是能找到自己合適的角色。
所以,當我在新聞上看到鞏俐要出演《奪冠》當中的郎平教練時,我既感到驚訝,又鬆了一口氣,因為除了她,我想不出其他人能演活這個角色了。
她們的人生有著一些微妙的相似感。都是為著自己心中的熱愛奉獻留在自己的全部,有的時候甚至不得不放棄了一些常人無法割捨的東西。
2014年,郎平的父親病危時,家人沒有第一時間通知她,因為怕影響郎平和女排姑娘們的世錦賽備戰。
1992年,和鞏俐一直無話不談的親姐姐鞏雯因為乳腺癌撒手人間,姐姐離世的第二天,鞏俐還要忍著自己內心的悲痛拍一場成親的戲份。
嗩吶一響,不是大喜就是大悲。
多年以後,鞏俐每次接受採訪回憶起往事,都會說:「是我為家裡做得太少了。」
但如果有機會重來,我想鞏俐只會更加逼迫自己,她既會多花時間去陪伴家人,也不會放棄對演藝生涯的熱愛。
鞏俐那股不服輸的狠勁兒,讓她無法輕易對命運低頭。
人們經常會說,中國現在沒有像鞏俐這樣讓人驚豔的演員了,那個輝煌的時代過去了。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大家的機會和選擇越來越多了。上綜藝,當愛豆,甚至打遊戲都能成為明星。
花花綠綠的節目既讓觀眾挑花了眼,也讓屏幕裡的人沒有時間停下來打磨自己。
但是想要成功是需要捨棄很多東西的,只有專注於做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才有可能拿到成功的通行證。
鞏俐這一生,好像一直在演戲。沒有因為成名了就去轉戰其他行業,也沒有因為自己年歲漸長就想要退居幕後,把機會讓給別人。
在她的字典裡,從來沒有認輸兩個字,她甚至堵上了自己的一切,才贏得了一個滿堂喝彩。
放眼現在的中國,或許很難再找到一個像她這樣從一而終的「戲瘋子」了。
人生最難的一事便是取捨,有失才能有得。但很多人丟不開放不下,捨不得已有的美好,捨不得已經到手的幸福,害怕一念之間失去全部。
但是生活就像一桿秤,得失在兩邊。只有得,沒有失,反而會更快地失去平衡,落得滿盤皆屬。
該如何取捨看的是你的目標,只有眼睛盯著目標,不過多地去在意自己的得失,才能保持一顆堅定不移的心去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4
我很慶幸,我們這代人可以擁有像鞏俐這樣的演員。看似一路走來繁花似錦,實則艱苦坎坷步步難行。
或許會有人覺得,鞏俐的這種不服輸太殘忍了,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多。
但是哪件事情不是有付出才有回報呢?很多人說著網絡上的段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長此以往,一旦遇到一些小事,就毫不猶豫地舉白旗了,甚至自我標榜樂觀。
樂觀是那些不服輸的勇士,在鬥爭拼搏時的調劑品,他們憑著一腔信念,堅持到底,至死都不會放手。
我們的生活中,正是需要這樣不服輸的人。
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我們才能在生活遭遇挫折的時候,汲取到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作者:蜀葵,湯小小寫作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