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中國,日本對外的糧食依賴超過60%,為何不擔心糧食危機?

2021-01-13 九品丞相pro

2020年,因為疫情全球大流行,數度引發了世界糧食市場的波動。

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發布了《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中國在2020年,一共累計進口糧食超過1億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儘管我們的主糧供給是足夠的,但是我們進口了將近1億噸的大豆還是讓14億中國人憂心忡忡,但是此時面對國際社會上的「搶糧潮」日本這個國家卻表現的極其淡定。

不少中國網友都比較好奇,在糧食安全方面,日本鎮定自若的底牌是什麼?

一、日本也曾遭受了嚴重的糧食危機?

二戰後,日本處於美國的糧食保護傘下,1951~1954年,美國援助日本的大米總計約8440億噸。日本一邊吃著美國糧,一邊全力發展工業,本國農業就這樣被忽視了。

1947-1949年,日本迎來戰後的嬰兒潮,人口急劇增加。1950年,日本人口達到8411萬人,而後以每10年增加1000萬人的速度遞增。然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美國爆發罕見乾旱自然災害導致糧食價格急劇上漲,於是美國採取了緊急禁止糧食出口的政策來穩定國內糧價。

而依靠美國糧食出口的日本卻遭了殃,被美國「意外」斷糧,因此吃了大虧。當時超市裡的米價、物價飛漲,嚴重拖累了當時日本的經濟發展速度,因此這場危機甚至被認為打斷了上世紀60年代起日本經濟的起飛期。

二、日本國內糧食自給率為什麼只有40%?

我們中國的主糧(稻穀與小麥)的自給率超過98%,日本的目前只要大概40%左右。

日本是一個地域狹小而人口密集的國家,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約38萬平方公裡,還沒有我們中國的雲南省大,但是日本的人口將近1.3億,更慘的是日本國內地形多山,缺少利於農業種植的平原。日本的農業GDP僅佔國民經濟總量的5%左右。

相關數據顯示,日本耕地總面積僅4.5萬平方公裡,自1962年起就連年下降,在50多年時間裡減少了1.6萬平方公裡,目前糧食自給率已跌至40%以下,不得不靠進口糧食解決產量不足問題。

三、日本應對國內糧食危機的策略是什麼?

第一,有計劃進行海外大屯田種糧食;

150多年前,日本就向秘魯派出工人來拓展海外農場,二十世紀初,日本將目光投向了巴西、哥倫比亞等國進行海外屯田。二戰結束後,日本將目光投向了位於自己西南部的東南亞等國。

截止2017年,據全球土地交易聯機公共資料庫和非政府組織GRAIN的統計,世界各國屯田涉及的耕地面積超過5700萬公頃。而日本就佔了20%,達到1200萬公頃。這個屯田面積,已是日本國內農田面積的3倍。

第二,與世界各產糧國進行聯合經營或者是企業併購;

日本的海外投資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大財團在政府的支持下,積極在全世界布局。比如,2012年,三井物產在澳大利亞斥巨資購買澳大利亞最大小麥經營公司CBH的25%股份,通過聯合經營的方式,成功掌控了小麥的種植源頭。

2012年,丸紅商社斥資3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糧商Gavilon公司,獲得該公司在全美擁有的140處以上糧食存儲點和龐大的糧食集散流通網,以及Gavilon公司在巴西、澳大利亞和烏克蘭等主要糧食產地的糧食綜合基地。

四、帶給我們中國的啟迪是什麼?

根據近年《經濟學人》雜誌發布的《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顯示》,日本在113個參與統計的國家中排名第18,遠高於中國的第45位。這個數字確實讓我們中國非常汗顏不已。相比日本,我們國內糧食的先天環境要比日本好得多,但是我們在糧食安全方面還存在著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

第一,中國糧食主糧平穩,副糧結構性短缺;

比如,我們去年進口的1億多噸的糧食,有將近1億噸都是大豆,而進口大豆是我們養殖業與油料來源的基本原材料。

第二,中國糧食種植成本高,市場競爭性不強;

美國的進口糧食糧價比國產糧便宜30%以上,如果國產糧降價三成,大多數中國農民都會選擇不種地,因為除去各種成本,農民種地是虧本的。

第二,國內農民種植糧食作物的積極性不高,需要加強補貼;

農業補貼應該是動態彈性的,儘量能與市場接軌,如果長期出現了國產糧收單入庫,進口糧入市的情況也是不行的。

第三,保護耕地,18億畝耕地的紅線務必要守住;

在2008年之前的11年裡,中國耕地總面積減少了1.25億畝,因為分散在各地,沒有引起大家的警覺。自然資源部在2017年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土地礦產海洋資源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末全國耕地面積13486.32萬公頃,年內淨減少耕地面積約91萬畝。

第四,儘快系統突破農業種子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總體來說,糧食安全應該是一個國家系統工程,絕不僅僅只是收糧-屯糧-放糧那麼簡單。短期看是糧食庫存安全,長期看則是產業產能的安全。

在利用糧食作為武器進行對對手的打擊扼殺這方面,美國可謂是輕車路熟了。當年的蘇聯,現在的委內瑞拉,古巴,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都可以看到美國在糧食方面的動作手段層出不窮。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控制石油,那就控制了所有國家,控制糧食,那就控制了全人類。」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年代,糧食戰爭,往往是金融戰爭的探路石。

#糧食安全#

相關焦點

  • 臺灣為何沒有糧食危機?內行曝驚人真相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國家都開始對農產品的出口實施措施,包含提高出口關稅、限制出口等,造成世界各國糧食進口極大的影響,而對於臺灣是否也會產生糧食危機,也成為了不少人關心的議題;近日,有網友就提出疑惑,好奇詢問:「臺灣為什麼不會有糧食危機」。
  • 2020年中國糧食總產13390億斤,全球有多少國家糧食陷入危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飢餓、糧食危機已悄悄地成為了沉澱的歷史,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僅為2263.6億斤,全國人口為四億人。嚴重自然災害的1962年糧食產量為3000億斤,人口6.66億。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糧食產量超過6000億斤,總人口9.56億。
  • 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 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人民群眾衣食無虞,為何還要強調樹立危機意識,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為何要反覆敲響杜絕浪費的警鐘?  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  新中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據衣索比亞農業部統計,約有6.5萬公頃作物受災,2200多萬人口的糧食短缺問題雪上加霜;吉布地1700個農牧場中,有80%以上被蝗蟲侵害,將近30%的人口面臨饑荒。「從6月到12月,僅由於沙漠蝗蟲,東非地區就會有更多的人處於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在糧食危機發生前已經存在的糧食不安全人群,這一地區的形勢相當嚴峻。」
  • 糧食進口!新高!
    糧食問題歷來被作為戰略博弈的重要籌碼。越是危機時期,越能凸顯糧食的重要性。這正如我國今年在進口方面多次解讀、澄清、強調的一般,我國三大主糧對外的依賴程度很低,是基本安全的,少量進口主要是為了調劑,為了滿足居民對飲食豐富性的需求。但在雜糧、油料、飼料用糧食以及肉類需求度上仍有較大缺口。我國糧食進口數量為何頻頻增加?
  • 中國三大主糧可以自給自足,大豆或漲價,全球糧食安全核心在非洲
    與進口三大主糧不同,中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超過80%,進口量連續多年保持在8000萬噸以上。從目前看,美國、巴西、阿根廷的疫情形勢比較嚴峻,中國進口大豆的供應鏈將會受到影響。這樣既可以滿足糧食市場需求,又能起到穩定糧食市場價格的作用。據焦善偉介紹,目前中國糧食儲備充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糧食庫存消費比超過40%,遠高於17%的國際警戒水平。
  • 糧食危機意識時刻不能放鬆
    網絡圖據報導,目前全球長期營養不良和挨餓的人口仍有9億人之多,30多個國家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有專家指出,儘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其實食物資源遠遠少於世界平均水平,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特別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從全球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合組織發布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會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歷史性衝擊」,而且威脅糧食生產的風險不止一個,水災、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時常發生。
  • 美國5000萬人糧荒,韓國大米產量50年最低:糧食危機要來了?
    導語:糧食安全,遠沒有到高枕無憂的時候。 2020年,最可怕的世界性危機是啥? 11月14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秘書長比斯利警告道:比疫情更可怕的糧食危機即將來臨,進入2021年後,全球將面臨更加嚴重的饑荒。
  • 三大主糧價格上漲,糧食危機會來嗎?
    3、玉米的價格走勢非常明晰,2020年以來一路向上,目前向上的勢頭依舊不改。 有專家解釋,玉米價格走高,主要是因為生豬養殖加快恢復,導致飼料需求過快增長所致。而玉米供應緊張,進而帶動了玉米作為飼料的主要替代品也緊張了起來。
  • 食為天|新冠疫情會危及中國糧食安全嗎?
    在糧食安全背景下,各國都對口糧生產較為重視,全球人口大國多以稻米為主食,如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所以大家拼命生產。日本整個國家食物的熱量自給率只有35%,但是稻穀自給率100%。所以,大米貿易在全球貿易中主要是刷品種存在感。2019年中國進口了250萬噸大米,是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其中從越南進口的48萬噸。
  • 經濟學家萬喆: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怎麼看糧食安全形勢:全球的困境從國際層面看,全球糧食安全赤字有增無減。全球瀕臨50年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糧食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加之蝗蟲災害、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愈發嚴峻。
  • 看了「美國的糧食收儲政策」,才知道我國糧食戰略的長遠之處
    (一)過剩時期(20 世紀 20~60 年代):政府「託市」收儲,海外「去庫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農業遭到重創,美國農業生產者藉機擴大生產,大量出口。隨著 20 世紀20 年代歐洲農業恢復,對美國依賴降低,美國馬上面臨過剩問題。
  • 世界糧食日 | 節約糧食,不負好「食」光
    世界糧食日 | 節約糧食,不負好「食」光 2020-10-16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聯合國稱新冠疫情或引發糧食危機\r\n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官方網站說:「除非我們快速採取行動,保護最脆弱環節,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通暢,緩解疫情蔓延對整個糧食體系的影響,否則我們面臨糧食危機迫近的風險。」  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糟糕情況預計將在4月和5月出現。
  • 馬達加斯加超過100萬人嚴重缺乏糧食保障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網站12月21日發布的馬達加斯加糧食安全階段分類(IPC)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10月—12月間,馬約有106萬人嚴重缺乏糧食保障、處於糧食安全階段分類中的「危機」和「緊急」狀態。
  • 因為你沒有看到的「糧食戰爭」!
    近期有些「大胃王」被點名批評浪費糧食,但有些熱衷粉絲卻覺得這樣有些不妥當,畢竟單憑那些「大胃王」的一己之力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影響,但其實不然,節約糧食這件事情,永遠都是需要從每個人對自己的監督和其他人的監督開始做起,不能因為個人覺得造成不了影響就肆意妄為,說小了是為了博人眼球,說大了就是在傳播一種不良風氣。
  • 1961年中國為何婉拒蘇聯借百萬噸糧食?翻譯錯了一個字
    同時蘇聯和中國的一些經濟、科技、技術方面的合作也有部分恢復。同年2月27日,蘇聯大使契爾沃年科帶來一封赫魯雪夫給主席的信。在信中,一向高高在上的蘇聯,主動提出願意借給中國一百萬噸糧食和五十萬噸蔗糖,以幫助中國度過危機。
  • 庫存充足但物流受阻 專家稱疫情或致全球糧食「斷供」危機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導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5月18日發表了亞當·沃恩的題為《新冠疫情可能引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的文章,文章稱,專業人士認為,當前的情況與2007-2008年的糧食安全危機有很大不同,一個關鍵問題在於許多國家實施的貿易和旅行限制措施給糧食運輸帶來困難。
  • 四大糧商控制全球糧食交易,3家是美國公司,布局中國市場多年
    我們經常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足以說明糧食的重要性,尤其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性,無論何時,糧食都是非常重要的,關乎我們每個人。美國戰略家基辛格就曾經表示:誰控制了糧食,就相當於控制了人類,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實際上很現實。
  • 保障糧食安全:首提「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
    種子問題為何如此被重視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以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基地為核心、152個制種基地縣為骨幹的「國家隊」保障了70%以上農作物用種,240家核心育種場和9500多家擴繁基地輻射帶動和有效保障了全國3/4的畜禽用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