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到戶能讓糧食產量大量增加嗎?

2021-01-13 騰訊網

我是農民,最有發言權,我要用事實告訴你:分田到戶不能讓糧食產量增加。

那你就問了,從分田到戶開始我國的糧食每年都在增加,這不證明是增產了嗎?

是的,中國的糧食的確按畝產每年都在增加,已增加了幾十年,從糧食不夠吃,到現在糧食有富餘,糧食成為幾十年來漲價最少的中國商品。

但是糧食的增長並不是分產到戶所至的,糧食的增產要歸功於科學的進步,歸功於像袁隆平這樣的千千萬萬的農業科學家。

分田到戶不但沒使中國的糧食增產 ,確使中國農業出現了嚴重到退,使中國剛剛要實現的農業機械化一夜之間倒退了二千年。

我記的我們村當時是稱大隊,所有的水澆地都實現了機械化,耕種有拖拉機完成,收割有收割機,脫粒機,揚場機。已基本實現機械化。

可是分田到戶後,有於地少人多,還由於土地的質量問題,又分為一二三級。大片的土地分到各家各戶成了每家只有幾分地的一塊塊小田,機械化已無法耕種,一夜之間耕種又回到了原始的人力翻地,鐮刀收割。

在當時沒分地之前,我們村山下的土地已全部由旱田變成水澆田。山地是一層層的梯田,大隊已建成三極電灌站,水渠已修到半山腰,一年之後將有一半的山地變成旱澇保收的水澆田。

分田到戶後,最大的弊端是集體資產的流失。包括機械,生產資料,資金等。山上的水利工程其本報廢。山下的水利設施也因年久失修好多水澆地變成了旱田。

到現在由於城鄉差距的不斷拉大,農村的收入已無法養活現有的農村人,年青人已其本進城某生。我們村山上的土地已其本荒廢,山下的土地大部分是由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在耕種。

我想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我們村,這也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今天中國農村的落後和城鄉差距的拉大完全是由分田到戶造成的。如果沒有分田到戶相信中國的農村將比現在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分田到戶能讓糧食產量大量增加嗎?有何依據?
    分田到戶能讓糧食產量大量增加嗎?有何依據?糧食產量,年年都在增加。以前能吃飽飯是幸福中的幸福,現在糧食根本就不缺,這從人們浪費糧食的行為,可見一斑。糧食充足得益於大量進口,和農業機械化,科學種田的結果。與分田到戶既有關係,又沒關係。既有正面導向,又有負面因素。
  • 如果我國農村提前十年搞分田到戶,糧食有增產的可能性嗎?
    農業學大寨運動,戰天鬥地改造了山河面貌,平田整地,打井修渠,開山修路,建設水庫,為以後糧食奪取高產量打好了基礎,集體經濟時代的功不可沒。 分田到戶,責任制實施以後,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普遍提高,糧食產量逐年不斷增加,一方面因素為農民對土地的管理投入多了,可最主要的因素是農業機械化水平越來越先進,土地的深翻、化肥的推廣使用,種子革命,農藥防治的作用,這些才是糧食增產的主要原因。如果沒有這些科學技術的改進,即使你如何精耕細作,糧食產量也不會有那麼高的增產幅度,"看天吃飯″是農業生產最大的弊端。
  • 四十年前如果擁有現在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條件還會分田到戶嗎?
    拋開集體和單幹孰做強孰劣這個問題,我們大膽地假設一下,如果四十年前擁有現在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條件,我們還會選擇分田到戶嗎?我想,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會有助於我們對集體和單幹問題的理性思考。當年分田到戶實行家庭承包的直接原因是,糧食產量太低,農民吃不飽飯。而當時農村又基本上沒有什麼產業,種糧是農民唯一生活來源,農民生活艱難。
  •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偷偷」分田第一年稻穀產量翻番
    (圖片選自《梅縣市糧食志》,楊敏翻拍)  當時,梅州市的前身梅縣地區一些生產隊有農民「偷偷」分田到戶,五華縣平安公社是其中最早的一批。  分田後稻苗長勢大不同  「餓怕了!」說起改革開放前「吃大鍋飯」的日子,今年78歲的五華縣棉洋鎮平安村(原平安公社)曾任紅星生產隊隊長的謝崇夫老人連連搖頭,感慨萬千。
  • 廣東「分田單幹第一人」憶當年比安徽小崗村早3年包產到戶
    農業方面,分田到戶如何在廣東落實?南方農村報記者尋訪了當年的當事人,在深化改革的今天,講述當年的故事。歷史,或許能賦予今天人們進一步改革的勇氣。 南方農村報訊(見習記者 段鳳桂 記者 胡新科 實習生 餘麗穎)十一屆三中全會文件中有兩句話是「不準包產到戶,不準分田單幹」。廣東包產到戶比較早,比較突出的就是當時惠陽地區的惠陽縣和紫金縣。
  • 【改革開放四十年湖南印記】分田到戶第一年家裡有了餘糧
    改革開放四十年湖南印記分田到戶第一年家裡有了餘糧1979年夏天,長沙縣開慧公社竹山大隊成為湖南「小崗村」5月18日,長沙縣開慧鎮葛家山村協家組,村民李取如在自家兩層樓房前展示當年分田到戶時分的一桿秤和秤砣。組圖/記者楊旭印有「勞動定額」、「竹山大隊印」等字樣的工分定額冊。
  • 改革開放40年|小崗村往事:分田到戶「生死狀」為啥會有三個錯別字?
    1978年11月24日,他領著17位農民,籤下生死狀:「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籤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作(坐)牢剎(殺)頭也幹(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小崗村18戶村民籤生死狀的情景。
  • 泗洪縣30年:從「分田制」到「集中制」
    宿遷市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是江蘇最早實踐「分田到戶」的地方,從現有保存的歷史資料看,要比安徽小崗村早約1年。相對而言,江蘇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間稍晚,1981年才到位。
  • 2000年前此人就宣布土地國有、分田到戶,結果卻令人唏噓
    ,有錢人必須把多出來的土地分給窮人。這個政策聽起來不錯啊,類似於我們今天只要是農村戶口,每個人都能分到土地一樣。剛頒布的時候,老百姓是拍手稱快,無人不感激涕零,高呼新皇帝王莽萬歲!難道就沒有人反對嗎?當然有,還很多!實行「王田」的詔令剛一頒布,全國大小地主一起反對,漢徐亭候劉快集結數千人起兵,真定地主豪強也在劉都的率領下,舉兵反莽,朝廷上下也一片反對。
  • 【鎮江】從分田到戶到土地入股
    分田到戶,緣於40多年前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探索出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代大潮推動改革,讓農民獲益;土地入股,則是「新時代」的產物,看上去是一種「回歸集體」,但煮飯的「米」已今非昔比。在揚中市三茅街道興陽村,這樣的變化尤為深刻。幾十年間,村民朱一鳴就親身感受了這樣的「輪迴」。
  • 中國糧食產量還有上升空間嗎?科學家:只要不怕胖,敞開吃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六保」,「保糧食能源安全」位列其中。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更是民生,如何強調都不為過。疫情衝擊下,查點「糧倉」,回復疑問。國人每年會消耗多少糧食?今年小麥夠吃嗎?藏糧於技,我們還有多少「絕招」挖掘糧食潛力……近日,就糧食安全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部分專家。
  • 糧食進口數量增加,國內糧食生產需要哪些方面?
    根據有關統計,我國今年糧食進口有所增加,主要還是玉米的增加,這與我們養殖業復甦有一定關係,加上國外糧食價格較低,我們適當進口糧食有利於糧食的安全。
  • 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大規模種植糧食,能賺到錢嗎?
    如果中國人在非洲承包土地,僱傭中國人大規模種糧食,可行嗎?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下是否可行。首先,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有著幾千年的種植歷史,種植經驗可謂極其豐富。熱帶草原,氣候分為明顯的乾濕兩季,這樣的氣候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即使是種植了,糧食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很難保證。如果不事先進行試驗田地種植的話,恐怕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中國的種子適合在中國的土地耕種,一旦運到了非洲,這些種子在太平洋、印度洋上走一圈,不知道這些種子能不能適合當地的氣候和土壤,在非洲大陸是否還可以發芽。
  • 現在農村人開始享受人生了嗎?田也不種,地不種,這是為什麼?
    作為農村人,對這個問題,農村人要問問:田不種國家糧庫的大量糧食哪裡來的?地不種,難道是城裡人去種的嗎?農村有忙有閒,不能片面地土批評農村人。要全面了解農村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農村的土地裡都農民的疲憊的身影。
  • 國家統計局關於2020年糧食產量數據的公告
    根據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抽樣調查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全面統計,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如下:一、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6768千公頃(175152萬畝),比2019年增加704千公頃(1056萬畝),增長0.6%。
  • 特區四十年的龍田故事:敢為人先,分田到戶過上好生活
    敢為人先,分田到戶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黃桂容村裡的年輕小夥子很多都偷渡到香港,只剩下婦女老幼,很多的田地無人耕種都在荒廢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掀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彼時的深圳,正在準備跨越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時刻。
  • 中國糧食生產重心在北移:播種面積北漲南降,黑豫魯糧食產量佔全國3成
    -01- 黑龍江糧食產量是廣東的6倍 據國家統計局公告,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949萬噸,同比去年增加565萬噸,增長0.9%。
  • 1978年,中國第一個改革村籤下生死契約要求分田到戶,結果如何?
    當時中國會把土地分給農民,讓他們自產自銷,但有一個條件是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產量,不然這土地就算是白給了。這18個農民或許是餓壞了肚子,急需找到一個能解決吃飯問題的活,又或許是一道理想的光束打到了他們頭上,他們有信心能夠達到國家要求的產量。那時候國家剛剛建設起來,經濟尚未發展起來,而且因為戰爭欠了很多債務,現在戰爭結束了,就需要修生養息,發展經濟。這是經過戰爭很多國家都亟需面對的問題。
  • 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預計為全球的24.4%,那人均情況如何呢?
    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是多少呢?這個問題,已經由國家統計局給出答案了——今年全國的糧食播種面積約為17.52億畝,糧食總產量約13390億斤(近6.7億噸),並且是連續數年的增長。
  • 今年全國糧食產量預計達6.7億噸
    今年全國糧食產量預計達6.7億噸 2020年06月04日 15:43: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北京6月3日電 (記者蔣建科)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今天在京聯合發布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0》和《2020全球糧食政策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產量預計達到6.7億噸,能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