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飢餓、糧食危機已悄悄地成為了沉澱的歷史,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僅為2263.6億斤,全國人口為四億人。嚴重自然災害的1962年糧食產量為3000億斤,人口6.66億。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糧食產量超過6000億斤,總人口9.56億。到1996年糧產首次突破10000億斤大關,總人口12.18億。
今年中國最先遭遇疫情,夏天南方大面積洪澇災害、秋季東北幾十年未見的颱風,在如些接二連三眾多的自然災害下中國的糧食總產依然保持正增長,達到13390億。而此時中國人口已躍升至十四億之多。佔世界19%人口的中國人並沒有因為糧食不足造成饑荒,而是糧食人均佔有量持續上升,位居世界平均水平之上。
二十世紀以來從全世界角度來看局部貧困饑荒一直伴隨部分落後國家地區。2020年暴虐的疫情貫穿始終,時下已有累計6929萬人確診新冠病毒感染、157萬人死亡,疫情帶來空前的破壞和衝擊,使世界經濟發展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重創。早在今年六月份聯合國警告 全球正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由於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全球每年都有近幾億人處於飢餓狀態。2020年受疫情影響狀況將更加嚴重,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2018年相比增加1000萬,與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萬。2020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
今年夏季,沙漠蝗蟲災害在東非、西非、西亞、南亞等全球多地罕見暴發,致使衣索比亞、吉布地、索馬利亞、肯亞等眾多非洲貧困國家遭受半世紀最嚴重災害,數千萬人口陷入饑荒困境。
疫情打亂了世界正常的糧食貿易秩序,國際物流受阻,俄羅斯、加拿大、印度、埃及等糧食出口國限制出口,國際糧價趨漲,糧食全球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陷入被動。
我國除大豆主要糧食作物超過95%自給自足,而進口大豆主要用於飼料加工行業,美國方面為緩解倍受打擊的經濟,十月份向中增加340萬噸大豆出口,許多糧食出口國鑑於中國良好的經濟環境依然保持對中國的糧食及各種貿易。
中國人用最強大的農業成績有力地保障著十四億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