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進口數量增加,國內糧食生產需要哪些方面?

2020-12-21 騰訊網

根據有關統計,我國今年糧食進口有所增加,主要還是玉米的增加,這與我們養殖業復甦有一定關係,加上國外糧食價格較低,我們適當進口糧食有利於糧食的安全。

助手君覺得,在進口糧食的同時,我們也要注重國內糧食生產,下面我來談談需要重視的的幾個方面。

「糧食晶片」爭奪戰

對於當前有可能是「糧食晶片」一些作物,我們更需要多做一些研究,確保在種質資源、種植技術上都有優勢,以免受制於人。

種植什麼作物,也需要制定方案,引導種植戶進行合理種植。

種植技術指導

今年在水稻種植區,晚稻抽穗揚花遇到陰雨天氣,造成很多晚稻出穗困難,減產明顯,這些都需要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來進行指導。

當前我們很多農技員並非科班出身,對於農業技術懂得不多,在指導農業生產上顯得力不從心。

病蟲害防治

草地貪夜蛾、蝗蟲等今年給世界上農業生產帶來了較大的幹擾,很多國家和地區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蟲災,所以病蟲害防治也是我們需要留意的,草地貪夜蛾這幾年在我國也出現較多,防治上我們應該以預防為主。

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對於水稻、玉米小麥等,在孕穗後期都可以噴施磷鉀源庫(99.7%磷酸二氫鉀)來促進增產,小麥冬前可以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有利於防凍增產。

相關焦點

  • 糧食進口!新高!
    12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了11月進口數據,1-11月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2920.2萬噸,同比增加2948.4萬噸,增幅29.6%;11月糧食進口達1406.1萬噸(含大豆)。糧食進口數量增加基本在預料之中,總量在破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 糧食生產「十七連豐」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相關人士指出,今年中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那麼,當前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狀況如何?糧食安全面臨哪些風險挑戰?國際社會應如何保障全球糧食供應鏈穩定,維護糧食安全?人為造成的糧食流通和供應受阻讓依賴糧食進口的地區面臨嚴峻考驗。為確保國內供應,疫情發生以來,俄羅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個國家限制甚至停止糧食出口,全球糧食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而那些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更是陷入了極大的被動。剛剛發生特大爆炸事故的黎巴嫩便因此遭受重創。
  • 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情況分析:糧食總產量再上新臺階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諮詢整理為了滿足消費者從「吃得飽」向「吃得好」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2017年以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啟動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深入推行「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圍繞「從田間到餐桌」各環節,在優質糧食種植、收購、儲藏、加工、銷售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創新
  • 糧食產量達1.3萬億斤 智能生產機械需加快研發
    可以預見,今年糧食產業仍將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糧食加工設備作為產業的科技力量,也要加快研髮腳步。近幾年,我國糧食一直保持連年豐收的狀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13277億斤,同比增加119億斤,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
  • 對比中國,日本對外的糧食依賴超過60%,為何不擔心糧食危機?
    儘管我們的主糧供給是足夠的,但是我們進口了將近1億噸的大豆還是讓14億中國人憂心忡忡,但是此時面對國際社會上的「搶糧潮」日本這個國家卻表現的極其淡定。不少中國網友都比較好奇,在糧食安全方面,日本鎮定自若的底牌是什麼?一、日本也曾遭受了嚴重的糧食危機?二戰後,日本處於美國的糧食保護傘下,1951~1954年,美國援助日本的大米總計約8440億噸。
  • 中國三大主糧可以自給自足,大豆或漲價,全球糧食安全核心在非洲
    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66384萬噸,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同比增長0.9%。而當年中國進口大米348萬噸、進口小麥254萬噸,分別僅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中國農業農村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提示《財經》記者,中國每年都要進口一定數量的優質小麥和優質水稻,主要是滿足高端消費者的需求,起到品種的調劑作用。
  • 中國糧食生產重心在北移:播種面積北漲南降,黑豫魯糧食產量佔全國3成
    以2018年為例,據廣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告,2018年廣東從外省採購和進口糧食合計約4100萬噸,其中從國內糧食主產區調入糧食約2000萬噸,約佔當年全省糧食消費量的37.04%。 同期,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河南、安徽人均糧食佔有量全國領先,這5省在保證省內常住人口糧食需求的同時,還有餘糧可供調出。
  • 一年浪費糧食千萬噸,仍有3億隱性飢餓人口,如何端好「中國碗」?
    從供給看,進口方面,今年新冠疫情與東非蝗災的疊加衝擊之下,越南、泰國、柬埔寨、俄羅斯等十多個農業生產大國宣布限制糧食出口;自給方面,今年南方遭遇特大洪災侵襲、部分農田減產甚至絕收,截至8月5日,中國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佔比近四分之一。糧食安全的擾動因素增大,節約糧食問題凸顯。
  • 確保糧食安全,習近平把這幾大問題談透了
    ——2015年,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  國家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增強糧食主產區發展經濟和增加財政收入能力,實現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發展和經濟實力增強有機統一、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齊頭並進。
  • 看了「美國的糧食收儲政策」,才知道我國糧食戰略的長遠之處
    與國內政府干預同時進行的是貿易保護主義,1930 年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將進口關稅提高到歷史最高水平,引發了其他國家同步提高關稅,惡化了世界經濟形勢。政策支持下,糧食產量持續過剩,導致政府干預性儲備迅速積累。
  • 經濟學家萬喆: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提到,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2018年相比增加1000萬,與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萬。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發布的《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分析》顯示,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
  • 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 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
    然而,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處於「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  進城務工使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逐年減少  當前我國的農村人口總數約為5.6億。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不高,以小農經濟為主,收益也不高。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適齡勞動力離開鄉村進城務工,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逐年減少。
  • 小麥連年豐產進口卻持續增加 麵粉企業更喜歡外國貨?
    年底陳雲通過糧食部向中央提出進口糧食的建議,最終確定從加拿大、澳大利亞進口75億斤,1961年8月之後又增加美國。 歷史資料記載,截至1970中加建交,我國一共從加拿大購入了1800萬噸小麥和130萬噸大麥,佔到了我國那一時期全部外購糧的約1/3,並且也逐步形成了我國小麥進口以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為主的格局。 但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糧食進口主要還是滿足溫飽需求。
  • 興化市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日前,在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考評驗收會上,經過現場陳述、專家評審、輪番質詢、點評打分等環節的激烈角逐,興化市獲得93.5的高分,在32個縣市中名列第四,通過考評驗收。自2018年興化市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市創建以來,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項目支撐、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該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機483臺、旋耕機1362臺、乘座式插秧機775臺、高效植保機441臺、聯合收割機增加408臺、糧食烘乾機增加266臺。
  • 以前缺糧還都是純糧食酒,現在糧食過剩反而沒有純糧食酒了?
    為什麼以前缺糧都是純糧食酒,現在糧食過剩反而沒有純糧食酒了?現在反而沒有純糧食酒了?請問:現在的酒不是純糧食酒,是啥酒?所謂勾兌酒所使用的酒精哪裡來?所謂用糧食釀造的純糧酒,首先需要用澱粉酶將穀物中的澱粉糖化,然後再發酵產生酒精。歐美地區通常使用玉米或黑麥為原料的威士忌,東歐地區使用穀物或土豆釀造的伏特加則屬於「純糧酒」。因此,嚴格來說,不管是國內的白酒還是國外的「蒸餾酒」的來源只有一個,都是「純糧食」發酵而來。
  • 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6年達1.3萬億斤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消息,繼夏糧、早稻豐收之後,秋糧豐收也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預計有望增加,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新華社資料圖 楊文斌 攝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夏伏旱和颱風、草地貪夜蛾等嚴重影響,這來之不易的豐收是如何實現的?日前,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全面介紹了相關情況。「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
  • 糧食儲備夠吃半年「飯碗」仍端在青島人自己手裡
    如果糧食進口受到疫情衝擊,中國的糧食安全是否有保障?我們是否需要著手囤糧?這是眼下不少市民非常關心的問題。今天,記者探訪島城多家大型商超了解到,目前糧油米麵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市民無需擔憂口糧問題。此外,專家也表示,我國三大主糧自給率極高,同時社會存量豐富,足以保障14億人的口糧。我們的飯碗仍端在自己手裡。
  • 為什麼印度人口和我們差不多,卻是糧食出口大國?
    不客氣的說,中國的糧食產量,是在養活13億人。但印度的糧食產量,其實是在養活1億人和12億牲口。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印度人信教,吃食就是一些蔬菜、水果或者是烙餅大米飯之類的主食,肉類產品消耗低,降低了養殖禽畜對於糧食的消耗,所以剩餘糧食多,能出口,但這只是原因之一。
  • 糧食訂單不斷,中國加購千萬噸玉米,美媒:這次中方必須買
    中國的人口在世界上是最多的,每年需要進口的糧食也需要很多,前不久,中國就從美國購買了價值48億美元的大豆和海鮮,沒過多久又再次與美國籤訂了高達1000萬噸玉米的訂單,而美媒也宣稱根據雙方之間的協議,中國必須在美國購買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