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豐收年!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6年達1.3萬億斤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消息,繼夏糧、早稻豐收之後,秋糧豐收也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預計有望增加,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

新華社資料圖 楊文斌 攝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夏伏旱和颱風、草地貪夜蛾等嚴重影響,這來之不易的豐收是如何實現的?日前,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全面介紹了相關情況。

「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眼下秋糧將要進入收穫季節。目前來看秋糧豐收在望,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韓長賦的話裡透著興奮。

秋糧還未到手,如何判斷豐收?韓長賦說,主要基於兩點:

一是面積增加。今年秋糧面積預計超過12.8億畝,比上年增加800萬畝,特別是東北地區高產作物玉米增加較多,奠定了豐收基礎。

二是長勢總體較好。東北四省區佔全國秋糧比重超過三分之一。這一地區春播時雨水多、前期光溫水匹配較好,苗情不錯;夏天時西部部分地方雖然遭遇伏旱但影響有限;8月底9月初東北中部遭遇了3個颱風,造成局地玉米倒伏,不過由於玉米此時已有八九成的產量,倒伏對產量影響有限。

再看其他地區。長江流域汛期遭遇洪澇,中稻晚稻受災,但面積增加彌補了損失,洪澇過後南方大部天氣晴好,有利於莊稼生長成熟;黃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夏玉米長勢好於常年,豐收在望;其他主產區氣候也比較有利,秋糧長勢正常。

特殊年份、特殊背景、特殊挑戰交織,奪取糧食豐收的特殊意義何在?韓長賦總結了三點——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支撐、為應對複雜國際形勢爭取戰略主動、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韓長賦說,黨中央、國務院對抓好今年的糧食生產高度重視。國家提高了早稻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統籌整合40多億元資金支持早稻主產區恢復雙季稻生產,保持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規模穩定,有效調動了地方重農抓糧、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

在春耕生產關鍵時節,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印發《當前春耕生產工作指南》。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把今年糧食麵積作為約束性指標、產量作為指導性指標下達各省(區、市)政府,壓緊壓實責任,這是多年沒有的。在關鍵農時,一個區域一個區域部署,布設了草地貪夜蛾「四條阻擊帶」和沙漠蝗「三道入侵防線」,最大限度減輕危害。

韓長賦說,我國糧食已實現「十六連豐」,稻穀、小麥兩大口糧庫存可滿足全國居民1年的消費需求。今年糧食生產形勢不錯,市場供給充足、價格總體平穩,糧食安全有保障。

新聞連結

如何看待糧食進口

韓長賦表示,近年來我國糧食常年進口大致1億噸,其中穀物不到兩成,僅佔國內產量的2%左右,主要是調劑品種餘缺。今年糧食進口有所增加,但增加的並不多,適當增加了一些玉米。

進口的大頭是大豆,我國常年進口八九千萬噸,佔進口量的80%以上,主要是用於飼料和食用油消費。近年來國內大豆生產穩定發展,但生產增長遠低於消費增速,需要進口來彌補國內缺口,這種格局在今後一個階段將長期存在,也是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原標題:秋糧豐收在望,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糧食產量連續6年達1.3萬億斤)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2020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0年,全國穀物播種面積14.69億畝,比上年增加176萬畝,增長0.1%。其中,稻穀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1.3%。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生產,國家加大對水稻生產的扶持力度,落實各項支農惠農、種糧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全年雙季稻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756萬畝,增長5.3%,成為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的主要原因。玉米播種面積基本穩定。
  • 糧食產量達1.3萬億斤 智能生產機械需加快研發
    可以預見,今年糧食產業仍將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糧食加工設備作為產業的科技力量,也要加快研髮腳步。近幾年,我國糧食一直保持連年豐收的狀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13277億斤,同比增加119億斤,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
  • 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當前及元旦春節期間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市場形勢、生產形勢。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介紹,2021年將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7.5億畝以上,確保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 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糧食生產——「十七連豐」背後
    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種糧大戶張景會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七星農場的100多萬畝水稻顆粒歸倉,水稻畝產超過1200斤,站上歷史高位。  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糧食產量連續6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超1.3萬億斤,中國人的飯碗裝好...
    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國耕地保有量超過1億畝的省區之一,也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8個糧食規模調出省區之一,內蒙古的糧食生產「連續3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總產量達到732.8億斤,比上年增加2.3億斤,增長0.3%,也實現「十七連豐」,穩居全國第8位。內蒙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 2020年糧食又豐收!
    13390億斤(66949萬噸),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生產,國家加大對水稻生產的扶持力度,落實各項支農惠農、種糧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全年雙季稻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756萬畝,增長5.3%,成為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的主要原因。2020年,稻穀播種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了1.3%。
  • 近1.34萬億斤!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洪澇颱風災情下仍比上年...
    其中穀物(主要包括稻穀、小麥、玉米、大麥、高粱、蕎麥、燕麥)產量61674萬噸(12335億斤),比2019年增加304萬噸(61億斤),增長0.5%。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解讀稱,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這是我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中國人糧食卻不用愁了:產量達13390億斤
    不過好在中國早早就做好準備,老百姓糧食不用愁了。 據澎湃新聞12月10日最新報導,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連續17年迎來大豐收。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高達66949萬噸(13390億斤),較2019年激增565萬噸(113億斤)。這也是我國連續第6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新華財經|2020年全國糧食產量同比增長0.9%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安娜、王文迪)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國家統計局: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解讀糧食生產情況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又是一個豐收年!看希望田野上的最美畫卷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夏糧豐收大局已定,秋糧要爭取有好的收成。」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奪取今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指明了方向。 億萬農民辛勤耕耘,換來沉甸甸的收穫:今年夏糧總產再創新高,秋糧豐收已成定局。何止糧食?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 糧食生產「十七連豐」
    田凱平攝(人民視覺)我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與農業現代化和土地充分利用密不可分。圖為今年秋季一名農民駕駛收割機在海南海口龍華區龍泉鎮新江村收割晚稻。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相關人士指出,今年中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支撐。
  • 【中越雙語】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N m 2020, s n xu t l ng th c Trung Qu c ti p t c b i thu!
  • 這個縣的糧食產量竟夠全國人民吃一個星期,原來有「法寶」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24.2億斤,增長0.9%。其中小麥產量2634億斤,比2019年增加15.1億斤,增長0.6%。全國夏糧生產不僅再獲豐收,而且產量創歷史新高。夏糧是每年收穫的頭一茬糧食,對全年糧食生產而言,奪取夏糧豐收是關鍵一仗。
  • 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 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
    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後,是我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於產量的提高,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因此,必須始終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
  •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
    新京報快訊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0年,全國穀物播種面積14.69億畝,比上年增加176萬畝,增長0.1%。其中,稻穀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1.3%。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生產,國家加大對水稻生產的扶持力度,落實各項支農惠農、種糧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全年雙季稻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756萬畝,增長5.3%,成為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的主要原因。玉米播種面積基本穩定。
  • 保障糧食安全是永恆話題
    保障糧食安全是永恆話題 2021年01月09日 11:43:00來源:經濟日報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但是,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牢固,決不能因連年豐收就忽視和放鬆糧食生產,要時刻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  在人多地少的國情糧情下,我國糧食產需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目前,我國糧食年度需求總量逼近歷史峰值,雖然口糧消費有所下降,但飼料糧需求大幅增長,保持糧食供需平衡仍然面臨較大壓力。
  • 氣勢磅礴的「豐收交響樂」
    河南的糧食、肉、蛋、奶等產量位於全國前列,既是「中國糧倉」,也是「國人廚房」「世人餐桌」,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對全國影響舉足輕重。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聯合國敲響全球糧食危機的警鐘,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糧安天下、中原擔當」的重要意義,展現得淋漓盡致。
  • 寫好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
    原標題:寫好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 豐收了!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糧食生產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豐收來之不易。儘管先後受到疫情、洪澇災害以及颱風等不利因素影響,但廣大農民和「三農」戰線工作人員通過艱辛努力,交出了一張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
  • 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預計為全球的24.4%,那人均情況如何呢?
    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是多少呢?這個問題,已經由國家統計局給出答案了——今年全國的糧食播種面積約為17.52億畝,糧食總產量約13390億斤(近6.7億噸),並且是連續數年的增長。